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春芳菲,又一歲清明至。
今天,我們想用一條片子,獻給每一份思念。
《相信愛的人從未離開》
用食物和人的情感聯系
浪漫化演繹生死議題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它是一個和“生死命題”相關的節氣,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們相信在每個中國人心里,它是有一定分量和高情感濃度的。
餓了么時令官一直以食物作為內容載體,通過不同的社會議題/話題,建立時令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關聯。在這個清明節,我們做了一次特別企劃:以食物為載體,探討食物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我們拋開清明營銷的傳統思路,不去拍一條冗長的故事片,渲染生死相隔的沉重感,而是用真誠的洞察與情感,喚起大眾情緒共鳴。
回到大家對已故親人心底最深處的感受,其實是:愛的人在我們心中,從未離開過。因為我們總會在無數個瞬間想起他們,取得了好的成績,人生進入了新階段,甚至只是看到了漂亮的風景,吃到了TA愛吃的食物,都會想起TA,想起我們和TA之間那些回憶與故事。就像有網友分享夢見外公說想吃鱈魚堡。其實不是外公想吃漢堡,是你想他了。于是清明掃墓,對大家來說,更像是一次“探望”和陪伴。帶上他們愛吃的,沒吃過的食物,不是出于形式,而是希望他們真的能吃到。
所以當我們再扣回到清明追思掃墓的傳統習俗上時,會發現清明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更像是一次特別的“相聚”。我們帶上逝去的人喜歡吃的、喝的,去探望他們,聊聊天,就像是再陪他們吃了頓飯。這也是我們視頻核心創意的來源:還原一個不尋常的日?!每此迫粘5膱鼍?,演繹清明節掃墓的情景,對坐著分享食物聊聊近況,就像TA沒離開過,一直在身邊在心底。不刻意煽情,不故作沉重,如果有機會再見一面,我們也許字字不提思念,卻又句句都是思念。
而在這其中,食物就是一個最重要的載體。父子間一頓沒好好喝過的酒,夫妻間遷就了一輩子不放蔥的揚州炒飯,祖孫間給奶奶帶的小蛋糕。我們相信食物能夠表達那份牽掛與思念,因為只要我們還記得他們愛吃的,還記得他們,他們就從未離開。
只有一種味道可以跨越生死
那就是「你記得」
當落到具體人物關系,和食物的故事中,我們從中國典型的父子、夫妻、祖孫三種人物關系作為切入口,在每個人心里,總有那么一種「你記得」的食物,惦念著一個人,讓食物成為所有情感的寄托——
也許是一種遺憾,
總想管著父親喝酒,卻忘了陪他喝一杯
也許是一種陪伴,
把她喜歡的口味,吃成了自己的習慣
也許是一種惦念,
記得奶奶最愛那口,就想把好吃的都帶給她
在這一刻,食物是一種引力,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而我們終會在這份熟悉的味道里重逢。
最后上一波拍(洱)攝(海)花(美)絮(景),供所有人可見。
寫在本篇的Endingline:感謝客戶、制作團隊不分日夜與我們同在。
數英獎案例展示
創作人員名單
團隊負責人:肖坤
阿康:陳歡歡、連程
美術:蔣思、施亮
文案:王夢博、杜孝丹、梁少怡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天與空,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餓了么時令官一直以食物作為內容載體,通過不同的社會議題和話題,建立時令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關聯,而清明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如何在這個和“生死命題”相關的時令,找到餓了么時令官的溝通切入口?
【洞察與策略】
清明節對中國人,是一次特別的相聚。在清明掃墓的習俗中,我們總會帶上逝去的人喜歡的食物,去探望他們,就像是再陪他們吃一頓飯。在清明這一天,食物擁有了特別的意義,成為了我們與親人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可以跨越生死,和愛的人重逢。
【創意闡述】
我們用一次特別企劃,探討食物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在影片中我們演繹清明節掃墓的情景,人們真的借著食物,在這一天和愛的人重逢,分享食物聊聊近況,就像TA沒離開過。用真誠的洞察與情感,喚起大眾情緒共鳴,也獻給清明的每一份思念。
【結果與影響】
最終獲得全網總曝光130,000,000+,全網總互動450,000+,視頻播放量1,200,000+。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視頻組-短視頻類
-
具有人文氣質的內容,能將好的洞察高品質落地更值得加分
-
好創意就是這樣的。從來不追求花哨的特效,就能說好一個超現實的催淚故事。
-
《相信愛的人從未離開》,在一個特殊的季節,笑中帶淚的直面中國習俗中不愿直面的逝者、死亡,廣告主選此賽道有大氣魄,代理公司非常棒的完成了創意和文案,成為一個打動人心、溫暖人心的作品。為這個作品的整個定義點贊。
-
雖然在喧鬧的短視頻平臺上,這樣的內容不一定會特別合群,但是真得想給這個案子狠狠的點贊,讓算法把好作品推薦給更多的人。
-
陰陽兩隔也被創意打通了,國內創意也能正視生死,值得鼓勵
-
輕巧而有效,真誠而出眾。不是宣言,而是真實的大眾情緒表達。
-
很動情
-
“如果可以,再見一面吧” 這是很大膽的一個想法,也是很多人呼之欲出、卻又放下的念頭,用彼此記得的味道,再次與失去的親人連接起來; 品牌愿意往后站,把情感留給用戶,是很棒的出發點。
-
情緒價值拉滿
-
意義挺大,用食物也很合適
-
食物是情感的寄托,光這個洞察就值得拿獎
-
觸及到敏感的清明題材,卻能找到感人的切入角度
-
我們中國人的食物是帶著很厚重文化意義的,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片子拍的也很有感覺 但一時沒理解這個跟外賣的關系是在?點買賣去祭奠故人?
-
無
-
很感人,概念也非常好,這是典型的從人性出發,同時也跟品牌有所關聯性。
-
人文關懷拉滿,很治愈,引發情感共鳴,讓食物成為紐帶,讓品牌成為媒介。
-
清明一直是營銷日歷中少被染指和觸及的時間,餓了么用舒適的方式,打開了另一個溝通路徑,未談及生死,卻能感受到依依離別,再用熟悉的味道證明,離開的人未曾離開。
-
餓了么的有一次節氣營銷,在傳統節日清明節點,洞察細膩感人,用食物作為思念親人的情感紐帶,表現形式也溫情動人,但三個反轉形式都一樣到后面就漏題了。
-
食物是承載思念的載體,餓了么負責傳遞這份思念
-
不避諱在敏感的節日談死亡,一部讓大家都能情感共鳴的作品
-
洞察可以,但演出少點火候。和小罐茶的父親節有相似之處。
-
有洞察,內容有水準,將中國傳統文化升華。
-
很大膽的角度,很自然的落地
-
這兩年鬼片突然多了起來,這條情感調性都拿捏的剛好
-
文案有些絮叨、啰嗦,配音也不走心,沒有日式廣告的質感和臺灣廣告的溫度,而且臺灣和日本都有過類似的洞察,拍得也更好,珠玉在前,對于餓了么來說,執行很一般了。
-
將食物與過世親人聯結,是一個簡單但足以令人共鳴的策劃。
-
清明的意義與中國人特殊的情感溝通方式,用食物與味道穿起來,變得很有味道。
-
簡單動人
-
很溫情,食物是一種引力,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也思念著愛的人
-
創意有突破,清明節可以從容談死在品牌方來說不易,餓了么以食物在人與人之間的建立情感紐帶,情緒渲染做得比較克制。在節點的氣氛下,很容易打動人心。
-
看到了企圖心,但是下次別做了。
-
看下去會淚目的視頻,清明的話題難做,這條視頻算是給了一個不錯的答案
-
我也如此相信。
-
洞察精準,無需技巧,全是感情
-
創新選擇 傳統溝通
-
大膽的創意入口,可以提煉得更感動。
-
似乎可以更溫暖一點
-
片子挺好,始終沒看到跟餓了嗎有什么關系
-
清明節訂單的獨特似乎平臺無法支撐誒。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