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上百個案例,小廣告公司生存的5條出路
原標題:用6年時間、上百個案例后得到的,關于廣告公司生存的5條出路
對于我們這種小乙方、小公司,未來如何生存下去,我花了6年時間,做了上百個案例后,總結出這5條出路,你且聽聽有沒有道理。
一、你知道做新媒體肯定會帶來業務增量
但你到底什么時候開始做?
對于所有老板來說,做新媒體早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放幾年前還可以問“你想不想做”
現在現實只會問“你想怎么做”
但凡懂行的客戶,現在挑合作方,都不會再把寶壓在一次招標、一次提案上,通過一次半小時的提案,就決定一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合作費用,和長達一年的合作周期?
想什么呢?
更多的甲方,會在確定合作前,通過各種渠道打聽一家公司的好壞。
以前呢,只能通過業內口碑和坊間傳聞去了解一家公司
現在可以通過任何平臺去觸達任何一家公司的里里外外
對于甲方,有了新媒體,挑選的成本和合作的風險無限降低
對于乙方,做了新媒體,自己的名氣和溢價無限提高
所以作為一個乙方老板,你現在要做的不是還在猶豫,要不要在新媒體發聲,而是要盡快決定在哪個新媒體上發聲,以及以什么樣的姿態發聲。
如果你肯拋頭露臉,那最好就做短視頻、做直播,用自己的人設挑起整個公司的形象
如果你文字功底好,那就寫文章、寫書。相信我,這個時代文字能力遠比視頻能力稀缺
如果你口才出眾,那就多走進企業,多作培訓、多做宣講。用演講武裝公司、用口才武裝自己
總之,不管你用哪種方式發聲,你都必須盡快在網上留下大量痕跡。
當潛在客戶想了解你的時候,動動手指就能知道你是誰,而不是“查無此人”。
請記住,現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更何況,你可能還是一瓶不夠香的酒
二、你知道一個老板什么“有所為”,
什么“有所不為”嗎?
你是否很懷念那個年代?
客戶點名公司的某位大佬提案,只要他去了,提案成功率陡增50%。
又或者,客戶要求必須某位大佬坐鎮服務,只要他在,甚至不用提案,可以直接簽合同。
可惜啊,現在再也不是靠一個大佬指點江山,整個公司就能大殺四方的年代。
想靠一個葉茂中大筆一揮,就能幾百萬到手?
不好意思,你后面的團隊和服務請跟上。
因為現在的客戶都懂得一個最基本的合作常識:我花錢請的是你的團隊、你的公司,而不是你的那位創始人。
大佬的高光表現固然重要,但客戶更看重團隊的穩定發揮,所以個人做到90分,遠不如公司做到70分。
以前我在提案結束后如果得到客戶的掌聲,我會滿心歡喜地回公司開香檳。
但現在當客戶表示非常認可時,我反而會多一層顧慮:
后續的團隊和服務,能不能盡可能接近我的想法持續輸出?
不說超越,起碼不掉鏈子?
所以現在的乙方,重要的不是專業的向上創新,而是專業的向下復制。
那作為老板,到底什么“有所為”,什么“有所不為”?
我的建議是,面對公司經營,你有義務沖在最前面,為整個公司兜底。
但面對服務的穩定性,你就要學會往后退一步,別讓自己現在的光芒,成為日后服務的陰影。
三、你確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但你的方法論向下適配嗎?
所有公司都特別喜歡強調方法論的重要性。導致現在方法論百花齊放的同時,且都特別笨重。
總結下來就一句:員工學不來,客戶聽不懂。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不是員工懶,也不是客戶笨
而是你的方法論本身不具備“可傳導性”
現在不是拿著一套方法論就可以忽悠客戶的年代了。
現在的方法論要同時具備兩個特點:
對外,你的方法論要客戶認同對內,你的方法論要向下適配。
方法論和創意一樣,既要生,還要養。
養到員工學得走,客戶聽得懂。
你甚至要學會拆解自家的方法論,打造適配性更強的“碎片型”方法論,以此適配每一個員工,每一個項目。
不要追求方法論的“大開大合”,請做到方法論的“即插即用”。
比如我們前不久發布的最新方法論“4個營銷環節,10個執行動作”,簡單到任何客戶都能聽懂,獨立到任何需求都能滿足。
四、你知道要向其他公司學習
但你知道到底學什么嗎?
過去,我們的角度是:別人有什么,我們學什么,心里只盯著別人的成果。
別人做得好的,要么直接抄,要么拿來改
這種視角的結果,可能導致移植失敗,本體排斥
正確的做法,是變化位置。
立足自己的實際情況,向內發問:要經營好這家公司,我們到底需要做什么?
我認為,需要做的,都是符合公司發展的“基本公理”的那些事。
什么叫“基本公理”?
就是不證自明,不容反駁,沒有歧義。
比如,
每個直角都會相互等值;
能以圓心和半徑來描述一個圓;
作為一家服務型公司,哪些事符合公司發展的基本公理?
給客戶更多的價值感,增值感;
方案不能執行,或者沒有可執行性,等于沒有方案;
必須開始學會給自己打廣告;
要長期學習,終生成長;
必須學會用新媒體宣傳自己;
這些事說出來,沒人會反駁,也不需要證明。
因為公理即真理。
但是,看到這一層,想到這一層,只是開了個頭。
接下來,你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結合你認定的那些公理,抬頭看看全國,甚至全球有哪些公司已經有現成的成果,不用摸黑,直接拿來主義。
我拿自己舉例。
“方案不能執行,或者沒有可執行性,等于沒有方案”,是我堅信的一條基本公理。
環顧一圈,我發現只有華與華在這條公理上,有理論、有實踐、有成果。
想清楚這個道理后,我直接拿來用就行了。
然后長期做、堅持做。最后把結果交給概率學和大環境。
說穿了,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功利的事。
你需要什么,就去學什么好了。
只是,功利的同時別忘記,尊重過去、尊重常識、尊重經典。
五、你知道守江山難
但你真的有守江山的定力嗎?
我有一個問題需要老板們馬上思考,快速回答:
這么多年來,你們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想清楚之后,你接下來的所有業務方向,都請圍繞這個生存之道去做延伸,而不是大躍進。
以我自己舉例,我很清楚我的“生存之道”就是:以專業立足市場,以專業區分同行,以專業贏得客戶。
所以我未來的所有新業務、新可能,都必須圍繞“專業”這個生存之道延伸。
凡是適配我專業的,統統可以嘗試
凡是我的專業沒有用武之地的,一律不予考慮
所以,去年我才有了短視頻的大膽嘗試。
因為我發現,做短視頻和做營銷的底層邏輯,基本一模一樣。
就是“如何通過短視頻,包裝自己的價值,讓更多人認識你,并產生合作”。
也因為有了這一層新的思考,現在面對一個老問題“到底要不要轉型”時,我才有了以下的全新答案:
如果你的新業務是你過去的經驗和專業的一種延伸,那就大膽去試。
否則請問,盲目嘗試和買彩票有何本質區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