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血脈覺醒時刻:開始喝「茶咖」
又是一年立秋時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老梗雖遲但到。不過,與往年收到的“花里胡哨”的果茶不同的是,今年小編拿到的,是一杯充滿中國風元素的「茶咖」。
驚喜之余,也不免感嘆,原來“新中式茶咖”是真的火了。
從去年開始,不少新茶飲品牌開始擴大產品布局,將咖啡這一品類納入麾下,并結合自身特色進行產品創新。今年,更多的是咖啡品牌主動和各類茶組起CP,打造中西交融的飲品品類。如今,在眾多品牌的嘗試下,“新中式茶咖”逐步走進年輕人的生活,并在年輕群體中掀起一股流行熱潮。
究竟是什么魔力,讓年輕人開始拋棄流在血液里的冰美式,投向茶咖的懷抱?
一、茶咖組合精準詮釋
老cp也能讓人重新上頭
茶咖,顧名思義,就是往茶里倒點咖啡,或是在咖啡中加點茶,總之就是把茶和咖啡混合到一起。所以這么來看,茶咖并不是一個新物種。
在十幾年前的港劇中,出鏡率極高的“鴛鴦”隨著劇集的熱播風靡一時,這種一半咖啡一半奶茶的產品算得上是茶咖的最初形態。后來,“鴛鴦”通過添加煉乳、砂糖等調味劑對產品進行風味改造,消費群體雖有進一步擴大,但也只是在大灣區流行,大陸地區仍舊奉行“茶是茶,咖啡是咖啡”的原教旨主義,二者各自為陣,互不干擾。
而近兩年,咖啡浪潮再一次席卷中國,各種國際的、本土的咖啡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頭,讓國內的空氣中都彌漫著咖啡因的粒子。在接納咖啡成為中國主流飲品的過程中,新中式茶飲也逐漸發力,讓飲茶之風開始在國內的年輕人中盛行。比如去年冬天甚是流行在“圍爐煮茶”中尋找松弛感,今年夏天又是人手一瓶東方樹葉,或三得利烏龍茶。
同一時代的兩個頂流合體會有什么樣的效果?
去年,茶顏悅色推出茶咖專門品牌鴛央咖啡,并喊出“西學東漸,咖啡中式”的口號,門店一開就有不少消費者前去排隊打卡;成都品牌加飲Plus In,招牌茶咖已經累計賣出20萬杯;今年春天,瑞幸一口氣推出四款茶咖新品,其中“碧螺知春拿鐵”上市首周在全國賣出447萬杯,為“茶咖”添上一把最旺的火。
到了今年夏天,已經有Manner、Tims、瑞幸、星巴克、太平洋等咖啡品牌將目光盯上中式茶飲,推出「中式茶咖」并作為主打產品。茶和咖啡這兩個傳統且古老的品類重組CP,擦出了不少的火星子,一場咖啡的中式再造運動就這樣掀起。
二、茶咖的流行
是中國人的血脈覺醒
在當下競爭非常激烈的咖啡和新茶飲市場,“中式茶咖”能夠脫穎而出,頻頻上演百萬杯爆品神話的背后,踩中了哪些點?
1、咖啡賽道多元化創新不斷加速
中國人,總是善于創造和改良食物,哪怕是從未嘗試過的舶來品到了中國人的手上,也總能被“漢化”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制的產品。咖啡也是如此,接受不了苦澀美式的中國胃,開始想辦法在咖啡上搞點新花樣。
剛開始是在“咖啡+奶”這對官搭上做文章。低脂奶、燕麥奶、高度濃縮的冰博克、椰奶、生酪,甚至內蒙奶皮子......市面上有的奶都被咖啡霍霍了一遍,最為出圈的就是瑞幸銷量突破3億杯的「生椰拿鐵」,一次大膽的嘗試,轉動了“椰椰”命運的齒輪。
隨后,不知道是哪位“媒人”率先給咖啡和水果拉郎配,讓「果咖」品類迅速爆紅,引發一場“水果大亂燉”。西瓜抓馬、青梅拿鐵,暴打檸檬美式,就連芭樂無花果,也成為了play的一環。如今,咖啡又把手伸向中國人最熟悉的「中式茶」,并不斷嘗試新的茶底,醞釀著創造爆款。
在內卷加劇的咖啡賽道,品牌們創新產品的速度也快了起來,咖啡口味從原始的苦澀改良為醇香再進化為清香,形態也從「奶咖」到「果咖」再到「茶咖」,不斷迭代升級。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中國人的想象在“飲食”這一層,竟如此躍進。而這也正是「茶咖」出圈的原因之一。
2、趕上年輕人“血脈覺醒”的風口
最近一段時間,年輕人“血脈覺醒”的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人只要到了20歲,刻在中國人DNA里的神秘力量就會蘇醒,開始喜歡上做些自己曾經嗤之以鼻的“老派”舉動,比如拔火罐、練八段錦、以及泡茶,正所謂“嘲笑中年人、理解中年人、成為中年人、超越中年人”。
對于年輕人來說,開始泡茶是中華文化的基因被召喚了出來,當他們本身對于個性化的追求與骨子里對于茶文化的理解相結合,各式各樣結合國風元素的新中式茶飲也就應運而生。「茶咖」也正是在新中式風潮之下,通過對年輕消費群體身體與精神的深度洞察,而創造出來的產物。
除了在風味上契合了年輕人開始喝茶的特性,在功能上,茶咖也以“更適合中國打工人體質的提神飲料”這個響當當的名號,風靡打工人圈子。因為許多資深打工人對咖啡已經開始免疫,而由茶和咖啡這兩大提神醒腦神器組成的「茶咖」,直接將打工人的興奮值拉滿,主打一個“人間清醒”。
三、品牌布局“中式茶咖”新招頻出
究竟誰能卷贏市場?
如果說「茶咖」在去年還是一片藍海的話,那么今年可能已經屬于紅海賽道了。在看到市場的潛力后,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布局這一品類,品牌多了,市場自然也就卷起來了。
1、卷顏值
既然是頂著“新中式”的title,那在包裝方面自然少不了與中國風元素的結合。
瑞幸推出茶咖限定包裝“敦煌奔月黑兔兔”,杯套+紙袋上印有可愛的兔子和敦煌飛天的元素,鮮明色彩的壁畫風格與可愛的兔子形象相得益彰,濃郁的國風色彩讓瑞幸茶咖的中式風格愈加鮮明。
鴛央咖啡在包裝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將極具文化特色的瓦片、簸箕、書簽、水墨畫、古詩詞、草帽等中國元素融入到了品牌的設計中,杯身、杯套、紙袋,甚至吸管,都充滿了中式意境,將國風的氛圍感拉滿。
Tims選擇與上美影合作,以中國水墨動畫巔峰之作《牧笛》為引子,推出水墨風的茶咖,并將《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做成水墨風趣味貼紙,消費者可自行DIY想要的水墨畫,讓國風也能多種多樣。
2、卷名稱
在產品命名上,茶咖也是別有一番風味,詩詞古文齊上陣,拼的就是誰更有文化。
鴛央咖啡將產品名稱定位為中國詩詞歌賦與湖南地域特色的結合,比如「空山新雨后」「竹林深處」「事寬則圓」「辣妹子辣」等,聽起來雖富有意境,但不知道具體是啥產品。
相比之下,瑞幸茶咖系列的名稱就更為直白,在茶底和咖啡種類的基礎上加幾個具有韻味的字,就是產品的名字。例如「碧螺知春拿鐵」「藍韻鐵觀音拿鐵」「茉莉花香拿鐵」等,主打一個字少信息全。
此外,星巴克的「山茶花漾拿鐵」,藍嘴獸咖啡的「 夏荷珍珠拿鐵」,星茵咖啡的「竹香生椰茶咖」,緋咖啡的「花魁茉莉拿鐵」等,都充滿了中式浪漫。
3、卷玩法
在包裝和名字上拉不開差距的品牌們,開始在營銷上動腦筋 。
Tims攜手上美影在推出新品茶咖的同時,還發布以《牧笛》為原型的水墨動畫,將Tims新品茶咖的特點與韻味生動地展現出來。動畫讓人們驚嘆畫風優美的同時,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又多了一分,格局UP!
瑞幸在推出新品「蘭韻鐵觀音拿鐵」時,用三張樸素的倒計時海報進行預熱,在內卷的營銷環境中搞佛系營銷,差異化打造“反內卷”的驚喜感,反而讓消費者更有記憶點,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流量。
四、總結
茶咖的流行,對于咖啡品牌和茶品牌而言,都是一種創新思路。中西風味與形式的融合,讓茶產品的口味更加多元,某種意義上促進了傳統茶的創新升級;同時也讓咖啡產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們以全新的姿態拉動茶飲與咖啡消費之外的長尾流量。
但是,在越來越擁擠的賽道,當消費者對于茶咖已經司空見慣,品牌如何打出差異化,讓產品具有長效競爭而不只是曇花一現等問題還亟待破局。因此,茶咖賽道的下半場,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更契合時代的品牌認同感,以及更能打動人的營銷手段,或許是助力品牌突圍的利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