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也有世界觀!談談什么內容能夠推動轉化
原標題:流量也有世界觀!無腦沖只會快速死
明星代言不靈了、廣告效果變差了、營銷資源玩不動了,在一次次內卷與掙扎后,當下的營銷似乎進入了所謂的“垃圾時間”。
很多人明顯感覺,營銷進入了最壞的年代,搞營銷越來越難了。
一、營銷的垃圾時間
當市場部門收縮了預算,營銷人員都貓起了腰,如今的營銷實況,不能說茍延殘喘,但也一定是哀鴻遍野。
營銷的垃圾時間,內容還是解藥嗎?
曾幾何時,內容營銷的大旗占滿山頭,然而如今,城頭早就換了大王旗,內容似乎被遺忘在了角落,鮮有人再提及,大家張口閉口都是流量、增長、轉化。
因為通過內容促進轉化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尤其是對于高價值產品而言,這個過程更是充滿了對各層級人員耐心的考驗。
同時, 與傳統的廣告方式相比,內容營銷的效果往往難以直接衡量。雖然可以通過網站流量、社交媒體互動等指標來評估內容的影響力,但這些指標并不能直接反映出銷售轉化的情況。這使得企業在評估內容營銷的投資回報率時面臨困難,也增加了決策的不確定性。
加之整個社會營商環境變化,一切都在向轉化和增長看齊,要立竿見影、要立見成效。
效果導向、行業收縮、人員出清嚴重,這就是當下最真實的營銷實況。
時代的經緯就藏在稀松平常里。
撥開急功近利的心和摘下煩躁不能的焦慮面具,你會發現,不是內容不行了,而是我們把內容扭曲了,內容從來都是營銷的解藥,永久保質期的那種。
二、營銷的長效解藥
一邊是激烈的商業競爭,一邊是低迷緊縮的消費,有效內容依然是營銷翻身戰的關鍵,你以為流量是促轉的燈塔,走近才發現內容才是那個火把 。
小僧以為,越是營銷找不到北的時候,越需要回歸內容的本質,才能找到營銷的出路。這就需要正確看待內容和內容的流動機制,以及發揮效用的特點,否則緣木求魚,只會忙了個得。
1、流量的世界觀
很多人盲目地追求流量,只要能有曝光、有關注,便覺得營銷成功了,甚至奉行黑紅也是紅,使得很多企業領導人脫下長衫激進喊話,孰不知流量也是有世界觀的。用你的口水和無下限吸引過來的流量,憑什么要指望認可你的品牌,還轉化成銷量?
只有符合企業價值和調性,能夠實實在在為品牌和產品賦能的流量,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流量。
其余那些即便通過各種手段爭取到了,也不過是徒有其表的虛假繁榮,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毫無意義。
字面上的粉絲數量、閱讀量對很多人來說只不過是數字時代的面子工程。
比如說,一個主打高端、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家居品牌,如果吸引來的流量大多是只看重低價、追求一次性消費的群體,即便短期內店鋪訪問量很高,但實際的轉化率會極低,而且這些流量并不能助力品牌形象的塑造,反而可能因為不符合品牌調性,讓原本精準的目標客戶對品牌產生誤解,降低品牌的格調。
相反,若能精準觸達那些注重生活品質、認同環保理念且有較高消費能力的客戶群體,哪怕流量數字看起來沒那么龐大,但他們所帶來的口碑傳播、品牌忠誠度以及持續的購買力,都能為品牌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內容的作用是信息傳遞,本質是情緒和需求的解決和粘合,內容的這種效果用越顯著,流量就越容易滾起來。
從本質上講,流量的世界觀要求企業明確自身的定位和核心價值,不能被流量的表象所迷惑。要以品牌內涵為導向打造內容,去篩選、吸引那些與自身契合的流量,構建起一個有深度、有質量的內容生態,這才是營銷中掌握流量密碼的關鍵所在。
2、算法的興趣向
如今算法媒體成為注意力黑洞,算法主宰著信息的分發路徑,它是基于個人標簽推薦的。
信息的繭房化,認知的孤島化。
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像是處在一個由自己興趣所構筑的圈層里,如同置身于信息的繭房,不同群體的認知逐漸孤島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營銷內容如果不能與用戶的興趣產生緊密的關聯,即便企業制作出再多的優質內容,算法推薦不到,內容也只能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石沉大海,根本無法精準觸達目標用戶。
以當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為例,算法會根據用戶平時瀏覽、點贊、評論、分享的內容,為用戶打上各種各樣的標簽,比如美食愛好者、健身達人、科技發燒友等等。當營銷者發布一條關于健身器材的內容時,如果沒有嵌入與健身相關的熱門話題、關鍵詞,沒有針對健身這個興趣圈層去進行內容的策劃和優化,那么這條視頻大概率不會出現在那些真正對健身器材有購買需求、感興趣的用戶的推薦頁面中。
無圈層不內容。內容的打造和傳遞一定要解決“命中”的問題。
這就要求在進行內容創作時,必須深入了解目標用戶群體的興趣標簽,將產品特點、品牌故事等與這些興趣點巧妙融合。而不是找幾個跨圈層的人發布就了事,最好是形成各圈層的長效影響力矩陣,讓算法識別并將內容精準推送給那些不同圈層的潛在客戶,從而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有效觸達。
此外,圈層不僅僅是橫線切割的不同領域的興趣圈,還是縱向切合的不同層級的興趣圈,也就是同樣圈層里不同層級人的關注點問題。比如同樣的一個圈層,有的人關注的上價值的東西,而有的人關注的是實操。
算法是基于個人標簽推薦的,營銷內容需要和用戶的興趣產生關聯,因為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的圈層里,在信息的孤島上,不入圈再多的內容都無法觸達。
3、增長的惰性
增長是營銷的必答題,然而,內容營銷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它在促進轉化方面存在著 “增長的惰性”。
尤其是對于高價值產品而言,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往往會更加謹慎,需要經過多番考量和比較。這就決定了通過內容去推動轉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看到效果。
但增長惰性并不是內容營銷被嗤之以鼻的理由,效果營銷看似直接促轉,但是,沒有內容營銷的長期影響,這種轉化恐怕也是無能為力,種子破土從來不是一時,而是在土里不斷掙扎的時時刻刻。
所以說,增長源自內容的影響力轉化,而這個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通過不斷地積累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和建立消費者信任,最終實現銷售轉化。
通過發布高質量的內容,品牌可以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從而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品牌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內容,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通過提供真實、客觀的產品信息和用戶評價,品牌可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是的,想要增長的果實,必須有澆灌的耐心。
營銷在當前確實面臨著諸多挑戰,然而,營銷的垃圾時間,也許正是內容的紅利時間,用心打磨內容,精準觸達受眾,持之以恒地積累影響力,別人瘋狂的時候你冷靜,終將贏得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
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在下小僧鯤鯤,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
作者公眾號:營銷禪修院(ID:MandCX)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