AI時代,普通人需要升級的9個認知
最近有新聞報道,北京、廣州等城市目前也都在陸續將DeepSeek接入政務系統,一直被大家當作“鐵飯碗”的公務員崗位,說不好哪天就不招人了,把編制就直接給DeepSeek就完了。
DeepSeek爆火卻讓更多的普通人陷入焦慮,大量標準化重復的工作將被AI替代,
如何在AI時代保持個體的持續成長,普通人應該如何升級個人的認知?
01 淘汰人不是年齡而是工具
這句話來自吳曉波老師的今年的年度演講,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的價值被重構。
年輕人對老人的替代,并不是他們更年輕、更聰明,而是他們更樂于接受新工具。
1985年最先使用電腦的產業工人,和今天最先用上DeepSeek的職場人一樣,新工具正在以百倍千倍的效率改變世界,有沒有使用同樣的工具,比年齡的差異更具有斷代的意義。
02 選擇賽道比勤奮努力重要
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爆了股市的行情,人工智能、算力、機器人等行業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根據麥肯錫預測:
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將達13萬億美元,
中國AI人才缺口將突破500萬,
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成為大學炙手可熱的專業。
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通過個人努力的到達上限其實很低,而時代的浪潮與賽道的風口卻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03 優質的創作者依然是稀缺的
DeepSeek不僅會寫詩寫詞還能寫歌,能批量產出文章和報告。AI時代的創作者會被替代嗎?DeepSeek會替代的作家、畫家、作曲家、創意人的工作嗎?
事實上AI的創作是既定框架內模仿和擴展,缺乏真正的原創性和突破性思維。
優質的創作者擁有強烈的個人敘事風格,作品背后是作者的經驗、情感與想象力,創作本身就是靈感和藝術的結合,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優質的創作者從來都是稀缺的。
04 學會提問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AI時代PK的不是回答問題的能力,而是你提出問題的能力。
如果不會提問你就無法找到更有價值的答案,沒有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的人可能連要問什么都不知道,DeepSeek再厲害也幫不了你。
學會提問是AI時代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比獲取答案更重要,因為最有價值的答案都是在不斷追問和對話中獲得的。
05 洞察AI時代的機會比學習AI更重要
普通人并不需要研究AI技術,而是需要學會洞察AI時代的新機遇。
汽車被發明后普通人的機會并不是研究發動機,而是思考去哪里開加油站、便利店,當汽車保有量上升之后,這背后是巨大市場機會。
AI廣泛應用之后,將會誕生全新的市場,AI眼鏡、AI醫療已經引爆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AI+傳統行業正處在爆發的前夜。
06 超級個體背后的賽博合伙人
AI時代我們能力不再是個人技能,而是人力×算力的乘數效應,每個超級個體背后都有一個賽博合伙人。
DeepSeek可以成為你的貼身助理,資料整理、數據收集,方案構思,這些日常工作可以通過DeepSeek來完成,一人公司也有能力做更大的業務。
打工人晉級為超級個體,你只差了一個賽博合伙人。
07 情緒價值依然是重要的商業附加值
盡管AI服務體驗在不斷優化,但情緒價值的產生依然依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一個高顏值會溝通的銷售,依然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懂得察言觀色與客戶共情是AI永遠無法提供的價值。
08 培養好奇心比卷分數更重要
AI時代最需要變革的是教育,雞娃的家長們需要換個角度,比卷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發現孩子的興趣才是每個家長的功課,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教會他們用AI去探索這個世界。
AI時代知識本身不再是壁壘,學會應用知識去改造世界才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關鍵。
09 AI時代更需要終身學習
凱文凱利在《寶貴的人生建議》中說:“做一個不能被算法模型化的人,這樣你將無可取代。”
把一門手藝打磨到極致的”匠人精神“或許不再受用,更重要的是終身學習,不斷學習更新換代的新技術,讓自己緊跟時代浪潮。
結語
DeepSeek時代的浪潮不可阻擋,普通人要想在這場變革中逆襲,關鍵在于認知的升級與行動的勇氣。
從擁抱變化到掌握核心技能,從理解AI的本質到培養不可替代的創造力,技術永遠只是工具,真正的力量在于我們如何運用它。
唯有不斷學習、持續進化,才能在AI的浪潮中站穩腳跟,甚至乘風破浪。未來屬于那些敢于擁抱變化、主動升級認知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公眾號:南三少(ID:nansanshao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