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端午:愛你的人,比你更關心你
“幺兒,啷個端午,莫忘得要吃粽子哇?!?/p>
“孫伢子,恰噠粽子冇?娭毑包噠你喜歡恰滴堿水粽子?!?/p>
“囡囡,今朝過節,覅忙記到屋里廂恰粽子呀?!?/p>
“啊妹,過節我哋一起去叔公屋企食粽吧?!?/p>
一句鄉音,瞬間將我們拉回到最純真最質樸的兒時,這聲音的親切與生俱來,在血脈里流淌,也即刻被喚醒。多少在城市里忙碌的人們,在端午佳節來臨時,都忽略了自己的存在,而是一心忙著各自奔前程,而親人的一聲呼喚,節日的氣氛又立即回到身邊。
從一句吆喝開始的洞察
當我們拿到餓了么端午營銷brief時,我們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也和許多人去聊,我們過端午,到底是在過怎樣的一個節日,紀念屈原,還是懷念家鄉?為了一場熱鬧,還是為了給家人更多的關心?其實都是,且又各有各的記憶錨點。
創作過程中,有一種的情緒,始終縈繞在心頭,那就是親人的那一聲喊你回家吃粽子的吆喝,帶著濃濃的鄉音,穿過了時間和空間,來到了我們面前,就此,我們的創意之旅就從這聲吆喝開始。
讓創意接點地氣,留存更多溫度
餓了么平臺,橫跨大江南北,從大街小巷,通向了鄉間小路,平臺上關于端午的品類有的來自大都市,有的就來自一個普通人的小小出生地,我們何不從小處著手,去往人們最柔軟的心間,端午的核心當然還是粽子,但粽子也分甜的和咸的,有肉的和沒肉的,有鮮花粽,還有鮑魚粽,形態各異,但無一不是在訴說家鄉的溫情,家人的關心。
我們發現,家人有時候就是嘴拙,一些復雜的關愛,都轉化為了一句簡單的吆喝,如“吃飯了沒?”,“早點休息”,“端午吃粽子了沒?”。由此,突顯這種來自家鄉的關心,就變得尤為重要,看上去簡單的一句家鄉話,卻藏著多年從未改變的深情,所以,經過一番打磨,我們將重心放在了“愛你的人,比你更關心你”這樣的傳播主張上,用不同地域的鄉音作為表現形式,將這一樸素的情境再現,引起人們的關注。
視覺傳播我們借助當下的短視頻平臺,以那聲有穿透力的鄉音開始,以此將沉睡在人們心中的關愛喚醒,并感受到家人的關心,也似乎是在表達餓了么對過節人們的關心。
《吃了粽子 才叫端午》
在social端,也號召了一眾喜歡用文字創作的達人,共同二創,引發更廣泛的共鳴。在這個端午,以粽子為點,以情感為線,面向更廣大的人群,并以#吃了粽子 才叫端午 為話題,提醒人們,記得家人的關愛,記得讓自己好好過個端午。
攜手創作型達人,喚起更多情感共鳴
也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也許是餓了么的善解人意,也或許是這樣的話題太戳人心,#吃了粽子 才叫端午 和 #愛你的人,比你更關心你 等一眾和這次傳播有關的話題,持續熱議中。
熱議話題以及相關評論截圖
不論距離,請記得家人的關愛
我們始終認為,創意有時候就是一句善意的問候語,就像兒時媽媽喊我們回家吃粽子那聲吆喝,拙,但一樣可以敲開心門,這個端午,請記得家人的關愛,記得吃粽子,上餓了么,搜“家鄉的粽子節”,還可以嘗到來自不同家鄉的口味。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