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膩了造型卷材料,Coperni“空氣手包”震撼全網
原標題:Coperni“空氣包”爆火,未來新型材料有多卷?
最近一次被手機媽帶著見世面,是震撼了全網的一款“空氣手包”。
剛聽說“拿在手上只有33g重量”的噱頭時,小編還是滿臉云淡風輕,想著不過是奢圈見怪不怪的迷你設計,直到點進視頻……
怎么說呢,有種007劇情照進現實的錯覺——
一雙手越過保險箱的層層防護,極為小心地捧出價值連城的手包。煙圈般仿佛一碰就碎的外形,更令這款包失去了實感,讓人不由得對它的真實觸感產生好奇。
忍不住打一條彈幕:是可以呼吸的吧?
揭開謎底,這款包其實是時尚科技品牌Coperni的新秀。包如其名“Air Swipe”,它由99%的空氣與1%的玻璃制成,獨特的材料也造就了開局便能攫取全場注意的仙氣感。
正如官方視頻所說,這一納米材料其實是二氧化硅氣溶膠,世界上最輕的固態物質。
凡是對星空情有獨鐘的人類,都很難抵擋它曾游歷太空的魅力:
比起獨具“破碎感”的外表,輕松承受1200攝氏度極端高溫和4000倍重于自身的壓力,是它內斂的實力,也注定了它天命不凡——
NASA最初研發這款氣溶膠,就是為了讓它連接在衛星上,捕捉高速飛行的太空星塵……手(包)可摘星辰。
老天奶啊,真的很想給研發者做個腦CT,看看里面究竟有多少浪漫細胞。
而這款Air Swipe,也無異于神秘的航天領域與先鋒時尚界的一次聯誼。
對于它奇異卻又莫名熟悉的外形,還有網友貼切玩梗。(要不是第一個tag我真就信了)
圖源:小紅書@DoseiSAn
再聊一聊這個很有想法的品牌。
對Coperni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人家作為先鋒科技狂徒,玩“稀有材料”也不是一兩天了。
拿這款經典手包來說,不只是氣溶膠,隕石也曾是它的眾多“肉身”之一。
如果說33g的超輕手感能作為破圈的噱頭,那么整個包體重達1.8公斤的力量感,也絕對是手包界濃墨重彩的一筆。
比起實物的分量,這款隕石包的“歷史履歷”則更為厚重——
55000年前從月球墜落到地球表面;56年前在南法被科研人員發掘;最終耗時6周時間,被Coperni雕刻成了23秋冬秀場上驚艷四座的單品“Meteorite Swipe”。
SSR級別的材料也決定了它4萬歐元的天價,折合人民幣311916元。也可直譯為:三十萬一塊石頭。(醒一醒)
而Coperni對新型材料的執著,遠不止于此。
最出圈且最大膽的一次嘗試,還得是23春夏秀場上令人屏息的一幕——
大秀現場,設計師在半裸模特Bella Hadid身上噴繪,如雪花般的噴霧接觸體表后,立刻凝結成了固態“衣物”包裹住了身體,一件精致的白色禮裙最終誕生在鎂光燈之下:
魔法般的效果為Coperni奪得了前所未有的聲量,也成就了那屆巴黎時裝周最出圈的秀場。根本就是現實版的庫伊拉華麗變裝名場面……令人慨嘆即便離開電影特效,時尚界也能制造傳奇。
當然,演繹這樣一幕奇跡,普通織物是無法企及的。
在與材料公司Fabrican長達6個月的合作下,Coperni才敲定了這件禮裙的原材料——由棉花與合成纖維構成的液態聚合物。
更亮眼的是,這種材料即便在成衣后能繼續溶解,進行二次“神筆馬良式”的創作,新奇概念與環保主義并存。
開頭“空氣包”的飄逸造型,也讓網友們回憶起了這場令人難忘的大秀,以P圖致敬歷史重現的時刻:
圖源:Instagram
卷膩了造型又開始卷材料,時尚趨勢永遠都是個謎。
你以為只有Coperni才敢這么干?nonono。
其實不論是出于實用環保主義,還是被奢圈拿來吸引眼球的玩法,設計界都已經開辟出了獨屬于“新型材料”的賽道——本體即創意。
一、MSCHF:LV微型包
本體:光聚合物樹脂
巨物/微型營銷,是視覺層最直觀、討巧的創意之一。而把微型營銷做到“真·顯微鏡”level的,就不得不提MSCHF這款高仿LV了。
年初靠阿童木靴破圈后,愛把惡搞當老本行的創意團隊MSCHF又碰瓷了一把LV:以經典款OnTheGo托特包造型為靈感,做了個657*22*700微米的熒光綠高仿款。
微米這個單位的確有點超綱,看圖吧那就。
跟一條指紋的寬度差不多大小,被精準形容為“能夠穿過針眼的鹽?!?/strong>,毫不夸張(但很好笑)的是,購買這款包時官方真的會附贈你一個顯微鏡。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顯微鏡下,從包體版型到老花印痕都清晰可見,“高仿”的誠意絲毫沒有因為size而糊弄半分。
高難度的創作背后,是微觀物體3D打印技術與光聚合物樹脂材料的共舞,透光的材質得以讓微型包的花紋在顯微鏡下一覽無遺。
反觀MSCHF的初衷,一款幾乎無法看見、毫無使用價值的“小廢包”最終在Just Phriends拍賣會上闖出了63750萬美元的價值,本就完成了一場對當下奢侈品圈消費現狀的諷刺:追尋符號的狂潮下,實用性被極致地“微縮”。
老本行是生物技術結構制造,這回“走錯片場”小露一手,給時尚界帶來了億點震撼的同時,也讓抽象諷刺真正抵達了現實藝術。
二、Loop Biotech:降解棺材
本體:蘑菇菌絲體、麻類纖維、苔蘚
相中新型材料的不止奢侈品圈,在環保實用主義領域,它們也可以生長出奇跡。
荷蘭一家專注于環保喪葬的企業Loop Biotech的明星產品,就是一口能夠完全供給植物生長、被新生命覆蓋的棺材Living Cocoon。
這款棺材就像一個巨大且極簡的繭,創始人Bob Hendrikx以蘑菇菌絲體和麻類纖維作為材料,棺材內部則鋪滿了柔軟的苔蘚,借助自然分解的原理賦予了喪葬產品以再生的可能。
以往,菌絲體被廣泛應用于清理恢復土壤的再生能力,而在這一設計里,它則將死亡詮釋為更寧靜、繼續存在于世界的一種狀態:與森林共存。
這類售價約一萬人民幣的棺材,已經在荷蘭開放售賣。除了傳統的棺材規格外,Loop Biotech還推出了骨灰盒等其他菌絲體材料產品。
有種《幽靈公主》動畫里的神圣靈性
而在當地,已經有不少人接納并選擇了這種歸隱自然的殯葬方式,認為是親人生命的延續。
圖源:Instagram
為了讓喪葬體驗更貼合人們的習俗與情感需求,Bob Hendrikx也在嘗試以發光蘑菇材質替代葬禮上常見的鮮花、燈光裝置,讓殯葬過程回歸更純天然的方式。
被自然孕育的生命,最終回歸自然孕育新生,對人類而言何嘗不是一種體面的告別?
三、另一種本體,另一種可能
回想第一次翻開化學元素周期表,說不痛苦都是假的。
如今新型材料進軍設計圈,或許打翻了初次見面時的印象。它們借由創作者的大膽嘗試重回大眾視野,向創意借來了閃閃發光的新身份——
一個秀場的手包,打開一扇通往外太空的幻想傳送門;一片菌絲體,詮釋了生命的結局亦是與自然的重逢……從最簡單的觸感上的新奇反差,到創意洞察的表達乃至生活方式的更迭,新型材料的應用都為人們所熟悉的一切重塑了另一種可能。
而一次次不斷被科技和腦洞所放大的震撼,也裂開了無數道縫隙,讓人窺見未來世界其實并不遙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