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又出大片級H5,設計很贊卻沒火?
原標題:《悶了快100天的網易,終于又出大片級H5了,這次的設計很贊!》
就在本周二,網易新聞眾員工,為新H5上線做鋪墊,如果你朋友圈有網易新聞同事,就會看到這條動態:
小呆,在某寶搜了下這個扳子,
發現,居然是 “奢侈品” 級別的,
大號的要250多快,我的娘呀!
這一扳手照著腦袋砸下去,
這下半輩子估計是要費了。
而這也從側面,吊起了大家的胃口,究竟是什么H5,能把技術GG逼成這樣兒?
距離網易噠噠上次H5刷屏,已經過去有3個月了。
究竟,這次的作品內容如何?
咱們來一起看看吧!
掃描二維碼,感受大片級別制作!
(數英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H5剛一上線,就在圈內獲得了不少好評,不管是作品內容、美術設計,還是技術開發,大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認可。
這次的產出,簡直就是大片級別的,《英雄》也確實是咱們近期以來,能見到的,水準超高的H5作品了。
先來講講優點
小呆看來,有3點值得一提:
1、觀看體驗流暢:
雖然H5內置相當多元素,并安插很多轉場和情節,但對于大部分手機來說,觀看體驗都非常友好,很少出現卡頓和延遲情況。
片長也控制的很科學,基本都能在2分鐘左右看完,非常符合碎片化場景的消化與傳播。
H5內置英雄分層素材
2、美術設計精彩:
用精彩形容,一點不夸張,這類『視差滾動動畫』H5,咱們之前見過不少,但在動畫轉場和視覺穿插方面,能做到這么有看頭的,真不多見。
比如,像是這樣的畫中畫轉場,可以增強故事的節奏感和沉浸感:
場景的穿插可以增強沉浸感。
比如,像是這樣的,運動模糊設計,很少有視差動畫能考慮到這個物理特性:
物體在高速運動時,會在視覺上呈現模糊狀態。
又比如像,當場景運動到水下時,文字居然也考慮到了一定的水紋運動:
很少有H5在動畫設計上,能考慮的如此細致。
又比如像,這個龜派氣功比喻:
這些細微的內容設計,大大增強了H5的沉浸體驗感。
所以說,這支H5的美術設計是非常精彩的,真的是外行有熱鬧可以看,內行有門道可以學,因為篇幅有限,小呆也只能列舉幾點了。
3、主題具有很強的社會性:
昨天,還有用戶在群里說,環保這樣的內容宣傳,真是怎么刷,怎么發都不會覺得過。
這確實是一個大家的普遍共識,環境污染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是大家都會關心的,而這樣的主題,可以涵蓋所有的圈層人群,是具有爆發潛質的。
網易策劃同事的留言
廣泛的選題+優秀的設計+良好的內容體驗+超好的口碑,這樣的黃金組合,按道理來說,是該再次創造刷屏神話了吧?
但實際情并非如此,這次的H5,看過的人,都會非常感嘆的說:哇!做的好棒!做的好好好呀!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居然,很少人會去真正的轉發。
可以說是真的叫好,但是又不叫座,也就是沒有火起來,這!究竟是咋回事呀????
再來聊聊,沒火爆的原因
小呆覺得,同樣有3點可聊:
1、誘因不明確:
在《瘋傳》的6個“刷屏”要素中,誘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先決要素。
當然,“誘因”的含義很廣泛,通常指代:“那個能引導你關注這次事件的動機”,而在營銷或者推廣事件中,借勢、蹭熱點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誘因的使用。
如果有具體事件的引入,就更好了。
2018年6月刊的《國家地理》雜志
如果可以,以此次事件作為誘因,可能內容反響會更好。
其實,網易之前眾多H5都很重視使用”誘因”,像哲學測試H5借勢哲學日,睡姿大比拼借勢睡眠日等案例。
但這次的案例,似乎,沒有特別明顯的誘因?雖然環保是個非常具體的議題,但因為沒有明顯的事件誘因,這也許會讓用戶缺乏分享的動力。
2、缺失“社交貨幣”:
這次的H5案例,大家能明顯的感覺到,在結尾處,是沒有任何的參與性設置的,像是分享海報、分享文案,這些都統統沒有。
這就隔絕了用戶的參與性,看完了內容,雖然很震撼,但是我無法參與其中,自然就喪失了轉發的動力。
當然,也有可能,這是開發者為了規避微信封殺所做的設計,但“社交貨幣”可以弱,直接沒有也許就不可取了。
這些震撼的數據材料,再提供下豐富的素材圖文就更好了。
哪怕說,在H5結尾處,能夠給用戶安插一篇相關環保事件的,詳細圖文的鏈接也好,至少可以為意猶未盡的用戶,提供擴展內容,讓他們有內容可以看,可以收藏和轉發。
3、故事矛盾沖突弱:
你可能會質疑,當初《自白》也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社交貨幣”設計,但為啥就刷屏了?
掃描二維碼,感受H5《自白》!
(數英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如果與《自白》對比來看的話,兩支H5,確實在制作水準確上沒啥大差別,但內容的矛盾點卻弱了許多,尤其是在《自白》中,那種動物與人類的相互暗喻,真的是非常高超的內容設計手法,反差及其強烈和震撼。
而這次的H5,主題含義則是:“超人拯救了人類,但其實是人類的污染最終害死了超人,最后也害死了自己?!?/strong>
這確實也是一個非常有深度,并且有反轉性的議題,但在具體執行階段,這種矛盾沖突在英雄打怪的這個路徑下,是非常難以直觀的去表現的。
小呆在這里提供一種假設,其實,這支H5讓我最震撼的一個內容點是:全球207個環保人士被槍殺,如果策劃,可以去濃墨重彩這個內容點的話,可能,H5的感染力會完全不同,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這是我對內容的一個直覺。
做公益環保的人,居然會被槍殺,而且有200多人?這是為什么?相信,看到這里的你,也會對這段內容非常的感興趣。這個矛盾沖突,來源于真人真事兒,對比匿名超人和怪物打架這個議題來說,也許會更有吸引力。
總體來說,小呆的感覺是,這次的H5項目水準較高,不管是設計、開發、還是內容質量。但在情節與故事上,矛盾強度沒有像《自白》那么凸顯。綜合以上3點,這可能是此次項目沒能大范圍刷屏的原因了。
文章結尾處,小呆把H5的內頁動畫做成了長圖文,這些數據真的非常讓人震撼,一起再展示給大家看看。
而關于H5主題,其實有一篇小站之前轉載的圖文是可以看看的,這一期《國家地理》,是130年來最震撼的一期!。
內容的最后:
小呆雖然列舉了一些作品的優缺點,但從我個人的意愿來說,我還是要為H5拉拉票,環保這個議題,能有團隊這么用心去做和去想,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和認可的。
正如H5的主題所說,環境的好與壞是不能靠“超人”,也就是靠別人,這事兒的靠我們自己,把H5或者文章轉發給更多人吧!
大家一起盡一份微薄之力,讓更多人知道,污染對環境帶來的危害!
被生活垃圾污染的大海
被生活垃圾污染的城市
被生活垃圾污染的叢林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H5廣告資訊站(ID:H5-zixunzh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