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996:有限時間 VS 無限焦慮
近期,一場關于企業“996”工作制度的討論在網絡上光速發酵,阿里、京東、搜狗、華為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紛紛躺槍,成為網友們的吐槽對象。隨著互聯網大咖的陸續下場, KOL們與普通網友各持己見,展開瘋狂Battle ——短短十天,微信文章對于996的討論就高達25,740篇次,微博討論篇次更是達到14萬+。
996,指的是工作日上午9點上班,下午9點下班,每周上班6天的工作狀態。
這場關于996的網絡戰事,究竟是大佬們代表的熱血奮斗論的勝利,還是搬磚網友們代表的資本剝削論的反擊?數說故事采集新聞、論壇、社交媒體等多源數據,用大數據來為你揭曉“996”背后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1、96戰事
風起于程序員的反擊
3月27日,一個由程序員發起,名為“996.ICU”的項目在頗有名氣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上傳開。這個意為“工作996,生病ICU”,把國內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列入996黑名單的項目,得到大量程序員的共鳴與響應。
在外網引發激烈討論后,996話題在國內社媒也開始發酵。4月9日起,#父輩996嚇到日本年輕人# #84家公司被列入加班黑名單#等關于996的微博話題相繼登上微博熱搜,引起更多網友的注意。
996話題聲量趨勢(4.7-4.15)
4月11日,馬云在阿里內部交流中談及996,表示996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4月12日,馬云在微博公開對996加班文化的看法:“不為996辯護,但向奮斗者致敬”;同天,劉強東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以《地板鬧鐘的故事》為題的文章,表達“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996,但是每一個京東人都必須具備拼搏精神!”;4月14日,馬云在微博再談996,表示“找到喜歡的事,不存在996這個問題”。
一張圖看懂#996#事件發酵路徑
在此期間,#劉強東最新發聲# #馬云談996工作制# #大佬談996#等與互聯網企業創始人緊密相連的話題很快傳播開來,占據微博熱搜榜,掀起996話題討論的高潮。截止4月16日中午12點,關于996工作制的微博話題至少超過45個,話題總互動量達到133萬+。
996熱議話題互動量排行Top 20
2、三方論劍
互聯網企業創始人X媒體X搬磚網友
在996話題討論中,駐扎微博的網友們對事件的反應最激烈。由于微博平臺具有即時性、傳播鏈條短的社交特性,網友能夠快速對事件的新動態做出反應,形成話題聲浪。
996討論陣地分布,微博獨占大頭
其中,互聯網大佬、官方媒體、資深社評KOL們是引發話題傳播裂變的源頭。在傳播互動量Top 20中,媒體就占到50%的比例;其他如@孫白發 @寫不出稿蘇見祈等引起高互動的KOL,多是專注于社會評論的資深媒體人,他們獨到的觀點引導大量的網友開始反思企業與員工的關系。
996話題討論互動量TOP 20的傳播KOL
除了密切關注996話題、高頻發帖的KOL以外,不同行業的觀點同樣能引發網友的共鳴。以馬云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創始人并未明確反對996,認為996是年輕人奮斗的必經之路;以@孫白發 為代表的KOL們激烈指責資本家的“剝削”行徑,指出奮斗無需通過996來實現;而官方媒體則以溫和的評論文章為主,表達“崇尚奮斗,不等于強制996”的中間觀點。
網友討論996時,究竟在討論什么?
這三方觀點,同樣代表了網友的三大派系。不論鮮明的正方與反方,相對中立的觀點也能獲得大量支持。意想不到的是,歌手@蘇醒AllenSu“作為一個無力剝削他人且不被剝削的自由職業者”跨界發聲:“年輕人要有誠懇的心態和獨立的判斷,用積極且健康的方式打拼,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熱愛,在所能承受的條件下自愿的自由的付出努力”。與眾不同的立場,讓他的這條微博獲得高互動量,沖進熱帖Top 10。
996話題互動量TOP 20的微博熱帖
3、996的壓力
依然是90后在背負
在討論996時,除去中立的新聞報道,網友們對996的情感仍以負面為主,超出正面情感約10%。正如網友@魔根大蔥所說:“你和他談價值,他給你講信仰,你和他談回報,他給你講福報。這就是我看了馬云講話視頻得出的辯護邏輯。”這樣的觀點似乎占了大多數。那么,討論996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就數據來看,對于996有意見的,還是那些生活成了工作,工作成了生活的年輕人。在996話題討論中,90后占比72%,80后占比20%。其中,一線與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們壓力不相上下,在無法降低的房價、追求精致生活的消費觀下,二線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方式已經不再比一線輕松。但從數據來看,至少在996這個問題上,企業并沒有性別歧視,討論話題的男女比接近1:1。
996話題討論聲量-情感分布
996話題微博討論聲量-年齡分布
996話題討論聲量-城市分布
996話題討論聲量-性別分布
在年輕人巨大的住房、生活消費、求職選擇的壓力之外,一股“中年人不配擁有996”的論調也在興起。生活上需要兼顧“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職場要面臨潛在的年齡歧視,身體逐漸吃不消……年齡各異的網友們對996的無奈、不滿、調侃和鼓吹背后,都潛藏著不同社會層面的普遍焦慮感。企業離不開對資本、利潤的追求,但過度加班實際上讓員工承受更大的工作強度與心理壓力,將會導致企業更高的離職率與文化認可度。
你的公司是996嗎?對于996,你支持哪一方的觀點呢?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