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馬宋
本文是“小馬宋七周年案例發布會”上小馬宋老師個人演講的整理。
一、破掉對營銷的妄念
我以前常說,不要對營銷抱有幻想,其實企業的成功本質上是經營的成功,營銷只是企業經營中的小一部分。
作為一個營銷咨詢公司的創始人,這個說法有點像在砸自己的飯碗,但這其實是商業世界的真實現狀:營銷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我們知道,中國第一大瓶裝水品牌是農夫山泉,農夫的營銷非常強。排在第二的怡寶,其實做廣告沒那么兇,卻也做到了年營收超過100億,而且去年已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其實做水最重要的是靠渠道組織能力,而不是營銷(這里意思指狹義的營銷,不包括渠道)。所以我們不要寄希望于一個營銷公司出一個大創意,就能讓企業獲得成功,其實很難的。
大家回憶一下,去年刷屏的爆款營銷事件,你能不能想起5個來?想不起來。為什么?因為這件事沒有那么重要,也沒那么好做。所有偉大的公司和品牌都是老老實實的搞經營、做組織的建設、渠道的鋪設,一個一個做起來。
我之前跟愛瑪的首席品牌官莫總聊,非常有感觸。我當時很不理解,愛瑪一周怎么能做出3萬條短視頻?他說,愛瑪有2萬個經銷商,讓2萬個經銷商都做就行了。那怎么讓這2萬個經銷商做呢?你就得做說服工作。
可能你們都沒有聽說過,中國全網銷量最多的香氛品牌是誰?全網銷量最多的鐘表品牌是誰?全網銷量最高的漱口水品牌是誰?全國門店數最多的漢堡品牌是哪家?
第一個叫做尹謎,是全網香氛銷量最大的一個品牌,創始人沈總前段時間來我們公司,我跟他聊了很久。
第二個品牌叫美世達,我去了這家公司,也聊了很久,這個品牌占了全網鐘表銷量的一半。
第三個品牌叫參半,是一個漱口水品牌,我在深圳見過他的老板,參半已經超過了李施德林,感覺悄無聲息的,但是人家還賺錢。
第四個叫華萊士,華萊士在全國有2萬多家店,它是百事可樂在中國第二大經銷渠道。我估計在場有90%的人沒有吃過華萊士,它在中國的門店數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加起來還多。
還有很多新消費品牌,大家覺得特別厲害,最近卻開始陸續倒閉和關店,以及銷量下滑。
為什么我們沒聽說過的品牌,但人家卻經營得很好,而且還很賺錢?為什么你覺得那么牛的品牌,很多是沒有利潤的,甚至都是負的,到最后就是一場過眼云煙。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企業,這個企業家給自己2026年定了一個經營目標,他說“實現每年稅收一個億,利潤一個億”,一個品牌把稅收目標寫成營業目標的,這是我第一次聽說,而且我也第一次知道他的盈利目標不是達到一億,是控制在一億以下。這個品牌叫胖東來。
胖東來從來沒有做過廣告,因為生意太好了,導致別的超市沒有生意。他們每周二關店,為給別的同行留一點活路,要不停地關店控制它的利潤。
胖東來為什么可以不靠營銷宣傳做這么好?全國無數個超市老板去學胖東來,我說你去學什么呢?胖東來的服務員可以做到自愿跪在地上擦地板,你回去能讓你的服務員擦地板嗎?
你學不來。因為胖東來的老板90%的股份全分給員工了,你是不是先把這個學會?
其實企業做得好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我們有很多種方式能把一個企業做大,但未必是靠常規理解的營銷手段。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關于企業的經營。
二、公司經營的本質是建立優勢
比亞迪,去年它的營收4240億,凈利潤166億,全年交付新能源車186萬輛,而且在第一季度大家都覺得生意不太好的時候它繼續增長85%,它是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冠軍。
它還有很多標簽,全球口罩產量第一,全球第一大充電電池制造商,全球排名前五的電子代工商,中國第二大儲能設備服務商。
2008年巴菲特在芒格的介紹之下入股了比亞迪,芒格說“除了比亞迪,沒有公司會比特斯拉做得更好。”這是99歲的查理·芒格說的。
有一些比亞迪粉絲說,“在2021年之前,比亞迪的品牌價值為負。”
比亞迪營銷做得好嗎?我覺得營銷做得很差,真的,有那么多人覺得比亞迪那么low,覺得比亞迪怎么怎么樣,但它是企業經營的王者,品牌營銷的青銅。那你說我為什么一定要靠營銷來制勝,為什么不可以通過企業經營來獲得優勢呢?
1.總成本領先
比亞迪怎么才能做得這么成功?首先它叫做總成本領先,低價并不是戰略,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才是一種戰略。
怎么達到總成本領先呢?就是垂直一體化和超前布局。
垂直一體化就是把上游下游全干掉,都自己來。王傳福說過一句話,當時是萬科董事長郁亮跟王傳福去交流,他說汽車整個產業鏈這么成熟,你干嗎要自己都做呢?王傳福說,每家企業都要10%,我做什么?要做全做。這是他的經營邏輯。
所以你看他們做什么?第一個,上游的電池原料,他通過資本來參與。它的電池、電極、電控技術自研自產,整車制造自己做,而且汽車配件,車燈、顯示器、多媒體、音箱、空調、壓縮機、配電盒、開關控制器、車鑰匙、橡膠、涂料……全部自己做。
他去年還做了一件事,2022年比亞迪訂了8艘滾輪貨船。一艘船的造價是8400萬美金,用50億人民幣價格訂購了一個船隊,為什么?因為一輛電動車從中國運到歐洲再往回跑1萬元的運費,比亞迪總共也就是一輛車賺7000元的利潤。所以他說我要自己做,我要把這個船隊也自己做了。
包括它的工業芯片,大家知道,在2020年,全球都缺芯片,但是比亞迪不缺,為什么?是因為它在很早的時候就收購了一家叫寧波中緯的半導體公司。
那個公司面臨破產,它引進了當時20年前的富士康的一條生產線,馬上破產了,但是王傳福收購了,買了當年的寧波中偉,就是為未來他造車做準備的,因為寧波中緯能生產一種芯片叫IGBT。
2.技術領先建立壁壘
第二部分叫技術領先建立壁壘。比亞迪我不去了解不知道,一了解,比亞迪太牛了,它有幾個非常牛的技術。
第一叫刀片電池,在電動車的電池里面有兩個技術路線,第一個叫磷酸鐵鋰電池,第二個叫三元鋰電池。
三元鋰電池核心優勢是能量密度高,低溫性能強,磷酸鐵鋰電池使命壽命長,而且安全性能高,比亞迪選擇了磷酸鐵鋰離子電池。
他研發出刀片電池之后,徹底解決了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所以比亞迪在發布刀片電池的時候說,刀片電池發布之后,“不安全”這個詞在電動車里面已經成為歷史。
第二個是DM-i超級混動系統,過去的混動是燃油+電,它主要是以油為主,以電為輔。但是DM-i超級混動技術,比亞迪做到了以電為主,以油為輔。
包括IGBT4.0技術,2008年,王傳福收購了寧波中緯,是因為他看到如果未來我要造車,工業芯片、IGBT芯片是它的核心技術。這個IGBT是干什么的?就是把電池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目前比亞迪已經實現了全部資產,也已經有40%的剩余產量可以供給其他汽車公司,這就是他在技術上的積累。我沒有想到原來一家中國的能源公司可以這么厲害。
3.一把手的市場判斷
比亞迪還有個特別厲害的,是王傳福個人對市場的判斷。
當年電動車一起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把電車做得非常好,但是王傳福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先跑量。
為什么?在一個增量市場,你要先做量,而不是質量。因為所有人都沒有見過電動車,你買的第一輛電動車定義了你對電動車的定義,所有的消費者都沒有買過電動車,那你干嗎要做得更好?我要先跑量,先把這個市場占住。
當這個市場開啟存量競爭的時候,比亞迪今天開始做智能化。把這個東西做得更好,仰望一出來,比亞迪的高端車可以橫著走,它的技術非常強。所以王傳福對于這個市場的判斷我覺得非常厲害。
三、考慮營銷,先考慮更高一級的問題
我為什么花這么多力氣跟大家去討論企業經營的問題?因為營銷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但是企業經營可以解決,所以我給大家分享戰略專家魏斯曼講的一句話:一個問題的解決,總是依賴于與問題相鄰的、更高一級問題的解決。
怎么解釋呢?更高一級的問題,比如說今年的賀歲片《滿江紅》,岳飛為什么會有問題?
就是因為戰爭的問題不能用戰爭來看,戰爭的問題要從政治,政治就是更高一級的問題。為什么岳飛打仗那么厲害不能打到金國去?那是因為政治問題,因為宋高宗不想打。為什么不想打?是因為兩個皇帝都在金國被困著呢,如果打完了,你是不是要送回來,這個叫政治問題。
當你考慮到更上一級問題的時候,為什么岳飛不能打過去,你就明白了,岳飛再厲害也打不過去,因為政治問題決定了戰爭問題。
《戰爭論》里面說過一句話,他說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他第一次提出這個觀點,過去在講戰爭的書里面所有都在講戰術怎么打仗,海陸空怎么樣,但是克勞塞維茨第一次提出來戰爭其實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決定了戰爭的走向。
所以有些仗可以不打,有些仗可以敗,這都是政治問題,這個叫做更高一個層級的問題。
營銷更高一個層級的問題是什么?叫企業經營,如果我們只從營銷角度去看,有很多問題是無解的,但是如果你從企業經營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企業經營,就是為達成企業愿景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包括人才招聘、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各種各樣的,營銷其實只是企業經營的一部分。
企業經營的邏輯是大于所有的營銷理論和方法的,你今天不管是什么定位理論,還是各種各樣的營銷方法,當你發現它不符合你的認知的時候,你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就能找到它的解釋。
比如說南城香原來做電爐烤串,已經占領了心智,為什么它不做烤串了呢?因為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企業要考慮怎么辦。
原來做電爐烤串賺錢,是因為那個時候北京可以外擺,北京做烤串,里面吃,外面也能吃,100平方米可以擺成300平方米,所以可以賺錢。
后來北京取消外擺,你就賺不到錢了。所以汪總說顧客想吃點什么我們就做點什么,做點餛飩、弄個蓋飯、搞個奶茶,什么都上了,人家照樣做到了快餐之王。
所以企業經營的問題,大于企業營銷的理論,你要用企業經營來解釋它,你就知道不一定要堅持這個東西。比亞迪為什么能做到全球第一呢?它的營銷做得很爛,為什么還可以做到?就是因為企業經營厲害。
四、企業經營需要遵循的幾個原則
1.建立優勢
我們做企業經營的開展,我們要始終遵循幾個原則,其實是一個原則,叫做建立優勢、保持優勢、發揮優勢。
企業不是一開始就有優勢的,我們就要建立優勢,比如說比亞迪,比亞迪的經營是從沒有任何優勢逐步開始的,1997年比亞迪獲得了第一個機會,就是金融風暴,日本三洋的鎳鉻電池供應有問題。
于是比亞迪占領了全球40%的充電電池的市場份額,之后它已經成為全球充電電池的第一大供應商,這個優勢是逐步建立的。
2003年比亞迪收購了一家汽車公司叫秦川汽車,馬上就要破產了,他還收購了一家手機代工企業,為什么?因為未來兩個行業要大量用電池,一個是未來的電動汽車,還有一個是手機,所以它要把下游也干了。
在2008年收購了寧波中緯,再后來去買船,這都是他逐步建立自己優勢的一個經營動作。
2.保持優勢
比如說小馬宋這家公司,小馬宋本人就是小馬宋公司的早期優勢,因為我早年就在公眾號已經成名了,我去建立一個咨詢公司,當然可能很快就能獲得業務。
但是你如何保持這種優勢呢?因為人總是要沒了的,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出替代小馬宋的員工,這個優勢就會隨著我個人智力和精力的衰退而優勢。
你還要用標準化的生產流程、生產方式、創意方法來培養你的員工,讓這家公司不再依靠小馬宋的個人智力,而是依靠集體作戰、系統作業方法來維持你的優勢。
3.發揮優勢
你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不要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你要發揮你自己的優勢,然后獲得更多的利潤。
比如說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老師,叫羅永浩,為什么羅永浩去做直播立刻能夠把錢還上?因為發揮了他的優勢,他的優勢就是做網紅,他就是天生為網紅而生的一個人。我很敬佩羅老師,但是我覺得如果他想發揮優勢的話,他還是去做網紅比較好。
我們再接下來看一些企業,是如何發揮優勢的。
在今天市場上存在的幾大手機生產商,蘋果、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你會發現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跟手機有關系,它是利用原來的優勢做出來。
第一個蘋果,原來最早是做電腦、電子產品,后來它又做了MP3,MP3是它第一個做比較小的個人交互界面的電子產品,因為它有了這樣的優勢,才繼續做了手機。
三星本來有電子產品的基因。
華為呢,華為原來做通訊產品,技術也很厲害,包括OPPO和VIVO原來都是做電池產品的,延續了原來的優勢。
小米為什么能成功?其實原來是做軟件的,原來做金山毒霸、WPS,所以小米的成功是從MUI開始的,它走了另外一條路線,是先從系統軟件開始做,然后走到手機領域,它一定是有一定優勢才進來的,很少有完全沒有優勢,你去干一個新的行業,尤其是復雜的技術行業,這是很難的。
你看戴森,戴森原來做吸塵器,后來做干手機,后來做電風扇,后來做吹風機,為什么?
很多人解釋叫品類拓展,其實不是品類拓展,它為什么不做電飯煲拓展小家電?因為高速馬達是它的核心優勢,它在這上面積累了6000項專利,所以你看吸塵器、干手機、電風扇、吹風機,全是不是吹就是吸,在這方面具有技術優勢的。
包括本田,王石曾經說過,我們要學習豐田,我們不學本田,為什么?因為本田不是萬科的學習對象,因為本田是以發動機為核心做各種各樣的以發動機為基礎的產品。
本田還做火箭,還做割草機,還做摩托車,做汽艇,做汽車,因為發動機是它的核心優勢,所以它可以圍繞發動機做很多產品。但是豐田是圍繞著車做所有的服務,本田其實是在發揮它發動機的優勢。
包括瑞幸,瑞幸的延展,早期是神舟租車,到后來共享出行,一個是做線下,一個是做線上,積累了經驗,結合起來,咖啡就變成了瑞幸咖啡,它其實用了原來的數據優勢和線下運營能力,不是憑空出來的。
它做奶茶就不太行,為什么?因為奶茶比咖啡復雜太多了,奶茶是更接近餐飲行業的一個產品,咖啡反倒是更接近制造業的,所以它做咖啡可以,后來它又做包裝咖啡了,2023年第一季度瑞幸的包裝咖啡增長了170%。
古茗從奶茶到物流,到茶園,到設備維修,到薯條,怎么發揮它的優勢?為什么做薯條?都是圍繞奶茶來做的,為什么它要做薯條呢?就是因為外賣需要湊單。
1萬家門店,點個奶茶不夠起送價,來一包薯條湊個單,這叫經營的邏輯,跟它賣什么東西沒關系,奶茶就不能賣薯條嗎?可以,就是因為經營的邏輯講得通。
五、如何獲得卓越的經營業績?
我跟大家分享我認為在企業經營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篇論文,《如何獲得卓越的經營業績》,這是邁克爾·波特在哈佛的時候寫過一篇論文,他提出了兩個獲得卓越經營業績的方法。
第一個叫提升經營的效率。
提升經營效率,就是在一組相同的經營活動中做得更好。有幾個重點叫做相同的經營活動做得更好。
還是舉餐飲的例子,比如你做美團,我也做美團,你做抖音,我也做抖音,你做外賣,我也做外賣,你做點評,我也做點評。
但是我所有環節都比你效率高,我就比你賺錢,南城香就是這樣,這叫做在一組相同的經營活動中做得比別人更好。
什么叫更好?就是在相同的條件下我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比如打印紙用兩面打印,你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你整個成本就會降下來。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早晨起來穿褲子,你覺得先穿襪子再穿褲子效率高,還是先穿褲子再穿襪子效率高?
大家想一想,你先穿褲子,坐在床上穿褲子,起來把褲子一提,然后坐下來穿襪子,然后再起來,四個動作。先穿襪子,穿上襪子,再穿褲子,然后起來提一下,走了,三個動作,對不對?節省了一個動作,你的效率就更高。
這就是持續改善,永遠都要想到你怎么才能提升經營效率。
所以說你要相信,在任何領域,總有人比你做得更好,總有人比你做得更高效。
前兩天我遇到一個做茶葉的品牌,我也很驚訝,我以前說茶葉其實做不大的,其實包括我們很知名的那些茶葉,其實都沒有超過20億的。
但是那個茶葉在抖音上已經月銷量超過2億了,它已經超過全國所有的茶葉品牌了,人家擅長做抖音,沒辦法,而且人家確實是賺錢的。
所以通過持續改善,就會讓我們今天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未來表現最差的一天。因為我們明天比我們今天做得更好,我們后天比明天做得更好。這就是持續改善。
第二個叫做建立戰略壁壘。
建立戰略壁壘是什么?你要確定一個經營方向,然后用一組獨特的經營活動來形成它難以模仿的壁壘。
舉個南城香的例子。
南城香成立于1998年,它叫做基于北京城區的全時段社區快餐,它有這樣一個方向,我就要基于這個方向去做獨特的經營活動。前面我們同事分享南城香的案例,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參考:快餐坪效王,環環相扣,節節生利|南城香x小馬宋案例復盤)
比如說別人在多板塊選址,南城香只在社區做。為什么?因為你在shopping Mall做,早餐、夜宵做不了。你在寫字樓做,只能做周一到周五,節假日做不了。我在社區做,早餐可以做,晚餐可以做,午餐可以做,夜宵可以做,全年可以365天無休,可以做到全時段,我只做這個。
這是我的戰略方向,別人是一日兩餐,我一日五餐,所以我就是用一組獨特的經營活動建立了我的戰略壁壘,而且你還學不會,我告訴你,你也學不會。所以這個叫做建立戰略壁壘。圍繞著你的戰略方向建立起難以模仿的壁壘。
它放棄了什么?它放棄了很多,寫字樓不能開店,shopping Mall不能開店,北京以外不開店,但是人家一個店頂十家店,在北京可以開300家店,可以再繼續開嘛。
總結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營銷很重要?是因為營銷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其他企業最直接的東西。
你看到的都是營銷,因為它的營銷都在做,你看到好像以為說這個營銷做了就成功了,你才會覺得營銷就是這個企業制勝的法寶。
但是今天你會發現那么多有名的品牌,要么不賺錢,要么就已經關店了,那些所謂的網紅、新消費品,只有這些踏踏實實做經營的企業,它才最后留了下來。
所以我們營銷看起來很好,其實企業經營是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你沒有看到,我們剛才看到的是冰山的一角,但是你以為那是全部,實際上企業營銷的作用沒有那么大。
所以請大家記住一句話:企業經營是比營銷更高一級的問題。
如果你企業經營做好了,營銷理論的各種吵架,說你的定位不行,在企業層面看都是雞毛蒜皮的瑣事。
作者公眾號:小馬宋(ID:xiaomasong99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