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絨玩具、二次元和雜貨,可能是一回事
撰文:顯微鏡,編輯:Zoff 73,首發:感性城市SCity
本質上潮玩、玩梗、表情包IP都是一樣的,他們帶給消費者“花小錢,大樂趣”的成癮行為。
最近呢,消費者都在刷屏Jellycat,潮玩雜貨品牌都在孵化和搶IP,招商都在摸排潮玩和二次元......
商業的風一陣陣,真的很新鮮嗎?
人們總是說經濟不好的時候,小商品物美價廉就會很火,難道真就這么簡單?所有雜貨鋪和小商品都能起飛了嗎?
圖源小紅書鹿果兒
為什么現在的IP不需要故事,只需要一些梗、一些表情包,就可以大火特火?
似乎,故事和精神內核已經不再那么重要?大家對未來的期盼越來越近,越來越短。
是否情緒消費變成了剛需?
不創造實際價值的無用之用,只能做快閃還是也有機會走向持續的銷售?
我們到底享受的是購買的商品,還是購買的過程?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時下這些圍繞潮玩雜貨二次元,以及情緒消費的話題。
一、治愈感的形象,和補償性消費
最近很火的Jellycat限時餐廳,賣玩具也賣過程和情緒價值。
這里,更想聊的是限時模式。
為什么不是永恒的,因為它的情緒不來自于產品本身,不是蛋糕,每一次出爐都飄香四溢,都能讓消費者拿到手里吃,它們的本質并不一樣。
Jellycat組圖,圖源小紅書
其實這個英國老牌一直都很堅挺,就像三宅一生這樣的品牌,一陣一陣,迎接不同的人追起來,前面的人又開心炫耀,你看,我早就買過了。
本質上,毛絨玩具和貓狗一樣,首先是觸覺手感產生的治愈感,響應了時代的需求。
以前睡衣都要真絲奢華,現在都是毛茸茸觸感,核心是要治愈,要安慰。
Jellycat,圖源小紅書
但這不夠,Jellycat除了治愈,為什么能脫引而出,還有兩點:
貴、花樣多。
這個是寵物和毛絨玩具的本質,貓的品種追求,從銀漸層到金漸層到豹貓到德文......寵物的功能需求不變,變的是價格和情緒價值,不掉毛、或矯健或嬌氣,但貴的貓,好像也更可愛了。
寵物和寵物消費,圖源小紅書
如果是平價毛絨玩具,去玩一場模擬游戲,有人買單嗎?我想可能懸。
為什么Jellycat就可以?
首先是貴。
就有空間去表演和支付成本,就排除了蛋糕和毛絨玩具的選擇題;
然后是花樣多。
品牌就不斷地出了不同的系列。動物園、水果園、菜園...像極了參考著人們的酒吧游戲,編排的產品線。
這樣的玩法會爆火,但不一定長久,所以只能是限時店,然后城市循環,結束。
Linefriends,圖源小紅書
IP是一個道理。
20年前Line friends在國內大火,我們消費的不占少數,也開過紅極一時的主題店大賣,在這個至今不能使用LINE的地區,雖然它已經不火了,但我們也學會了這個招數。
比如Chikawa,比如Loopy,通過微信表情去塑造的IP現在越來越多,火的越來越快。
Chikawa&Zanmeng Loopy,圖源小紅書
但歸根結底,沒有新鮮玩法,但是有新鮮的形象和渠道。
從前孵化IP需要動畫片,需要場景和故事,但是從毛絨絨的玲娜貝爾開始就不一樣了,大家不要故事,賣萌和擬人感到位就可以,表情包傳遞了自己內心就可以。
再加上互聯網社群的傳播速度,以及供應鏈的成熟應對。
玲娜貝兒,圖源小紅書
這些IP操作能夠產生的價值和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爆炸。
二、現代人的隱忍都需要出口,找到宣泄口,就是商機
是的,現在炒作一個東西的方式不同了。
比如表情包,從來不只是I人的社交工具,而是所有人情感表達的必需品。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年輕人線上激情澎湃,各種詞匯淚目、哭死;線下真實世界的接觸卻淡定麻木,克制隱忍。
情緒豐富,情感麻木,怕被看穿,是有被害妄想癥,也是失望癥候群。
怎么達成和解?找個“替身”。
帶著玩偶旅行,圖源小紅書
比如這幾年逐步興起的,大家帶玩偶出行,給它們擺拍想要的畫面和動作,表達自己想說的文字,這就是替身。
因為比起真實復雜的自己,這些玩具們多么的可愛陽光又天真無邪呀,永遠微笑快樂面對這個世界,和一切無能為力。
所以才有了POPMART、有了小青蛙、有了玲娜貝爾和他的朋友們。
圖源小紅書POPMART
當然,替身文學的最大問題,是會審美和情緒疲勞,迭代才能有持續生機。
最近POPMART整新活兒了——烘培快閃“泡泡萌粒”。
不也是和Jelly菜場一樣的戲精路線嗎?
模擬面包店的情緒拉滿,既然盲盒開多了刺激不夠,那么就湊一湊“戲精”的風潮。
圖源小紅書
這一波搪膠POPBEAN操作背后,不再是以前做快閃試水銷售額,然后生產轉規模正式店鋪的邏輯,而是越來越市場化,營銷化的浪潮玩法。
是成本降低和銷量拉高,重新讓你想要湊一套,買一罐。
再看看這兩年火的梗:“小貓咪能有什么壞心思呢”、“古希臘掌管松弛感的神”、“City不City”......
背后依然是敢想不敢做,敢吐槽不敢當面吐槽的現代都市人無奈。
POP BEAN泡泡萌粒,圖源小紅書
大家都懂,但大家都忍著。
忍,就需要出口,出口處不就是商機?
曾經賣不出去的綠香蕉就是命運選中的商機。
到了2024年,它依然是不能吃的品種,卻能賣到脫銷了。
為什么?因為大家都很焦慮。
蕉綠,圖源小紅書一個猛子
特別是自發性的社交媒體擴大玩法。
比如,辦公室每個人認領一個蕉綠等它慢慢變好。
不知道賣綠辣椒的人怎么想,會不會責怪要是綠色的辣椒不能吃就好了。
辦公桌的禁止蕉綠、放青松,圖源小紅書
這不就是補償性消費嗎?說自己焦慮是負能量,買一串綠香蕉是賣萌。
所以“蕉綠的香蕉”過去了,還會有新的內容孵出來。
本質上潮玩、玩梗、表情包IP都是一樣的,它們帶給消費者“花小錢,大樂趣”的成癮行為。
三、二次元、潮玩和雜貨鋪,本質上都是一種玩法
剛剛提到這些IP潮玩的玩法,其實和二次元的營銷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直到今天,對于大部分人來說。
我們都不太能分清楚二次元、谷子店和潮玩店......因為本質上的玩法是雷同的,甚至是很多品牌游走在這一群人之間。
上海鬼滅之刃主題餐廳,圖源小紅書
比如卡游的產品其實toptoy早就有了;
比如微店park也不需要那么垂的氛圍;
甚至高檔如湖濱路的無限極薈,也可以在gaga旁邊開一家鬼滅之刃主題餐廳。
商場里的微店小卡、鬼滅之刃主題餐廳,圖源小紅書
其實“垂與不垂”的氛圍,可以分成“聚集效應”和“連帶效應”去看。
我們想一想,為什么這些產品不在線上發布銷售?直觀看,二次元和追星族們買的就是貨。
但其實,這些店,這些品牌在線下賣的不只是貨品,還有排隊和預約,還有焦急情緒的互相傳染,還有路人圍觀的二次傳播。
排隊的人,圖源小紅書
這家店怎么那么多人排隊,“賣什么的呀?總有要去看一眼”;
排著隊的人看著前面的人出來,看著正在更新,刷到的宣傳帖子,期待著“等會我進去的時候一定要買個夠,才對得起我排隊的兩個小時”;
預約制的人精心安排的下下周的一餐,數著日子考慮那一天壓迫點什么菜,“看看有沒有特別款預定供我拍照"。
TNT特攻隊盲盒首次發售(左)&嘉里排Jellycat限定(右),圖源小紅書
你看,這些明明可以賣貨的品牌,卻跑來賣感覺賣體驗。
發售限量的本質,是情緒拉扯,是過山車緩緩上升,再釋放的刺激感,是把欲望充到最大。
潮牌也這樣玩,還有蛋糕、冰淇淋和咖啡都在這樣玩。
回頭看KUMOKUMO這一類的蛋糕,叮當一聲的儀式感,熱氣騰騰端出來,不緊不慢的一個個蓋章。
這些流程的背后,是暗暗膨脹的期待值和購買欲,消費者眼巴巴看著,更想要了。
KUMOKUMO戳章蛋糕(左)&瑞可老爺爺芝士蛋糕(右),圖源小紅書
其實這并不新鮮。
在沒有小紅書微博的年代,20年前臺灣的夜市里,就已經有排隊等老爺爺蓋章的蛋糕在排隊,嗅覺、視覺、味覺,最后拉升了感覺。
蛋糕到手那一刻比實際上好吃太多,因為加了期待添加劑。
無印良品、Tokyuhands、誠品生活等日系雜貨店,圖源小紅書
故事講到這里,是想說商業不新鮮,商業手段也不會新鮮,新鮮的是一代代消費者更接受的形象和渠道。
從潮玩二次元到烘培蛋糕,最后,我們回到大雜貨店的范疇再講一講。
傳統意義上,雜貨店是賣貨邏輯,是便利服務為核心的,直到無印良品的出現,算是一個突破。
同樣是在賣生活日用品,但它用設計和現場陳列以及貨品選擇,傳遞了自己高于貨品本身的生活理念。
也是從MUJI開始,我們說起雜貨,說起日雜不再說剛需賣貨,而是一種情緒和感受的購買。
酷樂潮玩IP 卡皮巴拉(左)&KKV加菲貓主題店(右),圖源小紅書
看回到國內,一輪輪學習的進化,不管是誠品生活、還是OCE、KKV這樣不斷迭代的雜貨店,還是調色師、WOWCOLOR這樣的美妝店,有的做的好,有的生命力波動。
本質上都是結合了時代工具的情緒雜貨營銷。
改變的是互聯網時代,工具賦予供應鏈的能力,以及能支持到響應C端變化的速度。
不變的,依然是我們提到的,花樣多。
為什么到雜貨就不說貴了?不是因為消費降級。
本質上還是因為需求大,店鋪開的多,開的大,自然就貴不起來了。
后記
或許到今天,無用之用也是一種剛需。
買東西也可以是買一種約會體驗的過程。
就像大部分人,在沒有遇見戀人之前,你問他們有什么具體要求,很多人會說就是一種感覺。
這種需求,可能會導致你結不了婚,但一定不會影響你找到愛情和心跳。
相反的,有目的消費的四平八穩條條框框,并且執行的,都是找到了好搭子。
拼多多&好特賣HotMax,圖源小紅書
這是什么呢?
這是拼多多和雜貨鋪的區別、是最初京東和淘寶的分別,是好特賣和俄貨市場的區別。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治愈,被治愈的可能是無聊、可能是焦慮、可能是不自信、可能是復雜厭惡。
而品牌和空間經營的色彩、氣味、陳列、文字、觸感,都會最后形成一種情緒解決一部分人的問題。
圖源小紅書
想起小王子的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作者公眾號:感性城市Scity(ID:zoffzu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