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刻活泉:溯源阿爾山,尋找火山下的民族
有多久,沒能來一場肆意的遠行?
終于,沉寂的朋友圈被一群MAXer打破。
照片漂亮得像雜志封面就算了,
還囂張地配了文案“隨手拍的,濾鏡都沒用”,
當場眼淚就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了出來。
小編直接一個電話打過去質問,從小伙伴時有時無的信號中得知,原來他們正在內蒙阿爾山,給一個礦泉水品牌拍攝一支紀錄片級的TVC。 礦泉水還要拍“紀錄片”?還是去這么漂亮的地方拍?不禁狠狠地期待了。
一個月后,這支片子終于來了!
首次揭秘火山下民族的傳統文化——火山圣水節
看完全片,我們發現小伙伴在朋友圈劇透的美景只是標配,更讓大家前所未見的,是在這個地區的少數民族遺留的非遺傳統節日“火山圣水節”。
這必須得回溯到本片的起源。
作為伊利集團“殺入”瓶裝水行業的首作,一支不落俗套的TVC,對表明伊刻活泉品質好水的身份非常重要。為此,我們決定回到伊刻活泉的水源地——內蒙古阿爾山,攜手兩位“大咖”一起出發探尋“火山下的民族”,進行一場火山活泉的溯源探訪之旅。
在無人機的俯瞰拍攝下,一幅原生態的阿爾山畫卷徐徐展開。“火山活泉”,遠遠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一汪泉水。
透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的鏡頭,火山圣水節的由來和文化被娓娓道來。
作為被《中國國家地理》認可的科考指定用水,伊刻活泉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甘甜的浸潤和礦物的滋養,更因其水源地的故事值得被記錄。
另一位記錄者是知名影視編劇作家史航,他全程跟隨拍攝團隊實地取景,在火山活泉的發源地,拄著登山杖一步一步丈量、探尋,了解屬于火山下民族的信仰,感受文化傳承的力量。
溯溪而上,仿佛能讓人透過鏡頭親自體驗那些族民神圣的取水過程。
跟隨兩位老師探索的步伐,從書本到山野,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樺樹皮畫到當地自然風光,火山下的文化與傳統被一一呈現,在世代的守護中綿延不絕,傳承至今。
無論是阿爾山的溪邊、林間,還是圣水節祭祀活動現場,水源地原生態的自然與文化之美透過視頻撲面而來,直擊人心。
全員苦行僧,“火山圣水節”幕后那些事兒
早在5月底,拍攝組先遣隊已經前往阿爾山“駐扎”,尋找最美鏡頭,只為了在一個月后利用好短短2天的拍攝日,高效完成所有場景和細節。
來看看這些絕美鏡頭背后的故事吧。
敖包相會
敖包雖美,尋找敖包的路確是泥濘不堪。車子陷在泥地里、需要人力救它“脫離苦海”的情況可不只碰到一兩次。
驅車200多公里,外加爬了1個多小時的山,才抵達導演組心目中理想的敖包。
而這種尋找拍攝場地和角度的事情,在長達一個月的拍攝籌備期里,每天都在發生,足跡覆蓋了火山活泉方圓五百里。
林深見鹿
穿越充滿迷霧的森林,一只鹿在深處等你,仿佛這一刻的遇見是此生注定。
這是TVC中令人驚艷的一幕。
然而實際拍攝中,內蒙古大草原常有,小樹林不常有。加上鹿這種非常容易受驚的動物,根本就難上加難。
小分隊飛馳百余公里,又跋涉倆小時跑遍整個山頭,找到了一起霧就仙氣十足的小樹林。再請出經驗老道的馴鹿師出馬,終于捕捉到了小鹿自然散步、奔跑、低頭、wink的鏡頭。當導演喊出最后一聲“cut”,小伙伴們不由得掬一把辛酸淚。
圣光與你同在
神圣的感覺,源自場景、源自人、源自文化,也源自那一束圣光。
為了等這束恰到好處的神圣之光,小伙伴們把自己釘在了折疊椅上,等著地球自轉到與太陽正好的夾角。具體是幾度?全靠攝影師用心感受。
終于,等來了那個圣光照耀的鏡頭。
Wild China的美與苦
在如此原生態的環境中,每一秒,都被大自然的美震懾著,也每一秒都被原生態的苦折磨著。比如蜱蟲,這個只在新聞里見過的害蟲,在這里出現的概率比家里的蚊子還高。從頭防護到褲腿,你才有機會“好好活著”!
若隱若現的手機信號,也讓小伙伴們化身人肉天線,隨時把手機舉高高的pose著實治愈了不少頸椎病。近距離溝通全靠吼,遠距離呼叫,就看天意吧。
由于拍攝中諸多不可控因素,和客戶的隨時溝通也是重中之重。項目組的同事每天都在自我挑戰,在又美又惡劣的環境中和客戶開會討論解決方案,最終讓所有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正是因為所有參與者的辛勤付出,伊刻活泉首支TVC成片推出后廣受好評,視頻上線后,短短一周的時間內播放量破三百萬,膩害!
為所有參與其中的小伙伴點贊!
創作人員名單
創意:朱天成、周宏琪、王世明、朱超、杜青青、王藝睿、孟令航
客戶執行:林宇、袁嘉劫、高晨、么怡、馮捷
媒介:譚彬、袁慧勤
導演:曹英雄
導演助理:施暘
監制:施凱樂
制片:若風
制作公司:Studio 9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MAX Communication 上海,制作公司
【背景與目標】
背景:
伊刻活泉是伊利集團旗下進軍瓶裝水行業的子品牌,剛上線僅兩年不到的時間。伊刻活泉源自內蒙古阿爾山,這里的水源有著“億萬年火山巖滋養”,并且水中的礦物質豐富、入口甘甜。
目標:
品牌希望打造一款品質好水給到大眾消費者。基于瓶裝水行業目前的市場情況,我們希望將品牌想傳遞給消費者的理念,通過一場所探訪火山活泉水源地的溯源之旅,聯合國家地理IP還原真實火山活泉的故事,輸出“真正的優質水源地是怎樣的”這一概念。
【洞察與策略】
洞察:
隨著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強大影響,今天的消費者對于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也越來越強。漢服文化、國風歌曲及國潮元素等民族文化更是大行其道。其中阿爾山下的火山民族與他們數百年以來的推崇的水文化孕育出無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策略:
我們決定,通過對這些非物質文化的追溯與守護,將伊刻活泉 “礦物質豐富”、“億萬年火山巖滋養”、“入口甘甜”等核心賣點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給消費人群。
【創意闡述】
我們對伊刻活泉水源地背后的火山民族與他們的圣水文化進行深度探尋與走訪,確定了溯源之旅是一場對于文化與歷史的探索與考證。并特邀《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社長李栓科老師與著名的編劇及歷史學者史航老師以隔空對話的形式參與到溯源之旅中。
影片中觀眾隨著兩位老師的聲音與腳步在一幅幅樺樹皮畫與真實火山間進行時空的交替旅行,最終在畫中與敖包前找到了答案。影片開頭縈繞在觀眾心中的關于民族傳承與文化守護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而最后品牌也同樣將民族文化守護與傳承的接力棒交給了屏幕前的觀眾,將一場溯源之旅變成了與觀眾的深刻互動體驗。
【結果與影響】
本次Campaign的TVC于8月12日在微博首發,微信、抖音全面上線,僅一周多的時間就在各平臺獲得廣泛好評,截止8月20日:
-視頻總播放量337萬次
-微博話題頁#火山下的民族#閱讀量6642.4萬,討論1.4萬;
-品牌微博閱讀量達到1380萬,互動量2000;
-藝人史航微博視頻觀看量達337萬+,互動量1W+。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