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日:西安交響樂團,把兵馬俑叫“手辦”
原標題:敢把兵馬俑叫“手辦”?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有何不可!
2021年春節開工第一天,我們收到了“今年份”的任務簡報:
為獻禮建黨100周年,彰顯民族文化自信,XSO西安交響樂團已經與國家級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達成合作意向,于5.18世界博物館日發布一場具有XSO特色”文化事件的社會化傳播,向全社會展示陜西乃至中華文化圖騰的影響力。
我們以此為目的,結合2021年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恢復與重塑 · Recover and Reimagine,開發屬于XSO的本年度的“傳統藝能”。
經過幾番討論,雙方團隊確定了本輪“整活”的主角——XSOC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2017年一經成團,XSOC就以一部陜西大劇院自制歌劇《圖蘭朵》驚艷亮相,在業內留下了極佳聲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有著極高藝術素養的青年歌唱藝術家,竟然是一群“人均95后”組成的硬核團體。Z世代的年輕人+高雅藝術的演繹者,這個沖突感十足的屬性組合,也成了這場創作的思想基礎。
先來看一下完整的影片,在充足的“笑果”中,感受屬于華夏民族的高光時刻!
一、 一個令人發笑的問題,一場關于文化價值的思考
面對這樣一群年輕人,我們要求自己必須以絕對年輕的心態審視“交響樂+美聲歌劇+歷史文物”這樣的條件組合,的到底如何才能讓這樣三個都足夠厚重的元素,變得“招年輕人待見”呢?在熱火朝天的頭腦風暴會上,我們捕捉到了一個令所有人虎軀一震的問題:
兵馬俑不會是秦始皇的手辦吧?
我們承認,在會議室里大家就這個問題笑了好久,但是也從每個人的反應中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客觀現實——如今的年輕人,可能絕大多數并不知道“歷史、博物館、文物”這些東西,對于一個民族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如果僅僅追求一味地娛樂化、博眼球,那么兩個文化單位的文化屬性將變得無足輕重,那么我們將兵馬俑喻作“手辦”,是否會顯得單薄了點?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特地拜見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專家老師們。
博物院李崗院長
兵馬俑修復專家蘭德省先生
接待我們的是博物院李崗院長、兵馬俑修復專家蘭德省先生,我們上一次見到兩位老師還是在電視里,而如今竟然可以與二位老師坐在同一間辦公室,共同探討一場關于文化的創意事件,這份經歷不禁令人感嘆這機會的彌足珍貴。
最終,大家達成了一致的結論,“梗”一定要玩,“活”也一定要整,但是更要讓年輕人看過之后,能夠留下關于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正確觀點。所以在“秦始皇被氣醒”之后,還需要觀眾傳達一個清晰的觀點:如果不是手辦,那到底是什么——是華夏的根與脈,是民族的自信與傳承。
二、大膽,敢管朕的萬千將士叫手辦?
于是乎,一場舞臺“反轉劇”的創意應運而生,一場“被氣醒的秦始皇舌戰眾游客”的歌劇戲碼,即將在西安音樂廳和兵馬俑一號坑的舞臺上演。
曾經為【西安交響樂團·唐詩吟誦音樂會】操刀的作曲家孫暢老師也對這支創意深表肯定,用最高的效率完成了由4支經典歌劇元素“串燒”而成的作曲編曲工作。但是合唱團同期也有其他演出與外出計劃在并行交織,最終除去制作前的“導演講戲”,實際留給我們的拍攝時間加起來僅有一天。就連首次舞臺排練,都是在拍攝當天早上完成的……
給力的XSO合唱團青年藝術家們,深深受到了劇情氛圍地感染,幾乎無NG地如期完成了廳內的拍攝。然而,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三、如何在日均流量5萬人的博物館完成國寶拍攝?
為了還原博物館現場的實際觀感,與世界級文化奇跡的震撼與魅力,我們將全片拍攝的重頭都押在了兵馬俑一號坑的現場。然而如何在“平日5w+、節日10w+”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里完成表演與拍攝,成為了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經過多番討論,我們拆分了拍攝計劃,將表演部分與空鏡分別安排在兩次不同的時間日期,并根據團員的時間檔期各自單獨安排拍攝,同時也多引入了兩個攝制小組分別在同一時間開機,確保在有限的檔期里,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光線條件下完成不同場次的拍攝,最終用剪輯手法串聯到一起,成為一個觀感自然的成片。
四、“當年克林頓最多也就站在你們這個位置看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幾經協調匯報,最大程度上支持了本次創意影片的執行。攝制組的小伙伴有幸踏足堪稱普通游客“禁區”的一號坑開放修復區,零距離用鏡頭記錄工作人員的修復過程。
身旁林立的待修復兵馬俑和精密儀器,讓小伙伴們大氣都不敢出,每個人從修復區拍攝出來之后,都是緊張+興奮得滿身是汗,那份近距離與國寶接觸的激動心情難以用語言形容。蘭德省先生半開玩笑地告訴我們說,這次“綠燈”開得夠大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來看兵馬俑,也不過是走到了這個位置而已。
五、強力執行+頭部渠道=文化傳播的完整鏈路
2021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部幾經波折的作品終于發布了!秦始皇陵博物院特地邀請了XSO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前往博物院舉辦的「世界博物館日活動暨銅車馬新館開館儀式」現場,演唱了這首“兵馬俑定制”歌曲《你膽敢叫他手辦?》,引發了現場媒體的強烈反響,競相報道。于此同時,在線上渠道,更有新華社+央視頻等諸多央級新聞媒體進行線上首發,更引發了各省市級媒體的轉載和關注。
我們要特別感謝客戶XSO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品牌部,更要感謝青年藝術家們的傾情演出與配合,感謝樂團指揮家在藝術上的極致追求;感謝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領導與專家們的拳拳支持,讓我們得以有幸參與到如此有意義的一場創作中來。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DIGITAL BABEL 八寶數字 西安,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自2017年起,最會“整活兒”西安交響樂團憑借《掃黑除惡》、《車讓人》等公益交響樂作品頻頻出圈。2020年在西安博物院上演的“云上國寶音樂會”、2021年在文昌火箭發射中心舉辦的“大國重器·飛向太空交響音樂會”等等,西安交響樂團在助力城市文化發展的同時,還肩負著共建文明城市、弘揚民族文化的社會責任。
2021年,西安交響樂團為了獻禮建黨百年,彰顯民族文化自信,與秦始皇林博物院達成合作意向,計劃于5.18日博物館日發布一場具有“XSO特色”的文化事件。
【洞察與策略】
“都2021年了,如何讓年輕人聽到兵馬俑還能興奮起來?”
西安交響樂團與西安交響樂·合唱團的成員,都是年輕且充滿創造力的95后硬核藝術家,Z世代的年輕人+高雅藝術的演繹者,這個沖突感十足的屬性組合,也成了這場創作的思想基礎。
“梗”一定要玩,“活”也一定要整,更要讓年輕人看過之后,能夠留下關于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正確觀點:我們將兵馬俑喻作“秦始皇的手辦”,演繹了一場“秦始皇被氣醒”的戲碼,但是被我們”戲稱“為手辦的兵馬俑,更是華夏的根與脈,是民族的自信與傳承。
【創意闡述】
交響樂+美聲歌劇+歷史文化
1、權威專家的協助
為了保證闡述的準確性,我們拜訪了秦始皇林博物院的李崗院長和兵馬俑修復專家蘭德省先生,進行了專業知識的講解,保證了內容的完整與準確性。
2、演唱曲目的選擇
我們邀請了作曲家孫暢老師,用最高效率完成了由4支經典歌劇元素“串燒”而成的作曲編曲工作。
3、拍攝執行
為了還原博物館現場的實際觀感,與世界級文化奇跡的震撼與魅力,我們將全片拍攝的重頭都押在了兵馬俑一號坑的現場。然而如何在“平日5w+、節日10w+”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里完成表演與拍攝,成為了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經過多番討論,我們拆分了拍攝計劃,將表演部分與空鏡分別安排在兩次不同的時間日期,并根據團員的時間檔期各自單獨安排拍攝,同時也多引入了兩個攝制小組分別在同一時間開機,確保在有限的檔期里,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光線條件下完成不同場次的拍攝,最終用剪輯手法串聯到一起,成為一個觀感自然的成片。
【結果與影響】
2021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當天,秦始皇陵博物院特地邀請了XSO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前往博物院舉辦的「世界博物館日活動暨銅車馬新館開館儀式」現場,演唱了這首“兵馬俑定制”歌曲《你膽敢叫他手辦?》,引發了現場媒體的強烈反響,競相報道。于此同時,在線上渠道,更有新華社和央視頻等諸多央級新聞媒體進行線上首發,更引發了各省市級媒體的轉載和關注。
項目信息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