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晚合作開直播,真怕這潑天富貴,燙壞小紅書
當網友還在為「除夕不放假」兩眼一黑時,小紅書員工早已完成「質疑、理解、成為」全過程了。因為——
今年除夕,小紅書考上公務員,
成為「春晚筆記與直播分享平臺」。
展開來說的話,就是1月19日,春晚正式下凡,入駐小紅書,發了第一條筆記,官宣雙方合作的消息。
也就是:2月9日,除夕晚上6點起,小紅書會在春晚現場隔壁,開一檔名為「大家的春晚」的直播,陪網友看春晚,聊春晚,剁手春晚同款。
除此之外,還會去春晚后臺探班,連線表演嘉賓,不定時抽金條、送好禮……
官宣后,小紅書就火速派出了紅薯矩陣,鋪設了無數條奔走相告,以及向網友征集直播意見的筆記。
既隆重迎接央媽的到來,也誠心誠意地邀請網友成為極具性價比的策劃外援。
繼去年與抖音、快手合作,今年春晚選擇和小紅書聯動,其實不難看懂。
很明顯,春晚是想借小紅書的年輕用戶群體,實現口碑的仰臥起坐。但我很懷疑,這會不會是春晚單方面的美好想象。
因為,如果你把春晚看成一個試圖年輕化的老品牌,會發現它每年的內容(=節目)走向,總是和咱們的人生一樣莫名其妙,讓人血壓飆升:
請流量明星坐鎮,完成他們并不擅長的節目:演小品、唱歌;
討論社會議題的小品,非要堆上流行梗,在結尾強行合家歡;
……
看這些操作,我很難不簡單粗暴地認為:在它的認知中,有流量明星、流行梗、大熱互聯網平臺,就算擁抱網感了。接下來就可以沿著以往教育觀眾的路線,撒開丫子狂奔了。
不信咱看春晚入駐小紅書發的筆記,就知道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死了。
第一篇筆記,官宣入駐小紅書。每一句話,都用一個emoji結尾。
看得出來,春晚很想加入小紅書這個家。只是它融入的姿態,讓人覺得好笑又心酸——有點沒抓到精髓。
小紅書的年輕化,其一在于用戶無須斟酌字句和依樣畫瓢,就能自然地做到講人話、接地氣、自帶梗。
這些都不是簡單地復刻emoji就能做到的。
第二篇筆記,發布春晚主題推廣曲《比心》。其實就是融合熱點和流行梗的年終總結大雜燴。
具體什么樣,你們自己聽吧。
片頭的“挖呀挖呀挖、MBTI”,已經讓我陷入震耳欲聾的沉默了。結尾的美聲唱“比心”,直接讓這首歌到達離譜的高峰。春晚費勁立起的沖浪人設,終于是在這瞬間坍塌了……
我真是扶額苦笑了……
春晚就不該來硬擠年輕化營銷這座獨木橋。或者至少,要先剝開流行因素的表層看看:熱點、流行梗、流量人物之所以有效,背后是蓬松地滿足了大眾的情緒、審美和某些理想。
只學皮毛又不聽勸,是很容易被年輕人圍攻的。
至于小紅書,考上公務員不容易。但我很怕這潑天富貴,會燙壞小紅書。
因為成為春晚官方合作伙伴,進步和后退是同時并行的。
進步在于,小紅書看似在做春晚的綠葉陪襯,實際上還是在做自己的紅花——
不是只做春晚臺前幕后的直播,掙流量;更是把平臺2023年跑上軌道的電商業務正式搬上臺面,掙央視背書和知名度。
但后退在于,小紅書在《大家的春晚》上,可能需要短暫舍棄自己的部分個性,向春晚的調性靠攏,變成讓網友笑容凝固的樣子。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實在忘不了去年,滿心期待脫口秀演員上春晚,結果看到他們小心翼翼、保險地抖包袱,開著不徹底的玩笑,讓氛圍一度陷入吊詭的尷尬。
很難不懷疑,小紅書的春晚直播間是否也會如此——
說要廣納網友的春晚辣評筆記,最后念出來的是清一色的夸獎;向網友征集與春晚明星的互動話題,結果只打雷不下雨,聊的還是「大家一起包餃子」式的圓滿春節祝福。
希望小紅書爭點氣,別讓我一語成讖。否則平臺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口碑和網友緣,就要在除夕晚迎來首次滑鐵盧了。
一切就等周五晚上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