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aire的短片,氛圍感如同一塊磁鐵
Lemaire中國首店開業了。
本以為會在時尚先鋒的北京、上海,沒想到選址于松弛感拉滿的成都。
當看到這兩條生活氣息十足的短片,一切又變得很合理。
///
身著Lemaire的女人經過街旁的大樹下。
鏡頭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著她的背影,步入市井之中。
///
夜晚人們席地坐在水泥石階上談天。
街頭巷尾真實的嘈雜聲把人拉到旁觀者的視角之中,共享當地人一天中最清涼閑適的時刻。
第一條短片中具有當地特色的坡道,被扒出位于青龍正街。有人專程前去打卡仿拍,輕松成為“lemaire編外人員”,復刻難度一顆星。
僅有十幾秒、無旁白、無剪接的紀實風格段落,如同路人的隨手po,自然地呈現出成都的地域魅力,以及品牌調性與之悄然融合的部分。
很好奇,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品牌氛圍感,怎么做到的?
一
透過鏡頭探索Lemaire
視覺語言充滿電影感
其實在成都系列短片之前,Lemaire今年七夕在上海做過類似城市文化風格的短片嘗試。
圍繞節日限定的碎莓色Soft Game包袋,Lemaire捕捉了七夕氛圍下,情侶間平常親昵的瞬間。
///
在高安路的包子鋪,買上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餐。
///
在大柏樹站等待列車時,愜意閑聊。
///
一起走出延安西路地鐵站,身后透出一片翠綠樹影的落地窗相映如畫。
無論是地道的上海小馬路,還是風景甚好的地鐵站,Lemaire的取景地低調、審美在線、無網紅感。
承襲趙丹導演擅長放大感官體驗的細膩風格(代表作品:NEIWAI身體十問),這組短片營造出與人們日常生活接壤、又更美好一些的情境氛圍。
不一樣的是城市,一樣的是具有辨識度的品牌氣質。Lemaire曾在越南之旅中汲取靈感,尋找到城市文化中獨特又日常的點位,來拓寬人們對穿著場景的想象和感受。
大量的人們騎摩托車畫面,勾勒出胡志明市和河內的生態樣貌。Lemaire的長期合作伙伴、來自赫爾辛基的攝影師Osma Harvilahti用他富有電影感的紀實鏡頭,拍攝了身著品牌2023春夏款的流動著的人群。
///
Lemaire在越南
每一個摩托車鞍座上,都是獨立的小型展示位。風揚起衣物、廓形隨著車速變換,或蓬松或貼身的服飾在展示防護作用的同時,冒險與前進帶來的鮮活自由感一并注入品牌中。
這一攝影展后續也出現在巴黎門店,以及韓國首爾漢南洞店的開業活動中。
二
「Lemaire風」為什么吸引人?
透過充滿電影感的鏡頭語言,相信你已或多或少感受到品牌的獨特氣質,那么,具體什么是Lemaire風?
盡管現在才入駐,但中國消費者對其風格并不算陌生,一個重要原因是,Lemaire自2016年來一直是優衣庫U系列的掌舵者。
優衣庫主打的基礎百搭與Lemaire追求日常優雅穿著之間,并不沖突。兩次聯名后,二者一拍即合,展開長期合作,優衣庫甚至收購了Lemaire的部分股份。
由Lemaire在巴黎的團隊領銜研發U系列大師設計款,成為很多時尚博主每季必沖的產品線,“Lemaire含量”更是影響銷量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Lemaire風?
簡單介紹下,品牌創始人Christophe Lemaire的身份還有:前愛馬仕創意總監、前 Lacoste 藝術總監。
2009年,從事出版工作的女友(如今已是前女友、仍是合作伙伴)、靈魂繆斯Sarah-Linh Tran 加入 ,Christophe Lemaire把同名品牌名去掉一半,保留Lemaire并更新標識,以示歡迎。
一個深耕時裝領域的大師,與天賦型選手高度契合的審美,奠定了品牌的DNA。
準確來講,Sarah對品牌風格的影響更甚,“務實且謹慎”是她的座右銘,法式隨性慵懶和東方溫柔恬靜在她身上都有所體現。
在過往訪談中她曾多次表示,自己喜歡的風格就如同Lemaire般,不會過于貴重、或是過于精致脆弱,實用耐穿且優雅。她認為衣服就像一座房屋,寬敞的設計可以給她帶來被庇護的安全感。
準備時裝秀的最大原則,在于是否符合心里更好自己的形象:
我永遠都在想像出一個更好的自己,我想象自己穿上這些衣服的模樣,如果我心里頭過關的話,那才是搬得上臺面的設計。
對衣服日常也上得了臺面的堅持,滲透進了品牌時裝秀的場景演繹。模特扮演著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或手挽手交談,平常的生活場景、以及電影中的運鏡調度,都被搬到了秀場中。
///
Lemaire24春夏秀
在巴黎第六大學校園的走廊,夏日雨水未干透,濕漉漉的地面與衣物的光澤感相得益彰。
而前文所提及的城市系列短片,都與Lemaire模塊化程度高、靈感來源于日常生活、且富有感染力的品牌特質相呼應。
也有網友評價這個品牌為:認真的松弛感。
認真與松弛,沖突嗎?
看多了松弛感這個詞,感覺精髓不在于打扮得多松弛,而在于你專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過程里,旁觀者覺得你無我的狀態很舒展。
結合Sarah的座右銘和品牌動作來看,也是如此。
/有溫度的人文肖像,全方位加注品牌吸引力
一個小細節,據說成都店開業時,只邀請了與品牌精神契合的朋友,在招聘員工時都會問一下平日的生活態度。
看過Lemaire一系列肖像后,并不覺得意外。
一類關于品牌本身,Lemaire曾為背后的合作伙伴、常客和精神契合的藝術家拍攝過紀錄片,探討品牌服飾與日常穿著者之間的持久聯系。
Simon Homes,獨立時裝設計師,Lemaire的前合作者
談及Lemaire的工藝,他坦言:“Lemaire不是為了創造奇觀,它是為了建立一個世界和一種語言,讓所有單品都有聯系。”
Ema Pradère,畫家兼陶藝家
專門打造了一個衣柜放置多年來收集的Lemaire作品,并借助日本金繕技術找到了修補品牌套頭衫的辦法。
另一類關于品牌的朋友——價值觀相同的創意人,其中不乏明星大咖。
16、17年就開始在紅毯上穿Lemaire的金敏喜,前不久又穿著幾年前的款式去領第77屆洛迦諾電影節最佳表演獎,依然驚艷。
以上種種都在傳達一種感受:Lemaire的衣服是可以穿著自由地工作,在歲月中磨損和人一起成長的。
獨特的品牌風格如同一塊磁鐵,不斷地吸引來志同道合的人、事、物,風格越明晰,力量越強。
/極少量在地門店,深度詮釋日常優雅的理念
繞回門店,成都首店讓人意外的原因還在于,Lemaire一直保持著極為精選的門店策略。目前,全球僅有6家品牌直營店,其中巴黎3家、首爾1家、東京1家、成都1家。
從巴黎本部開拓出來,Lemaire的選址和裝潢頗有超然避世的古意,注重空間的個人體驗感。
2023年11月24日,在首爾開設第一家亞洲旗艦店,坐落于漢南區的一個230平方米的花園內,其前身是一棟上世紀70年代的韓式住宅。
2024年11月8日,入駐東京,選址于一棟20世紀60年代的私人住宅內,毗鄰花園,位于寧靜的澀谷區惠比壽街區。
成都店內的竹制裝飾、陶器、青松等在地文化元素,以及Enzo Mari家具、蕉麻席墊、Bejmat瓷磚等Lemaire標志性陳設,也很有居家的自在感。
門店中,Lemaire模糊了家居與精品店之間的邊界,為當地顧客提供可以全方位體驗的沉浸式空間。
據構想,未來門店也可能成為舉辦展覽、音樂會和創意活動的文化社區。慢慢深入探索品牌,成為可能。
最后
秋冬,又到了Lemaire的主場。
Sarah對Lemaire預想的洋蔥穿搭法則,非常適合最近多變的天氣:
就像我們把衣服分層一樣,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功能。同一天里,你可以把衣服脫掉或穿上,它們在陽光下展現出不同的色調,自然又和諧。
衣物沉靜、低飽和度的色系適用于幾乎所有場合,經得起時間審視的廓形剪裁打造出不費力的時尚。
而在視覺影像、精品門店、和人文肖像上,Lemaire憑借其獨特的品牌氛圍——簡潔、低調、精致,成功塑造了一種深度的優雅。
一系列品牌動作背后更為可貴的是,Lemaire持續將許多對日常生活的深入理解,滲透進品牌的穿衣哲學,向市場傳遞出一種沉靜且深具內涵的生活方式。如品牌在接受《T》采訪時曾說:
我認為如今最奢侈的是,生活和衣櫥更加穩定,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自己認為合適的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