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兩微一抖”這個話題,我分享自己一些觀點
首發:木木老賊
原標題:停更兩微一抖?別鬧!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爭論“停更兩微一抖”這個話題。也不知道這個有什么好去爭論的,手都長在自己身上,不是嗎?
老賊不參與爭論,也不針對任何人,只是想把我自己對此的一些觀點分享出來,給大家一個角度吧。
1
確實有很多企業做新媒體,雷聲大雨點小、老板領導干涉多、自嗨內容滿天飛、小編苦不堪言,甚至有的沒底線沒原則消耗了品牌形象與好感度。但這貌似不是平臺問題。
2
大家都喜歡去爭論,而爭論的時候都會一個勁給自己找理由找依據。兩微一抖做得不好的案例一大堆,可以舉出很多論證要停更,但是運營成功的案例何嘗又不是多如牛毛。你想看到什么你的眼睛就會往那看。
3
除了一些專業上的評判,有時候對于企業而言,兩微一抖可能還有你沒意識到的功效,特別是對于傳統企業。
比如你的老板與談投資或上市計劃的時候,別人會聊到企業新媒體平臺這些東西,你的老板會很自豪的說這些我們早已經著手開始專人運營了(當然他們也不會細看到底運營得咋樣,畢竟不是核心業務)。還有一個我認識的公司,他們的公眾號就是給一線員工信心(我們也有自己的官方兩微一抖)。這有時候還真不是自嗨,而是運營管理。所以,不要用互聯網視角看一切問題。
4
兩微一抖依舊是這一階段最主流的新媒體運營平臺,基本占據了用戶最大的眼球和時間。要去做傳播戰完全沒有問題,但雙微一抖還是重點發力平臺,不管在品牌傳播上,還是用戶池的培養上,不是找個4A公司做一次大型事件能比的。
5
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要把兩微一抖變成第二官網。現在對于個人發展,大家都在談有效社交,企業雙微一抖的運營也是一樣,同樣需要有效社交,別賺了用戶的錢還浪費他時間。互動是你來我往,不是一個人獨角戲自嗨;傳播是你把我打動,不是你給我大禮包。
6
新媒體運營需要保持新鮮度與活躍度,這是必須的。不是不需要日常運營,而是要更加重視,因為日常運營是最耗時間精力的,也不要去硬湊更新頻率,那只能說運營沒有成體系,沒有好好規劃。
7
贊同“停更兩微一抖”的人很多,各種理由各種觀點都有,其實很簡單,你讓他停更不就行了,有啥爭的,看看多少人會像爭論時那么理直氣壯地去停更離場。
8
任何一個公司既然做了這些新媒體平臺,肯定是想做好,引導意識與認知的轉變比無用的吐槽要更好。走了彎路,慢慢走對就行了,而不是從此就不去走了。
9
去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年會上一個節目大膽揭露了其內部管理問題(見《今天,新東方年會真刷屏了》),引起現象級刷屏,隨后俞敏洪連發5封內部郵件表達整改內部管理的決心。你看,管理不行就不管了嗎?反而是要下定決心去管。同樣,新媒體沒做好就要停更嗎?
10
停更兩微一抖肯定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但無數經驗告訴我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最簡單的方法都不是什么好方法,好的方法都是來自深挖問題的本質,觸碰到難啃的骨頭,跳出舒適區去思考。
11
新媒體一直做不好,這一切在頂層上是意識形態與管理的問題,在運營層則主要是認知與內容的問題,說到底還是要認真去反思兩微一抖的運營,好好沉下心去用心做規劃做內容,這個行業是兩極分化的,但也是公平的,用戶總是會向好的內容靠過去。
12
還有這么一種可能,不管是老板還是領導,盡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運營人會有所不同,但必然是希望這些企業新媒體平臺能創造更大價值,之所以會去瞎指揮,主要是因為心里沒底不放心。如果你真正把這些平臺做好了,做出了超出他們預期的成績,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價值,誰還會瞎BB。
13
幾千萬新媒體人一直以來都被各種新媒體平臺虐得不行了,一肚子的火。再加上節后剛來,處于迷茫和焦慮期,看到說要停更兩微一抖就像看到久未放晴的天空,那還不得好好出來透透氣,一頓情緒發泄,如潮水般跟風吐槽。這在正常不過!
14
也不是兩微一抖無用,你離開很簡單,一張辭職信就行;但做好非常難,又是無數個不眠夜。薛兆豐有一句話:做難做的事情容易成功。而外部環境越嚴峻,這種需求就越急迫。
15
吐槽歸吐槽,宣泄歸宣泄,爽了就好,完了就繼續多花心思好好做吧!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