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中國手機品牌高端化簡史

舉報 2023-08-04

1691056786373828.jpg

首發:空手

這篇文章本來是嵌入在《品牌升級》這篇文章里面的,但是字數太多了,所以就單發了。很早以前,我有過一個想法,那就是給每個行業寫一篇營銷簡史,后來寫了幾篇就放棄了,因為工作量太大。

目前寫成的有餐飲業《從餐飲LV的隕落到網紅餐廳的興起,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餐飲品牌?》

有體育用品業李寧興衰真相揭秘:中國體育品牌營銷20年》,

有茶行業《中國七萬家茶企,為什么做不出一個立頓?》。

手機和服裝行業是我一直打算寫的,文章結構都梳理好了,也找了很多資料,但是我沒有勇氣寫,這兩個行業更復雜,需要搜集的資料和研究的品牌更多。

不過,關于服裝品牌如何做營銷的核心觀點我已經寫在了《小品牌的打法》這篇文章里。而今天這篇文章,則是我準備寫的手機營銷的核心觀點和結構大綱。當然它是半個大綱,因為這篇的著墨重點是品牌升級。

關于品牌升級、品牌高端化建設,最值得學習和參考的案例就是國產手機和新能源汽車。因為國產品牌在這兩個領域都交出了優異的答卷,尤其是他們面對的都是全世界第一流、底蘊深厚、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

理想、蔚來、小鵬三個品牌的主要打法在上篇文章里寫了,這一篇就來系統講一講國產手機品牌是如何進行高端化建設的。

上篇文章提到,品牌升級的核心方法是這4點——

1、升級的核心是體驗

2、注入文化價值

3、背書資源的支撐與輔助

4、品牌形象的匹配與統一

本文就按這個結構來寫。因為篇幅有限,所以這里以華為為主線進行系統、完整的講述,小米、OPPO、vivo穿插其中。


華為、小米、OPPO、vivo這四大手機廠商在興起之初的品牌打造上,各有鮮明特色和獨特的經營路線。


1、華為手機的品牌模式叫做“產品/技術+公關”。

華為的最大競爭優勢,是其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而像AI影像、反向充電、隔空手勢操作、多屏協同、智感支付這些消費者耳熟能詳的黑科技,也是華為手機品牌的標識性DNA。

2012年,華為打造了第一款用于智能手機的芯片K3V2,但因為工藝落后,采用該芯片的華為手機差評不斷,Ascend系列產品也因此而停產。

這讓華為認識到了芯片性能的重要性,2014年華為先后推出麒麟920、麒麟950,應用后一芯片的Mate 8表現驚艷,麒麟芯片名聲大噪,也重塑了華為手機的品牌形象。

華為從此有了與其他采用高通芯片的安卓手機分庭抗禮、搏殺高端市場的資本[1]。

技術加持了華為的產品力,在品牌塑造上華為同樣深得國人信賴與喜愛。我在《公共品牌建設》一講中分享過華為的企業形象廣告和“山海經”式國風營銷,都成功影響了社會輿論、建立了公共關系,此外如5G技術的炒作和孟晚舟被扣事件,客觀上都給華為帶來了巨大社會影響力,華為在公共品牌建設上是第一流的。


2、小米做品牌的核心模式,是“性價比+用戶運營”。

小米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手機,先用極具性價比的產品和針對消費者痛點的產品設計,超越用戶的心理預期,從而有效建立用戶口碑,并通過口碑快速擴散品牌影響力。

然后小米又通過各種有話題、有參與感的營銷活動、自媒體運營,以及用戶組織的經營如米粉節、爆米花、小米之家等,粘住用戶,培養粉絲群體,通過忠粉的存在再去影響其他潛在用戶。

超預期的產品和參與感的營銷就是小米品牌經營的法寶。


3、OPPO和vivo一開始的品牌打造,模式是“廣告+渠道”。

OV兩個品牌都源出步步高,而步步高當年名噪一時,其中一大關鍵就是猛投電視廣告,連奪1999、2000兩年央視標王,OV都繼承了這一基因。

在傳播上,OV都擁有超級豪華的全明星代言陣容,通過大量的硬廣投放和明星代言,提高品牌知名度,樹立時尚流行的品牌形象。在渠道端,OV在線下渠道極為強勢,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有著極其龐大的銷售網絡。

2014、2015年前,小米模式被廣泛學習,當時一眾手機品牌都在學小米搞互聯網營銷,拓展電商渠道,鏖戰一二線市場。OPPO卻反其道而行之,在下線城市大建渠道,在全國擁有門店將近20萬家[2]。

2021年初,OPPO還實施了“縣城清零計劃”,要求全國每個縣城都有一家OPPO門店。鋪天蓋地的廣告,遍布全國、密如蛛網的門店是OV成名的法寶。

不過隨著手機行業的發展,以及品牌升級的需求。這些品牌在打法也在相互借鑒、相互學習,比如《品牌增長戰略》一講里面就寫過2016年小米遭遇增長危機之后,就開始學習OV在三四線城市大量投放公交廣告,一年狂開100家小米之家。

尤其是這些品牌都將進軍高端市場設定為品牌的首要目標,那么在營銷打法上自然要發生改變。我們以華為手機為講述重心,來看看各品牌是如何打造高端的。


一、用戶體驗

華為能夠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手機品牌,首先在于用戶體驗。

  • 2012年開始,華為連續推出了Ascend P1、D1、P2、D2等多款機型,試圖打入高端市場,但這些產品使用的K3V2芯片性能不佳,且掉入堆硬件配置的陷阱,貿行高價但消費者根本不買賬。

在痛定思痛之后,華為砍掉了反響平平的Ascend D系列,升級P系列,并且打造了一個全新的Mate系列。

新推的P1這款產品雖然性能一般,但機身厚度僅有7.69mm,此后P系列繼承了這一優勢,比如2013年發布的華為P6,擁有當時行業最薄機身6.18mm,且頭一次用上全金屬材質[3]。

在當時,超薄和金屬機身是高端手機的一大特征,華為認定這是手機發展的重要趨勢,符合高端人群需求,于是不斷圍繞其研發并推廣產品。

Mate系列的標志性特征則是“大屏幕+長續航”。

  • 2013年3月發布的華為Mate 1搭載了一塊6.1英寸的超大屏幕(同期的iPhone5為4英寸),和一塊高達4050mAh的超大容量電池(iPhone5為1440mAh),續航表現十分驚艷,可以輕松達到48小時以上。

  • 2014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7,在延續大屏幕大電池的優勢下,還有超薄機身、超窄邊框設計、超薄機身和航空鋁材質,以及早于業界一年的指紋解鎖功能。通過這款手機,華為重新把手機價格提升到3000元以上,在高端市場占穩了腳跟。

  • 2015年華為Mate 8上市,廣告語就叫做“高性能與長續航的再一次突破”,首月銷量便突破百萬,華為自此開始高歌猛進。

超薄機身、全金屬材質、大屏幕、長續航,這些都是可感知的體驗,非常符合商務人士出差多、更依賴手機辦公和獲取信息的痛點和需求,而且這些產品特征樹立了華為手機的商務形象,這幫助華為找到了高端手機市場的突破口。

此后,華為從硬件創新過渡到軟件創新,通過聚焦于影像完成了對手機體驗的重塑。

  • 2016年4月發布的華為P7首次采用徠卡雙攝;

  • 2017年10月華為Mate 10首次搭載人工智能芯片,可自動識別場景中的人物和物體,自動調整相機設置,開啟了AI智慧拍照的先河,還有業界領先的超級夜景模式;


  • 2018年的Mate 20和P20則用上了徠卡三攝,還有超大COMS圖像傳感器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

  • 2019年的P30則升級到徠卡四攝,配備廣角、超廣角、潛望式長焦、TOF景深四個鏡頭,并號稱擁有10大拍照模式,可玩性十足;Mate 30則擁有當時業內最大底的手機電影鏡頭,計算攝影成為華為手機的主打功能[4]。

除了自身在影像領域的積累外,華為還與索尼、徠卡建立合作,定制專屬的圖像傳感器和鏡頭,這讓華為手機在影像上獲得了領先優勢,P系列和Mate系列因此都被譽為拍照神器。

  • 與徠卡的合作結束后,2022年7月華為還推出了自己的影像技術品牌“XMAGE”,匯集自身在影像領域的所有技術積累,通過技術創新去塑造獨特的影像風格和拍攝體驗,用技術驅動藝術。首款搭載XMAGE品牌的手機Mate 50,擁有業界最大、大檔可調物理光圈。

任正非在評價華為與徠卡的合作時表示,未來的信息社會將有90%以上的流量來自圖像和視頻。因此華為選擇聚焦影像體驗來實現市場突破,而且影像也是消費者在手機上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最容易感受到價值和科技感。

即使是對于手機這樣的科技產品來說,光有技術和專利也是不夠的,贏得消費者不能靠在手機上瘋狂堆料,而是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技術的價值,也就是說技術和功能必須為用戶創造切實的體驗,解決他們生活中的痛點和問題。

比如2014年,OPPO自研出快充技術“VOOC閃充”,實現了業界最快的充電速度,讓手機快速回血,這極大的緩解了手機用戶最大的痛點續航焦慮。

搭載該技術的OPPO FIND 7帶著“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語閃亮登場,這句話打動了無數人,極大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得益于FIND 7的成功,OPPO在2016年手機銷量登頂中國市場,同時在2000元以上價位段中市場占有率超過50%。不過遺憾的是,下一代FIND產品推出的間隔時間太長,直到2018年才出現,OPPO在整整四年時間里都缺席了高端市場,市場份額也因此拱手讓人[5]。

再如2018年,vivo在向高端發展時發布了高端產品線NEX,NEX系列采用升降式攝像頭、雙面屏、瀑布屏等創新技術,創新性和獨特性十足,在當時讓人眼前一亮,成為vivo探索全面屏手機的最高杰作。

這一高端子品牌的戰略意圖就是展示vivo的各項創新技術,探索前沿科技,為品牌注入科技、創新、未來感的形象。

Vivo當時形成了雙旗艦路線,X系列專注于影像,走時尚路線,產品訴求都是“照亮你的美”“發現更多美”,比如2018年發布的vivo X21的廣告語是“AI智慧拍照,照亮你的美”,X23是“超大廣角,發現更多美”,2019的X27“4800萬廣角夜景三攝,發現更多美”。

而NEX系列則專注于創新,走科技路線,NEX 1訴求“非凡一升,突破未來”、NEX 2訴求“非凡雙屏,突破未來”,NEX 3訴求“未來無界”。不過NEX的這些技術很快被其他廠商跟進和模仿,vivo在2020年10月正式停產了NEX。

現在OPPO和vivo在產品體驗上,都將重心放在了影像和折疊兩個領域。


二、背書資源

然后我們再來看背書資源的運用,在華為手機邁向高端的道路上,與國際知名大牌如徠卡、保時捷的跨界合作也貢獻良多,它們強化并鞏固了華為的高端認知。


一是保時捷的合作

2016年11月,華為Mate 9首推Porsche Design限量版,在手機上應用保時捷經典豪華車型911的設計元素,精致,華麗。

華為的保時捷手機一共發布了3款,另兩款為2017年11月發布的Mate 10保時捷版,以及2022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50 RS保時捷設計版。

此時華為已經結束與徠卡的合作,因此又拿出了保時捷來強化其高端認知。該產品售價達到12999元,是目前售價最高的國產旗艦手機,也是唯一能與iPhone14 Pro Max在價格上一較高下的產品。


二是徠卡的合作

徠卡是德國專業相機品牌,二者的合作始于2016年2月,首款合作機型華為P9發售僅3分鐘現貨就被搶購一空,成為華為旗下第一款出貨量達到1200萬的產品。與徠卡合作首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位居全球第三;2019年華為首次超過蘋果躍居全球第二,次年又超過三星實現全球登頂。

徠卡保證了成像水準和風格,給華為手機帶來了強力賣點,直接拉動了銷量,華為也第一次成為手機拍照的代名詞。同時徠卡“可樂標”和照片水印等元素在華為手機上的出現,也幫助華為樹立了高端認知,實現了品牌提升。

由于影像技術和體驗在國產品牌高端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各手機廠商紛紛尋找起相關背書資源。

2020年12月,vivo與蔡司達成合作,結為全球影像戰略伙伴;一加和OPPO分別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與哈蘇達成合作;而小米則在徠卡與華為結束合作兩個月之后,于2022年5月與徠卡迅速達成獨家移動影像戰略合作。

除了這些影像品牌的跨界合作外,手機品牌高端化常用的另一背書資源還有代言人

比如華為從Mate 8開始聘請梅西擔任全球代言人、華為全球品牌形象大使;華為P9則由全球著名影星“超人”亨利·卡維爾、“寡姐”斯嘉麗·約翰遜擔任全球代言人,還有“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從P8開始擔任其以色列地區代言人,逐步擴展到多個海外區域和系列產品。在球星和影星以外,華為還喜歡使用國際超模,比如華為智能手表的代言人卡莉·克勞斯。

不過要說到通過代言人提升品牌,我覺得最經典的還是OPPO。

  • 2011年8月,OPPO推出首款安卓手機X903,正式進軍智能機領域。這款產品當時號稱國產首款側滑安卓智能手機,定價達到2998元。OPPO因此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子品牌“OPPO FIND”。

為推廣此品牌,在產品上市兩個月前,由好萊塢巨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連續劇式廣告《FIND ME》,在電視和互聯網上進行了鋪天蓋地的投放,大牌代言人和華麗的登場方式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幫助OPPO拿到了智能機的入場券。

  • 2018年6月,OPPO在vivo NEX發布一周之后,推出FIND X。這款手機在當時擁有更加驚艷的設計,前后攝像頭一起升降,正反兩面都做到不開孔,引領了全面屏的浪潮,它的起售價也來到了5000元價格帶。

為推廣該產品,OPPO使用的背書資源包括在法國盧浮宮舉辦產品發布會、足壇巨星內馬爾代言,以及和蘭博基尼跨界合作推出限量版產品。這一系列推廣手法,幫助OPPO重新拿到了高端市場的門票。

  • 2021年,OPPO FIND X3發布,主打影像功能,訴求手機色彩新突破,10億色雙主攝。為此OPPO邀請了知名導演姜文擔綱代言,同時代言的還有奧斯卡最佳配樂獲得者、《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被網友昵稱為小雀斑)。

這是非常華麗的代言陣容,而且雙方的合作還延續到了產品之中,他們作為OPPO產品的影像探索家參與了產品共創。

比如姜文為產品打造了兩個獨家的電影濾鏡,漢斯·季默則為手機創作了主題曲、鈴聲、提示音等一系列專屬系統音效,OPPO還聯合姜文、小雀斑推出了“2121 未來影像計劃”,從影響偏好影音的消費人群。

知名導演加上配樂大師、奧斯卡影帝的豪華陣容就是為了強調OPPO在影像領域的影響力,并且借助他們大師級的藝術造詣,提升品牌的高端屬性。

  • 2022年初,OPPO FIND X5發布,再一次與姜文合作,拍攝了姜文使用手機出海拍攝日出的視頻廣告,樹立Find X系列影像旗艦的產品形象。

同時,為了深化高端、科技的品牌認知,FIND X5還大力宣傳了OPPO的首款自研影像專用NPU芯片,產品廣告中大力訴求“一幀影像,動用兩塊芯片”,并借用姜文之口評價其影像表現:“亮的夠亮,暗的夠暗,它能幫您把色彩處理得漂漂亮亮的,多了一塊芯片果然厲害?!?/p>

在此之前,OPPO在未來科技大會上還發布了技術品牌馬里亞納,先后推出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X 和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Y兩款芯片,試圖借助技術品牌背書高端認知。不過芯片自研這條道路確實不好走。

可以看出為了沖擊高端市場,OPPO在品牌營銷上下了很了功夫,借用大牌代言人、產品共創、跨界資源、技術品牌提升品牌認知。


三、文化價值

在文化價值的融入上,華為做得更好,它非常擅長于使用各種民族元素融入品牌營銷之中,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品牌層面的營銷動作,在具體手機產品的推廣上同樣如此。

  • 比如2017年,華為Mate 10 推出消防題材廣告《AI在防水》。

廣告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消防員爸爸視頻通話的故事,爸爸在執行消防任務后滿臉煙灰,于是女兒將手機放在水龍頭下進行沖洗,對爸爸說:“爸爸你的臉臟了,我給你擦擦臉”。

這一廣告,既宣傳了手機的防水性能,又致敬了消防英雄,贏得了人們的一致好評,成為華為近年來最為成功的廣告之一。

  • 再如2018年,華為Mate 20 推出創意廣告《一張來自太空的照片.jpg》。

片中講述了宇航員小馬在太空中拍照的故事,由于手機鏡頭廣角不夠,他只能不斷后退,結果搞出一系列“事故”,甚至還踩壞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人類第一個腳印。

腦洞大開的劇情,讓這支廣告爆火全網,成為現象級的創意作品,不僅讓人聯想到我國的航天成就,也將華為手機的超大廣角徠卡三攝這一賣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廣告在推出后,一位重慶配音演員“果子哥哥”對其進行了二次創作,配上重慶方言和喜感臺詞從而使其爆紅全網。

  • 兩年后華為P40推出動畫廣告《有驚無險》,上線當天同時推出了普通話、青島話和重慶話三個版本,后續網友又為其創作了粵語、陜西話、云南話等眾多版本,引發廣泛熱議。

  • 2022年華為Mate 50上市時,華為還推出了太空廣告的續作《重返月球的Mate》,再一次講述宇航員小馬的爆笑太空故事,呈現產品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昆侖玻璃、創新應急模式、超級微距等多項黑科技。

  • 2019年六一兒童節,華為P30 Pro還推出了首部豎屏電影《悟空》,講述了一位山村男孩,翻山越嶺去往城里電影院看《大鬧天宮》的故事,致敬每個人心目中的悟空夢。

  • 還有2020年底,華為Mate 40與國家京劇院合作,打造營銷戰役“暗光三岔口”,百年來首次在熄燈場景下表演京劇經典劇目《三岔口》

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中,演員們要憑借多年苦練的扎實基本功和默契的配合,完成打斗表演。Mate 40則要借助其超高清夜攝功能,完整記錄整場演出,清晰呈現演員們的動作和表情。這場沉浸式的京劇體驗既體現了產品性能,同時又弘揚了京劇這一國粹藝術。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一直以來,華為的產品廣告都以其精彩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而著稱,因而被戲稱為“華為影業”,一家被手機耽誤的電影公司。

而在這些廣告中,其實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消防、航天、京劇、孫悟空、地方方言這些民族元素和社會公共元素的應用,可以說是極大地贏得了國人的好感和認同,撬動了公共輿論空間。


四、品牌形象

最后,我們來說說品牌形象。

華為手機能順利成就高端,首先是企業形象上的契合。華為起源于通信設備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國際視野,擁有眾多的科技行業及政府機構等客戶群體。這非常有利于華為手機吸引中高收入的職業精英人士,而且華為的創業故事和企業家形象,也容易贏得這群人的認同。

再看華為手機的產品形象。

華為手機一開始樹立的是商務形象,產品設計有極強的商務感,以安全、穩定、高端、商務為賣點,像Mate 7深入人心的廣告語“爵士人生”,Mate 9“進步,再進一步”,Mate 10“預見未來”,Mate 20“智慧新高度”,Mate 30“重構想象”等,都透出了濃厚的商務精英氣質。

后來產品形象從商務風走向科技風,后期的P系列產品都圍繞著影像進行傳播訴求,比如P9的“瞬間,定格視界的角度”,P10的“人像攝影大師”,P20的“眼界大開”,P30的“未來影像”、P40的“超感知影像”等。

2020年以后,華為借助鴻蒙系統,將產品體驗的重心向萬物互聯、全場景生態進行遷移,比如2020年10月發布的Mate 40,強化了隔空手勢、多屏協同、智感支付等創新功能。

此后產品形象則有著很強的未來感。比如Mate 40的廣告語“躍見非凡”、Mate 50“領勢而上”、P50“萬象新生”、P60“萬境生輝”等。

反觀小米。

小米對于品牌升級可以說是非常的執著。2022年2月,雷軍就曾在小米內部會議上提出: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我們會堅定不移執行高端化戰略”。


為此小米集團組建了高端化戰略工作組,并且設定了戰略目標:產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但是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得并不順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米“性價比”的產品形象和“發燒友”的用戶形象過于深入人心,給消費者留下了難忘的第一印象。

2020年,小米開始沖擊高端,當年推出了小米10和小米11。小米10以1億像素攝像頭為主打賣點,起售價拉高到3999,雖然定價上來了,但最終的銷售成績十分出色,用戶口也很好,搶占了一小部分高端市場。

不過,小米的產品都延伸了堆料狂魔的傳統,在屏幕、攝像頭、存儲、配件上堆得滿滿當當,而且搭載的都是行業最頂級的硬件。

雖然誠意十足,但實質上依然是靠價格取勝,主打一個“比小米便宜的沒它配置好,比它配置好的又都貴很多”,甚至一度被各大媒體戲稱為“高端旗艦機的守門員”,這還是因為小米在品牌缺乏足夠的獨特性和核心技術,與其他競品沒能拉開差距,標準定價依然低于對手,沒能擺脫性價比的品牌標簽[6]。

而且小米以性價比、時尚潮流為主要賣點,決定了它吸引的主要是年輕消費群體。“發燒友”的用戶形象,在部分人眼中實際上指的是“屌絲”,尤其是2020年的一個公開論壇上,一位小米高管在發言時公然聲稱“得屌絲者得天下”,此言一出立刻沖上熱搜,引發熱議,將小米推向風口浪尖,進一步固化了小米的用戶形象,買小米的消費者常常被調侃。

所以說,小米要邁向高端,對于產品形象和用戶形象的重新塑造是關鍵一步。在向高端化邁進的過程中,小米主要干了這么幾件事。


首先是梳理品牌架構

2019年1月,小米集團將紅米從小米手機業務中剝離出去,變成一個獨立品牌Redmi。Redmi面向全球年輕人,主打高品質、極致性價比的產品,以熱愛作為品牌理念。

它的獨立對于小米品牌來說意義非凡。在Redmi承接小米的基本盤之后,小米就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向上走。


二是重塑品牌形象

2021年4月,小米更新品牌LOGO和VI系統,由國際知名設計師原研哉擔綱設計。雖然設計改動不大,還被很多網友吐槽,但它作為一波廣為人知的營銷事件,幫小米獲得了價值難以估量的品牌曝光,原研哉也背書了小米品牌的價值提升。


三是與徠卡達成合作

這又是一個背書資源。2022年7月,雙方聯合研發的首款產品小米12S系列正式面世。2022年12月小米13系列發布,同樣強調小米徠卡聯合研發,訴求“忘情一刻,真徠卡”,借助背書資源打造影像旗艦形象,提升高端認知。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四是加強自主研發

在2021、2022兩年間,小米連續發布了專業影像處理芯片澎湃C1、快充芯片澎湃P1和電池管理芯片澎湃G1等三款自研芯片,強化產品體驗,并試圖通過自主技術創新,提高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力。

品牌升級和高端化之路,需要內外兼修、見微知著,剩下的交給時間檢驗。


本文注釋:

[1] 小伊評科技《華為是怎么走向高端的?》,2021-07-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65241216551265&wfr=spider&for=pc
[2] 《OPPO低調15年:綠廠到底什么路數》,來源:新浪科技綜合,2019-09-27,https://tech.sina.cn/mobile/pc/2019-09-27/detail-iicezueu8681805.d.html?vt=4&pos=27
[3]  《國產手機高端化之路,米OV磕磕碰碰,為何華為一帆風順?》,來源:雷科技,2021-08-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068637152991964&wfr=spider&for=pc
[4] 《Mate十年,華為高端突圍史》,來源:36氪品牌,2022-08-26,https://36kr.com/p/1888036910223619
[5] 《綠廠(OPPO)旗艦 12 年歷程回顧》,來源:真義科技,2023-05-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835248039977892&wfr=spider&for=pc
[6] 《小米數字系列發展史:曾將手機價格打下來,現沖擊高端成功了嗎?》,來源:科技瘋匯,2023-02-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256119299105568&wfr=spider&for=pc


作者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
1691043949204054.jpg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石河子市| 台北县| 荃湾区| 德钦县| 凤阳县| 怀化市| 皮山县| 治县。| 长顺县| 武义县| 长治市| 新野县| 黄石市| 故城县| 莲花县| 谷城县| 株洲市| 厦门市| 石狮市| 法库县| 金寨县| 香河县| 隆尧县| 卓资县| 东乡族自治县| 讷河市| 凉城县| 葵青区| 微山县| 五莲县| 从江县| 吉林省| 木里| 甘泉县| 江津市| 仙游县| 西青区| 延庆县| 电白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