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品牌和網友,愣是把陶喆玩成了當代女媧
近日,有不少網友反映,Ta的小紅書快成小喆書了:一點開首頁,滿屏的「陶喆某時候」——仿佛誤入了陶喆的多元宇宙,無處可逃。
樓上的網友們,是大數據被馴服后插翅難逃;而個別愛得深沉的網友,是沒有條件也要主動創造條件:特地新建一個收藏夾,把分散在小紅書各個角落的「陶喆某時候」筆記攢起來——什么時候笑不出來了,就進去找點樂子。
至于我這種首頁還沒被攻陷、但又想看熱鬧的網友,就是通過這些收藏夾硬擠進這個圈子的。
我在里頭兜了一圈后,深刻地體悟到網友對事情本質的認知有多透徹:陶喆,實乃當代女媧。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先來看「陶喆某時候」的初始皮膚:一位華語樂壇R&B教父,頂著一溜千禧年代流行的飄逸斜劉海,戴著成為時代眼淚的紅色有線耳機。
斜劉海、有線耳機,這兩個極其容易復刻的經典元素,成功超越了物種的界限,讓世間萬物都有機會莫名其妙變成陶喆,比如風馬牛不相及的葡萄,水煮蛋,馬,貓,函數,垃圾桶……哦對,還有loopy……
現在看見陶喆,就想玩消消樂……
只有我們想象不到的陶喆,沒有網友雪亮的雙眼找不到的陶喆。
文末會附上30張超級變變變版本的「陶喆某時候」梗圖,供大家笑一笑。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梗的來源,成分有點復雜,一切還要從2013年陶喆上過的一檔訪談節目說起。
當時,主持人cue到音樂創作背后的話題,陶喆用自己十來年前的原創歌曲《小鎮姑娘》做了回應。
這首歌以男方的視角,回憶了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女孩獨自來到大城市打拼,憑借自己的努力站穩腳跟、前途一片光明的同時,也與留在小鎮的男友漸行漸遠了。
借B站好心網友的分享,淺聽一下《小鎮姑娘》
陶喆說,有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這段愛情的見證者。但多年后他才慢慢意識到,這并不是一首情歌,這個小鎮姑娘也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他話音剛落,鏡頭就切給了主持人。短短三秒,她的臉上快速迭代著「納悶—想笑—強行回神」等多種心理活動。
陶喆瞄到主持人疑惑的表情,緊接著就薅起幾句歌詞,解釋起小鎮姑娘為何是他自己。
*以下,左側為歌詞,右側為陶喆的解讀。
還記得多年前跟你手牽手,你都害羞地不敢抬頭 → 我也是一個蠻害羞的人;
還記得一開始你不能適應,那個忙亂又吵的環境 → 我進入了演藝圈;
還記得一年前站在火車站,看著自己的悲劇演完 → 我得到地位和財富,但是失去了自己。
在他的回溯中,這是一首面對自我迷失的內心獨白歌,來大城市打拼成大經理的小鎮女孩,是進入演藝圈功成名就的自己;而留在小鎮后來被分手的男友,則是以前純真善良、尚未迷失的自己。
這段物是人非、令人感慨的解讀流傳開后,陪他一路走來的粉絲們,顯然是get到陶喆想表達的意思了,但還是忍不住想調侃他這過于抽象的解讀,“說得好像他以前是個小姑娘一樣”。
于是乎,「陶喆某時候」的梗名原型,就這么水靈靈地出現了:小鎮姑娘=陶喆女時候。
那這個梗的具體形態,又是從何而來?這個問題,還是得回到2016年陶喆在微博留下的珍貴影像講起。
當時的陶喆發了一條微博,記錄自己為了演唱會在多個城市奔波的日常。他曬的第一張圖,便是在動車臥鋪的live自拍照:戴著紅色有線耳機,厚重的斜劉海后,瞇著疲憊和不耐煩五五開的朦朧雙眼。
這張圖在8年后的今天,被考古的網友開發成兩個流行內容:表情包「來喆里受死」,以及我們正在討論的熱梗「陶喆某時候」。
以上,就是關于「陶喆某時候」的梗來源科普。接下來,我們來聊點跟廣告營銷相關的話題:怎么玩流行梗,才能讓其熱度為品牌所用?
跟網友一起玩「陶喆某時候」梗的兩個阿里系品牌,可以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先說阿里巴巴。它玩起梗來,言簡意賅。
和大多數網友用現成的斜劉海、紅色有線耳機作為原梗的關聯點不同,阿里巴巴重新找了一個跟陶喆相關的人物熱知識,給自己打上了廣告:唱R&B的是陶喆,省RMB的是1688。
再來說說淘寶。它玩起梗來,底盤超穩。
有別于部分品牌有梗就追、導致賬號內容被熱點調劑得五花八門,面對熱點,淘寶要顯得從容多了:它把這個梗融入到賬號已有的系列欄目「如何區分淘寶和XX」中:以科普的名義,把陶喆的其他熱梗和品牌的IP人設放在一起討論,以示對比區分。
淘寶小紅書《如何區分淘寶和陶喆》
實在是太機靈了,這兩個阿里系品牌。
表面上,他們都在回答“你是陶喆,那我們是誰”的搞笑問題。
實際上,他們都在借這個梗向網友輸送自己的品牌信息,而且還能做到不生硬——因為不管是玩梗的基本操作,還是植入品牌信息的額外動作,他們都會給網友帶來增量信息。
怎么做到的?
可能你也發現了,阿里巴巴和淘寶追熱點,會多做一個泛向查找信息的動作:以熱梗為圓心向外擴散,去另尋更多與其相關、又能和品牌產生關聯的新信息,作為品牌熱點相關內容的基礎。
用「陶喆某時候」梗來舉例便是——
熱梗自帶信息:陶喆的經典斜劉海和紅色有線耳機。
阿里巴巴延展的新信息:陶喆被稱為華語樂壇R&B教父。
淘寶延展的新信息:陶喆在公共場合經常撓鼻子,現場演唱總是即興轉音到完全找不著回家的路。
全都是有別于原梗的新信息。幫品牌的熱點營銷,從一大片同質化的內容中脫穎而出,還能借新奇感,緩沖網友對品牌信息植入的抵觸心理,讓其被接收。
我愿稱之為,注意力精準拆遷大法。
其實「陶喆某時候」這個梗,總會讓我想起前兩個月很火的「魯豫撞臉巴黎奧運會logo」。伊利算是反應最快、也最敢貼臉開大的品牌,光速和魯豫敲定代言合作。
項目詳情→《伊利巴黎觀賽大使魯豫,撞臉logo》
一個沒有巴黎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身份的品牌,愣是接梗玩到引起全民注意和哄堂大笑。屬實是集齊天時地利人和,用小梗撬起大流量。
借用陶喆一句樂觀、有哲理的話來說就是:我可以把每件事都當成一種笑話,因為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而每個人和每個品牌,都可以是那個用笑話把生活和生意講敞亮的角色。
附:30張抽象的「陶喆某時候」梗圖,magic
01
陶喆國足時候
02
陶喆那時候
03
陶喆韜時候
04
陶喆馬時候
05
陶喆車時候
06
陶喆貓時候
07
陶喆NARS時候
*天降流量啊!可惜不是品牌親自接的梗
08
陶喆無法響應時候
09
陶喆冰時候
10
陶喆菜時候
11
陶喆餅時候
12
陶喆蛋時候
13
陶喆豆漿時候
14
陶喆果時候
15
陶喆柿時候
16
陶喆勺時候
17
陶喆松子時候
18
陶喆酸菜時候
19
陶喆芽時候
20
陶喆玉米時候
21
陶喆棗時候
22
陶喆萄時候
23
陶喆函數時候
24
陶喆邦時候
25
陶喆井蓋時候
26
陶喆袋時候
27
陶喆美甲時候
28
陶喆瓶時候
*還是陶喆老師的劉海飄逸
29
陶喆地球時候
*真·世界是一個巨大的陶喆
30
陶喆圖標時候
素材來源:小紅書,侵刪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