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涂鴉師Google Doodle,30億人都用過它的“皮膚”
生活里的儀式感就像冰山,你一邊呼吁著要保護,它一邊消亡。
好比你偶然刷到“今天”是某某作家誕辰,點進去一看——幾天前的微博現在才推給我?轉發的念頭活不過兩秒。
是的。一束花、一句文案,儀式感就像發完朋友圈就殺青的龍套演員。都是打工人,誰有閑工夫天天過節?
但世上總有特別的人。
26年前的一天,某家甚至還沒成立的公司,突然揚言要造一塊“電子紀念碑”,用于提示每一個可能被遺忘但意義非凡的節日。
于是,Google Doodle誕生了。
一、surprise!今天又出了新皮膚
就像所有好雜志都有讓人一眼萬年的刊頭一樣,Google Doodle也像是谷歌的刊頭。
只不過比起永遠以經典形象示人,它更像一本把儀式感做到極致的時髦科普雜志——
自1998年的第一套慶祝火人節涂鴉開始,Google Doodle在26年間發布過幾千套“限定皮膚”,林林總總加起來堪稱一部涂鴉版“地球熱點史”,且還在持續連載中。
史上第一個Google Doodle比公司輩分還大
超好逛的涂鴉檔案官網
都說看過Google Doodle的借勢設計,這輩子就定性了。
因為比起手機日歷會提示的那些毫無驚喜感的節點,它更擅長以半致敬半科普為出發點,馳騁在你意料不到的“小節點”里。
譬如剛過去的3月19日——伊朗象征春天、新年到來的納吾肉孜節。涂鴉中logo不再是主角,畫面留給了復古春日風的動物、繁花:
四年一遇的2月29日——因為閏日在英文里是leap day(直譯為“飛速跳過的日子”),所以當日的涂鴉就以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代勞:
今年2月2日——骷髏藝術家何塞·瓜達盧佩·波薩達誕辰172周年,Google Doodle給藝術家本人和他的代表作《卡特里娜》來了一版“生日合影”:
這位骷髏公主成為了墨西哥亡靈節的經典形象
2023年5月25日——谷歌為紀念鮑恩巨型芒果雕塑而換上的新涂鴉,以微觀小人還原了現實中雕塑與游客的比例,很田中達也:
澳大利亞熱門打卡點:Bowen Mango雕塑
2022年7月12日——慶祝NASA拍到宇宙最深處的紅外照片,谷歌把幾張珍貴影像收錄了涂鴉:
對比更古早的涂鴉,Google Doodle的審美也從未令人失望,放在今天看仍舊能稱得上敢于開拓、自由大膽。
2016年3月18日——人行倒數計時顯示器誕生17周年,當日涂鴉被分割成了幾塊燈牌:
2015年11月24日——人類發現“露西化石”的第41周年,logo化作森林,演繹人類進化過程:
2013年12月21日——填字游戲誕生100周年紀念日當天,暗黑懸疑氛圍感的涂鴉:
2011年9月25日——魯迅誕辰130周年,木版畫的剛毅氣質很有“俯首甘為孺子牛”內味:
如果不是要寫稿,這么護眼的設計靈感庫小編還能再逛億年,Google Doodle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
而高產又高質的水準也不禁讓人好奇,這么(肝痛的)好玩的工作到底是誰在做?(還缺人嗎??)
二、幕后:篩選加工,爆肝一條龍
想要26年連載不斷,熱點節點科普三天兩頭有更新,幕后工作的龐雜程度可想而知。
首先,得有一個不怕爆肝的團隊。
谷歌專門成立了委員會和全球顧問,每年8月到10月集結起大家伙篩選次年能夠光榮上榜的涂鴉。而一年365天,涵蓋的小眾民俗節日、名人紀念日、歷史性事件不斷,委員會的郵箱就得面臨近7000幅投稿作品。
為了不讓這塊電子紀念碑成為自嗨的產物,谷歌在全球各地安插了身為“創意線人”的當地涂鴉Manager把關,讓每個Google Doodle都能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戶產生精神共鳴。
而針對某一重大選題,團隊甚至不惜花大手筆,只為讓一個小涂鴉講出大故事。
譬如經典的人類登月50周年涂鴉,團隊直接請到阿波羅11號指揮艙飛行員邁克爾柯林斯本人,進行創作前的訪談:
把宇航員在太空喝咖啡的感觸畫下來
在最終上線的涂鴉動畫里,每一幀都是用心:
YouTube上,Google Doodle發布了自己的紀錄片和主題動畫,勤勤懇懇講述了每個值得紀念的涂鴉創作背景。
每一個小涂鴉,開墾后都是人類文明里的一小塊。
……撤回想投簡歷的心,沒有死磕的毅力絕對拿不到Google Doodle的offer。
其次,得找到靈感的最佳視覺表達。
除了動畫狂魔,Google Doodle也是網頁游戲的頂級開發者。當gif的形式不再滿足互動需要,涂鴉就需要刺激next level的用戶體驗。
去年5月20日,是墨西哥政府將霍奇米爾科湖歸還給當地人的123周年。谷歌以科普湖里的蠑螈為主題,推出了一期軟萌又有趣的涂鴉游戲:
在點擊播放鍵后,畫面會帶你去往一個神秘的湖泊,并邀請你給湖底的小蠑螈們庫庫拍照,搜集各種種類花色的蠑螈:
文案:你知道嗎?蠑螈可不會讀書。(右圖)
而今年情人節,谷歌具象詮釋了一波愛情里的“化學反應”——當日涂鴉把化學元素周期表玩成了mbti,并以元素配對的玩法,分分鐘拿下tinder老用戶:
小挑戰:你能找到里面的google字樣嗎?
遇到心動元素match一下,它會給你解釋你倆在化學界的適配度:
類似的小游戲還有很多,感覺Google Doodle 甚至可以分一個部門出來做。
看膩了電子版本,谷歌還為一些節點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匠心。不是所有涂鴉都必須得是“涂鴉”,也可以是手工制作而成的創意作品。
例如剛剛過去的3月17日圣帕特里克節,涂鴉采用了傳統的烙畫手工繪制形式,呈現了愛爾蘭鄉間的靜謐景色:
2022年11月2日墨西哥亡靈節,當日涂鴉結合了當地的糖雕民俗文化,斑斕的裝飾給人夢回《尋夢環游記》的熟悉感:
98年生的Google Doodle,作為團隊年紀是不小了,但它仍和這屆年輕人一樣保有嗅覺和生命力。
不論是超長動畫、塞了不少彩蛋的小游戲,還是回歸手作質感的“實物涂鴉”,它總以最契合節點的idea紀念每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哪怕節日所指向的文化并非大眾熟知,谷歌仍然會兢兢業業彌補上這份認知空白:讓創意先釣你上鉤,科普緊隨其后。
與時俱進的表達,也讓谷歌的更多團隊參與到涂鴉的工作里,讓技術工程與視覺創意頂峰相見。
AI部門參與設計音樂的巴赫生日涂鴉
從26年前為了吸引用戶注意而誕生的簡陋涂鴉,到如今坐擁30.4億用戶、更新了幾千套皮膚的“地球熱點史”,Google Doodle仍在馳騁,去往那些古怪又好玩的紀念日。
所以,如果忘了生活的儀式感,就打開谷歌瀏覽器,那塊涂鴉一定會替你記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