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大廠年終獎打骨折,脈脈公關神操作
原標題:大廠年終獎打骨折?脈脈這波“公關薅流量”贏麻了
年終將至,打工人最關心的事,可能就是年終獎了。
前幾天,抖音上卻有人爆出,今年不少大廠的年終獎都在打骨折。
大叔看到,截至目前,單條短視頻點贊破了20萬,評論破了1萬,轉(zhuǎn)發(fā)3.5萬,引發(fā)大量網(wǎng)友的吐槽。
有網(wǎng)友表示:
“我們公司聽說把年終獎拿去裁員了”
“好險,被裁員了,拿了賠償金,不然年終獎取消了”
更有網(wǎng)友“補刀”:
“幸好公司倒閉了,不然年終獎都取消了”
“我們今年年終獎高達968塊,羨煞你們了吧”
#發(fā)年終獎前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相關話題更是成為抖音的熱點。
借此抖音熱點,脈脈開啟了“官方整活兒”模式,借勢推出一組海報,官方下場玩梗,并通過“公關+私域+運營”一套配合打法,成功從微信私域吸走一波流量。
大叔做個點評。
先捋時間軸。
為了求正此事,大叔專門打開脈脈,找到了原帖。
爆料者確實列了一個清單,并鼓勵大家繼續(xù)分享。
從帖子的跟帖來看,確實不少企業(yè)的年終獎存在“問題”。
有網(wǎng)友表示,就指著年終獎買車呢。
也有網(wǎng)友補充:某汽車是0,不是骨折!
還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從一個沒有年終獎的坑跳到了另一個……
更慘的留言時:從來沒領過年終獎。
當然,也有上述提到“骨折”名單中的企業(yè)員工,來辟謠了,比如某東和某想:
就當抖音網(wǎng)友和脈脈用戶在熱烈討論年終獎的同時,大叔看到,脈脈官方迅速跟進,開始整活兒了!
脈脈,一直被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茶水間”,甚至被很多大廠稱為“第二個內(nèi)網(wǎng)”,言下之意,大廠一有些風吹草動,大家都會去脈脈看看,當然,脈脈絕不只有職場爆料和八卦(比如還有脈脈高聘,職場內(nèi)推和簡歷診斷),但八卦方面的UGC運營確實做得很深。
這次,“年終獎打骨折”的消息一出,在年終這個時間節(jié)點,就天然具有話題性。
于是,脈脈官方迅速跟進。模式就是“借勢海報”,又輕又快,但其實最容易也是最難的,借勢海報最考驗的就是“文案能力”。
大叔看到,整組海報就以“互聯(lián)網(wǎng)茶水間”為背景,前半句都是“上脈脈”,后半句呢,主動開始拿大廠與其最知名的廣告語,玩起了梗。
比如某度:
“上脈脈,百度不到的年終獎這兒知道”,這是反向給脈脈鎖定了“年終獎信息搜索第一平臺”的定位。
比如某為:
“上脈脈,看我司年終獎有多遙遙領先”,借助了華為今年最熱的梗“遙遙領先”。
可能是覺得旁邊水杯的花瓣P得太假了,還配了一句文案“圖是P的,但年終獎信息是真的”。
某東的也很有意思:
年終獎到底是“多”快,還是好“省”,把多快好省的廣告語中,突出了“多”與“省”(少)。
到了某訊,還不忘調(diào)侃一把某視頻的超前點映單獨收費的事:
某手的“老鐵”文化,某易的“年度聽歌報告”,也都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茶水間對每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的了解。
唯獨某來的海報有點水。
這組海報,據(jù)說在不少微信社群里傳播,從微信私域吸引了大量用戶去脈脈討論年終獎。
大叔覺得吧,大廠也終于學“聰明”了,不去盲目投什么開屏廣告,而是選擇通過“輕借勢”的話題營銷方式點熱話題,再通過微信私域做裂變,最終將話題量轉(zhuǎn)化為流量。
這與大叔在《刷屏》里提到的素材刷屏和借勢營銷的邏輯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事件營銷需要“閉環(huán)”思維。怎么說呢?
脈脈這個案例,大叔猜測,一定是公關部在負責炒作話題和整活兒,但運營必須跟上,能讓網(wǎng)友在脈脈上產(chǎn)生ta想發(fā)的內(nèi)容和查到ta想看的內(nèi)容。
大叔在脈脈發(fā)現(xiàn)一個入口,叫做“年終獎爆料ing”。
你如果要想查看其他“大廠年終獎”,就需要先把自己的年終獎信息填寫上去。這種鼓勵分享的運營思路,就匹配了公關的“整活兒”,實現(xiàn)了閉環(huán)。
分析完套路,大叔簡單做個總結(jié),講3點,希望能給你“抄”上作業(yè)。
01
“公關+私域+運營”才能薅到平臺流量
大叔上文其實完整拆解了脈脈的整個打法。因為一個網(wǎng)友爆料,官方迅速下場借勢,繼續(xù)造熱話題,并通過私域渠道導流,運營端跟上,形成了完整閉環(huán)。
大叔覺得,脈脈這套從“公關到流量”的打法對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都很實用。畢竟,大家都在砍預算,在騰訊、抖音、小紅書、微博這樣的大平臺,直接砸廣告的費用太高了,怎么辦呢?大叔建議你重新重視公關在話題炒作的價值,并把公關與私域流量、app運營做好聯(lián)動。
其實,東方甄選去年從抖音“獨立”,打造自己app的直播,也是用的這套打法,借助一次其官方小號被抖音封停直播的偶然事件,開始公關炒作,最終,沒有砸一分錢廣告費,實現(xiàn)了流量和銷量雙豐收,并向資本市場證明了app直播的價值。
用公關手段,以低成本薅到平臺流量的“羊毛”,這才是高手。
02
“借勢”永遠比“造勢”容易
大叔講過無數(shù)次了,還是要強調(diào)。首先,所有傳播都是勢能,對企業(yè)來說,要多借勢,而不是造勢,因為造勢太難了。
比如今年大火的“爾濱”,別人看到的是哈爾濱這波造勢能力很強,所以火了,其實呢,你如果拆解完就知道,人家是一步步借“勢”,實現(xiàn)的話題出圈。
怎么“借勢”呢?大叔認為,有三步。
第一步:先選定一個“勢”,這個勢能越大越好,脈脈在春節(jié)前選擇年終獎這個話題,勢能就不小;
第二步:就是要“快速”響應,你才能借上這股“勢”。
第三步:就是“借勢”的“姿勢”。
大叔在《刷屏》里的觀點是,植入越少越容易傳播,但從公關向流量的邏輯來看,不是少與多的問題,核心是能不能激發(fā)用戶參與的動力。
03
“借勢海報”其實并沒有過時
大叔寫的“2023年十大刷屏案例復盤”里提到,甲方們每年至少制作上千個短視頻內(nèi)容,但基本是自嗨為主,刷屏的寥寥無幾。
杜蕾斯時代的刷屏玩梗套路,似乎過時了,其實不然,其實每年,甲方們也產(chǎn)生成千上萬的借勢海報,但問題是一樣的,自嗨為主。
為什么會這樣?大叔覺得,問題出在“甲方思維”太重,甲方總想著品牌曝光,忘記了用戶愿意分享和參與,你的露出才有價值。去中心化的重點是用戶參與,中心化的重點是強植入。
這個問題,怎么破呢?大叔認為,首先,短視頻和海報都是素材刷屏的形式而已,沒有誰最好,只有誰最適合;其次,借勢海報應該盡量擯棄甲方思維,你越想推銷一個東西,用戶就越反感;第三,效果為王,拿數(shù)據(jù)說話。
最后,你今年的年終獎如何呀?歡迎你在留言區(qū)或者去脈脈聊聊。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打工人,你的年終獎都能有,且不打折!
轉(zhuǎn)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zhuǎn)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zhuǎn)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