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Rae,云霞
撰文:云霞
去年618,一組反沖動消費的小紅書海報闖進大家的視野,被多家業內媒體轉發點贊。
小紅書:618反沖動俱樂部(海報節選)
這一系列的圖文,均出自「廢話王阿姨」之手。
一個僅更新一年半——
就與淘寶、小紅書、Prada等多個品牌合作共創內容,
被央視網采訪,還出版了個人詩集的小紅書詩歌博主。
廢話王阿姨為「淘寶家鄉時裝周」
創作海報文案11條(節選)
這位如此成功的阿姨,到底是何方神圣?出于好奇,我們開始四處搜羅消息。
結果搜出了三連反轉。
第一個反轉:「廢話王阿姨」不是中年人,也不是阿姨,而是一位剃著干爽寸頭、笑起來眼睛彎彎的00年男生,念的是廣告學專業,今年7月剛畢業。
第二個反轉:這位剛畢業的00后,在多數人渴望涌向曠野的時候,走回軌道上了:他以創意新人的身份,到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去了。
我們見到他的時候,是晚上八點出頭,他剛下班,從公司急匆匆趕來。在兩個半小時的訪談中,我們看到了——
第三個反轉:感性小詩的背后,是一個理性看待環境和趨勢,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得做什么的淡人。
你很容易感受到他身上超乎年齡的平靜和謹慎。以及,
《圍爐夜話》文案篇想要折射出的另一面:野生文案和年輕文案人一路摸索過來的雙重縮影。
關于他是如何成為小紅書詩歌博主,又為何選擇按部就班入行做職業文案,以及他是怎么認知這兩種身份下的文案創作……
以下由「廢話王阿姨」來講述——
01/ 成為廢話王阿姨:它是我的入行敲門磚
「廢話王阿姨」這個賬號,并不是我一時興起建號、再慢慢迭代出來的產物。
實際上,這是我花了兩個月時間,研究小紅書平臺屬性和自媒體起號方法后,又推翻了好幾個版本的規劃,才決定推出的。
規劃到尾聲,找朋友給點意見
那會我還在讀大三,念的是廣告學專業。大二暑假在上海W+K實習的經歷,讓我萌生了對廣告業的好感,還有入行試一試的念頭。
所以,在我的設想中,「廢話王阿姨」會成為我的作品集,未來的入行敲門磚,可馬虎不得。
得益于專業學習和實習經歷,當時我已經有一定的廣告思維和內容判斷力了,在網上看了一大摞小紅書和自媒體的資料后,賬號的輪廓被大致描出來了。
首先,是內容設定。
我是一個很需要正向反饋push自己的人,為了確保我有耐力一直更新下去,賬號內容必須從我的愛好和長項里挑。
我喜歡拍照,但很現實的是:純做攝影很難有市場。且,我的拍攝風格也沒special到能一下抓住用戶視線的程度。
平日隨手拍
除非我在照片上做加法,借其他元素組合出1+1>2的效果去吸引用戶。
我思來想去,發現這個雪中送炭的關鍵性元素,還得是文字。
我是個比較細膩的人,一直很喜歡用常人不大會注意到的視角看事情。有時有感而發,也會寫一些有點小矯情的小詩和文字發朋友圈。
「寫」這個動作,對我來說很順手,就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既然如此,沒什么好猶豫的了,敲定內容形式:把對我來說好上手的拍和寫組合起來,它既可以是小紅書的圖文,也可以是廣告行業的海報。
廢話王阿姨作品節選:
《搬家》(左),《忙》(右)
至于內容調性,
它不止得是我想寫的,更重要的是,得是平臺想要的。
在這點上我很幸運:我和小紅書的調性,不謀而合。
小紅書這個平臺,倡導真誠分享、友好互動,流行小而美的內容。我本身也沒什么脾氣,既不愛講大道理,也不想寫喪氣或者尖銳的東西。
寫輕一點的內容,對我來說簡直一箭三雕。一是我自己寫得很舒服;二是用戶看完開心一下,我也算積德了;三是如果變成平臺的嘴替,我被平臺關注到的可能性會蹭蹭往上走。
通盤梳理了一陣,我決定把自己的內容定義為「廢話小詩」。
「小詩」,是借平臺流行詩歌創作的東風;
「廢話」,既符合我的生活化敘事風格,也可以算是對詩歌這一載體的嚴肅性的一種消解。
內容設定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要做的事,
就是給它找一個合適的容器:我的IP設定。
這點構思起來,還是比較絲滑的。小紅書的社區屬性,以及我的廢話設定,讓我很快聯想到經常三五成群聚在小區里嘮嗑的阿姨們。這個身份,說起廢話很有親和力,又符合自媒體的爆款人設思路:打反差。
后來很多人看到我曬的個人照片,得知「廢話王阿姨」居然是一個00后男生都很驚訝。坦誠地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網友震驚三連
至此,「廢話王阿姨」打磨完畢,于去年3月8日,正式出道。
但我著實沒想到,進展會這么快——
10天粉絲破千;
90天接到第一條商務合作筆記,陸續和小紅書、淘寶、韶音耳機等品牌合作共創內容;
9個月出版個人原創詩集,封面印著「青年詩人廢話王阿姨」,一個讓我誠惶誠恐的title……
個人原創詩集
《想在晚風中,和你說一說廢話》
這一切來得太快太順太不真實了,我的自我認同完全跟不上,甚至卡在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如果我是詩人,那我的文字遠沒有傳統詩歌那么高深沉穩,太薄了。
如果我是文案,那我的文字相較于廣告文案又過于social,但至少,我屬于其中一類,我的自信會稍微多一些。
所以,我做了一個讓很多人不解的決定——
放慢我的自媒體腳步,
大學畢業后入職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創意,回到讓我更加自洽、也是我最初設置的目的地——廣告行業。
02/ 成為創意新人:當好一顆螺絲釘
事實證明,回來是對的。
雖然目前我只工作了半年,但還是可以明顯地感覺到:
職業文案的創作體驗,比博主時期豐盈太多了。
之前運營「廢話王阿姨」的時候,除商業合作外,其他所有的創作都是我自己說了算。
很自由,對一個飽受歷練的職場老人來說,是件好事;但對才剛畢業、白紙一張的我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信號:只是一味地寫和發的話,我很難學到新東西。
但做職業文案,投入到實戰項目中,所有事情都不一樣了。
沉淀的機會來了。
我的負責對象變了。從對自己負責,轉為對客戶和老板負責。調性和內容不再是我說了算,但我有直面客戶的機會,可以收集到更多直源品牌的信息和思考。
工作面也變廣了。博主時期的我只是campaign中的一環,只需要根據brief出文案和畫面。但入職后我可以參與到campaign中的每一環:前期策略思考、中期執行規劃、后期制作落地傳播……從一知半解,到知道全流程,掌控感更強了。
工作日常,隨地大小班還是免不了啦
還有就是認知維度變多元了。相比博主時期孤軍奮戰,一起共事的團隊變成了我的新鏡子。比如:在案子好壞的評判上,我和同事有時會意見相左,這就可以學到新的視角;提案做多了聽多了,會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賣稿能力有待加強。
當然,創作流程也變了。職場節奏很快,公司想要盡快看到結果,如果沿用博主時期從頭到尾都自己構思的創作習慣,時間遠不夠,所以我開始借用AI提高效率了。
我會把思考路徑捋清楚,給AI下brief,由它給到我一個雛形,我再來做調整打磨,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用來完成手頭的其他急活。
一些個跟AI一起干活的日常
現在回過頭看,我還是很愛「廢話王阿姨」,它是我從零開始親手搭建起來的,給我帶來了廣告文案的入場券,還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新體驗。
但現階段的我,更傾向于把它當做我的創作自留地,而不是我的發展主陣地。
廢話王阿姨一周年,
戴上創作理念中的喇叭花,穿街走巷
做自媒體的核心,在于博主本人的開發: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樣?要不要轉型?要不要簽MCN,一起做長期的恰飯規劃?……
這些,目前我都還沒想清楚,也不急于想清楚。
目前我要做的,是當好一顆螺絲釘,給自己打好扎實的實務基礎。
雖然要高質量完成項目會讓我壓力很大,但有客戶買單的那一瞬間,就夠了。
我還是很愛廣告行業,也終于可以很確定地說:我入門了。
03/ 青澀不打緊,文案創作就是一次次自我逼問
但廣告文案,它是一個入門門檻低、上手門檻高的職業。
不是單純寫文字,不是優雅或俏皮就夠了,而是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俯下身子埋頭去為品牌的目標和訴求做服務。
這點是我在做「廢話王阿姨」的時候察覺到的。
品牌找詩歌或者更籠統的文案博主合作共創,是看中他們對品牌賣點和觀點的延展能力,以及對廣告目的感的軟性消解。
只有意識到這個合作前提,知道你的文案要服務于哪方,需要承載哪些信息,才不容易出現個人表達和商業訴求之間的沖突。
通常情況下,只要方向對了,調性對了,好的東西大家都可以感知到,大致上是可以避免大改或者推翻重寫的。
我似乎對此消化得還不錯,上一句話提到的倒霉情況,基本是沒怎么碰到過(當然,我也會對合作邀約做篩選啦)。我得到的正向反饋比較多,所以才會不斷地輸出,不斷地往前走。
SHOKZ韶音耳機×廢話王阿姨,
海報文案合作(節選)
Prada×廢話王阿姨,情人節圖文合作(節選)
當然走著走著回頭望,也會看到一些讓自己微微臉紅的過去。比如去年秋天我在2023新鮮提案大會分享過的「對好文案的看法」。
當時「廢話王阿姨」在業內受到了一小波關注,因此認識了陳小日老師。我超感謝他的,不僅給了我很多認可和鼓勵,還邀請我去隨時關張和中國飲品快報合辦的活動上做分享,我當時說的是:好文案是漂亮話和人話的結合。
在2023新鮮提案大會做分享,那會還在念大四
現在看來,這個觀點還是太青澀和片面了。它更適用于那場活動上主談的茶飲行業,而不是所有行業、所有類型的文案。比如你要寫一條正經而不是social或情緒導向的文案,它就套不上了。
不過,會為以前臉紅也是件好事,說明我對文案的認知一直有在推陳出新,哪怕距離上手門檻還很遙遠。
雖然我還是個行業新人,很多想法會略顯稚嫩,但如果下次還有老師愿意請我去做分享,我還是會去。
我一直覺得:文案創作,是一次次自我逼問,一場場自我迭代。
所以觀點對錯不是最重要的,以后會臉紅也沒關系,不斷刷新自我和接受市場檢驗,才是最打緊的啦。
現在的我,可能已經寫不出「廢話王阿姨」時期的文案了。一是自我要求變高了,想追求新突破;二是social成不了經典,經典才能永流傳,做廣告做文案,誰不想被記住。
但無論怎么變,我想做的事,還是和初建「廢話王阿姨」的時候一樣:用文案,狠狠戳這個世界的心巴。
年初拿下創意新人獎,依然想狠戳世界心巴
04/ 文案沒有邊界,是一種通用的底層思維
其實我有點想象不到,如果不做文案的話,我會做什么。
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根本不了解廣告行業,也沒聽說過什么唱衰廣告業的論調。只知道我不想當老師,也不想背法律,廣告學專業似乎適應度比較大,就它了。
大二暑假實習的時候,上海W+K的HR根據我提交的面試deck,給我推薦了創意文案和創意美術的崗位。另外兩個沒被提到的客戶執行崗和策略崗,我也自己補了課,但沒什么興趣。
面試上海W+K提交的deck(臉紅.jpg)
相信你也猜到了,最后我還是選了創意文案崗,因為它能給我一種妥帖又吻合的安全感:我從小就心思細膩,喜歡文字,文案創作對我來說應該比較好上手。
那會還真是幸運啊,我的猜想很快就在下一份實習得到了驗證:大三寒假在404黑店實習,參與了一個大項目,創意還被客戶買單了。
在404黑店實習期間的文案輸出
這種如魚得水的征服感,哪個少年不心動。
我這人很信直覺,當時就隱隱約約意識到:這就是我想做的,我能在這片擅長的領地不斷挑戰自我。應該會很爽。
于是后來就有了「廢話王阿姨」,有了現在的我。
現在回頭看,這就是一條慢慢摸出來的路,只是后來有了足夠喜歡的理由,就沒再去考慮過其他選擇了。
但我也不會再費勁去想:如果走了其他路,我會是什么樣?走文案這條路,它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因為它們的來路,被另一個早到的答案給攔住了。
答案說:
你發現了嗎?身邊處處有文案,每個品牌都在借它洞察人、溝通人。要做好一個品牌,相當于要把話說好,把人活明白,跟社會處好關系。
文案其實很包容,也沒有邊界,它是一種放進任何行業都受用的加分技能和底層思維。
既然如此,你還要給自己設邊界嗎?
我回它,好的,那就不設了。
后記
「廢話王阿姨」身上其實還有另一個反轉:寫過不少哲思小詩,卻總在避免輸出金句。
我們試圖在他比較放松的時候,突然拋出幾個略帶野心指向的題外話,沒想到收到的全是他的擺手三連。
數英:選擇切換到職業文案這條路,應該是對此有所期待吧,你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廢話王阿姨:沒想那么多,哈哈。數英:那不說那么遠,就說明年,想做成什么項目,或者得到晉升?
廢話王阿姨:(連忙擺手+1)才剛轉正,項目和職位,這都是不敢想的,明年順順利利就好。數英:你的作品短文案居多,會想寫出《后浪》這類經典長文案嗎?
廢話王阿姨:(連忙擺手+2)我還沒到那個層級,還沒到那個level。數英:那想成為大佬嗎?
廢話王阿姨:(連忙擺手+3)不想。作品可以達到大佬高度,但千萬不能把自己放到大佬高度。數英:如果有機會,你想拜誰為師?
廢話王阿姨:這很難說,要看機緣。數英:那假設你已經有師傅了,你希望Ta能帶你哪里?
廢話王阿姨:想不到,就帶我去現在想不到的地方吧。
但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收到反轉回答。
數英:哪個作品寫得最爽?
廢話王阿姨:(翻了會自己的小紅書)七月剛更新的那條筆記《靠自己》:有人靠山,有人靠海,我靠我自己,見山又見海。廢話王阿姨作品:《靠自己》
覺得回答完全在意料之內,是因為在我們看來,這首小詩就是「廢話王阿姨」的真實寫照——
一個靠自己的摸索,散步去曠野又小跑回軌道的文案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