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值得品讀的話,余華和他的朋友們談閱讀、成長和生活
今年8月份,閱讀類節目《我在島嶼讀書》第三季在希臘啟動拍攝,想起前兩季還有部分沒看完,于是趕緊去補上了。其實看的時候也沒想著收獲什么,純粹覺得景美人有趣。
很愛聽嘉賓們的對話,覺得他們身上有種不管外界怎么變,內心仍然安定的淡然感,在此,也想把他們關于閱讀、生活、成長的體悟分享給大家。
01
讀書,讓我知道自己是誰,讓我知道,自己的內心還是很寬廣的。
因為我能夠接納各種各樣的我沒有經歷過的經歷,我所沒有產生過的情感。
但是有一個前提是,這書要和你相遇。
——余華
02
和一本書的相遇,有時候也是一種緣分,
可能有的書所有人都說好,而你卻沒有共鳴,此時無需犯難,
也許只是因為,你還沒有到和它相遇的時候。
——余華
03
如果你想要了解魯迅的情緒,那么最好去讀《野草》這本書。
如果你想要了解魯迅的思想,那就要去讀他的雜文,
他的雜文比他的小說、散文都要多,雜文它是跟人“吵架”的文章,
他在跟一個時代吵架,一個沒落的、腐朽的時代。
——余華
04
所有的文學最終目標是為了真實,
哪怕是荒誕也好,寫實也好,目標都是為了真實。
——余華
05
看電影的時候一個觀眾的想象力,
和讀小說的時候一個讀者的想象力,是不一樣的。
作為讀者的想象力會更加自由、更加寬廣。
——余華
06
語言的魅力,能夠把一些東西給不斷地放大、放大,
然后讓人去不斷地聯想。
——余華
07
每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都需要一個出口。
不光是有作家夢的人,不光是有文學偉大理想的人,
所有人的所有這些出口就像是千軍萬馬過了文學這座獨木橋,
這就顯示出那樣一種輝煌。
——蘇童
08
真正的作家是特別孤單的,
甚至說是特別孤獨的,
因為寫作是獨立性的。
——葉兆言
09
閱讀,實際上,也不可能存在任何羞恥。
好比讀瓊瑤等言情小說,可能召喚人往前走五米,
但如果讀托爾斯泰等經典作家作品,那么讀者就可能會前進五十米甚至更多。
——蘇童
10
幽默應該是一種不經意的坦率,
這種坦率才是最有意義的。
真正的幽默,其實應該叫做“皇帝的新衣”,
是由一個小孩子,把所有人的內心話表現出來,
而且這些話是越是想掩飾的真相,給它揭露出來。
——馬伯庸
11
我一直認為作家本身,他是一個狀態,而不是一個身份。
——馬伯庸
12
閱讀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
閱讀應該是一件愉快幸福的事情。
——鄭執
13
在成長過程中,人是需要自我革新的,
他始終要保持一種好奇心,保持一種敏銳度,
因為別人的成長,在閱讀中會變成自己的成長,
如果沒有閱讀的話,他的成長可能只是一種成長,
但是有了閱讀以后,他的成長就會變成很多種成長。
——余華
14
閱讀能夠讓一個讀者的情緒隨著作品中人物的命運而笑、而哭,
他在笑和哭的過程中,他會把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
而是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余華
15
日常生活給予我們的,足夠寫一生。
——蘇童
16
有些藝術作品是一直往前走、從不回頭,
還有些藝術作品是向我們走來的。
——余華
17
藝術和文學是一樣的,
最后是少數者把藝術和文學往前推進的,
大多數人是跟在后面的。
——余華
18
我們不必要那么限制一定的年齡段去讀什么樣的書,
閱讀是一件非常自由的選擇。
——程永新
19
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作家精神的軌跡。
——蘇童
20
六十歲的人還說成長,
不好意思,往前面看已經沒多少路了,
但是兩邊能不能擴張一點。
每個人每個時期的情緒,內心隱秘的東西都不一樣,
自己找書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一個過程。
閱讀是把我打開了,從狹窄走到寬廣,從低走到高,
人的進步不就是一步一步這樣的,
所以你又上了一個臺階,那你就會去追尋更復雜的東西,
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認知自己的過程。
——阿來
正如閱讀無法成為一劑即時的解藥,他人的話語也無法成為“溺水”時解救我們的“稻草”。可我們依舊欣然聽取這些聲音,就像讀書是積累的過程,聽見不同的聲音,也是我們在人生路碰撞、前行、攀登的一段路,借此我們看見了新的風景。
無法治愈焦慮,消除不了精神內耗,只希望這些文字可以給你帶來片刻平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