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趣說品牌簡史

舉報 2024-10-21

首發:陳無用

Be fucking professional.

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對于品牌或做品牌的認知,一百多年來幾乎沒什么進步,很多幾十年前的品牌理論,至今依然在用,如公司初創時做LOGO或VI(視覺識別系統),如產品進入市場要提煉USP(獨特的銷售主張),如定位今天依然是中國最主流的營銷理論,如廣告公司言必稱IMC(整合營銷傳播),如顧客體驗至上,如品牌社群等等。不僅如此,更令人噴飯的是,怎么做品牌各有看法倒也罷了,對于「什么是品牌」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一百多年來也沒一個確切的答案。

每個做品牌或營銷的人,都在試圖給出一個品牌的終極定義。史上那么多品牌大師,無一人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有的甚至觀點打架。

歐洲品牌學派主張品牌是「產品+產品之外的附加值」,
而美國品牌學派則認為「品牌就是產品之外的附加值」。

這有點像哲學。哲學不是科學,兩千多年來出了很多大哲學家,但一直沒搞懂哲學到底是什么。數學家、物理學家從來不會在「啥是數學」、「啥是物理學」這種問題上糾纏不清。哲學一直沒有一個準確定義,有多少哲學家就有多少種關于哲學的定義,而且相互之間從來沒有達成過起碼的共識。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說,哲學就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場。荒唐的是,這可能是最接近哲學本質的定義了。

發現了嗎,品牌也一樣。有多少個品牌大師、營銷大師就有多少種關于品牌的定義,就有多少種關于如何做品牌的觀點,而且喜歡說對方是錯的。

2015年,94歲的著名營銷學者列維在美國西北大學演講,說到他相信「品牌化是營銷的中心概念」,這時他的好朋友、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站起來反駁說,他不同意,他相信營銷本身是中心概念,品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廣告大師霍普金斯寫了一本書叫《科學的廣告》。另一個廣告大師伯恩巴克說,決不要相信廣告是科學。

這也算是品牌史上的名場面了。

據《美國商業周刊》統計,全球百強品牌榜中,有30%的品牌創立于1900年以前,那時沒有任何品牌理論,全憑老板們自己亂打一氣,摸著石頭過河。但居然也成了。今天很多品牌初創時也是一頓王八拳打死老師傅,所以別迷信啥品牌理論,把生意邏輯捋順比啥品牌理論都強。


一、品牌識別時代(19世紀中后期)
「我們不一樣」

英語品牌一詞(brand)源于古斯堪的納維亞語「brandr」,就是火燒的烙印的意思,為了識別自家養的羊,就在羊身上打個烙印。這就是品牌的原始動機,在市場上把自己和別家的產品區別開來。品牌進入商業應用,也是從識別開始。西方一般認為始于19世紀,如寶潔開始在產品紙箱上做簡單的標識。

但如考慮中國老字號,就更久遠了。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印刷廣告銅版,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廣告實物。至今八九百年了。有品牌名字「濟南劉家功夫針」,有品牌LOGO「白兔搗藥」,有核心賣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有促銷文案「轉賣興販,別有加饒」。


濟南劉家功夫針廣告,圖源網絡

1851年,寶潔在辛辛那提生產蠟燭,在運送給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的銷售商之時,碼頭工人會隨手在產品紙箱上標一個星形,銷售商居然把這看成質量的象征,一旦沒有星形,咱就不買。于是寶潔只好在所有蠟燭產品包裝上都標一個正式的星形標簽。這個標簽讓寶潔擁有了早期的死忠粉。19世紀70年代末,桂格燕麥片推出了「桂格人」(the Quaker man)的形象,在包裝、廣告、品牌中廣泛使用。這是首次品牌擬人化創新。


桂格人形象,圖源網絡

1882年,又是寶潔,推出了象牙(lvory)肥皂,是最早投放全國性廣告的品牌。這種以品牌廣告開啟全國市場的模式,引得一眾品牌紛紛效仿。


象牙肥皂早期廣告,圖源網絡

1898年,美國Uneeda餅干總裁為品牌創造了一個淘氣男孩的符號,這是第一個以品牌標識在全國推出的品牌。

品牌是非常脆弱的,標識太容易被模仿了,為了保護品牌于是又興起了注冊商標。1876年英國貝司釀酒廠申請的紅色三角形標志,是英國政府批準的第一個注冊商標。

一旦品牌有了影響力,有利可圖,就難免有仿冒者,甚至進入21世紀后,中國依然有康帥傅、周住牌等山寨品牌橫行。

把品牌識別做到極致的是可口可樂,在1915年,可口可樂采用女性身體比例和曲線設計的「一步裙瓶」,達到了「引起女人們嫉妒」的完美,人們僅憑瓶子的碎片就能識別這是可口可樂。品牌為瓶形申請了專利。


可口可樂瓶形設計,圖源網絡

直到1958年,美國人戈登·利平科特才提出術語「公司識別」(Corporate Identity)。隨后在日本和中國臺灣掀起了做公司識別系統(CIS)的高潮,又包括BI(行為識別)、MI(理念識別)、VI(視覺識別),其中VI直到如今依然是很多咨詢公司、廣告公司的業務法寶。


二、品牌形象時代(20世紀50年代)
「做品牌就是打廣告」

20世紀出了很多品牌實戰大師,先后表達了對品牌的不同看法。

廣告教父奧格威說,品牌是產品各種屬性的無形之和,包括其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以及它的廣告表現。

李奧貝納說,品牌符號即品牌身份所產生的某種心理圖像。

定位論創立者之一里斯說,品牌是植入在潛在顧客頭腦中的一個獨特的想法或概念。

奧格威又說,做廣告是為了銷售產品,否則就不做廣告。奧格威還說,每一次廣告都是對品牌個性的長期投資。

霍普金斯說,廣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銷售產品。

羅瑟·雷斯提出USP理論,要求給消費者一個「獨特的銷售主張」(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

這一時期,營銷就是推銷,做品牌就是為了促銷,做品牌就是打廣告。

1864年創立的智威湯遜是第一家全球廣告公司,它擅長寫廣告語,曾為聯合利華服務超過100年。最早的「美麗明星使用的香皂」就是它為聯合利華的力士香皂寫的。后來玩具反斗城的「我不想長大」(I don’t wanna grow up),戴比爾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amond is forever),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那是一個廣告狂人輩出的時代。

英國和美國是廣告意識覺醒最早的國家,這跟其發達的市場經濟有關。廣告是搶占市場的有力武器。所以兩個國家各有一個「現代廣告之父」。在英國是ba雷特,而在美國的拉斯克名氣更大。

拉斯克從文案做起,他領導的羅德廣告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他從小喜歡新聞,認為廣告即新聞。后來他頓悟了,認為「廣告是紙上推銷員」。他首創了對文案人員的專業訓練,強調推銷是每一個文案的準則。

拉斯克還首創在電視連續劇里插播廣告,早期很多投廣告的是肥皂品牌,這也是「肥皂劇」的由來。時至今日,廣告公司的主力業務依然是拍TVC,只不過投放渠道變成了電梯或視頻平臺。所以廣告人的生命是一塊肥皂給的。

另一個大名鼎鼎的文案霍普金斯曾在拉斯克手下打工,他寫出了《科學的廣告》,實現廣告從盲目的經驗向科學邁進。不過廣告是科學還是藝術爭了幾十年也沒定論。

霍普金斯認為自己保守而謹小慎微,廣告要建立在固定的準則上并且按照基本原則去做。

另一幫廣告狂人不這么看,他們認為廣告的中心是創意,是創作異想天開的廣告。

50年代,有一個廣告天才發明了將文案與美術合一的團隊,這打破了霍普金斯等人確立的以文案掛帥的傳統,他的廣告公司成為全球廣告創意的老大。1959年,他為甲殼蟲創作的系列廣告「想想還是小的好」(Think small),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

他就是伯恩巴克。


創意革命三大旗手:伯恩巴克、李奧貝納、奧格威(從左至右),圖源網絡

????直到今天,不管是傳統4A,還是創意熱店,或者新銳的專注某一平臺做傳播的公司,不管宣稱自己的模式有多超前有多先進,一看人員構架,都是用的上世紀50年代伯恩巴克「文案+美術」的模式,可能還有一個阿康。

這一時期,伯恩巴克、奧格威、李奧貝納推動了浩浩蕩蕩、影響深遠的廣告創意革命,引發了無數廣告人對創意的狂熱追求。在房價已經翻了十倍的一線城市,廣告人的薪資跟20年前沒什么區別,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就只有創意了。

創意革命提出「Big idea」的概念,到今天依然被廣告人經常掛在嘴邊。

奧格威說,廣告是為建立品牌的長斯投資。注意,奧格威進步了,他早期說廣告是為了銷售。奧格威在談到「為什么廣告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鱈魚下蛋千萬個,
母雞下蛋只一個。
鱈魚從不咯咯咯,
告訴你它做了什么——
所以我們瞧不起鱈魚,
卻褒獎母雞。
這個故事只想告訴你,
廣告是值得做的。

1955年,美國學者加德納和列維發表《產品與品牌》一文。他們分析了產品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不同,其關鍵是提出了品牌的形象和符號對于消費者的特殊意義,將產品和品牌從理論概念上區分開來。

這篇文章讓奧格威大為激賞,他在美國廣告協會年會上發表「形象與品牌」的演講,大聲疾呼將品牌形象應用于廣告實戰中。

他為哈撒韋襯衫?創作的「戴眼罩的男人」,為勞斯萊斯寫的「在時速六十英里時,這輛勞斯萊斯車內最大的噪聲,來自它的電子鐘」名噪一時。


哈撒韋男人,圖源網絡?

另一位傳奇大師李奧貝納為萬寶路創作的品牌形象廣告,一個經典的西部牛仔的形象,徹底改變了品牌的命運,從最初的女性香煙變了充滿粗獷的男性氣質的品牌。


萬寶路牛仔形象,圖源網絡

李奧貝納說,每一種商品都有「與生俱來的戲劇性」,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把它發掘出來。廣告創作出來之后,還需要傳播。

在今天,廣告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投放量才是廣告影響力的關鍵。

20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公司開始大規模利用大眾媒體為品牌打廣告,其中的標桿公司是寶潔和可口可樂。

寶潔的象牙肥皂是最早投放全國性廣告的,寶潔也一直是全球投放廣告花費最多的廣告主。寶潔一開始投了11000美元的平面廣告,大獲成功,1897年廣告預算增加到30萬美元,贏得美國市場20%的份額。寶潔近三年(2021-2023)一直維持在每年花費80億美元的水平。

寶潔的四段式TVC廣告也是經典模板,

提出問題(衣服臟了)/
亮出方案(有我XX洗衣粉)/
打出RTB(強效去污因子)/
得出結果(衣服跟新的一樣)。

在1930-1960年前后,可口可樂和寶潔公司大手筆投放電視廣告,創造了品牌知名度和大市場范圍的銷量。

在這一時期,所有活動品牌活動都是企業視角,是企業家+廣告人的舞臺,顧客只是觀眾。

中國現代商業起步較晚,在1980-2000年左右,各種企業爭先恐后在央視投廣告,爭標王,這也是「品牌等于廣告」的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具體體現。


三、品牌資產時代(20世紀70-90年代)
「品牌能脫離產品而存在嗎」?

雖然在1985年以前品牌的概念已經存在了,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沒能體驗到品牌的真正影響力,也沒認識到品牌是有生命力的,更加沒意識到品牌具有獨立于產品的屬性。

1985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可口可樂的CEO郭思達構思了一項偉大計劃——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推出新口味的可口可樂,用新可樂(New Coke)全面取代「經典可樂」,以應對百事可樂的競爭。

然而消費者不干了,認為新可樂不是他們的可樂,成千上萬個電話打到可口可樂公司,雪花般的信件從四面八方飛來,媒體鋪天蓋地都是憤怒的報道,消費者說,改變可口可樂的口味,就像上帝要把青草變成紫色!


新可樂上市,圖源網絡?

老板郭思達也很剛,以為消費者鬧一陣兒也就過去了,新可樂必須推行。然而消費者的憤怒愈演愈烈,最終大伙兒到可口可樂亞特蘭大總部示威游行。公司終于妥協,宣布終止新可樂計劃。

在這事兒之前,品牌屬于誰似乎從來都不是問題。但新可樂風波告訴我們,品牌既屬于公司,也屬于消費者。

品牌也不等同于產品,可口可樂不僅僅是一瓶飲料,二戰時美國士兵曾給可口可樂公司寫信說道,可口可樂是大家的老朋友,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美國人的護身符,是大眾的偶像。

1986年,美國帕克教授提出品牌的三維結構,功能的、象征的、體驗的。

產品是一維的,而品牌是三維的。品牌除了產品功能,在符號象征意義和體驗意義上都有不同于產品的屬性和價值。

將品牌從產品框架中解放出來,是現代品牌理論邁出的重大一步。

其實早在70年代初,美國廣告人里斯和特勞特就發表了「定位」新思想,30年之后定位論被美國營銷學會(AMA)評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圖源網絡

在今天,「定位」理論雖然受到中國營銷界的頗多質疑,因為它解釋不了很多企業的多元化成功,但它依然是應用最廣泛、最能為企業老板接受的理論。沒有之一。我在廣告公司接觸的客戶,從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到十八線鄉鎮企業,都把「定位」、「心智」之類的詞掛在嘴邊,因為它最容易理解。

「定位」理論并不是定位在產品上,而是把目光瞄準到潛在顧客的心智,在品類心智上占據第一,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1992年,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舒爾茨發表《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的論文,后又擴充為書。這篇IMC的開創性論文在學術界沒掀起啥水花,但在營銷實戰領域卻掀起狂風巨浪,至今未衰,尤其是廣告界,長期將其作為爭取業務的重要武器,并以此構造傳播流程,發展內部組織和策略工具。如奧美推行「奧美行銷合奏」和「360品牌傳播」,智威湯遜則標榜自己是「巨無霸廣告公司」。IMC推動廣告公司進入全方位營銷服務模式。

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并購浪潮席卷全球,時有巨大的溢價現象,有的并購競價居然可以達到企業賬面資產的25倍以上。1988年,雀巢花10億多美元買下英國Rowntree公司,價格是其財務賬面總值的6倍。

這就是品牌附加價值,「品牌是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成為新思潮。

美國營銷學會(MSI)提出「品牌資產」作為品牌學術研究核心,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克教授是最早對「品牌資產」做出詮釋的學者。

1991年阿克出版《管理品牌資產》,他在書中說:

品牌資產是指與品牌(名稱和標識)相聯系的,可為公司或顧客增加(或削減)產品或服務價值的資產(或負債)。

阿克教授還提出了「品牌資產五星模型」:品牌忠誠度、品牌認知、感知質量、品牌聯想及其他專有資產(如專利、渠道關系)。

1993年,美國頂級學者凱勒發表論文《基于顧客的品牌資產:概念模型,測量和管理》,所謂CBBE(Customer Based Brand Equity),即「基于顧客的品牌資產理論」。后以此為基在1998年出版《戰略品牌管理》,被譽為「品牌圣經」。


圖源網絡

基于顧客的品牌資產,是顧客品牌知識所導致的對品牌營銷活動的差異化反應。

這有點不好懂,但這個定義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一般的品牌資產的說法,有三個關鍵點。

1)差異化反應。顧客對每個品牌的營銷活動的反應是有差異的,如果一樣,你的品牌和普通品牌就沒有區別,只能在價格層面競爭了。

2)品牌知識。這種差異是怎么來的?來源于顧客的品牌知識,顧客在長期的生活中或跟品牌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品牌的所知、所感、所見和所聞。不管你品牌做了多少營銷活動,但最終品牌資產還是要看顧客吸收到多少,對品牌的認知到了什么程度。

3)顧客的響應。顧客對品牌的觀念、喜好和行為表現,會在品牌的各種營銷活動中表現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品牌聯想」是凱勒品牌理論最重要的突破口,他從心理學中的「聯想網絡記憶模型」出發,把品牌演繹成顧客心理的聯想集合。

「品牌聯想」并非凱勒的原創,在阿克的品牌資產模型中已經出現了,李奧貝納也說過品牌符號即品牌身份所產生的某種心理圖像。但凱勒給了「品牌聯想」一個非常關鍵的理論角色。

我認為「品牌聯想」是對品牌存在的狀態最準確的描述。

比如蘋果,你可以圍繞品牌LOGO畫一個品牌聯想圖,沿著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分散開來的,可能有MacBook、iPhone、Vision Pro等硬件產品,還有APP Store、OS、iOS等軟件系統,以及潮酷、創新、使用流暢等主觀感受等,不同的人,因為品牌知識的不同,他對品牌的聯想圖也是不一樣的。

品牌價值到底是怎么來的?凱勒提出了「品牌價值鏈」的說法。

「營銷投入-顧客心智的改變-市場業績-資本市場收益」這個長長的鏈條中,有四個階段,前一個階段為原因,后一個階段為結果。最為關鍵是顧客的品牌知識,也就是顧客心智的改變。

因為有了產品和傳播上的營銷投入,顧客對品牌的認知、聯想、態度等會發生改變,由此帶來品牌溢價、市場份額增加、盈利能力提升等,最后會反映在股價等資本市場收益上。


四、品牌共創時代(21世紀初)
「打廣告當然能做品牌,不打廣告呢」?

不管是品牌識別、品牌形象,還是品牌定位、品牌資產,都是站在品牌視角或顧客視角去看待品牌,而在2000年之后,品牌和顧客的關系成為營銷的主軸,品牌體驗、品牌社群成為熱詞。

以前一說到做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打廣告,包括現在很多人對做品牌的認知也是打廣告。但有品牌以實踐證明,不打廣告也能做品牌。

星巴克創造的品牌神話,有兩本書是重要的注腳。一是《星巴克體驗》,講的是90年代至新世紀初星巴克如何以體驗制勝;二是《星巴克領先之道》,講的是2008年之后公司實施品牌-顧客關系的新戰略。星巴克前一段賣生活方式體驗,賣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讓消費者感到放松、休閑的空間;后一段賣品牌關系,如美國星巴克關懷幫助流浪漢,宣布所有人即使不買東西也可以用店里的洗手間。


圖源品牌官網

星巴克幾乎從不打廣告,靠體驗和關系創建品牌,把一杯咖啡賣到了全世界。

1998年,美國女性學者弗尼亞開創了「品牌關系質量模型」,她把品牌關系比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她通過問卷調查,選600個美國人作代表,用114個個性特征對不同品類的37個品牌進行評分,分析出品牌-消費者關系的不同類型,包括6個變量,分別為愛和激情、自我關聯、信任、依賴、親昵、品牌伙伴質量,這也可以用來測量品牌強度和品牌資產。

200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施密特教授出版《體驗營銷》一書,產生很大影響,次年又出了一本面向實戰的《顧客體驗管理》,包括五步流程和「體驗接觸點」操作新概念。

如果說品牌關系關注的是消費者和品牌之間一對一的關系,那么,品牌社群則是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圈子與品牌的「多對多」的關系。「我的品牌」和「我們的品牌」是兩個不同的層面。

世界上最成功、最有激情的品牌社群當屬哈雷戴維森俱樂部,會員超百萬人,不少人把品牌的標志紋在自己身上。


圖源品牌官網

電影《低俗小說》中,布奇的女友問「摩托車哪來的」。布奇說「這不是摩托車,這是哈雷」。

每個騎哈雷的人都為自己是社群中的一員而引以為豪。

2001年,美國學者莫尼茲發表《品牌社群》論文,他認為,「品牌社群就是基于對某個品牌的崇拜而形成的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社交群體」。

2004年,Facebook問世,品牌社群更多地轉移到線上,如Airbnb就是通過網上社群創建的品牌。

品牌社群的線上發展,催生了一個重要的營銷思想:顧客浸合。

這個詞雖然很準確,但把這說清楚著實不簡單,一般人實在難以理解這個莫名其妙的詞,在國內并沒有流行開來。

顧客浸合(Customer Engagement),「浸」有滲入、滲透之意,「合」有合作、共創之意。Engagement原意是「訂婚、婚約」,訂婚是一個「半捆綁」的合同,雖然沒有達到結婚的契約程度,但也絕不是隨意的參與,是一種非常緊密的、弱契約的關系。因此翻譯成顧客參與、顧客依附、介入都是不大準確的。

我覺得不如說成「品牌共創」,更好理解一些。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寫過一本書《參與感》,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起步之初邀請用戶參與進來。MIUI系統最初研發人員只有100人,從用戶中挑選1000-2000人的榮譽開發組,再加上每周跟隨更新系統的發燒友深度用戶,就是一個10萬人的研發共創團隊。

小紅書現在被很多人當作搜索引擎在用,原因是很多用戶在上面分享最真實的生活經驗、經歷,用戶共創的內容平臺,是小紅書最深的品牌護城河。


總結一下

從19世紀開始的品牌識別,到20世紀50年代的品牌形象,70年代的品牌定位,70-90年代的品牌資產,再到新世紀初的品牌關系、品牌社群,最后到當下的「品牌共創」,我們發現,現在各種營銷大師、品牌大師「獨創」的各種品牌理論,都能在品牌發展史上找到源頭,不過是改頭換面重新包裝一下而已。


圖源網絡

這篇文章主要參考了盧泰宏教授的《品牌思想簡史》,我認為這是對品牌理論的發展寫得最深、最透的一本書,看了此書你對品牌會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作者公眾號:陳無用(ID:wuyongzhiyong2022)
1728528951181117.png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武邑县| 宜兴市| 海林市| 石台县| 德庆县| 滦南县| 浏阳市| 临猗县| 定襄县| 油尖旺区| 龙江县| 岳阳市| 贡山| 平安县| 白水县| 兰考县| 舒兰市| 民和| 孝义市| 西昌市| 山阴县| 华蓥市| 桦南县| 囊谦县| 麟游县| 张家口市| 桂平市| 焦作市| 英吉沙县| 山阴县| 鹤壁市| 屯昌县| 封丘县| 神池县| 化州市| 清苑县| 阳高县| 长武县| 泰州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