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因為什么遭受過歧視?
——長相?學歷?疾病?性別?
那你又曾因為什么而歧視他人?
——年齡?工作?種族?取向?
來源:小藍實驗室
其實歧視的種類遠不止這些,一旦世界充滿歧視,沒人能成例外。近日,社交APP Blued小藍發(fā)布首支反歧視公益片,揭示歧視的普遍存在以及隱形歧視的危害。每個人都是歧視的受害者,同時也是歧視的施害者。
視頻講述的是社會上各種歧視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此刻正在歧視別人的人,在下一刻,就成為了被歧視的對象。
01、幫助?不存在的!
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欺負,只有老師幫助他、還把自己的飯給了他。
但轉頭,剛接觸過孩子的女教師就忙著給自己的手消毒。
02、體諒?不存在的!
當女教師回到住處,就遭遇了美女室友無意中對她產生的外貌歧視,她也因長相平平想要護膚而被嘲笑。
03、關心?不存在的!
嘲笑她的美女室友第二天去公司上班,遭遇了男同事對她的性別歧視。
僅僅因為是女性,她的工作能力就被忽視,被百般挑剔。
04、尊重?不存在的!
挑剔他的男同事是個同性戀者,想要帶男友回家給家人看看。
結果他媽媽正在打麻將,怕牌友說閑話,硬是把正要進門的兒子和男友轟出了家。
05、原來……這是歧視啊
那位同志媽媽,剛剛在疫情中身為抗疫工作人員。
因為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她屢屢被身邊的路人側目而視,躲閃不迭。
歧視一旦開始運作,就會成為“人傳人”現(xiàn)象,首尾相接,川流不息,綿延不絕。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被歧視的對象,除了上面提到的疾病、外貌、性別、性取向和職業(yè),你還有可能會因為種族、地域、年齡、收入、學歷、宗教信仰甚至星座等等因素被歧視。
我們每個人都是立體多面的,在這一方面你可能很大眾,換一個方面,就可能變成小眾了。這個世界上應該不存在一個所有方面都很大眾,沒有任何小眾特質的人吧。在這個意義上,和第一種情況一樣,也沒有人能徹底逃脫被歧視的風險。
不管是因為個人缺陷,還是因為少數(shù)陣營,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著被歧視的因素,可以說,歧視心態(tài)就是這個社會最強的毒素,它像塵埃、像細菌一樣密布于我們周遭。
資深媒體人葉梁評論:“這支片子最玄妙的地方在于,用一種黑鏡一般的敘事手法,讓種因得果的普世哲學展現(xiàn)在同一個多維組織內。看完片子你會發(fā)現(xiàn):施暴者和受害者在不同的空間中角色交替了,而非常規(guī)公益片中只存在一種聲音和一個視角。今天我們在討論反對歧視,卻不論對錯,因為看片子后你會發(fā)現(xiàn)在人類社會這樣一個復雜系統(tǒng)里,沒有任何人是歧視的幸存者,留出一個開放式的議題讓所有人去認領自己在不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留出的開放式議題,我在這里試圖給出兩個看似截然相反地答案:如果你是一個消極的人,你可能會覺得,既然歧視如此無所不在,那就干脆躺平面對它得了,坦然接受外界的歧視目光,然后被這種目光同化,再去歧視別人。但如果你是一個比較積極理想主義的人,你就會想,結束歧視的“人傳人”現(xiàn)象,可以從我做起。
最后,希望你我放下偏見,打破歧視鏈。來留言區(qū)評論聊聊:我是____,#你會歧視我嗎# ?
?
項目信息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