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段余味深長的文字,看破生活,依舊舞動
珍妮特·溫特森,入選2016年BBC 100位杰出女性名單、英國當代最好也最有爭議的一位女作家,一針見血地道明文字對人類的意義:
小說和詩是藥劑,是解藥。它們治愈的是現實對想象的撕裂。
她通過寫作,不斷梳理自己那在傳統禁錮和自我覺醒中互相撕扯的一生。她緊隨世界和自己的變化與流動,寫自我認知、性別認同、復雜人性、科技迭代等。
其中常人冒出的問題和感受,都會被她敏銳捕捉,不斷咀嚼,直到在文字中摸索出自己的答案,勾勒出其形狀,變成一本本真實大膽、意味深長的小說。
本文從她的作品中節選出20段文字,希望可以在五月最后的夜晚,給你帶來些許叩問,以及局部開朗。
一、感知苦悶
01
我們擁有的生活簡單日常,這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它的價值在于它的整潔。
我再也不想過紊亂無序的日子。現在的生活就是盆栽園藝。
02
胃里好像有東西在蠕動。我的身體里有一只大章魚。
03
或許,是因為下雪、或是食物、或是我生活的不可理喻,讓我只想上床睡覺,希望醒來時,過往一切完好無損。
我好像身陷一個巨大的圓圈,在起點再次遭遇了我自己。
04
他走了一圈又一圈,終于明白了無價真理:悲喜交替,無有終點。
05
冬天即將來臨,睡在迷你車里很冷,夜間呼吸的氣息凝結后,會讓我醒來時滿身水珠,仿佛清晨的一片樹葉。
06
你得當心,你以為是心里的事,也說不定是在別的器官里。
07
父親不快樂。母親很錯亂。我們像是各自人生的難民。
08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聊天,談天說地,唯獨不談我們自己。我們身處虛擬世界,此處唯一的禁忌就是現實生活。
09
苦難是她的鎧甲。漸漸地,那成了她的皮膚。于是她無法脫下。她沒有止痛藥,在痛苦中死去。
二、認清生活
10
墻是庇護,也是限制。墻的本質注定了墻終將傾頹。吹響自己的號角,你會看到四壁倒塌。
11
成長是件怪事。
很奇怪,即使我們的身體已停止成長,我們的情感似乎必須繼續成長。這包含擴張與收縮,有些部分發育,有些部分則一定要隨之消失……
一成不變從來行不通,到頭來我們的尺寸,將與自身世界不合。
12
我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每次你做出一項重大決定,你就會分離出一部分自己,繼續過另一種你原本改過的生活。
13
事情本身不會改變,它們不像季節,會隨地球旋轉而更迭。是人們改變著事情。只有改變的犧牲者,沒有事情的犧牲者。
14
沒有什么會被忘掉,也沒有什么會失去。宇宙自身是一個廣大無邊的記憶系統。
如果你回頭看,就會發現這世界在不斷地開始。
15
生命是層次,是液體,不穩固,很零碎。
16
煩惱只是被歸錯了位置的東西。
17
無論多么貧乏,仍要愛生活,無論怎樣尋找愛,也要愛自己。
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那將會與生活和愛背道而馳,而是以鮭魚一般的決心逆流而上,無論水流多么洶涌。
因為這是你的河流。
18
無論有多困難,也要置身于感受中,不要把感受推開。
19
外在的任何東西隨時都可能被奪走。只有內心的東西才是安全的。
20
理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決定時才有效。至于改變人生的事情,你必須冒險。
///
很喜歡這個作家的一點是:在她身上,有一種摔不碎的倔強。哪怕生活再支離破碎,她的人生信條依舊積極:不是毀滅,而是建立。
具體,歡迎到她的作品中感知。期待你在書中,找到更多率性、向上仰望的自己。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給櫻桃以性別》
《寫在身體上》
《十二個圣誕故事》
《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圖源:小說《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同名電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