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預售票房破億,新海誠創作表達更具野心
文:歐陽????,編:園長,首發:刺猬公社
原標題:純愛戰神新海誠,在中國“暴打“漫威DC
新海誠的《鈴芽之旅》,來得正是時候。
(本文存在部分劇透)
抱著一條三只腿的小板凳,新海誠在內地開啟了《鈴芽之旅》的“宣傳之旅”。
這條小板凳的形象源自片中鈴芽母親為女兒制作的兒童椅,也是男主草太在電影大部分時間里的狀態。它睡過上海酒店Kingsize的大床,圍過北京降溫后工作人員送來的圍巾,還參與了無數人鼓掌歡呼的路演,一路從校園路演到B站掃樓,所到之處皆是夾道歡迎,稱它一聲“大場面板凳”也不足為過。
引起廣大非二次元用戶破圈關注的,或許還是映前新海誠本人社交媒體里關于“中韓簡餐”的討論,這些電影之外的趣聞也讓《鈴芽之旅》被更多人注意。
在往年,三月當屬院線淡季。而當下,電影產業因多重因素正在迅速復蘇,各類型電影紛紛定檔,國產片和引進片在院線打得火熱,路演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營銷手段襯得市場一派積極向好態勢,在此背景下,人們的觀影意愿也有了一定回升。
3月23日,《鈴芽之旅》預售票房正式破億,創下進口動畫預售新紀錄,此時距離影片上映還有12小時。3月24日上映首日,燈塔專業版App顯示,其首日票房為9454.2萬元,突破了《你的名字。》首日票房記錄,上映第二日中午,《鈴芽之旅》累計票房便突破了2億。
都是引進片,同樣正在院線上映的DC旗下《雷霆沙贊!眾神之怒》上映9天,票房未及4000萬;前段時間漫威旗下的《黑豹2》《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也都在票房成績上熄了火,一度讓媒體和公眾對引進片的未來表現都開始憂心忡忡。
如今來看,《鈴芽之旅》的表現明顯優于之前幾部海外作品,根據映前媒體預測,電影最終票房成績為4.19-7億元。相比2016年上映、5.76億票房的《你的名字。》,以及2019年上映、2.88億票房的《天氣之子》,作為“災難三部曲”終章的《鈴芽之旅》或許會以新高的票房成績為此系列收尾。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日本動畫電影導演,新海誠這個IP在國內的影響力早已不局限在二次元愛好者群體,在十數年間內容和傳播等多個方面的改變下,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一種“泛二次元”的內容產品,其中也正好順應了中文互聯網的發展變化。
一、新海誠在中國:從一個人到一個IP
觸網比較早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在百度貼吧的時代,真正的潮人一定要有一個或炫酷或文藝的“簽名檔”。這些簽名檔會呈現在用戶貼吧發布內容的下方。古風愛好者可能是水墨風的煙雨江南客,文藝青年們偏愛氛圍感的風景與文字,二次元愛好者們則可能是某部番劇里有趣的畫面或角色。
上映于2007年的《秒速5厘米》,就是貼吧簽名檔里的常客,這也是讓大部分中國網友第一次了解到新海誠的作品。
雖然沒有在內地院線上映,但這部電影乘著早期互聯網發展和傳播的東風,讓許多人認識到了什么叫新海誠的風格。最經典的名場面莫過于片中男女主角成年后的那次電車擦肩,電車呼嘯而過,櫻花花瓣也隨之落下,站在鐵路兩邊的男女主角同時回頭,列車駛過,對面的人卻已消失不見。
《秒速5厘米》截圖,圖源豆瓣
那句,“吶,聽說櫻花花瓣飄落的速度,是秒速5厘米”,也在QQ空間等社交網站上被廣為流傳;櫻花、電車或是火箭升空的天際,這些畫面也成為當年最潮流的壁紙。內涵豐富的文字臺詞與唯美又富含辨識度的壁紙畫面,這些都是在互聯網飛速發展時的重要傳播手段,除了動畫內容本身,它們也是塑造新海誠這個IP的重要依靠。
畢業于文學系的新海誠,不僅有著對背景畫面的美學追求,也一直堅持著為作品創作同名小說的習慣,相比現在,他早期的作品更多是一種文藝青年的氣質,對氛圍的塑造極為重視。這讓他的作品在畫面和表達上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交融,而《秒速5厘米》關于成長與錯過的話題,也吸引了許多非二次元愛好者,這種交融一直作用在他的后面幾部作品中。
《言葉之庭》截圖,圖源豆瓣
到了2013年的《言葉之庭》,同樣是在沒有于內地院線上映的情況下,依靠互聯網的傳播收獲了不少好評。這部電影在表達新海誠的個人情趣上更淋漓盡致,也在講故事和畫面精致度、分鏡上有了十分明顯的進步。當時正值B站在年輕人群體中迅速走紅,新海誠的許多作品都在B站得到傳播,以其早期的二次元、視頻網站定位,人們對這位新生代導演作品的了解和討論也有了一個更公共、更互聯網化的環境。
保持著三年一部作品的頻率,到了2016年,《你的名字。》終于來到內地院線上映。此時在中文互聯網上,隨著新海誠此前作品的傳播,其知名度已經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你的名字。》確實有著較高的完成度,在當年創下了多個紀錄,首周票房便達到了2.87億,在當年引發了學生群體的觀影熱潮。在某些層面,這或許是另一種“欠XX一張電影票。”
《你的名字。》截圖,圖源豆瓣
而2019年的《天氣之子》,雖然在票房表現和口碑上都有了一定下降,但實際也是導演新海誠在探索過程中的一種嘗試,爭議集中在主角的人設、“三觀”和更偏現實的表達方式上,當時引發的系列負面評論也多是覺得創作過程中想說的太多。在這一次《鈴芽之旅》的觀影中能看出,新海誠針對《天氣之子》的許多問題都進行了調整,保持了其對現實的思考,用一種更穩妥的方式講述了故事,整體而言更為成熟。
新海誠的走紅史,其實也是中國互聯網媒介發展變化的歷史。在《鈴芽之旅》相關內容的評論區里,許多觀眾的留言會例數自己此前看新海誠作品的經歷,三年三年又三年,新海誠的作品大多關于愛情、成長,他們也正是在這樣作品的陪伴下走過了成長之路,媒介的迭代與自我的完善同步推動著他們對新海誠作品的理解。
二、新海誠之后,日本動畫還有大師嗎?
在影片的片尾字幕里,我們會看到很多明顯是中國人的名字,這些名字出現在制作的各個環節,夾在一眾日本人名中倒也不會顯得突兀。加上中國發行團隊在宣發、營銷上的努力,《鈴芽之旅》有如今的表現,還是有不少“中國印記”的。
日本動畫產業的轉移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愛看番劇的朋友們想必也能發現,近幾年的作品里,我們能在片尾環節看到越來越多中國名字。這種影響甚至嚴重到,動畫《異世界舅舅》的外包團隊集體發燒,導致動畫更新延期。
當下的大部分日本動畫,我們都能在制作人員名單中看到不少江浙滬地區的公司名字,一海之隔,上海和無錫已經承擔起了日本動畫的許多重要工作。
雖然“外包”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產業的轉型升級、結構的優化調整,但日本國內動畫產業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
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發布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22》,日本動畫產業總產值在2020年首次出現十年來的負增長后,經過調整和布局,2021年已有回升,但危險仍然存在。回看過去一年的日本動畫電影,《咒術回戰0》和《航海王:紅色歌姬》在日本本土和北美都收獲了極佳成績,但這類系列化IP的劇場版作品只能保證傳統動畫制作公司的收入,業界人才流失和中小型制作公司虧損的情況仍十分嚴重。
在這兩種情況的疊加之下,日本動畫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必然會有所下降,出現一些新問題。加之當下AI作畫風潮的興起,對傳統漫畫、動畫創作的沖擊自不必說。這些都是擺在當前日本動畫產業面前的問題。
新海誠的《鈴芽之旅》于2022年11月在日本本土公映,在12月底突破100億日元大關,在2月初確認引進內地時已取得超130億日元的票房成績,被視為推動日本院線復蘇之作。當下能有這樣水平的原創動畫電影出現,對日本動畫產業的發展也必然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也讓新海誠這個IP承擔起了更多期待和責任。
不過相比漫威和DC等美式超級英雄IP,日本動漫在中國的處境還算好的。
《黑豹2》2月初上映,累計票房1.06億;《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2月中旬上映,截至3月25日晚的累計票房為2.72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的預計票房也沒有超過2億。往前回顧,《蟻人》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別拿到了6.71億和8.31億的成績,《黑豹》第一部也有6.62億的票房,人們對超英電影的熱情似乎并沒有像之前預計的那樣釋放出來,而是“不再有興趣”。
2023年票房榜,圖源燈塔專業版App??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不好看”,除了被討論已久的政治正確,還有越來越流水線、越來越兒戲的創作。漫威這邊新階段的超英沒一個角色“立”起來的,甚至沒幾個討喜的,劇本寫得一個比一個差;DC那邊更是宇宙都快要“完蛋”了,主演不省心、高層整花活,沒幾個讓人省心的,2023年了,留給DC重啟宇宙的機會還有多少呢?
請容許刺猬公社在此說一句:支持新海誠暴打漫威DC。
三、新的新海誠
說回《鈴芽之旅》本身。截至3月25日晚,《鈴芽之旅》的豆瓣評分為7.6,低于8.5分的《你的名字。》,8.3分的《秒速5厘米》和《言葉之庭》,但也高于7.0分的《天氣之子》。從評分來看,在新海誠的作品序列中處于不高的位置。
《鈴芽之旅》實際是一個關于災難和救贖的故事,鈴芽需自己救贖自己,就像在常世里開解兒時的自己一樣,但影片在對男女主角之間感情線的處理上還是有些節奏問題,并且十分明顯。部分觀眾會將鈴芽喜歡上草太,為拯救他而不管不顧的行為定義為一見鐘情后的“戀愛腦”,覺得這種依賴來得實在有些突然。雖然有很多可以解釋的說法,但鋪墊不足是無法辯駁的。
又是一個既要、又要的問題,或者說,又是一個關于期待和創作者表達的問題。
雖然從《你的名字。》開始便有涉及,但新海誠對于現實的思考卻是在這之后兩部作品中有了更明顯的呈現。《你的名字。》雖有災難事件來推進,但尚且是以一貫的唯美愛情、錯過為主題,能夠將感情線和故事都處理的比較流暢,但其他作品中,當愛情成為了為主題服務的因素時,處理上便還是會有些失衡。
或者說,新海誠的美學風格和表達習慣總是會給人一種唯美細膩的期待。但很明顯的是,經歷了多年的創作,新海誠在創作時的表達會更有野心和拓寬邊界的欲望,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對外部世界的關注,或者說是商業性、公共性的某種必然。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許多觀眾對《鈴芽之旅》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即便這部122分鐘的長片已經是新海誠目前為止導演過最長的作品,但它確實在情感關系的描述和推進上存在許多不完整,在人設和很多轉變上都顯得有些莫名其妙,未能實現《你的名字。》那樣的平衡,而這正是人們想看到的。
但換個角度而言,新海誠的創作思路或許已經在新階段再往前走了一步了,只是這個階段到底是不是新海誠應該去往的方向,還值得討論。
令人印象深刻、眼淚最洶涌的一段,是鈴芽在常世遇到幼年的自己。雖然沒有明說,但影片里暗示著鈴芽的母親就是在3·11地震中遇難離開的,童年時的鈴芽還不能理解生死與災難,也難以堅持對未來的期待,但那次推開“門”遇到未來的自己,像媽媽一樣,用失去一條腿的椅子給了小鈴芽生活的希望。
這段情節并不陌生,會讓人想到許多類似的動畫電影中的情節。《哈爾的移動城堡》里蘇菲看到小哈爾接住流星,明白了哈爾的等待;《你的名字。》里夕陽下、隕石砸出的山丘上,三葉與瀧穿越三年時光的相遇……任何作品都不是獨立于時代的存在,這些情感都是類似的。
只是這次《鈴芽之旅》里,鈴芽治愈了災難后的自己。
圖源@電影鈴芽之旅 官微
作者公眾號: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