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多人在用的微信讀書,把我的Kindle救活了。
亞馬遜 Kindle 服務號發布《Kindle中國電子書店運營調整通知》,稱亞馬遜將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
還有一個多月,亞馬遜就要停止中國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了。雖然Kindle一直以來有傳輸麻煩、書籍價格貴等問題,但此次官方的停運對于用戶來說,意味著手里的Kindle真的要“蓋泡面”了。
不過很多用戶在官方停運之前,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越獄”,將「微信讀書」安裝在水墨屏里,從而獲更便捷的閱讀體驗。
之前作為非Kindle用戶,之前我還是抱有一絲疑惑:既然有了Kindle,為什么還要用微信讀書?
我詢問過身邊用Kindle里的微信讀書進行閱讀的朋友,當時她只回了我兩個字:
便宜。
盡管市面上的閱讀類APP有上百款,而微信讀書能夠被用戶選中,除了便宜外,我想它肯定還有其他優勢。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微信讀書的獨特之處。
看書嗎?
免費的。
在全民消費降級的時代,也許性價比才是真正的剛需。
微信讀書在創立前期,運營策略一直是以“免費”為主。
從2015年開始,用戶經常收到“無限閱讀卡”,免費送書、組隊抽取無限卡等專題活動,通過簡單的社交互動讓用戶獲得無限卡獎勵,看書幾乎不需要額外花費。
不過,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幾年過去了,微信讀書也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化之旅,例如無限閱讀卡不再無限、書籍需要付費閱讀...用戶開始吐槽:免費的門檻越來越高,付費的內容越來越多。
雖然商業化在即,我們翻開微信讀書,能看到其保留了福利場,各種依托于微信生態的各種社交活動依然在線,如果用戶能夠堅持打卡和互動,體驗卡的獎勵能活動也能維持日常閱讀需求。
讀書小隊(左)、邀請朋友得體驗卡(右)
「讀書小隊」:通過三位朋友組成小隊,共同積攢積分贏得獎品。
「邀請朋友得體驗卡」:邀請新用戶和30天未閱讀的用戶,就可以獲得三天體驗卡。
用戶通過這些簡單的社交互動,享受了免費的讀書時長,隨著長期的社交互動,不僅讓微信讀書積累了廣泛的用戶基礎,同時也在這些用戶心中形成了——在微信讀書上閱讀更省錢的平臺印象。
社交化的閱讀:
一個人堅持閱讀有點難,但一群人就好辦了
三年前,微信讀書注冊用戶數就已達到2.1億,微信讀書基于微信生態,社交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之前微信讀書已經通過“閱讀不再孤單”作為理念進行了社交化宣傳。如果仔細盤一盤它的營銷活動,你會發現大多活動都和微信與社交有關。
上劃進入微信讀書「福利場」
微信讀書其他9種營銷玩法:
「閱讀挑戰賽」:挑戰堅持閱讀天數和時長,不同規格挑戰獲得獎勵不同;
「每日一答」:挑戰12道常識題,瓜分百萬書幣和體驗時長;
「周一會員日」:參與特惠加入會員;
「周二翻一翻」:卡片互動形式,領取免費書籍;
「周三讀就送」:用戶將推送的書加入書架閱讀5分鐘即可獲取免費書籍;
「周三聽書館」:每周一次領取免費有聲書;
「周四免費圖書館」:分享即送,讀就送書;
「周五集贊得12天體驗卡」:通過將聯名卡分享給朋友,每張卡片集2個贊即可獲得兩天體驗卡。
「周六組隊抽體驗卡」:通過朋友組隊,抽取體驗卡機會。
閱讀挑戰賽(左)、翻一翻(中)、每日一答(右)
像是「閱讀挑戰賽」和之前提到「讀書小隊」,都設置了每日登陸、閱讀的規則,其中「讀書小隊」的日期設定在21天,“21天養成一個習慣”,意在培養用戶每日使用微信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多人參與、相互提醒和監督,幫助短期用戶沉淀為忠實用戶。
除了這些活動,微信讀書社交上的屬性更體現在「讀書排行榜」上。通過微信登陸,用戶選擇關注自己的好友,查看好友的閱讀時間,每日更新的讀書排行榜對于一些用戶來說能夠不斷激勵自己和朋友閱讀,而不喜歡的用戶也可以選擇關閉排行榜功能。
同時,微信讀書憑借微信好友鏈為讀書增加了社交屬性,翻閱微信讀書內的書籍,經常能看到“朋友在讀”的字眼,在好奇心驅使下,用戶會對朋友讀的書更加關注,而遇到品味相似的朋友,微信讀書也增加了彼此的共同話題。
克制的產品設計:
簡潔卻不簡單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對微信讀書APP最直觀的感受——簡潔。
作為一款讀書工具,微信讀書的誕生就是為了閱讀這件事。所以在產品設計上,微信讀書用簡潔的設計語言保持了產品在功能性和閱讀體驗上的平衡。
微信讀書APP和小程序主體都以藍白作為主色調,在色調統一且和諧同時,又能凸顯圖書這些關鍵內容。
微信讀書簡潔的頁面設計
與APP相比,微信讀書小程序上的內容更加精簡,只保留了「福利」、「書城」和「聽書」三大板塊,滿足用戶社交獲取利益、閱讀和聽書三大需求。
微信讀書APP(左)、微信讀書小程序(右)
雖然在產品設計上,微信讀書保持著冷靜、克制,但在功能上,它一直在做加法。
APP和小程序整體看起來非常輕量化,簡潔卻不簡單。微信讀書上有很多閱讀功能,深受用戶喜歡,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讀書筆記、聽書、添加公眾號等功能。
「讀書筆記」:閱讀時看到喜歡的段落和句子,可以劃線,寫出自己的想法,并可以隨時查看,通過;
「聽書」:當眼睛疲勞時,聲音可以讓閱讀更加方便;
「添加公眾號」:查看關注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用戶閱讀記錄和在讀時長都有記錄,又可以領取無限卡。
今年,微信讀書在功能上不斷發力。一方面,升級了閱讀時長功能,從主頁點進「閱讀時長」,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整體的讀書數據和類型偏好,數據可以細化到每一天,對每個人的閱讀數據和喜好進行了一次全面匯總;
閱讀數據
另一方面,為了迎合了紙質讀者的喜好,微信讀書還上線了“連接紙書”新功能。用戶之前讀過的紙質書以及做過的相關筆記,都可以直接在APP里搜索書籍,選擇“連接紙書”,通過攝像頭拍攝紙質書相關頁面,電子書就能準確定位到相關位置,微信讀書將紙質書的標記和筆記同步到電子版書籍上。
連接紙書
除了好用不貴,微信讀書“拯救”Kindle也有一部分原因,因為官方也重視墨水屏上用戶體驗。(畢竟官方都出墨水屏版了)
圖源:微信讀書公眾號
因為微信讀書,很多用戶又把塵封已久的Kindle拿了出來。
關于微信讀書拯救Kindle,有網友戲稱:
圖源:微信讀書公眾號
分享我總結的微信讀書三點優勢:
從運營策略來看,微信讀書在發展前期,先以“便宜”、“免費”占領用戶心智,基于微信好友生態做社交化的閱讀,積累了廣泛的用戶基礎;
從營銷動作來看,依托于微信社交的花式分享活動促成了用戶裂變,同時通過長線活動運營和閱讀激勵培養用戶的閱讀習慣,依托社交打造圈子內的閱讀氛圍;
從產品設計來看,專注于用戶體驗,微信讀書憑借簡潔的產品設計和實用的閱讀功能,讓更多用戶喜歡線上閱讀。
雖然短視頻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碎片化時間,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愈來愈難沉下心來享受閱讀,但微信讀書通過運營策略、營銷動作和產品設計,將閱讀與社交結合起來,通過社交裂變和活動激勵,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更容易堅持。
最后的靈魂拷問:你的Kindle還在壓泡面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