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季營銷才剛開始,就有品牌的雪服廣告翻車了
撰文:xiao yang,編輯:TRASHGUN,來源: TRASHGUN運動生活
原標題:周杰倫都阻止不了蕉下挨罵
雪季營銷還沒全面鋪開,有品牌卻先因一組雪服廣告大片「出了圈」。
「雪杖長度明顯不對」
「單板鞋配雙板、雙板鞋配單板」
「這雪服和我一樣看起來都不太專業」
「誰也不是天天滑,穿上好看出片就行」
……
圖源:蕉下旗艦店
按說這波踩上「雙十一」節點與雪季開端的營銷應該正中消費者們的需求,但蕉下搬出兩位大牌代言人——周杰倫、楊冪拍出的大片卻因為雪服長度、雪鞋和雪板不匹配、滑雪動作等被不少網友指摘出問題。
打著專業旗號拍出的大片看起來卻不那么專業。
另一邊做童裝的水孩兒也因為廣告中不嚴謹的滑雪著裝引來????不同的聲音。
社媒關于部分雪服廣告的討論
有人感到憤怒,連發數帖指責品牌對待消費者的態度輕慢;
有人覺得不至于那么嚴重,反正自己也不是專業玩家,拍照好看出片就行……
不同觀點碰撞加熱著雪服相關的話題,也讓更多人注意到了蕉下這個以輕量戶外裝備特別是防曬衣起家的品牌,怎么他們也盯上了雪服市場?
原因其實很簡單——冬天賣雪服,應景又吸金。
為何能這么說?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數據:
67億元,這是2024年雪服市場的預估規模,與之直接能畫上等號的是背后真金白銀的消費需求。
放在過去,如此龐大的份額或許難以想象,這與國內冰雪運動在過去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的情況有很大關系。
但現實卻在近年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關旅游并親身參與冰雪運動成了人們追崇的新潮流。
前往東北旅游、滑雪成潮流
有數據統計,2023—2024年雪季僅東三省接待游客數量就達4.25億人,這意味著每三個中國人就有一個愿意頂著寒流北上過冬。
浩浩蕩蕩的「南人北調」成了僅次于春運的全國甚至全球第二大人口遷徙潮流。
這些人圖啥?除美食、雪景外最吸引人的無非就是有趣又應景的冰雪運動。
受氣溫、地形等條件限制,中國的冰雪運動徒有「難進山海關」的無奈。但在北京冬奧會加熱冰雪運動、東三省文旅賣力宣傳的背景下,冰雪運動已然在近年實實在在地火了一把。
其中,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有數據指出,滑雪參與人數為1280萬人,比去年增加14.49%。
圖源:《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
上冰上雪免不了購置裝備,理所當然地「滑雪穿什么?」就成了擺在數以千萬計的滑雪愛好者們面前最大的難題。
犯難的不止他們,還有已經或將要入局的諸多品牌。但在思考如何在暗流涌動的雪服營銷中突出重圍之前,或許他們都要先明白——購買雪服的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
對此,資深玩家們一般都有自己的堅守。
迪桑特、BURTON、X-BIONIC以及MAMMUT(猛犸象)等品牌在滑雪還未流行開來之際就已經在這群人心中占下極高地位。
部分品牌旗下的專業雪服品類??????????
追求滑雪能力進階的他們相較美觀、性價比更在乎服裝與器具的專業性能。
正因如此,這些定價動輒數千甚至過萬的品牌一度能拿走中國雪服市場不小的份額。
但如今的滑雪市場早已今非昔比,大批新手「小白」抱著好奇心態開始入門,「體驗型」消費者的比例大幅上升。
是的,與「老炮」們不同,「小白」們對滑雪的感受或許僅停留在體驗階段。
一方面是因為滑雪是一項典型的受時間、地形條件限制的運動,長期堅持滑雪必然要付出對應時間、精力;另一方面,滑雪運動本身的技術門檻并不低,并且對肌肉、關節的運動能力要求很高,若想進階就要花費巨大的學習成本。
最后,還有橫在眼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滑雪運動背后高昂的開銷。
哪怕是每年偶爾滑幾次,也免不得要購置雪服、雪板、雪鏡、手套和護具等專業裝備,再加之雪場門票等,毫不夸張地說,按照這一整套流程完整置辦下來,不少年輕人的錢包或許已是「重傷」狀態。
所以,普通滑雪愛好者們理想中的雪服或許是:
反正一年到頭也滑不上幾次,雪服大部分時間都是壓在箱底積灰,實穿率如此低的單品首要考慮的就是性價比。
另外,體驗當下自帶潮流屬性的滑雪運動,拍照出片也是基本需求。因此,雪服的「顏值」必須要跟上。
高飽和度、漸變、撞色……雪服的顏色、設計多樣到完全可以將雪場染成調色盤。
幾番比較下來,定價在千元附近游走、顏色多樣且有辨識度的雪服似乎更符合這一群體心中的期許。就連時尚快消品牌ZARA也在去年分得一杯羹,印證著千元價位區間內雪服的巨大增長潛力。
上一雪季Zara推出的Zara Ski滑雪系列產品
只要性價比和顏值外觀出色,至于性能方面的要求,普通滑雪愛好者們可以適當放寬。畢竟也只是在低級、中級道附近徘徊,只需滿足基礎的保暖、防水、防雪和防風需求即可。
但對身處雪服市場的品牌們而言,僅僅做到這些就夠了嗎?
要知道,這項在雪上游走的運動危險系數可并不算低。?????????????????????????????????????????????????????????????????????????????
低溫、坡道甚至是更極端的天氣與地形狀況都有可能出現在滑雪運動中。特別是對于正處在入門階段的新手們而言,雪服就是抵御寒風以及其他風險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所以,專業性能可以作為消費者入手雪服時考慮的末位,但必須是品牌們要關注的第一順位。
回到文章開頭的事,這本該是品牌與消費者「雙向奔赴」,卻被蕉下自己的廣告給弄巧成拙。
盡管可以預見地,這場風波將逐漸平息。
但觀點與討論碰撞之后或許市場各方都應該思考:
做專業運動裝備,需要拿出什么態度?
*封面及頭圖圖源:蕉下旗艦店
作者公眾號: TRASHGUN運動生活(ID:trashgu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