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商場集體消失?這20個品牌門頭眼熟嗎
前一陣刷小紅書,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漢字在商場集體消失#。
回想一下我為數不多的逛街經歷,在比較高端的商場里,特別是服飾品牌,不論國產品牌還是海外品牌,英文字符的門頭的確比較常見。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UR、INXX,早已在高頻次的廣告中“認識”了,也有很多英文門頭品牌,可能連正確發音都不確定。
哪怕有時門口的店員會喊:
“歡迎光臨XXX。”
但就像空乘的英文播報一樣,
只有說的人才能聽懂。
該話題下的評論區對此也各執一詞,有人說國產品牌的英文門頭就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說漢字設計就是不如英文時尚、好看。
我找了20個商場里比較“眼熟”的本土服飾品牌,有漢字也有英文,還有近幾年很流行的拼音logo,一起看看他們的視覺效果。
*按首字母順序排序
一、漢字
01
播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165家(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播 Broadcast 創立于1997年,取意于詩歌總集《詩經》中:“播厥百谷,實函斯活”之句,隱喻希望、傳播、播種之意。品牌原本將英文放在前面,升級后,將中文前置。對此品牌解釋為:前置意味著一種宣言,身為中國品牌,希望被前置的‘播’承載蛻變、進化后超越的決心。
02
波司登
品牌注冊地:江蘇
門店規模:3670(截至2022年9月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波司登的品牌視覺同樣進行過升級調整,全漢字呈現,包括品牌下方的“暢銷全球72國”。但在最新的門店視覺設計中,波司登只保留了品牌漢字名稱,包括拼音字母,字形整體規整,類羽絨服塊狀款式。
03
獨漾
品牌注冊地:臺灣
門店規模:暫無公開信息
標識淵源:獨漾女裝品牌的創意靈感來自純粹的臺北街頭,“漾”為YOUNG的音譯,表意年輕、個性與獨特,致力于關懷城市中獨立打拼的女性群體,希望能為每個女孩提供獨特、不一樣的感覺。
04
海瀾之家
品牌注冊地:江蘇
門店規模:1080家(截至2023年一季度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海瀾之家的命名含義為:“以海闊天空之博大,創波瀾壯美之事業”。隨著品牌出海,海瀾之家也同步了英文標識:HLA。
部分門店升級后的海瀾之家,改變了主色調
05
洛花糖
品牌注冊地:南京
門店規模:暫無公開信息
標識淵源:洛花糖是啟蒙于動漫與JK(源于日本網絡語言,意為女高中生)文化的二次元服裝品牌,以社群經營為主,依靠線下門店作為銷售渠道,門店風格集萌款制造機+棉花糖主題制服館于一體。
新店門頭也在”去漢字化“
06
奶糖派
品牌注冊地:廣州
門店規模:10家(截至2023年5月媒體采訪報道)
標識淵源:奶糖派品牌脫胎于豆瓣社區的大杯內衣小組,組內粉絲都將大胸稱作“大白兔”,為了和大白兔奶糖有所區分,創始團隊一致決定取名為“奶糖派”,意即“大胸聯盟”。品牌logo也從原來的英文Candy la vie,升級為“奶糖派 大杯文胸”,以中文為主,更準確地表達國貨品牌的形象。
07
內外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150家(截至2023年3月品牌外宣)
標識淵源:內外 NEIWAI的門頭標識常與拼音一同出現,但設計更矚目的還是“內外”二字,通過漢字變形,將兩個字融合為一體,既是“內外”,又是“內”與“外”,在圓形符號包裹下,整體感覺輕柔卻有力。
08
速寫
品牌注冊地:杭州
門店規模:314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速寫 CROQUIS是江南布衣旗下的男裝設計師品牌。CROQUIS為法語的速寫,品牌將藝術語境中的“速寫”延伸為一種生活模式:隨意的表象下隱藏著很多理想和發現。
09
衣架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暫無公開信息
標識淵源:衣架女裝品牌的創立,源自于創始人的一個夢想,希望身著衣架時裝的女性都可以人衣合一,優雅行走。品牌logo同樣為優雅簡潔的漢字,被抽取掉的兩“橫”意味著“衣之霓裳,架之棟梁”。
10
中國李寧
品牌注冊地:北京
門店規模:6295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從2017年10月底,李寧首次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提出“中國李寧”,開始品牌的國潮之路。“中國李寧”四字標識,也從簡體向繁體演變,以四四方方的紅色印章圖案,深入人心。
二、英文/拼音
11
ANTA(安踏)
品牌注冊地:福建
門店規模:6924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安踏品牌標志設計來源于中國排球在扣球時的姿勢,而傾斜的“Anta”既是中文“安踏”的拼音,同樣也取希臘語“大地之母”的意思。標志的識別圖形由字母“A”抽象變形出升騰而起的飛行姿態,以簡約、概括的手法展現了力量、速度與美。
12
Bananain(蕉內)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15家(截至2022年底)
標識淵源:蕉內的標識是中英文組合體,但因為英文在前,所以歸類為英文視覺。在門頭視覺上,品牌的整體感覺像是“標簽”。“標簽”,是品牌解決體感問題的起點,“標簽”既可以作為對“無感”的隱形標注,又可以作為對“有感”的醒目識別。
13
FILA(斐樂)
品牌注冊地:原意大利、現廈門
門店規模:1984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意大利起家、韓國轉身,如今被中國安踏收購,經過百年歷史變遷,斐樂的門頭logo卻始終沒變——1973年,FILA邀請日本設計師伊信(Inobu)設計了「F-box」的Logo,紅、藍兩色代表了地中海陽光和海洋,一直沿用至今,成為FILA的標志。
14
GXG(杰斯卡)
品牌注冊地:原法國、現寧波
門店規模:近1000家(截至2022年底集團財報未披露具體數據)
標識淵源:GXG原本為法國創始人Gill與Green成立的男裝品牌,后被森馬收購,轉型為本土品牌,母集團為中哲慕尚。品牌名稱不變,延展為英文單詞go-getter mix glitterati,即“志在必得的時髦一族”。
15
INXX(英克斯)
品牌注冊地:杭州
門店規模:220家(截至2023年3月品牌外宣)
標識淵源:INXX 英克斯隸屬于英涉香港,但品牌本身是在內地總部——杭州英涉誕生的,INXX既是買手集合平臺,也是同名服裝品牌,匯聚了全球很多頂尖高街潮牌。“in”為潮流,“X”則是未知數,即無限可能,目前品牌沿用的視覺為box logo,即矩形logo。
16
JNBY(江南布衣)
品牌注冊地:杭州
門店規模:927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財報)
標識淵源:JNBY是江南布衣旗下子品牌,JNBY作為英文品牌名稱,一方面,作為漢字拼音縮寫,便于國內消費者識別;另一方面,作為“Joyful Natural Beauteous Yourself”的縮寫,詮釋了品牌“做快樂、自然、美麗的自己”的理念。
17
La Chapellle (拉夏貝爾)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250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
標識淵源:La Chapellle為法語,譯為小教堂,是法國一條風情小街。創始人在構思這個品牌時正居住在這條充滿法國文化的小街上,因此誕生了拉夏貝爾服飾,并將這法國風情延續。
18
Mark Fairwhale(馬克華菲)
品牌注冊地:中國
門店規模:暫無更新數據。(19年最高規模達1600家)
標識淵源:馬克華菲(Mark Fairwhale)是七匹狼旗下公司。Mark取自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MARK CHEUNG的名字,FairWhale,意為優雅的深海鯨魚,即低調的完美主義。
19
MECITY
品牌注冊地:上海
門店規模:110家(截至2022年數據)
標識淵源:MECITY,原名Me&City,在2021年,品牌減去了原有的“&”符號,除了視覺風格上的精簡聚焦,也意味著ME(我)和CITY(都市)的進一步融合共存。MECITY是美斯特邦威旗下一款高端城市品牌,目標用戶是18到35歲的都市白領,是對偏重于校園的“美特斯·邦威”品牌的互補與延伸。
改名前的ME&CITY
20
PEACEBIRD (太平鳥)
品牌注冊地:寧波
門店規模:4000余家(截至2022年底集團財報未披露具體數據)
標識淵源:1996年,品牌創始團隊,以象征愛與和平的鴿子為原型,創建了PEACEBIRD太平鳥品牌。在視覺升級之后,門店標識全部去掉漢字,只保留英文字母。
/最后
商場作為曾經消費者購物,特別是購買服飾的最大場景與渠道,式微是注定的。但在線上場景的反哺互通后,品牌和消費者都沒有放棄線下場景,并將線下體驗店的環境氛圍、視覺設計打造得不可謂不極致。大家一邊詬病一邊關注,看似是商場門頭品牌的漢字與英文之爭,實則是對線下體驗提出的更高需求。
就拿爭議最大的太平鳥來舉例,18年之前的太平鳥門頭是長這樣的:
成為peacebird之后,太平鳥才有了如今“不那么貼地氣”的樣子。從門店升級后,太平鳥公布的當年半年度營業額數據來看,營業總收入達到31.69億,同比增長12.41%。所以,從視覺層面來看,彼時的“peacebird”是立了大功的。
你還見過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商場里的門頭?評論一起欣賞下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