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楹:發現小罐茶的DNA
第一次創業,我是一個典型的營銷主義者,認為營銷可以搞定一切。
最近,我開始思考價值觀和經營之間的關系。
來源:杜國楹
小罐茶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在內部人看來,我們最典型的標簽應該是“一家做茶的公司”。但圍繞“做茶”這件事,不同部門又有不同的關注點:生產部門說,我們的工業化做得還不錯,下了很大功夫;設計部門說,公司挺重視審美的,產品顏值不能低;財務部門說,我們總是不計成本投入,運營成本真的太高了;員工座談的時候,有同事跟我說,小罐茶是一家挺溫暖的公司,充滿了人文關懷……
在外部人看來,小罐茶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做茶的公司”。行業里有人說,小罐茶“創新越來越多”,充滿活力;也有人說你們的茶好貴,廣告挺多的,比較會營銷;甚至有人說我“忽悠”“割韭菜”……
不同人,在不同位置,擁有不同的視角。但無論是內部的人,還是外部的人,都看到了萬花筒中的小罐茶——看到的是某一種角度,而不是全部。
小罐茶是一家好公司嗎?我想,是的。公司整體還是不錯的,在向上發展。
小罐茶有問題嗎?有。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
一個企業跟一個人一樣,其進步的過程、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斷變得完美的過程。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DNA。
人有三律,最基礎的一層是法律,規則約束;再往上一層是自律,道德約束;最高級的一層是心律,信仰約束。心律是無須監督的自覺和潛意識,是我們的DNA。DNA決定了我們為什么會成為今天的樣子,決定了未來我們會成為什么樣子,決定了憑什么我們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請了兩家第三方公司進場,做小罐茶的戰略和企業文化咨詢,這在我個人20年的創業史上還是第一次。
我們試圖去挖掘,我們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我們懷揣著一個什么樣的夢想上路?我們的終級目標是什么?我們希望找到我們這個組織的DNA,它不是幾句好聽的口號,它一定是已經存在于組織內部,左右這個組織的一些特質,只是我們沒有去發現它、提煉它。
我自己也在思考,滿腦子都是想法,但我個人的意志并不能完全代表團隊的意志。我要和管理層一起梳理,我們提出一稿之后再讓各中心的員工繼續討論。
近一年的溝通,超過8次管理層通宵共創,我們一層層往下找,最終發現了兩個關鍵詞——有愛 敢為。
這兩個關鍵詞既是普適的,又明顯帶著我們的特質。當“有愛 敢為”第一次被發現出來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是我嗎?我做到了嗎?我們的管理團隊也在
問:是我們嗎?我們做到了嗎?
有愛 敢為
是自己么?我們去看看
首先,看看“有愛”。
我腦海中蹦出的第一件事,是一個極端的案例。大概兩三年前,副總裁曹衛告訴我,黃山產線上有一位同事被查出得了尿毒癥,當地人力資源主管的第一反應是“勸退”。我當時就跟曹衛說,應該“勸退”的是人力主管,不是這名員工!這是一個個體、一個家庭遭遇人生重大困難的時候,應該讓他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而不是推卸責任。
小罐茶籌備期的時候,國內沒有大企業肯協助我們做罐子的開發,因為成本太高,只有廣州的宋總愿意跟我們一起試錯。后來,小罐茶規模上去了,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成為我們的供應商,但我們一直保持跟宋總的合作,因為他在最難的時候幫助了我們。
很多人問我,創業那么多次,同齡人基本都退休了,為什么還要接著干?因為喜歡,熱愛。6年前,我們產品還沒上市就開始校招,現在小罐茶有100多位茶學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都是從安農、浙大、福建農林、西南農大等院校中聚集的優秀專業人才。為什么我們愿意花成本去培養年輕人?因為我們對茶有足夠的熱愛,我們愿意提前投入,愿意在這個行業持續深耕。
過去幾年,我在不同場合做了各種各樣的分享。我寫PPT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哪些是我們的“秘密”,不能對外說。我們對產品的理解、對行業的理解,對茶文化的理解都在不斷進化,但我們一定會把當下最真實的認知分享出去。小罐茶沒有秘密。如果別人聽了所謂小罐茶的“秘密”,就做得比我們還好,那我們應該好好向別人學習。
所以,什么是愛?愛有三個層次:基礎的愛是責任,比如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孩子;更高級的愛是熱愛,發自內心的喜歡,投入不需要監督;最高級的愛是利他,只有付出,不求回報。
在商業世界里,什么最重要?人才重要、管理重要、產品重要……都重要!但如果這個組織沒有對用戶、對行業發自內心的愛,所有的專業都會大打折扣。愛是最高級,也是最強大的商業驅動力。
堅信:愛是最高級、
最強大的商業驅動力
再來看看“敢為”。
敢為也分為三個層次,對人,敢說真話;對事,不懼困難,勇于創新;對己,敢于否定,持續迭代。
敢跟領導說不,敢跟同事說不,這是我創業以來一直倡導的,也是小罐茶管理團隊一直在踐行的。敢說真話,不是一味的說問題和抱怨,而是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表達積極的不滿。小罐茶9年的時間里,我面試過很多人,其中有個年輕的設計師告訴我,他不喝茶,因為茶不能走著喝。這句“真話”讓我特別欣喜,他幫我們發現了真問題,從而讓我們有機會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曾經在很多場合講過,決定做茶的第一年,過年回家的時候我一個表哥問我:接下來想做什么?我說:做茶。他說:茶怎么能做呢?茶是無價的東西。我當時就覺得茶葉的本質應該是消費品,為什么沒有品牌?憑什么沒有品牌?我堅信我們一定能找到中國茶品牌化的答案,只是需要時間。對事兒敢為,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辦法,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當然,敢為的最高層次是對己。有幾個人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問題?有幾個人可以直面自己的問題?我自認為還是一個比較勇于挑戰自我的人,但是我的進步仍然是緩慢的。
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創業,我是一個典型的營銷主義者,認為營銷可以搞定一切。后來,破產的代價讓我意識到“產品是1,營銷是0”,沒有好產品,營銷都是耍流氓。這句話,我一直踐行到現在。最近,我開始思考價值觀和經營之間的關系,“價值觀是1,經營是0”。在價值觀面前,產品、營銷、組織、戰略這一切都會大打折扣,甚至沒有意義。我不敢說自己有多勤奮,但至少我還在努力去面對自己的問題,持續進化。
一路對照下來,很欣慰,小罐茶的過去和現在都印證了我們是一家有愛的公司,我們是一個敢為的團隊。我也堅信,未來,這兩個關鍵詞會一直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召喚著我們去完成屬于我們的事業。
有愛 敢為
我們喜歡同類,我們請大家監督
“有愛 敢為”不是標語,不是口號,是我們的DNA,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的信仰。
我會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我自己,也希望小罐茶的同事監督我,包括監督你們各自的領導,幫我們做得更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