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閨蜜機”遭模仿,這份《鑒別指南》公關手法值得學習
原標題:“可移動大屏“改叫“閨蜜機”,就能2個月賣破億?
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
老壇酸菜雖然前幾年被“坑”了,但這句廣告詞以及背后所指的產品以及廣告“抄襲”現象,其實從未停止過。
這不,小度旗下的一款產品——添添閨蜜機,最近就被“模仿”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閨蜜機,說明你可能有點趕不上潮流了……
今年3月8日,小度發布了一款名叫“添添閨蜜機”的27英寸可移動的超大智能平板。不僅能看海量劇、聽歌K歌,還能全家管控、AI健身,最關鍵吧,可以推著走,還支持全語音操控,就和你的閨蜜一樣,隨時隨處陪伴你一起唱歌、健身和看劇。
大叔特別佩服一個場景:
你可以把閨蜜機拉到衛生間,一邊浴缸里泡澡一邊讓它播放自己想看的綜藝,可能再來一杯紅酒,五星級酒店也沒有這樣的享受吧。
閨蜜機把小度強大的AI能力與用戶洞察(女性、獨居等)以及使用場景(居家陪伴)做了非常到位的結合,這是成為爆款的關鍵點!
產品力夠,再拼營銷力。
大叔覺得吧,“閨蜜機”這個“新定位”令這款產品營銷自帶流量。為了加深“閨蜜”屬性,小度通過產品TVC還原生活里和閨蜜相處的場景,以場景營銷的方式帶出產品功能。
同時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強調美學和“陪伴”價值,把功能賣點針對強需求人群進行精準推送,以降低接受門檻,完成從“種草”到“引導購買”的轉化。
上市短短2個月,添添閨蜜機銷售破億,并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各種刷屏,成為今年春天最大的一匹黑馬!
此前,移動大屏這個品類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小度發布添添閨蜜機,給予“閨蜜”這樣的新定位。
但賣爆的同時,一群“模仿者”緊跟而來。
在京東或淘寶搜索“閨蜜機”,可以搜到多個品牌。
面對一群“李鬼”,李逵“添添閨蜜機”有些無奈。前幾天,發布了一份《閨蜜機鑒別指南》。
以“鑒別指南”的方式,不僅調侃引發同行“蹭熱度”的現象,還為“閨蜜機”制定了一個產品標準!
大叔覺得,這正好與管理學課上一個營銷理論很匹配,即: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一流的企業做標準。
比如“LG原裝進口In-cell觸控淚紙屏”,“行業領先的AI語音交互技術”、“帶有動作識別的超高清攝像頭”、“海量應用和內容資源”、“一鍵回家看看”等等。
看完這篇“內涵”的微博,個別網友表示看懂了:
案例講完了,大叔做個點評,重點說3點吧,分別從“溝通策略”、“行業競爭”和“商業法律”三個維度聊聊。如果說上文算是稍微拆解了一下“閨蜜機”的爆款秘密,下面這幾點呢,也幫你總結出來一套方法論,以便在遭遇“被模仿”時,能抄些作業。
一、“鑒別指南”背后是搶占用戶心智
首先,產品品類和廣告文案的抄(模)襲(仿),大叔認為,這對產品創新者和廣告創意者都是不尊重的。但反過來說呢,“被模仿”其實也說明企業開創這個品類或者廣告創意是成功的,不然也不會引發模仿者。
最近有個類似案例,香水品牌“觀夏”指責瑞幸咖啡的新品聯名“昆侖煮雪拿鐵”涉嫌侵權。觀夏稱“昆侖煮雪”為其獨立創作的商品名稱,也進行了相關類別的商標注冊工作,而面對觀夏的公開撕逼,瑞幸至今沒有回應。
在面對同行“惡意競爭”時,企業一般可以選擇至少三種對外溝通方式,分別是:公開撕逼引戰式(如訴訟或者舉報)、自黑式(“黑”自己以示弱)和暗諷式(調侃方式夸自己)。每一種方式有其明顯的優劣勢,但到底用哪種方式,需要結合當下的具體情況,比如暗諷式更適合被比自己小的品牌模仿時使用,這樣,將公眾關注的焦點始終放在自己身上。
在“添添閨蜜機”也被多個品牌紛紛“模仿”后,小度沒有公開撕逼這些小品牌,反而以“暗諷調侃”的方式,通過“鑒別指南”這樣的溝通方式,來強調自己的“第一”和“不同”,去搶占用戶心智。
表面上說是“鑒別指南”,其實是“選購指南”,更是強調自己各項性能指標都是行業領先的“自夸指南”,因為這個指南里提到的產品賣點以及為什么叫閨蜜機,其實都是變相在向公眾說明這個產品品類中,小度是開創者,最有話語權,這些產品獨有的優勢也只在小度有。
二、競爭決不應該是“復制黏貼”
大叔覺得吧,抄(模)襲(仿)是一種短視行為,尤其是像改個標題、復制個文案這樣的表面上的“抄襲”,不僅不利于行業創新,產業很會很快陷入價格戰,最后影響的就是消費體驗。
大叔做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們去一個地方旅游,總希望打開小紅書找到當地的網紅店去打卡,如果你仔細觀察,就能看出,那家“正宗”的網紅店旁邊,一定有一溜“李鬼”,這些“李鬼”都屬于不愿意在自己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上尋求創新和突破,只是做到一個“表面”功夫,目的就是蹭這波流量,“能騙一個算一個”。
回到小度這次打造爆款的路徑,大叔上文也提到了,從閨蜜的定義、產品功能的設定、再到在營銷上各個階段如何抓住精準用戶、降低接受門檻,其實品牌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對產品力和營銷力進行細致打磨,才有可能做出爆款,絕對不可能靠“撿現成”或者“蹭流量”打造爆款。
三、商業機遇可能會被訴訟周期拖垮
你可能會問大叔:企業如果覺得被侵權了,為什么不訴訟呀?
有一個答案可能是:法律訴訟周期長,企業違法成本低,但商業機會稍縱即逝,你的商業機會很可能會被漫長的訴訟周期拖垮,這也是廣告營銷文案抄襲為何屢見不鮮的原因吧。
大叔不是不提倡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這一方面需要企業在進行市場推廣之前就要先建立相應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一方面則更需要在發起訴訟的同時,還要學會利用話題營銷,將自己的“委屈”和“與眾不同”主動地對外傳遞,進而搶占用戶市場,這其實就是需要公關、廣告與法律的配合。
大叔覺得吧,小度的“快速”反應,不僅將“閨蜜機”這個產品定位理念進一步廣而告之,還為自己貼上了“正宗”標簽,如果“炮火”再猛一些,可能更吸引更多媒體關注。
綜上,我們看到,小度“閨蜜機”賣爆之后,面對爭相而來的“模仿者”,由于都是“小品牌”來蹭流量,小度并沒有公開撕破臉,或者以發起訴訟的方式打“公關戰”,而是展示“大度”的一面,以“鑒別指南”的方式,換了一個視角進行對外溝通:暗諷調侃同行+變相夸自己,反而把自己打造這款爆款的方法論植入到了文案中,不僅給自己貼上了“正宗”的標簽,并在用戶心智中埋入了“自己就是行業標準”的核心信息。
這樣“調侃”的對外溝通方式,挺值得同行借鑒。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