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案例,看懂白酒品牌年輕化路徑
醬香拿鐵一年后,白酒品牌跨界聯名卻偃旗息鼓了。
前兩年,白酒行業似乎認為跨界營銷是品牌年輕化的不二法門。
在冰淇淋、咖啡、雪糕等年輕人喜歡的品類下,出現眾多「酒+x」的新型產品。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醬香拿鐵,還有瀘州老窖×鐘薛高的「斷片冰淇淋」,五糧液×永璞的特調咖啡,等等。
不過,對白酒品牌來說,這些“跨界產品”大多只是噱頭。
人們不會因為喜歡黃瓜味薯片,而去吃黃瓜——
醬香咖啡、斷片雪糕,本質上還是咖啡和雪糕,與白酒消費相差甚遠。
更雪上加霜的是,奶茶、雪糕本身也不好賣了。前有上海奶茶分級,后有喜茶卡路里透明化,走向健康化的餐飲行業,大約或許是不需要找白酒做搭子了。
與跨界營銷分道揚鑣,但白酒品牌年輕化仍迫在眉睫。來看三組數據——
1. 2016年,中國白酒產量見頂。自此之后,連續六年產量下滑,截止2022年已出現“六連降”,降幅高達50.59%。
2. 中秋節、國慶向來是白酒銷售旺季,2024年中秋節國內白酒銷量整體同比下滑10%左右,高端白酒下滑明顯,100-300元價格帶產品銷量相對穩定。
3. 里斯戰略《年輕人的酒:中國酒類品類創新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最常喝什么酒”一題中,白酒僅占9%,位列倒數第三;在年輕人“最喜歡的酒飲消費選擇上”,白酒也是墊底。
年輕人不喜歡,產量、銷量雙雙下滑,白酒產業似乎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但眾所周知的是,高端白酒的價值考量,不只要看消費市場,還有金融市場。
過去三十年,白酒與房地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從消費場景來看,白酒的使用,集中在宴請和應酬中,比如結婚生子、升職喬遷,這些場景大多都與房地產息息相關。而如今,房地產周期下行,單身經濟起飛,白酒的消費場景逐漸變弱。
所以,我們進一步拆解「白酒品牌年輕化」這一課題,發現關鍵在于:
如何在“應酬”和“宴請”之外,找到另一個主動消費白酒的場景。
場景創新:酒吧雖好,也要能玩起來
關于酒的消費場景,第一個進入腦海的,自然是酒吧。盡管「應酬」也會偶爾發生在酒吧中,但體驗與傳統酒桌截然不同。大多酒吧氛圍舒適松弛,即便是談生意,也不會正襟危坐。
當然,酒吧類型豐富,不同場景氛圍,也要搭配相應的酒水品類,而這也正是消費者對酒水產品認知的起點。比如,播放歐洲杯比賽的精釀啤酒館,將啤酒與熱鬧、歡聚等氛圍畫上了等號;演奏爵士樂的威士忌酒吧,把威士忌變成約會或獨自小酌的優選。
那么,白酒酒吧呢?「白酒酒吧」聽起來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實際上,它一直存在于市井深處。
比如,在廣州和深圳小有名氣的「廟前三酉」,是一家以中國白酒為基底的雞尾酒吧。這家店里有儀式感十足的中式木質welcome box,還有十二種白酒香型俱全的酒單,每個首次品嘗的人都會感慨,原來喝白酒,也能如此多樂趣。
圖源小紅書
白酒酒吧是小眾生意,但對知名白酒品牌,卻是可參考的線下場景創新方式。
汾酒就與山西省文旅合作,在太原市開了一家名為「觀汾」的酒館,店內充分利用汾酒元素,制作汾酒雞尾酒、汾酒精釀、汾酒咖啡、汾酒法甜,供消費者體驗。此外,在「觀汾」酒館,還可以自己DIY雞尾酒特調,讓消費者自己去親手調酒,感受白酒的可玩性。
「觀汾」還在小紅書上注冊了官方賬號,內容風格淡雅別致,有濃厚的人文、歷史氛圍,為汾酒的品牌認知打下良好基礎。
與文旅建立深度綁定,是汾酒的一步好棋。汾酒本是山西的招牌,品嘗汾酒本就是游玩山西的體驗之一,「觀汾」酒館以此為基礎,讓「觀汾」酒館超越了普通酒吧的屬性,成為山西旅游熱門體驗項目。
其實,許多白酒品牌也在酒廠當地做旅游項目,比如,貴州的茅臺鎮、宜賓的五糧液酒廠、還有北京的二鍋頭博物館,都是當地知名的旅游打卡景點。
不過,這些文旅項目的重點,大多在品牌歷史、產品故事,缺少互動感、新鮮感。就好像走進一家現代感十足的酒吧,結果里面擺的實木大圓桌,桌上是八葷八素,下一秒就要提杯祝酒開席——年輕人看了,大約還是會退避三舍。
換言之,僅有消費場景還遠遠不夠,如果沒有年輕人喜歡的內容,仍難以為繼。
內容創新:開卷短劇,文化先行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注意到,除了做線下場景創新、產品口味創新之外,許多白酒品牌也在近年大火的短劇中發力。
據《中國微短劇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微短劇合作品牌數量TOP 5行業中,酒行業排在第5位,合作品牌數量占比為9%。比如,洋河與淘寶攜手推出的短劇《綁個財神過大年》,牛欄山酒廠制作短劇《你好,歡迎光臨》,紅星二鍋頭與快手合作的《愛在胡同黃昏時》,等等。
白酒品牌集體盯上短劇賽道,一是想借此和年輕人混個臉熟,二來短劇形式,也能更生動傳遞品牌的文化特色,紅星二鍋頭的短劇,就是以北京胡同為主要場景,將品牌與北京文化緊密結合,提升品牌認同感。
當然,玩法不止這一種。個人覺得最有趣的,要屬中國勁酒的保健酒溯源節目《養生越千年》。(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檔節目屬于紀錄片,不過由于同屬劇情化的故事內容,姑且放在同一類別下。)
節目深挖了許多與養生酒相關的有趣典故,融合了采訪與故事演繹,目前已推出五集,每集講一位不同朝代的歷史名人,包括明朝的徐霞客、唐朝孫思邈、宋朝蘇軾、漢朝的辛追夫人、周朝周公旦。內容制作精良,故事也生動有趣,頗有正劇的質感。
《養生越千年》明朝篇
更特別的是,中國勁酒沒有只做短劇,而是把《養生越千年》當作IP塑造,聯動線下搞體驗活動。
今年9月,中國勁酒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辦了一場「養生越千年·西安奇妙游」,主題活動以養生酒為切入口,設置了AI 問診、養生調酒、香囊DIY、八段錦、養生蹦迪等互動項目,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穿漢服來打卡游玩。
從誕生伊始,勁酒一直打著“養生酒”的標簽,但在現代人的眼中,喝酒與養生是背道而馳的兩件事,也因此,養生酒一直被很多人看作是噱頭。近兩年,中醫養生熱潮的興起,給勁酒了一個乘風而上的契機。
喝酒養生,原是古人的理念,通過文化溯源節目,勁酒重新為品牌找到了一個更牢固的文化根基;再加上趣味化的互動,貼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勁酒進一步打開受眾人群。
其實,在年輕化這方面,勁酒有過一波天降的富貴。
去年,勁酒被一群網友稱為「中國人自己的威士忌」(大約是因為顏色比較相似),這個話題被迅速炒熱,網友們玩梗之余,開始拿勁酒做雞尾酒,從東方樹葉、旺仔牛奶,到青梅綠茶、水溶C100……威士忌有的搭配,勁酒一樣都沒落下。
遺憾的是,官方沒有下場玩梗,大約是與品牌定位不符,也可能是草本味濃厚的勁酒,或許的確不太適合調酒。
產品創新:冷熱酸甜,再來一杯
濃香型的五糧液,看上了白酒雞尾酒的熱度。
今年上半年,五糧液在寧波開了一家文化體驗館。這本身并無稀奇,文化體驗館是五糧液近年來的營銷重點任務,館內大多展出五糧液的品牌故事、釀酒方法、白酒文化等內容。
不過寧波這家有點特別,推出了以五糧液為基底的雞尾酒,主要分為兩個主題,一個是春夏秋冬的四季主題,另一個是梅蘭竹菊的四君子主題,這幾款高顏值的雞尾酒,很快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
圖源小紅書
此外,今年夏天的五糧液的鄭州線下快閃,也有許多年輕人曬出五糧液特調雞尾酒,并在筆記中配上話題「年輕人的第一杯白酒」——雖然,這個話題被用過很多品牌用過很多次,但是仍未有一個品牌能真正占據這個心智。
想成為「年輕人的第一杯白酒」,關鍵不是第一杯,而是能不能再來一杯。
年輕人喜歡嘗鮮,白酒咖啡的噱頭夠足,但也僅止于此。而相比之下,白酒雞尾更能促進真實消費,畢竟去酒吧喝酒的人,無論是否喜歡白酒,至少是酒水的潛在消費者。
其實就在去年,五糧液還與意大利苦味酒金巴利聯手,以經典雞尾酒“內格羅尼”為靈感,創造出了全新的雞尾酒“五谷羅尼”,這款雞尾酒,是五糧液面向海外市場的嘗試,打出「海外消費者的第一口白酒」的話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叫做“需求相似”的理論,它指的是國家會傾向于與需求結構相似的國家進行貿易。做一個不太恰當的理論挪用,消費產品的跨界創新,也應首選相似的領域,才更容易被接受。
在白酒產品本身上下工夫,除了做雞尾酒調酒之外,也可以在喝法上做創新。比如,瀘州老窖旗下的國窖1573提出“冰酒喝法”,與多位品酒大師們反復試驗,找到8℃-12℃為其絕佳口感。
從口感上來說,冰鎮白酒減輕了一部分辛辣,使之更加利口。不過白酒加冰后,也會破壞口感,瀘州老窖的解釋是,并非所有的白酒都適合冰鎮或加冰,只有高品質的白酒才能滿足——很討巧,既不否認,也抬高自己。
瀘州老窖為國窖冰飲起名為「冰JOY」,JOY音似“窖”。今年夏天,在阿那亞戲劇節,瀘州老窖開了一個冰?JOYS靈感驛站,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有個有趣的點,我在網上搜索冰鎮國窖,會看到一個有趣的段子“常溫如馬尿,冰鎮似國窖”,這是網友形容康師傅冰紅茶,常溫難喝得要命,冰鎮好喝到上頭。萬一哪天,國窖1573真的和冰紅茶做跨界聯名,那將是絕殺。
最后:
白酒品牌年輕化,是一個復雜的命題。
我們大多遇到的「年輕化」命題,都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品牌,而非整個品類。而白酒品類中,僅香型就有12種,而每個香型下面,還有眾多分布不同地域的品牌,文化、定位、受眾、定價都十分不同,很難有大而全年輕化策略概括。
不過,說簡單也簡單,因為大多品牌年輕化的策略萬變不離其宗,即回應時代情緒。時代在更迭,市場在變化,沒有人永遠年輕,但卻永遠有年輕人,品牌年輕化的本質是與時代共振,而不是隨波逐流,或者刻舟求劍。
作為一個有牢固時代標簽的品類,白酒行業應當感受頗深。曾經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當時的白酒行業并未順勢轉向,導致白酒成為“長輩才喝的酒”,而不是與中醫養生等傳統文化一同翻新,成為“更適合中國寶寶的酒”。
改變刻板認知并非一日之功,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論,品牌需要從場景、內容、產品上綜合發力。不過,未來之路還很長,就像白酒一樣,耐下心等待時間去釀造,才會越陳越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