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像寺水街十周年:把成都的味兒,都泡在這里
在城南天府一街,一處深度融合本土氣息的“非標商業”街區——鐵像寺水街,正在上演它的第十年。十周年之際,鐵像寺水街提出了核心命題:強化項目核心特色,提高辨識度印象標簽從“老成都”向“新成都”轉變。我們有幸參與這次廣告創意的出街,為它辦了一場以“水”為核心的主題展。
“水街拾年,倒映成都”
鐵像寺水街,名字顯而易見,佛文化與水文化即項目標簽。但是真正地去到項目,以肖家河為源頭的活水、13座橋、川西建筑形態、牌坊、戲臺......甚至最受歡迎的商家“陳錦茶鋪”,無不體現出“成都味”才是這個商業街區的內核。
相比于國際城南的區域氣質,鐵像寺水街仿佛是一處平行時空的入口,前一幀高樓林立摩天大樓,無縫銜接映入眼簾的是川式建筑,前一秒人們行色匆匆走出早高峰的地鐵,轉過街角的鐵像寺水街里老人和小孩在悠閑地浴著晨曦,這些都是真實的成都生活,鐵像寺水街就像是成都的鏡,倒映出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十是個有趣的數字,逢十進一,十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至此,十周年慶主題躍然紙上——水街拾年,倒映成都。
主畫面設計上我們棄用“鏡子”、“水面”傳統設計方式,因為鐵像寺水街的倒映并不是單純的鏡像,而是通過鐵像寺水街倒映出多種不同的生活,不拘泥于傳統與時尚、過去與現代、生活與藝術,于是通過中國剪紙工藝與新潮藝術的結合來表現水街十年的多重切片。
所謂地道“成都味”,不應局限于蓋碗茶、川劇等對于成都的刻板“休閑”印象,在全國品牌主理人人數僅次于上海的成都,“新”“年輕化”“場景”等詞匯也代表了成都的另一面。因此在設計上將舊與新進行了結合。
當“成都味”融入鐵像寺水街場景里,我們希望盡可能在水街創造屬于成都的熟悉感,往這場十周年慶里置入記憶與情感。這處“非標商業”正在努力打破千篇一律的“刻意讓人消費”目的,而是能在消費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美好的、自然的、舒適的情感,讓自在的生活情感與商業消費狀態在這里的場景中得以共存。
“水,就是水街最好的故事”
水與空間的故事,用橋來構筑,而水與人的關系,則是場景交互的紐帶。水是貫穿水街的脈絡,水的流動感、舒適性,通過場景化的沉浸式體驗,轉變為在水街的松弛感。水街之于人,是消費屬性的商業街區,也是關系的發生地。水,成為了串聯的關鍵錨點,也是鐵像寺水街品牌破題密碼。我們用水,來表達不同空間的構成。
茶杯是泡茶的容器,水街是“泡人”的容器,不是所有的商業都可以用“泡”這個字,在這個空間中,不同的人都能夠找到獨屬于自己的適配場所,親子樂園、陳錦茶鋪、時尚買手、文人街道……水街,有水; 水街,有閑; 水街,有空;水街,養人亦養心。所以我們倡導并邀約全城:
“來水街,泡著”
泡一壺好茶需要時間,鐵像寺水街用十年為城市泡出成都味的生活方式。伴手禮中一盞玻璃蓋碗茶杯為大家講述十年故事,蓋碗茶是成都的文化代表,透明玻璃材質則是現代藝術的創新,我們依托傳統講述新故事:
“在水街,同泡一杯十年資格成都”
后記
當我們聊起成都的商業消費氛圍時,總能反復聽到一些宏觀的形容詞,比如年輕時尚、潮流活力、多元包容,沒錯,這些是成都商業的主流敘事,但在這之外,消費者開始追求更為自然、開放式的商業體驗,“非標商業”逐漸嶄露頭角。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橙意機構 (I-ORANGE),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在城南天府一街,一處深度融合本土氣息的“非標商業”街區——鐵像寺水街,正在上演它的第十年。十周年之際,鐵像寺水街提出了核心命題:強化項目核心特色,提高辨識度印象標簽從“老成都”向“新成都”轉變。我們有幸參與這次廣告創意的出街,為它辦了一場以“水”為核心的主題展。
鐵像寺水街,名字顯而易見,佛文化與水文化即項目標簽。但是真正地去到項目,以肖家河為源頭的活水、13座橋、川西建筑形態、牌坊、戲臺......甚至最受歡迎的商家“陳錦茶鋪”,無不體現出“成都味”才是這個商業街區的內核。
【洞察與策略】
相比于國際城南的區域氣質,鐵像寺水街仿佛是一處平行時空的入口,前一幀高樓林立摩天大樓,無縫銜接映入眼簾的是川式建筑,前一秒人們行色匆匆走出早高峰的地鐵,轉過街角的鐵像寺水街里老人和小孩在悠閑地浴著晨曦,這些都是真實的成都生活,鐵像寺水街就像是成都的鏡,倒映出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十是個有趣的數字,逢十進一,十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至此,十周年慶主題躍然紙上——水街拾年,倒映成都。
水與空間的故事,用橋來構筑,而水與人的關系,則是場景交互的紐帶。水是貫穿水街的脈絡,水的流動感、舒適性,通過場景化的沉浸式體驗,轉變為在水街的松弛感。水街之于人,是消費屬性的商業街區,也是關系的發生地。水,成為了串聯的關鍵錨點,也是鐵像寺水街品牌破題密碼。我們用水,來表達不同空間的構成。
【創意闡述】
主畫面設計上我們棄用“鏡子”、“水面”傳統設計方式,因為鐵像寺水街的倒映并不是單純的鏡像,而是通過鐵像寺水街倒映出多種不同的生活,不拘泥于傳統與時尚、過去與現代、生活與藝術,于是通過中國剪紙工藝與新潮藝術的結合來表現水街十年的多重切片。
所謂地道“成都味”,不應局限于蓋碗茶、川劇等對于成都的刻板“休閑”印象,在全國品牌主理人人數僅次于上海的成都,“新”“年輕化”“場景”等詞匯也代表了成都的另一面。因此在設計上將舊與新進行了結合。
【結果與影響】
傳播層面:客戶積極肯定,在成都核心圈層得到全面的露出。
感性層面:提煉項目核心特色并進行視覺演繹,是為了讓項目能夠被真正看見和記憶。到鐵像寺水街停留的人們,會逐漸感受到它的魅力和氛圍。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