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
首發:陳無用
刷到一個莫名其妙的熱搜,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老師道歉了。
原來之前他打出「小罐茶,大師作」的廣告,八位中國制茶大師出鏡,大多頂著非遺傳人的名頭,專注品茶的表情一看就有大師風范,名聲大噪的同時,也被網友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漏洞,按照小罐茶的銷量,每位大師把鍋炒爆也炒不出來啊。
這位一手締造背背佳、好記星、8848手機等營銷傳奇的大師,沒想到消費者對營銷噱頭不買賬了。
之前有朋友給我送過小罐茶,說實在的,茶的品相比我在各種店里、網上買的要好很多,可能是因為精致的小罐子包裝,沒有碎葉,給人工藝精良之感。口感不好說,畢竟我不是品茶大師,品不出來。
01
戰術性降級,從大師作到敢保真
在道歉之外,小罐茶發布了「敢保真」戰略,通過引入公證的方式,對小罐茶產品進行監督。
從戰略角度來說,感覺這像是一個品牌降級的戰略,因為產品一般來講賣三種價值,功能、體驗、象征,高溢價的產品通常會賣象征價值,小罐茶定位商務禮品茶,「大師作」支撐了商務送禮的面子象征,現在講「敢保真」,落到基本的產品功能價值了,茶葉真不真都要拿出來講了,上一個以「真」作為品牌戰略的還是鏈家的「真房源」,一方面說明茶這個行業確實跟中介行業一樣亂象叢生,另一方面說明,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接下來扎扎實實做產品才能活下去。
不過,這種戰術性降級,何嘗不是一種品牌升級,杜國楹老師提到胖東來的茶葉賣得好,因為老百姓信任他。但胖東來畢竟是一個渠道品牌。小罐茶的「大師作」,說到底只是品牌的自我加持,自說自話。如果真的通過「敢保真」能杜絕行業亂象,讓假年份茶、金融茶不再橫行,那就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往小了說是行業標桿,結束茶有品類無品牌的歷史,往大了說是為中國茶文化正名。
02
要講經得起推敲的故事
同樣是講大師匠心,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為什么就沒人質疑,他的壽司貴得離譜,且難預約位置,服務奇差,卻沒人提智商稅的事兒。因為他的故事經得起推敲,就那一家店,老頭90多了還在做壽司,封「神」也沒人說二話。
之前跟一個甲方客戶開會,客戶說,廣告不就是吹嘛,你就掄圓了吹唄。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看法,覺得廣告都是靠吹出來的,這也是為什么消費者對廣告有天然的戒備心理。
在媒體中心化時代,確實可以瞎吹,只要膽子大,央視廣告鋪出去,一夜成名并不是傳說。
現在碎片化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你瞎吹的故事會被消費者用放大鏡看。
慕思床墊之前有一個戴眼鏡的老頭模特,廣告打遍全球的機場、火車站,被慕思包裝成品牌創始人、法國皇家設計師、睡眠專家,后來慕思要上市了,證監會追問這個老頭的來歷,跟品牌到底是啥關系。慕思傻眼了。這個太經不起推敲了,慕思只是找了個模特買了肖像使用權,在這個老頭肖像上十幾年的品牌投資白費。
人們天生喜歡聽故事,講故事也是做品牌的必經之路,但你的故事要經得起推敲。
比如褚橙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如果沒有這樣的傳奇性,那就老老實實地講品牌的創始緣由,真誠就是最好的故事腳本。
03
可以貴,但要貴得有道理
很多人把營銷理解成打廣告,只要廣告打得好,產品就可以賣得好、賣得貴。其實營銷4P包括產品、價格、渠道、推廣,最重要的就是產品。
產品不好,營銷是很難展開的,看看那些紅極一時轉眼就凋零的網紅品牌就知道了。
僅憑一個包裝概念、營銷噱頭就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愛馬仕一個包賣幾十萬也沒人說是智商稅,幾十塊的雪糕會被人說成刺客。
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你賣天價都沒問題,但就像雷軍老師說的,要貴得有道理。
小米系的產品一向是性價比之王,給人很便宜的感覺,但小米汽車一出手就是BBA入門級的價格,之后的車型還極有可能往上走。從沒做過車、也不是高端品牌,小米SU7的產品一擺出來,消費者還是買賬的。
比亞迪的仰望U8,百萬級價格,突破國產車價格的天花板,應急浮水、原地掉頭等黑科技在那里,技術實力就是貴的道理。
扎扎實實做產品,老老實實講故事,賺快錢難持久,做品牌急不得。
作者公眾號:陳無用(ID:wuyongzhiyong2022)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