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萬歲
臺灣在勞動節發布一支有笑有淚的公益廣告《勞動萬歲》,短片將鏡頭聚焦在一個逐漸凋零的傳統工作——紙扎(用紙做出祭祀所需的物件)。這是一個看似不受歡迎的工作,卻能將破碎悲傷的心靈,重新黏貼起來。主要講述了在作文課上,兒子的同學嘲諷了身為紙扎師的父親后,父子倆通過各自的努力,讓其他小朋友轉變了對紙扎行業看法的故事。
其實,短片中的紙扎行業,也是社會當中各行各業的象征。臺灣勞動局借這個溫暖的故事闡明“所有的工作都有價值,只要被人需要,就是一個寶貴的工作。”
何宥偉小朋友的爸爸,是做紙扎營生的。在作文課上,他介紹自己的爸爸是個無所不能的藝術家。
同學卻說:你爸爸明明就是做死人骨頭的!小宥偉很難過,哭著跑回家。
有一天,宥偉同學的外公去世了。于是一家人來到了宥偉爸爸的店里,想要做個氣派的大銀行。
盡管還有些羞于見到同學的心情,但宥偉還是盡力幫助爸爸完成了銀行紙扎。
在同學外公的葬禮上,銀行紙扎被點燃,兩個小朋友嚎啕大哭,但也在這個過程中和好如初。
回來后,同學向大家安利宥偉爸爸多么厲害“他什么都做的出來”!
小朋友們帶著滿心的期待,他們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玩具模型——鋼琴、挖掘機、直升機,甚至還有漂亮的大房子。
宥偉的爸爸教大家動手做可以發光的紙扎玩具。原本應是晦氣的紙扎,在小孩的眼里也可以是能變出玩具模型的魔法。
最有趣的莫過于最后每個角色依然對紙扎抱有各自不同程度的理解——同學們無視忌諱的討要“玩具模型”,孫子為阿公送行的悲傷,以及宥偉看到作品被燒掉的惋惜,但無論大家各自的心情如何,當最后一刻,所有人都匯集到一起做手工時,也體現了社會和而不同的真諦。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