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WeLens
原標題:與愛人一塊工作,最好的狀態是什么樣子的?
什么是理想的愛情?
能不假思索地說出共同喜歡的電影?
一塊養貓?
理想愛情的要素是保持激情,
對共同工作的他們來說,
這可能是最容易的一部分了。
Apartamento 一期采訪中的 Christophe 與 Sarah
Christophe Lemaire 是 Christophe Lemaire 先生自己在 1991 年建立的牌子,如今由這對情侶共同打理。他把品牌名字去掉一半,以示對戀人 Sarah 的加入的尊重——宣告嶄新的時代到來。
前愛馬仕前任設計總監自己的牌子,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對 Lemaire 的第一印象。
而更多人因為優衣庫才知道它—— 2015-2016 年,大大小小的媒體都用起著這樣的標題:“花優衣庫的錢,買愛馬仕的款!”這個優衣庫與 Lemaire 的合作款在網上商店開賣 3 分鐘即賣空,街邊門店連夜排起長隊——大部分人是沖愛馬仕的“檔次”來的。
2015 年 UNIQLO & LEMAIRE 秋冬款
2016 年的 UNIQLO & LEMAIRE 春夏款
但對他來說,奢侈品巨頭真的沒多了不起。
從愛馬仕光環掙脫后,Christophe 直言不諱對奢侈品集團的失望:
“眾所周知,如今你不能對 LVMH 持有反對之詞。我記得 Marc Jacobs 為 LV 所作的最后一季設計,2012 年秋冬系列,他展示了戴著巨檐帽子的 20 世紀初風格的女裝,模特們幾乎無法挪步,身邊有仆人模樣的人替她們提箱子,仿佛是在去往豪華東方快車的路上。但這對于今日女性意味著什么呢?時尚應當是對當下生活和現代女性生活方式的表達,它對今日女性的進步毫無幫助。諷刺的是,評論毫無意外地是一片叫好之聲。”
你可能已經多多少少在社交媒體上看見這對情侶的身影——盡管他們并不喜歡過多的曝光。
家中的二人
網絡社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很現實的世界——所有品牌都活在群眾們的火眼金睛里。我們判定一個牌子是否“還與時俱進”,主要看它有沒有單品能成為網紅博主的“爆款”,以及有沒有大大小小的品牌跟著模仿和抄襲。
Lemaire 雖然貴、小眾、但是它的單品時不時就會跳出來炸你一下。
下一個爆款圈冉冉升起的新星——Lemaire新款“相機包”
Lemaire 最近幾年發布的作品都獲得盛贊,成為時尚評論家筆下的寵兒。
Lemaire 2017 春夏
Lemaire 有一股獨特的東西方融合的氛圍,他們的顏色挑選非常謹慎、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廓形則非常地流動與松散,但會在適當的地方提著氣。它的設計語言很輕盈,把勁兒都使在不易看見的地方。
這些評論家這樣評價它的衣服:
松田幸紀:“像第二層皮膚一樣。”
莎拉·林赫特蘭:“我們相信奢侈其實是一種,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但是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感覺到。 你從這個面料上能感覺到。”
如果每個品牌都有一個女性的形象,我想,Lemaire 的樣子,應該是一個坐在下圖中東方木椅上的法國女人,移動腳踝,踢倒一個玻璃瓶。
這是一家法國新教寺廟,Christophe Lemaire 2014 年女性春季系列在這里展出,布置成一個家的樣子。“我們希望在一個非常親密的地方,在日常生活的詩歌中展示一個女人,我們喜歡這些難以被定義的東西。”Christophe 說。
Christophe Lemaire 的前半生
遇見 Sarah 之前的Christophe Lemaire,還在“打工魔咒”里循環——為不同的時裝屋工作,并一步步抬高自己的地位,按部就班成為人生贏家。
Christophe Lemaire 最開始的人生與時尚沒半毛錢關系。他 1965 年出生于法國的一個典型的無聊的資產階級家庭。有一對波西米亞式的,離異的父母。為了掙錢付房子租金,他跑到 Thierry Mugler 那找了個助理造型師的兼職——當時的他還是個文學系學生,相比時尚,他對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熱情更多。接著,他去了 Yves Saint Laurent、Christian Lacroix 手底下工作。對于Christophe來說,在這些大師底下學習的感覺是復雜的。“我覺得,因為我不是同性戀,也不癡迷時裝表演,我老有種局外人的感覺。”
不過Christophe 并沒有因此分裂,他在這里培養了自己的眼光。 “我想我只是慢慢長大,然后慢慢意識到自己是什么人。從這些地方,我學到了一種對風格的觸覺和掌控感,一種記憶的方式,然后我走了。”這個時候的人總是自信心爆棚,可以開始做自己的品牌了對不對?傳奇故事都是這么演的。他也這樣想的。于是于 1991 年推出了自己的女裝系列。
以失敗告終的個人品牌短暫試水
然而,在那個時代,同時搞運營和設計對他來說成了麻煩事:“我發現自己陷入了非常實際的事情:生產,金融,商業,帶團隊。最后既搞不好管理又搞不好設計......”于是他在 2003 年暫停了自己的牌子。然后開始與 Lacoste 的合作。
與小鱷魚的十年
據記者 Max Kessler 回憶,那時候的 Lacoste(小鱷魚)在人們眼里像是專門給上世紀 80 年代富人穿的衣服,那種精力用不完的富裕的高中學生,或者一本正經打高爾夫球的軟膽爸爸。到了九十年代,它在人們眼里顯得老土了。
2000 年后,Lemaire 的加入振興了小鱷魚。 “我想把一些風格帶回品牌,回到我心中的一幕,一種:Sports chic(高級的運動感),因為衣服需要跟上新的生活方式。”在幾年之內,他把 Lacoste 從老套和學生氣帶引進了充滿著文雅的都市感與青春氣息的新紀元。
這幾年的Lacoste 。在他離任很久后,小鱷魚這么多年一直延續著這種 sports chic
前進愛馬仕
然后他就去了愛馬仕。并于2010年成為那兒的藝術總監。愛馬仕可以說是現存世界上最奢侈的時裝屋了。他似乎到達了某種“巔峰”。
遇見Sarah
如果她沒有出現,說不定,他如今還好好地在愛馬仕金光閃閃的屋子里待著。Sarah-Linh Tran 實際上是法越混血。一頭瀑布般的蜷曲長發,有時候隨意扎成三股辮,淡漠的眼神中透著一股童稚感。有人說,她就是高更畫中的塔希提女郎。她身上有一股與生俱來的神秘感。
Sarah 的穿搭很受時尚街拍歡迎
但她的履歷并不如外表那么傳奇——這個總是與周遭的事物形成一股抽離味道的女孩出生在巴黎,在法國度過了整個童年和校園生活。之后,她奔赴紐約大學學習語言,接著,又修了媒體以及liberal arts(文理學院),最終又回到法國學習出版業務——似乎也跟時尚也沒什么關系。
當媒體注意到這個女孩,看見她和愛人一起出現在鏡頭前時,這倆人已經默默在一起工作十年了。
對于 Sarah-Linh 來說,他們的結識故事一點也不浪漫——那是在一家夜店,凌晨四點鐘,他們都喝醉了......就像一部法國電影,有些事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后來,記者問起當時的情況,Christophe 認為 Sarah-Linh 當時很害怕,“因為我是一個老家伙。”Sarah-Linh 聽見后,反駁,“我沒有害怕。”但是很快地,他們就感覺到一些連結感很強的東西。
當時的 Christophe 還在為小鱷魚工作,正準備在導演 Eric Rohmer 的電影里找點設計靈感。然后他發現,她正好也喜歡這個導演。電影、設計......他們發現你喜歡的我也恰好喜歡,彼此的美學結構很相似,于是他就總是找 Sarah 一塊討論工作。這就是他們最初開始一起工作和戀愛的樣子。
品牌的起死回生
Christophe 曾坦言,Sarah 的出現給品牌帶來了很大的力量。每一個品牌,都必須對自己的風格和觀點非常明晰。在這一點上,他們有著共同的愿景。這兩個并沒有受過一分鐘學院教育的人,卻在設計上分享了相似的天分和敏感。
認識 Sarah 的隔年,也就是 2007 年,Lemaire 重回時尚市場,接下來,由 Tran 擔任藝術總監,負責品牌的視覺角色定位,同時也參與女裝線的設計過程。Christophe 說,“我一直都有一個對女性的衣櫥的想象,只是缺少女性的視角。而 Sarah-Linh 和她的才華與敏感補全了這個缺憾。”
有時候看著新系列,經常會懷疑他們是在 Sarah 自己的衣櫥里找的靈感。Sarah-Linh 也說,“我想要把我們的自我融入到衣服中去,以及我們要表達的故事。”
Lemaire 2015 秋冬
圖1、2的包包很好看對不對,這種仿古董包的包款就是 Sarah 自己平時會背的;圖4 的厚重風衣搭配皮靴,正好是 Sarah 本人很喜歡的日常搭配。
這個牌子的法國基因,似乎是母系傳承的:盡管Lemaire從不以法式風情標榜自己,但外界總是用法國基因來解讀他們。Christophe 覺得自己在女裝上的靈感可能來自于他的母親和祖母。Sarah 的母親也很善于把玩服裝,在 Sarah 記憶里,母親總是用自己的衣服去做一些搭配嘗試,而且是從相當實用的角度。有種 French chic 的東西,好像是從小就被母親的生活方式栽培在自己的眼光中的。
Lemaire 2016 秋冬
圖4 直接上了法式宮廷元素。那種與生俱來的距離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從來不在乎現在的流行趨勢的執拗,好像就是法國女人的美妙之處。
盡管身處其中,Christophe 仍然渴望遠離消費者文化:當下,我們都在陷入一種“購買”的焦渴之中,而這種焦渴正是是他們所質疑的:“我不認為你必須每六個月換次衣柜。” Christophe 說。他希望人們購買得更好,購買得更少一些。他的顧客定位很精細:這類女性并不需要經常買新衣服,她們喜歡男人的衣服,和精心制作的東西,再來點功能性的細節。
Lemaire 并不希望成為一種風格或品位的象征。就像穿愛馬仕仿佛顯得你仿佛家世顯赫,穿 Gucci 也許會給你增加貴族氣息,穿山本耀司能讓你看起來像個藝術家,但這種氣息都太強勢,他們都是來自品牌的氣場。在 Christophe 看來,“衣服不該是種偽裝跟社交面具,人的個性應該立于服裝之前。”
Lemaire 2016 春夏
他們認為,最終撐起一件衣服的,應該是女性本人的尊嚴和人格魅力的融合體。
這對情侶對地位、公關游戲都不感興趣。也不愛混名流圈。如今的倆人住在巴黎一處安靜的老房子里,遠離塵囂。院子里種滿花草,屋內也延續了兩人簡約的設計理念——白色的大落地窗,異域風情裝飾,棕櫚樹………
來觀賞一波“謝幕殺”:Christophe 永遠興高采烈地摟著愛妻,而 Sarah 則十年如一日地不習慣鏡頭。
采訪紀實:理想的愛情樣貌
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什么是理想的愛情?在這對把生活過得津津有味的愛侶眼中,它顯然與社會地位、光鮮的條件無關,而只與生活的趣味有關。
1. 能不假思索說出都喜歡的電影?(這真的很難)
Apartamento 的記者采訪這二人,Christophe 立刻蹦出“我們喜歡侯麥。”Sarah 則很快地補充,“我們還喜歡 Manoel de Oliveira,我們喜歡意大利的喜劇。”Christophe 緊跟著說,“我們真的喜歡帕索里尼的 Love Meeting(幽會百科)。”
2. 共同的居住喜好?
他們喜歡自己裝飾自己的房子,他們不喜歡像外面的很多人那些,總是購買或租賃一種“理想的風格”。
他們巴黎的家
3. 互補的生活節奏?
Sarah 負責烹飪,而 Christophe 充分贊賞這一點——這在他眼里是項創意工作。而在家務問題上,倆人的搭配也很完美——“首先我要承認我不是那么愛整潔的人…”Sarah-Linh 說,而在 Christophe 那,這剛好相反。還得要一起吐槽:天知道相同的審美潔癖是多么可遇不可求......
4.“不停循環”的時尚產業
他們認為時尚產業剝奪了風格的真實意義和應有的樣子,剩下的只是消費主義所定義的一些空洞的符號。今年流行這個風,明年是那個風。他們說“停止循環”吧,“因為歷史重復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是鬧劇,第一次誕生被視為激進的,第二次就是保守了。”
院子里的門
5. 一起生活和一起工作是否會帶來弊端?
答案在這里也是肯定的。Christophe 是白羊座,Sarah 是天秤座。他們都非常獨立和頑固,并不能避免矛盾,但是每次一天結束,兩個人的矛盾就消解了。不過在他們看來,工作和生活在一起,更多地是一個優勢。Christophe強調,“到這個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共謀感。到了你倆互相完完全全真正地了解的時候,我猜這里就會出現一個力量。”
最好的伴侶與合作關系似乎也是這個樣子,一個是繆斯,另一個是美的發現者(需要火眼金睛),一個負責破壞,一個守住陣地,一個提出質疑,一個負責重建,也許,這就是所有良好關系的本質吧。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WeLens (ID: we-len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