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為了提升臺灣低迷的器官捐贈率
破除傳統禁忌的「紙扎器官」就此誕生
器官捐贈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是在臺灣,卻可能觸犯禁忌,許多臺灣人堅信:「擁有完整的大體,才能前往極樂世界」,「死必須留全尸」的傳統觀念,擔心親友進行器官捐贈后,明明是做了善事,卻讓親友無法前往極樂世界,因此對器官捐贈十分抗拒。
疫情后,臺灣的器官捐贈率降至近5年新低,與此同時,卻有超過11000人正在等待器官捐贈,為了提高器官捐贈率,臺灣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與臺灣最大的器捐執行醫院-臺大醫院,連手推出創新設計《紙扎器官》。
《紙扎器官》是為了破除「死留全尸」的傳統禁忌,而推出的創新設計。從臺灣傳統紙扎文化,「燒化同形對象」、往生者就能「收到同形物件」的習俗出發,將心臟、肺臟、腎臟、肝臟、眼角膜等器官,與紙藝家合作,以傳統紙藝工法,采真實1:1大小制作,讓在世親友能燒化給捐贈者。解決了民眾對于器官捐贈后是否還能「保留完整大體」的疑慮,更能撫慰捐贈者親友不舍的心緒。
《紙扎器官》首先以藝術展的形式,在臺大醫院盛大展出,引發各界關注,接著更與超過11家器官捐贈執行醫院合作,進行規模化生產,成為醫院關懷器捐者家屬計劃中的一部分。
臺灣知名紙藝師陳文泰,正于工作室制作紙扎器官。
醫院志工正與器官捐贈者家屬,說明紙扎器官的用法以及理念。
紙扎器官在親友追思的儀式中,進行燒化。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獎項榮譽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