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別想不開去一二線城市闖蕩
首發:品牌有門道
身邊不敢換工作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大城市有它的誘惑,讓人口流動的方向一直朝向一二線城市,絡繹不絕。但是大城市也有它的現實,讓人們總是有時間在思考要不要真的逃離出去。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有的已經果斷決定離開,退居一二線之外的城市,有的已經顧不得那么多了,正火速奔赴一二線城市。
但是身邊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觀察,在思考。
為什么說沒事別想不開去一二線城市闖蕩,千萬別到了懸崖邊上才把腦袋一拍,開始覺得自己成了大都市的奴隸,開始覺得沒有安全感,感覺被囚禁。
開始怪大環境不好
我們大多數人怎么理解大環境的好壞呢?
周圍大多數公司都普遍不漲薪,普遍縮成本,普遍融資難。公司招不到人,員工不好找工作,于是大多數人都普遍不敢動。再加上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這可能是周圍大多數嘴里描述的大環境不好。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人們變得不愛折騰了,學習充電,蓄勢待發,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很難說這種待著的狀態就一定是消極的,但是市場一直都是變化的,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人們的預期總是處于不斷博弈的狀態。每一次市場的變化都給了人們的思考的機會,還要不要繼續在一二線城市一直待下去。
開始怪想逃離好難
在一二線城市工作幾年下來,開始發現一二線城市想進來并生存下去沒那么容易,想逃離大城市好像也變得沒那么容易了。
1、工種
人隨產業走,這是一個很客觀的現實。因為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公司可能對于同一個職位的叫法相同,但是工作內容其實并不一樣,就更別說每個行業里專有的工種了。
周圍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北京做的技術開發、軟件開發、UI設計、產品經理,辭職回家做的是餐飲行業和教育培訓,自己辛苦規劃和為之成長的職業路線就這么付之一炬了。
因為很多城市的產業依舊還很傳統,以前是個重工業城市,可能現在還是個重工業城市,以前是個能源城市,可能現在還是能源城市,以前是個手工業城市,可能現在還是個手工業城市,還有很多這樣的現實,真實的發生在我們家鄉的城市之中。
由于產業的特色、公司的需求,自己在一二線城市所從事的工作,很可能就找不到對應職能的工作,或者是根本沒有類似的工種。
2、城市發展意識
即使是有對應的工種,但是當這個城市還沒有相應的意識也會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比如說在地方城市里的第三方公司,周圍也不乏有朋友辭職回地方去創業,繼續做自己擅長的廣告、咨詢或者是設計,不少人發現越做越難,因為他們自己所在的城市太傳統了。
雖然在他們的眼里,這些公司形象老舊、品牌缺乏、市場動作緩慢,看到哪里都是釘子,感覺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這些公司的老板們并不那么覺得。
因為那里大多數的公司都還沒有那種發展的意識。
3、圈子人脈
換個城市,換個行業對于不少人來說都會是個挑戰,有客觀條件上的,也有自己心理上的。畢竟這么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圈子人脈都在那兒,“換”就代表一段時間內又需要重新開始。
4、接地氣
為什么接地氣這種事情也成了一個需要單獨拿出來說的困難呢?
以找工作為例。
在大城市我們已經習慣了很多事情都能通過互聯網平臺解決,在一二線城市找工作基本全是在線上解決的職位查找、職位投遞,有個各種招聘軟件、自媒體公號、求職社群。
但是回到地方可就不一定還會是這么方便了。
很多地方城市都還是在以線下的招聘會和關系推薦為主,偶爾會有一些零散的需求會在一些當地的公眾號上發布,但也不會太多。
這個時候就發現自己連找工作都不是那么接地氣了,連招工作都成了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
5、人往高處走
人們都是想往高處走的,很多人的意識里都還停留在,只有到北上廣深杭這種大城市,才有成功的可能,或許是因為職場更規范、更公平、機會更多、發展路線清晰等等,感覺不在這些城市,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怎么干、怎么能往高處走了。
開始怪生活壓力大沒有歸屬感
一些人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一句雞血,一個夢想,一個機會,自己就直奔大城市來了。夢想能成功,能掙大錢。但是慢慢的才發現,好像自己離夢想最近的方式,就只有好好工作和好好攢錢。
工作八年、十年之后,發現薪資到達了瓶頸,大一點公司的總監級別可能給到一個月3萬、4萬的薪資可能就到頭了,要想老老實實依靠工資,就只能不斷往小的創業公司去跳,去尋找更多的可能。
自己在城市的歸屬感也就在自己工作的流動中,這么一點一點地在不斷消磨著。
開始怪生活沒那么平平淡淡
在一二線城市打拼,沒房沒車沒牌照,現代社會種一些被普遍認可的基本物質需求開始進入考慮的視野,開始在想,“早知道要是在大城市一直打拼下來,連這些東西都實現不了,當初就不會這么選擇了”。
于是開始羨慕起在家里的同學那種平平淡淡的生活,有車,有房、有家庭,有生活,能陪父母,陪妻子,陪小孩,陪朋友,周圍有學校,周圍有醫院。
于是開始不再羨慕大城市里的生活,那些名牌貨,無用貨,在摩天大樓里工作,在星巴克里加班,在三里屯里流浪。
開始怪成功不應該被“物化”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心起了變化。
開始羨慕那些懷揣著小小夢想的人們。也許只是開個小店,養個寵物,而不是去當個大官,做一個富豪。
開始討厭物質的社會。物化的社會讓人們覺得自己口袋里的錢始終都是不夠用的,讓人們覺得自己始終是個窮人。然后讓所有的窮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當我有錢了..."。
開始討厭被無數人追捧的成功哲學。這樣才叫成功,那樣才叫厲害,要有錢有權有地位,否則就被會社會淘汰,因為貧窮一定會被社會淘汰。
開始怪成功不應該被“物化”,更準確的說,這樣的成功根本就是惡心化。
結尾
這是個好時光,很適合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做才是真正有效的。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品牌有門道(ID:pinpaiyoumend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