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奧本海默》的營銷可以復制嗎?
截至9月底,《奧本海默》全球票房位超過9億美元,位列2023年全球票房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芭比》、《超級馬里奧大電影》)。超越《盜夢空間》,成為諾蘭從影以來第三高票房,僅次于《蝙蝠俠:黑暗騎士》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電影上映前,一些人并不看好《奧本海默》的票房。因為傳記片是小眾題材,更何況主角還是大眾不熟的科學家。
《奧本海默》之前,票房成績最好的傳記片是《波西米亞狂想曲》,全球票房9.03億。與前者相比,《波西米亞狂想曲》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你可能不知道Freddie Mercury,但你一定聽過《We are the Champion》。
此外,《波西米亞狂想曲》制作成本僅5700萬美元。而據傳《奧本海默》僅電影制作就超過1.8億美元,再加上營銷費用,絕對是一場高成本的投資冒險。
不過,諾蘭這一次又贏了。
為什么諾蘭每一次都能拿到不錯的票房成績?
電影好看,自然是關鍵。關于影片內容已有大量解讀,本篇不過多贅述,主要想以《奧本海默》為例,講講諾蘭的電影營銷。
提到諾蘭的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
視覺震撼,劇情燒腦。
這八個字,是諾蘭電影最大的賣點,歷史傳記題材的《奧本海默》也不例外。
盡管許多懸疑、科幻類影片也使用過類似的宣傳語,而票房效果卻遠不如諾蘭。撇開內容不談,從營銷策略上來看,諾蘭的影片往往沿著明確的營銷模式,即從電影技術和劇情內容兩方面,將“視覺震撼,劇情燒腦”貫徹到極致。讓電影營銷回歸到電影本質,營造觀影快感。
一、 技術高,體驗才好
《奧本海默》上映前,電影營銷圍繞著兩大亮點:
1、不用CG特效,真實還原核爆炸試驗;
2、影片使用特制IMAX 70mm膠卷拍攝,全球僅30家影院可完全放映。
真實還原核爆炸場景,是《奧本海默》的一大賣點,能夠吸引許多普通電影觀眾,在節假日去體驗一場視聽盛宴。然而,受限于保密政策,至今我們也無法得知諾蘭究竟是如何實現的,難以細究。
因此,電影放映格式,成為上映前的宣傳側重點。
《奧本海默》采用特制的IMAX 70mm膠卷拍攝而成,而全球能夠放映IMAX 70mm膠卷的電影院不超過30家。遺憾的是國內尚未有能夠放映該格式的影廳,觀眾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放映格式。
根據觀影體驗,放映格式從優秀到普通(大致)排序為:IMAX 70mm膠片影廳 > 35mm膠片影廳 > 一代激光IMAX影廳 > 二代激光IMAX影廳 = 杜比影廳 > 普通數字影廳。
早在《奧本海默》還未確定國內檔期時,國內電影圈流傳著一張圖片,上面列出了《奧本海默》各種放映格式。
即便你完全不懂這些放映格式數據,也能從中這張圖片上巨大的IMAX標志,獲取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看《奧本海默》,選IMAX影廳。
(溫知識:諾蘭是IMAX最重要的“推廣大使”之一,諾蘭的幾乎每一部電影上映時,都會在營銷中強調IMAX觀影體驗的優越性。)
在《奧本海默》公映時,國內唯四擁有一代激光IMAX放映設備的北京電影博物館幾乎場場爆滿。相對的是,同時段的普通影廳還有許多空位。
即便是沒有一代激光IMAX的上海,二代激光IMAX影廳在《奧本海默》上映后,周末場次也幾乎全部爆滿,即使票價高達169元的周末場次,開票后2小時內,最佳觀影位置也被一掃而空,工作日周一晚上的場次也能爆滿。
而對更狂熱的影迷來說,一代和二代激光IMAX還遠遠不夠。
國內沒有放映IMAX 90mm 完整版的電影院線,為數不多的幾家一代激光IMAX成為了內地影迷的最佳選擇,吸引全國各地的影迷前往。
還有影迷,專程組織觀影團從內地去香港觀看35mm膠片放映版本,更有甚者還去韓國、洛杉磯,特地去觀看IMAX90mm完整版——他們未必是諾蘭的粉絲,也可能是忠實的電影愛好者。
圖源網絡
影院觀看體驗,與電影放映設備幾乎是相輔相成。
在國內電影營銷中,電影院觀影體驗的重要性大多被忽視。主要原因是,國內大多影片在工業上進步寥寥,幾乎沒有如《阿凡達》、《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奧本海默》,這類有技術亮點的國產影片。
因此,大多電影宣傳只強調內容情緒,忽略影院體驗。但是,在流媒體觀看無比便捷的今天,僅有內容,很難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更多時候,觀眾寧愿自己在家里的投影上看。
其實,不只大制作影片,小眾電影也可以用特色觀影體驗,吸引觀眾走進影廳。
今年6月,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電影《記憶》在國內定檔,隨后一張反常規的宣傳海報在影迷圈流傳。
圖源網絡
“在影院睡覺”本說明電影緩慢無聊,但恰好切中影迷的自嘲心理——嘴上說著喜歡文藝悶片,實際上誰不是在電影院睡完大半場。而非影迷也可能會因為獵奇心理,走進電影院,想體驗一把到底有多好睡。
(記得當時《記憶》散場后,許多觀眾都在交流電影“睡后感”,“我在xx地方睡著了”、“我都沒睡著”……等對話不絕于耳。)
作為一部極其小眾的文藝電影,《記憶》在國內拿到了165萬票房,成為全球最高的票房市場。
不得不說,主打觀影體驗的反常規營銷策略,真的十分有效。
二、 X萬字劇情解讀,為諾蘭“封神”
電影上映后,影評往往是營銷策重點,與大多影評相比,諾蘭電影的討論往往是現象級,動輒長篇大論,且角度多元。
不過,這些影評的主題通常只有一個——你真的看懂了嗎?
比如,《奧本海默》在豆瓣上兩個熱門長評標題分別是“諾蘭《奧本海默》兩萬字硬核解析,影評+回顧歷史事件讓你更懂這部電影”、“《奧本海默》觀影小指南——歷史人物篇”。
其他平臺也是如此,到處都是有關《奧本海默》的人物故事、歷史背景、劇情拆解……而它們的標題通常都在暗示同一個信息:你沒看懂。
諾蘭本人在采訪多次提到,無需任何背景知識,也可以觀看他的影片。
事實的確如此,即便你不懂量子力學,也能看懂《奧本海默》中科學家的掙扎與妥協;即便不懂非線性敘事,也能被《盜夢空間》中主角通過構建夢境逃避現實的悲劇所觸動。
影評人桃桃林林在《盜夢空間》下的短評,也適用于諾蘭的許多電影
換句話說,諾蘭影片的觀影門檻真的不高。誰都能看,而且大概率會覺得好看——退一萬步來說,哪怕只是看個大場面,諾蘭也不會讓你失望。
但無論是媒體還是影迷,都癡迷于解讀諾蘭的“劇情迷宮”,這也成為“諾蘭特色”的營銷策略,而且十分有用。
有人說,諾蘭在曲高和寡的文藝片,與大眾口味的娛樂片的中間,找到了一條與觀眾溝通的方式,即劇情解謎。
諾蘭把電影打造成一場智力游戲,所有觀眾都可以通過解謎,表達自己的理解。
換言之,諾蘭之所以能夠“封神”,不只是因為平衡了商業與藝術,還因為他的影片并非單方面輸出,而是在媒體營銷的推動下,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討論空間,不斷延伸的內容討論,也為影片賦予了豐富的魅力。
豆瓣話題#《奧本海默》觀影指南#
此次《奧本海默》在中國首映期間,由于好萊塢演員工會罷工,電影宣傳的重任全部系在諾蘭一人身上,他只身來到北京、上海進行電影宣傳。
作為疫情后,第一個來中國做宣傳活動的好萊塢導演,諾蘭此行的意義可見一斑。諾蘭來中國的短短4天,接受了十幾家媒體的采訪,大多圍繞著電影制作、拍攝幕后、創意靈感、導演生活展開,滿足影迷們的好奇心。
圖源小紅書@電影薯
在《人物》的文章《專訪諾蘭 他知道奧本海默知道》中,有這樣一個采訪問題:為什么你(諾蘭)的電影中,天才總是在受苦?諾蘭的回答是:我對智慧成為一種負擔的故事很感興趣。
在有關諾蘭本人的故事中,他常扮演著天才的角色,而且是那種“固守傳統”的天才——
在電影特效以假亂真的時代,諾蘭堅持不用CG特效,電影全部場景都用實拍完成,他甚至堅持不用智能手機。諾蘭曾被稱為“好萊塢最后一位作者導演”,但每一部作品面世時,也會遭遇“諾蘭魔法失靈”、“徒有噱頭”等苛刻評論。
有人說,奧本海默的身上也投射著諾蘭的一部分自我;而諾蘭的“封神”,又何嘗不是投射了影迷對于電影藝術的愛呢?
最后:
補充兩個近期的新聞:
1、《奧本海默》密鑰延期,將延長上映至10月29日。
——《奧本海默》會超越蝙蝠俠系列,成為諾蘭最賣座的影片嗎?
2、諾蘭有望執導007系列電影,據傳目前正在爭取影片的最終剪輯權。
——如果諾蘭執導007,會打破詹姆斯·邦德的經典敘事嗎?
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