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boss直聘鉑爵旅拍后繼有人了!
作者:潘二蛋,首發:廣告百貨(storead)
本文為「廣告百貨」所有,如需轉載,請到后臺留下所需授權的公眾號
最近又被一支廣告打擾了,“擦,嚇老子一跳”,這是我在接收到這支廣告的第一反應。
那天我下樓取快遞,結果沒想到電梯門一打開,突然傳來一陣魔性的笑聲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嚇一跳,我一抬頭看到了這支廣告。
溫馨提示:請大家調小音量,做好心理準備,然后點擊播放。
不知道各位所在的城市,有沒有看到這支廣告,反正我這里已經被它占領了。
這讓我立馬想起了Boss直聘和鉑爵旅拍的廣告。上次的毒還沒有解(毫不夸張的說到現在其咆哮的聲音還在我腦海里縈繞),這次又來了個哈啰順風車!
(自動腦補聲音)
部分深受其害的網友又炸了。評論:
“電梯里好不容易沒有了鉑爵旅拍的廣告,又來了個更蠢的哈啰順風車。”
“以為鉑爵旅拍的廣告最垃圾,沒想到底線這么快又被哈啰順風打破了。”
面對這波青出于藍的精神污染廣告,我就不吐槽了。簡單的說一說一,直以來對于這類廣告的幾點疑問和看法,一起討論下。
1、拍這樣的廣告收費是不是特別低?
因為這幾乎不需要什么創意,無非就是重復洗腦,吸睛,讓大眾過耳不忘,任何一家廣告公司都能提出來,而且能執行。無論是boss直聘,還是鉑爵旅拍,拍攝和制作上都相當的簡單,找點人,準備點道具,直接喊口號咆哮就可以了。
哈啰順風車就更簡單了,純背景,連演員都沒有,直接一個配音老師,找個小人和汽車的素材,稍微會一點視頻剪輯的人,就能完成出街了,成本根本沒有多少。
2、如果費用不便宜,那是如何說服客戶買單的?
我能想到的是從策略層面上去解釋,當下最重要的是市場占有率,是曝光是知名度,解決了生存問題,接下來才有機會解決好感度的問題。
面對爭議,大概是這樣的,這種洗腦效果絕對好,有爭議也不怕,有爭議就意味著傳播,就怕沒爭議;即便爭議太大,那也是暫時的,用戶特別健忘,給點糖立馬就叫爹了。
3、這種牽扯到要下單或下載的品牌或產品,轉化率真的高嗎?
講洗腦,講曝光度不得不說是有效果的,但我始終對他們說的效果很好保持懷疑。換句話說,同一個品牌如果換成其他表現的廣告,效果真的就比這種洗腦廣告差嗎?
我記得此前之外創意給唯品會做的123偽刷屏廣告,也是一片罵聲,最后之外創意為了證明他們的做法沒錯,幫助到了客戶,公布了最終的銷售額,完成率達116%,換個廣告就真的達不到嗎?會不會更好?
退一步說,這究竟是這種創意的功勞,還是媒介的功勞?如果是媒介的功勞,能不能有更優的表達方式?
4、如果說短期轉化率沒有那么高,那長期對品牌有沒有損害?
廣告人普遍認同的這種洗腦性的廣告,來源于葉茂中,其最著名的廣告當屬腦白金,“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到現在都依然讓人記憶深刻,這是很多品牌羨慕的,想達到的。
但以我的看法,大多數會損害,因為時代變了。腦白金時期,市場足夠大,品類相對較少,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即便廣告再討厭,但的的確確讓人記住了品牌產品,消費者一時間又沒有可替代的產品,即便當時不購買,但長期大概率是會選擇它的。
而現在市場變小了,競爭變大了,基本上一個品類會有很多的品牌可供選擇,如果你在短時間類惹惱了用戶,他極有可能就不選擇你,而且長期不選擇你。
就拿鉑爵旅拍舉例,雖然廣告很多人都看過,但很多人依然不會選擇它,因為有其他的選擇。
多說一點,我認為鉑爵旅拍即便要走洗腦的路子,主打的賣點也有問題,沒有解決消費者的真正訴求,和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旅拍對大多數人本身就不是主流選擇,絕大多數人都習慣在結完婚之后安安靜靜的度蜜月,婚前旅行費時費力,能安安心心的看風景嗎?這個都不解決怎么讓消費者下單,再說雖然一折兩折看起來很有沖擊力,但其實也并不便宜,而且很多人拍婚紗照的第一訴求,不是成交價格,而是拍攝風格。
所以這不是把人往別的品牌那趕嗎?
最后,我想說以后請各位甲方再想做粗暴的洗腦廣告好好考慮考慮,絕大多數品牌不太適合(也有例外,此前的知乎我認為是合適的,哈啰順風車我會在留言里單獨多說兩句),不要因為一時的曝光量,而毀掉的本身的可能。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百貨(ID:storea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