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香居:泡菜王者,如何開啟百億之路
首發:梁將軍
2023年10月,吉香居的副總裁閔錫祥閔總造訪了我們公司。當時吉香居明確了“打造百年品牌,實現百億業績”經營目標,也剛剛拿了紅杉資本的投資,很想找一家靠譜的外部合作伙伴,幫他們梳理品牌戰略、共謀大事。
吉香居2000年成立于四川眉山,可以說在整個醬腌菜行業里,除了烏江,吉香居算是最成功的企業。只不過吉香居二十幾年來一直專注研發產品、布局產業鏈、穩扎穩打地鋪貨,雖然早已是眉山的支柱企業,但因其低調的作風,品牌一直在巷子里流香。
合作后,了解吉香居越多,我們對吉香居的雙百戰略越有信心。我雖然服務過很多知名企業,但很少見到產業鏈如此堅實、執行力如此強悍、企業文化如此干凈的企業。
以下,是我對吉香居品牌戰略工作的復盤。大家可以從我的復盤里,窺見醬腌菜行業的痛點、吉香居這家企業的魅力、以及將意的品牌方法論。
“中國泡菜在四川,四川泡菜在眉山”,吉香居就是眉山泡菜產業的代表。他們一直用中國傳統的泡菜工藝做醬腌菜。很多人不太知道,泡菜是用乳酸菌發酵的,而我們所熟知的涪陵榨菜是用鹽來腌漬發酵的,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工藝。
吉香居是“中國《泡菜》行業標準獨家起草單位”、是“泡菜國際標準的制定參與單位”。可以說,吉香居就是中國泡菜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袖。這么多年來,吉香居一直用泡菜從業者的身份與政府和同行交流。
但一提到泡菜,大多數中國人腦子里想到的是韓國泡菜。這個品類定義,在市場端是跑不通的。
咨詢公司的核心價值,就是當企業的眼睛,幫助企業用“消費者視角”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意。
咨詢公司之所以能幫到企業,不是比企業更專業,我們不可能比浸淫一個行業幾十年的人,更理解他的專業。而是因為任何人在一個行業待久了,他都會用“專家視角”看問題,一個什么都懂的人很難把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清零,像啥也不懂的小白一樣看待自己。
吉香居的主要產品線,按照行業歸屬叫做醬腌菜,但醬腌菜這詞比較抽象,行業里很多企業稱自己是“下飯菜”,便于消費者理解。
將意在調研過程中,用消費者視角重新理解了這個行業,試圖幫企業重新回答兩個問題:
消費者為什么買醬腌菜?
為什么買吉香居的醬腌菜?
重新理解行業:消費者為什么買醬腌菜?
這個問題本質上是研究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調研下來,我們發現醬腌菜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消費者在不同的場景下,購買醬腌菜的理由是千變萬化的。
有人因為食堂飯菜很難吃、有人因為出門在外飲食不習慣、有人因為飯菜滋味不夠……
這和其他品類的購買動機很不一樣。比如碳酸飲料行業,假設你要買一罐可樂,不管你是在暴汗運動后想喝可樂、派對轟趴上想喝可樂、還是去餐廳吃飯時想喝可樂,你的購買動機幾乎都是“解渴”。
也就是說:對于飲料這個品類,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是純粹的;而對于醬腌菜這個品類,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是復雜多變的。
我們在咨詢時,一直和企業反復對齊的一點是:對于醬腌菜這種品類,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會隨著場景的變化而變化。只明確一個定位、一種品類、或者主打一句slogan都是沒用的。吉香居要有能力在不同場景下,傳達不同的購買理由。
這個思路非常“反常識”。因為大部分品牌咨詢公司,經常和你聊的就是:希望你的企業要“讓品牌等于品類”、不斷追求“品類創新”,做到“品類封殺”,因為“消費者是按品類來思考,按品牌來做選擇”……
我覺得這種品類至上的思維方式,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會讓我們畫地為牢。小米是手機、是汽車、還是電飯煲、加濕器、路由器?特斯拉是汽車、是機器人、還是能源公司?抖音是短視頻、是電商平臺、是直播工具、還是社交媒體?
消費者不是“按品類思考問題”,消費者是按當下的需求來思考問題,品類只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之一。
有些品類里出現了強勢品牌,給我們帶來一種錯覺,那就是能代表品類的品牌,就是最強大的品牌。比如,想到可樂就是可口可樂。
但最大化追求品類和品牌的關聯,就能讓品牌等于品類嗎?我想,這是一道邏輯題:A可以推導出B,B就能反向推導出A嗎?讓品牌=品類是結果,但結果不能作為方法來用。
所以,從醬腌菜的購買動機出發,品牌應該瞄準具體的場景,而不是死守某個品類詞。
追求“場景>品類”的策略,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吉香居的目標是成為百億企業。而整個醬腌菜行業,還沒有出現過百億級企業。
也就是說,吉香居沒有能對標的企業、沒有能參考的歷史。我們的品牌策略不能僅僅爭奪存量市場,還要想辦法創造增量市場。
如果用品類思考營銷策略,爭奪榨菜的品類份額、爭奪豇豆的品類份額、爭奪牛肉醬的品類份額……這種思路依然是在已知的存量市場里競爭,無法實現吉香居的百億目標。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與企業達成共識,明確了“場景>品類”的策略。
給品牌找魂:醬腌菜品牌這么多,為什么要買吉香居?
聊完了增量市場,我們再聊聊存量市場的博弈。面對存量市場,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醬腌菜品牌這么多,為什么要買吉香居?
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要回答出吉香居是誰?和對手比起來有什么優勢?
過往行業里一些品牌,把自己定位在“輕鹽”、“菜芯”、“0添加”這類功能賣點上,我們是反對這樣做的。因為這些功能性的賣點不具備長期競爭力,很容易被對手模仿和反超。
一個品牌真正的競爭優勢,一定是這家企業的某種“屬性”,這種屬性有點像這家企業的DNA,是不可能被輕易模仿的。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在前文我們介紹過,吉香居是眉山泡菜產業的代表。他們一直用中國最傳統的泡菜技術做醬腌菜。這家企業甚至是“中國《泡菜》行業標準獨家起草單位”和“泡菜國際標準的制定參與單位”。
對比同行而言,吉香居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是一家泡菜企業。中國傳統泡菜是用乳酸菌來發酵的,而像我們所熟知的涪陵榨菜是用鹽來腌漬發酵的,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工藝。乳酸菌發酵的泡菜沒有傳統咸菜的哈喇味,而且口感爽脆,很容易做到低脂、低鹽。
我們調研分析下來,認為吉香居不可能脫離“泡菜”標簽,因為泡菜就是吉香居的魂。雖然我們做品牌的常常鼓吹“認知大于事實”,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拋棄事實、脫離企業本身,去構建消費者的認知。
那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文字游戲。
其實,吉香居的產品不是泡菜,而是用“泡菜工藝”制作出來的下飯菜。吉香居不要說自己是賣“泡菜”的,說自己是用“泡菜工藝”做下飯菜的就行了。
泡菜和榨菜一樣,是一種品類描述。如果說自己賣的是“泡菜”,中國消費者會有認知錯位。但如果說自己用中國傳統的“泡菜工藝”來做下飯菜,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當吉香居可以大大方方講出自己是誰,品牌工作就順暢多了。下一步就是深挖“泡菜工藝”這個魂,細化品牌資產體系,用消費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出去。
我們最后為吉香居定的slogan是: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這句話的前半句代表吉香居是誰,后半句代表吉香居最終要去哪。
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
首先說,“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并不是品牌定位,而是“品牌角色”。將意的品牌方法論不是定位邏輯,我們的方法論叫“角色錨”。
所謂“角色錨”,就是品牌應該在社會關系中錨定自己的社會角色,品牌的經營目的是讓社會變得更美好,而不是贏得競爭。品牌會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獲得經濟效益。
“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這句話給吉香居的社會角色定義是:中國傳統泡菜工藝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這句“角色錨”怎么幫吉香居實現戰略目標呢?具體有三個作用:
改變消費者的選購錨點,重構賽道、改變游戲規則
用社會信念,贏得人心
打開增長空間,實現百億產值
1、改變消費者的選購錨點,重構賽道,改變游戲規則
“角色錨”理論的來源之一是行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里有個分支理論叫“錨定效應”。“錨定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參照物會影響你對事物的判斷,這些參照物會像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地方。
比如,如果你先拎起一個10斤的西瓜,再拎一個5斤的西瓜,就會覺得輕。但如果你先拎起一個5斤的西瓜,再拎起一個蘋果,就會覺得5斤的西瓜重。同樣是5斤重的西瓜,因為參照物的不同,就讓你有了不同判斷。
在商業競爭中,頭部品牌們在宣傳的賣點,就相當于我們購物時的“參照系”,消費者會下意識根據這些“參考系”來做消費決策。
比如金典和特侖蘇每天都在喊蛋白含量,消費者就會下意識把蛋白含量作為衡量牛奶好壞的黃金指標。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賣點和大部分玩家沒有根本差異,你就沒法擺脫惡性競爭,因為你會一直在對手構建的“參考系”里掙扎。擺脫惡性競爭的唯一方法,就是徹底改變這個“參照系”。
這個道理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當你怎么也打不贏這場游戲時,那就改變游戲規則。
這幾年整個食品行業的趨勢就是大健康,輿論對食品行業最大的詬病是搞了太多的“科技與狠活”,消費者的內心更懷念上個年代,手作出來的食品。
所以,一個食品品牌喊科技、喊加工、喊技術,給消費者帶來的是負面聯想。而當你喊傳承、喊手作、喊千年時,給消費者帶來的是正面聯想。
同時,消費者做品牌對比時,會有巨大的信息差。他們常常不會深入研讀,而是粗暴地聯想。他們會根據一些表象做聯想,選擇“看似更靠譜的選項”。
一個真正懂消費者心理的品牌,不是要提供所謂的技術指標、所謂的信任狀,理智地證明我真的比競品好,而是要制造一些感性的“表象”,讓消費者產生好的聯想。“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傳遞的就是一種感性的表象,讓消費者感覺這家企業有底蘊、產品有匠心。
但只是一句slogan產生的消費聯想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加直觀的正向聯想。
隨后,我們幫吉香居定義了“千年泡菜工藝”的標準,濃縮成五個環節:種植——采收——泡制——加工——文化。
種植
我們的食材生長在中國三大名山,環境純凈、水源天然,土壤優質,是蔬菜生長的理想環境,每處種植基地都有專人打理,嚴控種植的每一個環節。
采收
每年?春、?暑、霜降、?寒前10天內完成相應菜品的采收,吉香居采收人帶領農戶甄選食材,嚴守每個時令節點,細細挑選每一個蔬菜。
泡制
堅持低鹽乳酸泡制,在自然發酵的300天中,吉香居泡菜工藝的老師傅們,會緊盯每一壇泡菜的各個環節。
加工
吉香居員工會手工剝去老皮老筋,保留60%中間菜芯,保證吉香居產品口感。
文化
在吉香居看來,堅守傳統的泡菜工藝做下飯菜,不止是一門生意,更是藝術和文化。
這五個環節并不是單純的五句文案,未來所有的環節都會被內容化地演繹出來。
為什么要把“千年泡菜工藝”講得這么細致入微呢?因為我覺得,消費者對食品的訴求,一定會從“健康”向“考究”進化。
過去的消費者只看“吃得起”、當下的消費者講究“吃得健康”,馬上消費者就會追求“吃得考究”。“吃得考究”就是中國人講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比如吉香居千年泡菜工藝的“種植”環節,講的是所有食材來自中國三大名山,峨眉山、瓦屋山、西嶺雪山。三大名山給消費者帶來的聯想就是:什么樣的水土,就會孕育什么樣的動植物。
“吃得考究”這個消費趨勢,在某些品類里進化得快,在某些品類里進化得慢。比如咖啡品類就進化得快,消費者會關注咖啡的產地和萃取手法。而整個醬腌菜品類甚至整個調味品賽道,也一定會向這個方向再進化。
目前,食品行業都在喊“低鹽”、“低脂”、“0添加”,大家把健康功能當做核心競爭力。但我覺得,“0添加”、“低鹽”這些功能,只是未來食品行業的“標配”,就像電動車得配英偉達芯片一樣,既不能成為差異化優勢,也不能代表行業的終局走勢。
吉香居“千年泡菜工藝”就是要把消費者的選購錨點,從單純的“吃得健康”導向“吃得考究”,讓消費者從關注“0添加、低鹽、低脂”這些基礎健康指標,到關注食材產地、工藝、加工手法等精細化指標。
2、用社會信念,贏得人心
制作泡菜是四川人民傳承千年的技藝。按照傳統方法發酵泡菜,容易導致泡菜口感不穩定。吉香居研發出了“直投式乳酸菌發酵泡菜”技術,能更好地分解泡菜中的亞硝酸鹽、抑制發酵過程中的雜菌滋生,保證泡菜口感爽脆、干凈衛生。
用更先進的技術,還原最地道的滋味,吉香居的角色是中國傳統泡菜工藝的傳承者和創新者。所以,“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并不是品牌定位,而是品牌角色。
品牌定位要靠搶占用戶心智,左右顧客的消費選擇。但我認為在今天這個傳播環境里,消費者的心智不可能被搶占,他們只能被感召。
什么叫搶占,什么叫感召呢?
假設特斯拉要打廣告,slogan叫“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遙遙領先”,然后拍個TVC,在媒體上砸一個億的廣告費,這就叫搶占用戶心智。因為這是用自己的品牌信息劈開消費者的大腦,試圖操控消費者的思想。
而特斯拉這個品牌真正宣傳的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轉變”。馬斯克沒有每天打廣告,而是在社交媒體上談論地球的能源危機、拯救人類的命運,從而引起全社會的討論,這就是在感召。我們不是劈開消費者的大腦,而是潛入消費者的內心,召喚擁有共同信念的人加入我們。
劈開消費者大腦,靠的是巨額廣告預算。而嵌入消費者內心,靠的是偉大的社會信念,讓業務鏈條上的利益相關者,都成為品牌的擁護者。
我們之前介紹過吉香居“千年泡菜工藝”的工藝標準,共有五個環節。其實這五個環節不止是工藝標準,里面的每個環節背后都代表了一種社會價值。
比如“加工”這個環節,吉香居的產品會剝去老皮老筋,只保留60%的中間菜芯。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菜芯是吉香居工廠里的殘障員工,手工剝去的老皮老筋。
早在2008年,吉香居就開始實施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建設輔助性就業車間,創造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勞動生產條件。目前吉香居里已經有500余名殘障員工,占到工人總數的四分之一!
如果用工作效率來衡量人效,3.75個殘疾人才頂得上1個正常人的工作效率。但正如吉香居董事長丁文軍丁總常說的那句話:“殘疾人的就業安置,不能以經營得失來衡量!”吉香居對傳統加工手藝的傳承,不僅是在遵守手藝人的匠心,更多的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再比如“采收”這個環節,吉香居采收的蔬菜,一部分來自三大名山種植基地,一部分來自于眉山周邊兩區四縣的農戶。過去,眉山周邊農戶經常把蔬菜運到加工廠門口,排了幾天幾夜的長隊,也沒有人來收菜。
當吉香居銷量越來越大,他們主動收購農戶的菜,并指導當地農戶按照市場需求和吉香居的工藝標準來種植蔬菜。可以說,吉香居帶動了農民創收,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活。
吉香居的傳承不僅是在傳承技藝,更是在主動擔當社會責任。過往,這些事吉香居從來沒對外宣傳過。未來,我們希望吉香居不再低調,把自己在產業鏈里的價值展示給公眾。
所以,“角色錨”在落地的時候,不是單一地和消費者溝通,而是把媒體、KOL、供應商、政府、員工、當地居民等所有相關角色,都視為品牌要爭取的對象,所有社會角色之間,形成命運共同體。
未來,吉香居的品牌廣告不會生硬地打賣點,而是針對產業的相關利益者,講清楚其社會價值。
3、打開增長空間,實現百億產值
一切消費品類公司,增量一般來自三個地方:產品的延伸、渠道的拓展和場景的開發。
產品的延伸
企業圍繞主力產品延伸,開發出相關品類的產品。比如,吉香居從典型的醬腌菜品線,又延伸出了下飯醬“暴下飯”和復合調味品“川至美”兩大品線。
渠道的拓展
開辟還沒占據的渠道貨架。比如淘品牌或抖品牌GMV增長乏力后,就計劃開辟線下渠道。
場景的開發
產品和渠道產生的增量,背后一定有很重的成本投入。新產品開發一定得搞新的供應鏈吧?新渠道的開拓,一定得擴充銷售運營人手吧?三種增量手段里,只有“場景開發”是不需要額外投入大額成本的。
比如,農夫山泉天然水最基礎的場景就是日常飲用水,這個市場經過這么多年耕耘,已經接近飽和。但是農夫這幾年根據不同飲用場景,開辟了新的增量市場。比如烹飪飲用水、煮茶飲用水、嬰幼兒飲用水、商務飲用水、運動飲用水等。
“傳承千年泡菜工藝,只為一口下飯菜”的“下飯菜”,就是吉香居要探索的增量場景。
“下飯菜”嚴格意義上不算一個品類詞,更像是一個場景詞,而且這個場景很大、很泛。如果你在小紅書上搜“下飯菜”,上下游的詞會各種類型的指向。
有人把“下飯菜”理解成一道容易下飯的家常菜,比如西紅柿雞蛋、魚香肉絲;有人把“下飯菜”理解成醬料,比如老干媽、香菇牛肉醬;只有部分南方人把會“下飯菜”理解成咸菜,他們把咸菜叫“下飯小菜”。
所以,吉香居不該爭奪“下飯菜”這個詞,而是要爭奪“下飯菜”的場景。“下飯菜”這個詞競爭很激烈,很難被占領,但下飯場景依然有機會。
于是,將意為吉香居明確了一大核心場景,二大話題場景,以及八大主流人群場景。透過不同場景的滲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創造增量市場。
100億的經營目標,一定需要足以匹配100億市場的戰略步驟。同一款產品,可以通過不同場景的拓展,創造出新的增量市場!
結語
普通品牌贏得利潤,偉大品牌贏得人心。在未來,不追求偉大的品牌,也沒有利潤可言。沒有產生社會效益的品牌,也不會帶來經濟效益。
吉香居會在“傳承千年泡菜工藝”的進程中,幫助農民解決生計問題,幫助政府減少文化流失,推動食品行業工藝的透明化,讓顧客看到食品從土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
我們相信,當一家企業持續推動社會變得更美好,100億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作者公眾號:梁將軍(ID:liangjiangjun02)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