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奧運:吶喊,不止一種方式
截止8月11日,巴黎奧運正式閉幕。
都說這是最松弛的、能當綜藝節(jié)目看的一屆奧運會,卻又上演了太多絕地反擊,輪番考驗觀眾的心臟,也讓我們一次次見識了什么叫體育精神,運動健兒值得最強分貝的吶喊!
《0分貝吶喊》
7月26日,伴隨著巴黎奧運項目的陸續(xù)開賽,我們和天貓品牌營銷中心一起打造了#0分貝吶喊 的奧運追金項目。“吶喊”一詞,天然和嘴巴,和聲音有關。尤其是四年一屆的人類盛事:奧運。當運動健兒經(jīng)歷重重鏖戰(zhàn),終于摘得勝利,那一刻,腎上腺素、多巴胺爆表,歡呼聲就像從身體里自動逃逸,由不得你控制……甚至,唯有某些會被“嗶——”消音的言語,才能表達此刻的激動!??!
那,為什么偏偏不選擇人類最樸素、最原始的吶喊方式呢?最開始,當我們看到brief時,一樣充滿了問號,隨著故事細挖,我們發(fā)現(xiàn),或許,我們都高估了“聲音”這一種表達方式,當我們放棄了聲音這一種吶喊方式,我們才會看見更多關于奧運、關于金牌、關于運動員、也關于我們自己的故事。
奪金的尖叫恨不能刺破長空,
為什么要搞安靜的行為藝術?
廣告人的“奧運”會搶跑好幾個月,4月,我們收到了天貓品牌營銷中心(下面簡稱“天貓”)的比稿邀請,一場涵蓋三個階段的奧運戰(zhàn)役。
階段一,圍繞Run To Get It的主題,我們在天貓打造了一條奧運色跑道,放了40臺跑步機,設計了從上海跑向巴黎會途徑的不同國家和地貌的動畫,制造第一視角的跑步感受,邀請所有人完成從上海到巴黎的12600km追奧之路,沒想到天天38度+的夏天,還真被各路跑者完成了。
遠超預期的路人變成跑者
將12600km的距離跑成0km
品牌特邀跑者
助力跑熱#跑向巴黎活動人氣
場外四肢不勤的廣告人在監(jiān)視器前表示:服
階段二,我們隨天貓遠赴巴黎,攜手一眾品牌出海,一起跑步點亮貓頭。
品牌特邀嘉賓鄧亞萍、李嗣镕、陳瑜等,匯聚巴黎,跑亮貓頭!
階段三,“奧運追金”是品牌的既定命題,我們最開始想的是,淋漓盡致發(fā)揮咱中國人一逢喜事就愛請人吃飯的精神,中國隊奪金,天貓臨時組建“中國金·大飯店”團隊,在巴黎大擺流水席,請全世界吃飯?。沒錯,就是這么實在……這個idea實在到……逗樂了現(xiàn)場聽提案的每個人,但由于這個想法的可執(zhí)行性以及可能難以形成系列感,于是作棄。
品牌提到了一個概念,想做一場場“非靜止吶喊藝術”為運動健兒加油,在首金、10金、20金……的節(jié)點釋出。總結來說:想用不一樣的藝術行為,為奧運健兒吶喊助威,慶祝勝利。
從擺流水席,到搞藝術,確實犯難了……正如在開頭說到的,明明可以選擇聲音來吶喊,為什么偏偏不發(fā)聲呢?除非:A.確實發(fā)不了聲,或者是有比發(fā)聲更炫酷的表達方式,如此,我們便能把更多人拉進來,讓奧運競技的迷人,真的屬于每一個人;B.聲音只能表達心中的喜悅和激動,卻不能傳達更多更深遠的、需要我們認真去看、去細想的信息。細想一下,每一種藝術形式,本身就是一個個精彩的分鏡,一種無需多言的宣言。雖然沒有發(fā)聲,背后的信息卻擲地有聲。
怎么表達這個不發(fā)聲的吶喊行為?“非靜止吶喊藝術”理解成本太高。它最好就是圍繞音量而來,觀眾對此熟悉,而它里面也充滿了戲劇沖突。一個概念從迷霧中現(xiàn)形——
兩天內極限操作,打造4支藝術短片?
藝術形式萬萬千千,經(jīng)歷了N輪的idea淘汰賽,最終這4種藝術形式進入了決賽圈:手語舞藝術、視錯覺藝術、多米諾藝術、光影藝術。
在首金篇,我們特意邀請了原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蹈隊隊員王先賀、安迪,及一眾跨界舞者加入天貓#0分貝吶喊 藝術團,打頭陣,用肢體舞蹈,還原奧運健兒奪得首金的決定性瞬間。由于奪得首金的項目有四五個可能性(且還不能保真),我們在編舞時需要覆蓋到不同項目的動作,盡量找到普適性,不管如何,拍攝量仍然巨大,舞者們全力表演,將每個動作做到位,也讓“吶喊,不止一種方式”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10金,我們結合視錯覺的形式,展現(xiàn)了金牌的另一面,其實是無數(shù)忍著傷痛堅持不懈的碎片。靈感來自于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員協(xié)會(WOA)一份統(tǒng)計,63%的受訪奧運選手表示,至少遭受過一次嚴重的職業(yè)傷病,膝關節(jié)損傷,占20.6%,腰椎,占13.1%,肩膀和鎖骨12.9%……
后來,我們在本屆巴黎奧運會的選手上都證實了這個數(shù)據(jù),以92.60分摘得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賽金牌的18歲女孩鄧雅文,經(jīng)歷過左腳趾骨骨折、左肩右肩習慣性脫位、右肩做過植骨手術、腰部則是峽部裂和第五腰椎滑脫;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奧運網(wǎng)球首金的鄭欽文,曾在4月的溫網(wǎng)談出局原因:眼睛發(fā)炎+肌肉撕裂,養(yǎng)好傷病全力備戰(zhàn)奧運……迎難而上不服輸,是他們唯一的“煉金術”。
20金,和前兩支片有些不一樣,我們選擇了更輕松有趣的多米諾形式,融入天貓的產(chǎn)品角色,在濃縮的機關環(huán)節(jié)里,展現(xiàn)了奧運對普通人的影響,而當我們因為被奧運健兒激發(fā),也愛上了運動,把運動變成日常的方式,這本身也是對奧運健兒一種無聲的支持。助威可以是咚!咚!咚,可以去親自去動!動!動!
當奧運結束,總金榜已成定局,我們邀請了一批“特別的道具”,出演了一場光影藝術。奧運健兒的1萬小時定律,都寫在了那些用舊、用廢了的體育器材上。每一位奧運健兒,無論最后有沒有站上最高的頒獎臺,當他們全力以赴,當你為了國旗在奧運場館升起,不斷去拼,你就已經(jīng)是英雄,你就站在了14億人心中的領獎臺。
回顧這場持續(xù)三個階段的奧運戰(zhàn)役,回顧#0分貝吶喊 的來龍去脈,我們發(fā)現(xiàn),或許下一屆奧運,會有越來越多除了發(fā)聲以外,更多的吶喊方式。
就像每逢奧運,人們都會反復提起史鐵生在多年前寫過的一段話:“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為何而燃燒,那不是為了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打敗,而是為了有機會向諸神炫耀人類的不屈,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zhàn)卻不可須臾或缺?!?/strong>當我們每次引用這段話,思考這段話,當我們仔細了解每個選手的幕后故事,當我們在奧運閉幕后,親自去運動,這些本身就是一種#0分貝吶喊。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