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翻糖做中國風人偶,他從擺攤小哥逆襲世界冠軍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四川帥哥靠“人造美女”,從擺攤小哥逆襲世界冠軍,外網震驚:中古風美人,誰不愛?
「世界冠軍在天橋下擺攤」!
你以為,這又是一個勵志到飆淚的故事?
不,今天我們不談傷感,要給你們介紹的這位小哥,周毅,他有個“不可一世”的名號——糖王。
闖入“翻糖界奧斯卡”的賽場,并成為獲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改寫翻糖界外國人領先的傳統,作品一出,滿場“Amazing!Amazing!Amazing!”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甚至有人報價20萬,意欲買下他的作品。
從技校學渣,到上央視,登《人民日報》,從天橋下的擺攤小哥,到世界冠軍,這一步,他跨了14年。
一、做翻糖,是和時間賽跑
用外國的翻糖做中國風人偶,是外界對周毅最大的爭議。
但對于周毅來說,翻糖只是媒介,重要的,是讓世界看到東方的魅力。
“做藝術,不能排外。”
他說,這是老師教給他最核心的東西。
飛天女神和山海經瑞獸
曾有人對他的作品發出質疑:
“你做的嫦娥,眼珠是紅色的,這也能叫中國風?”
周毅想了想,回復到:
“嫦娥不能戴美瞳嗎?”
對自己的作品,周毅很有想法。
“生在這個時代,就得與時俱進,過去的東西之所以成為傳統,那是因為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現在,輪到我們創造傳統了。”
嫦娥
古風服飾輕薄如紗,而翻糖則顯得較為頓感。
周毅和團隊實驗上千次,結合中國傳統的面塑技法,用搟面杖把翻糖盡可能壓薄,然后一層層披上去。
最終得到了薄能透肉的糖衣。
唐婉
傳統翻糖干燥后易開裂,人偶成品保存時間短。
于是,他又花了一年,專門調整配比,嘗試1000多種食材后,研究出全新材料。
制作出的翻糖,塑形、定型能力都更勝一籌。
九尾狐仙
但翻糖終歸不似泥塑,糖經不起放。
留給周毅的時間不多,頭部的時限是30分鐘,衣服的時限是2個小時,而那些薄片,只需4秒,便會徹底硬化,無法再用。
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浪費,往往一做就是好幾個通宵。
在他身上,“匠人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做好發飾上極小的一顆顆珠花,吃透皮肉之苦。
80℃的糖漿在周毅手中,被飛快拉動、塑性。
這是人手能夠忍受的極限溫度。
高溫在他手上燙出一個個水泡,又變成一道道經年累月的疤痕。
甩動時,糖漿飛濺,灼熱地附著在皮膚上,但周毅無暇顧及,痛歸痛,咬咬牙也就忍下了。
拉糖版穆桂英
作為新時代的手工藝人,除了打磨技能,更難的,是對抗浮躁的心念。
早年間,周毅接觸到一個以龍為題材的拉糖作品。
高度超過1.3米,體重達到30斤。
在即將完工時,底座卻出現了幾絲細小的裂縫。
此刻,經驗不足的周毅陷入了猶豫,至此,這個作品已經做了二十多天,身體陷入高度疲乏。
他決定賭一把,反正裂縫也不是很明顯。
但他沒想到,就在給成品拍照時,“咔嚓”,裂縫變大了,瞬間,支撐住斷裂,龍頭直直下墜,一地碎片。
“就像炸爛尾樓一樣。”
那個畫面,周毅至今難忘。
早年拉糖作品
巨大的落差之下,讓他一度抗拒返工。
但自己擺的爛攤子,咬碎了牙也得收拾。
“克服懶惰之后,一旦真的決定重來,我就會有喜悅的心情,不用再面臨糾結,而一定要把它復刻到以前,甚至更好的樣子。”
隨著技藝的深入,周毅深知:
一個作品還要做到傳神,才算真正成了。
于是,他開始自學人體構造,甚至連美容美發,首飾珠寶,傳統服飾,都略有研究。
一得空,就去戲院看戲,細細觀察角色的妝發。
看得多了,給“姑娘們”畫眉、涂唇、美甲,他都不在話下。
除了人物,還要有足夠驚艷的布景。
去園林揣摩意境,寫生考察,都是為了更逼真的翻糖下功夫。
楊過
小龍人
對各個領域都有了深入了解后,每制作一個人偶,周毅都會浮想聯翩。
將自己代入角色中,體會角色的人生,并傾注全部的情感。
人們都說看到他的作品,仿佛一秒穿越。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在戲中”。
悟空
二、徒手“捏”絕色,他是女媧傳人吧
2017年,英國國際蛋糕大賽上,周毅帶領團隊,一戰成名,從數十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作品《武則天》,獲“全場最佳”,成為賽史上,第一個拿下全場最高獎的中國人。
配以蘇州園藝,國風繪畫,拉糖宮燈等中國傳統元素,大唐的風塵,折射出一個纖纖女子。
設計造型時,周毅只有一個想法:
“作為中國手藝人,世界比賽,必須中國風。”
同為獲獎作品的《醉臥忘憂境》,女子醉臥于石臺,姿態嬌媚。
酒杯,青苔,石獅,龍壁......就算是幾毫米大小的白蓮,其上的紋路,也一清二楚。
這份考究,甚至成為了獲獎的絆腳石。
為了制作出立體的湖水,周毅采用一層糖漿,一層水紋,依次疊加的方式,由此完成湖水的制作。
但這導致湖水太厚,無法切割,被判違規。
好在連裁判都覺得不忍,硬是把作品分類到別組,最終獲得銅獎。
2018年,享有“蛋糕界奧斯卡”的CAKE MASTERS,授予周毅「國際人偶蛋糕最高獎」和「年度國際翻糖蛋糕設計全場最高藝術家獎」,再一次刷新歷史,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兩次被授予全場最高獎的中國人。
原創造型來自插畫師-書亦飛
作為一名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
“中國風出場,萬物皆遜色。”
花木蘭
2019年,世界規模最大的蛋糕比賽-英國伯明翰國際蛋糕大賽上,周毅和團隊的四個作品拿下金獎,中國風再次秒殺,“糖王”的頭銜,名副其實。
《嫦娥》
《白蛇傳說》
可成功哪是說說這么簡單,為了這些比賽,周毅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接連一周反復練習。
每個配件,每個細節,不滿意就推翻重來。
他開玩笑地說道:
“手藝人,都是‘病人’。”
眼里容不下一絲瑕疵,做到極致方才收手。
正是這份心性,讓他數次站上領獎臺。
三、從擺攤小販,到世界冠軍
20歲后,轟轟烈烈,但20歲前的周毅,也曾是個徹頭徹尾的“學渣”。
小時候,考試三四十分,是家常便飯。
姥姥擔心他養活不了自己,一邊念叨著“瘦死的廚子800斤”,一邊讓他去當廚師。
由于從小喜好畫畫和捏泥人,便考了烹飪學校的食品工藝美術專業。
大學時做廚藝表演
刻苦學了一年,拿了一筆獎學金。
揣著這錢,周毅去了趟義烏——進貨。
選了一批仿制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香奈兒項鏈,去天橋下支個小攤。
捧起一本比臉還大的書,鉆進角落,周毅的擺攤生活,就此開始了。
前五次,生性害羞的他都是抱著家當晃悠一圈,打道回府,第六次,他鼓足勇氣,因為,臨近寒假,這批貨再不賣出去,連本金都賺不回了。
運氣不錯,那一晚,小賺了幾百。
摸摸兜里的百元大鈔,他來了自信。
做模型是他最大的夢想,既然對畫畫和雕刻有天賦,不如先從學校的面塑課開始下手。
用芋頭練習雕刻
一個學期,雕了上千斤的水果和南瓜,手上布滿刀片劃出的傷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期結束,周毅順利拿到了4000元獎學金。
畢業后,還摘得了“天賦著名藝術家”的頭銜。
用南瓜練習雕刻
2007年,在一個昆明的廟會上,他的面塑作品大火,收入最好的一天,賣出了8000元。
那時的周毅,儼然成了同學中的佼佼者。
面塑作品
可傳統面塑技藝雖美,始終不是時代的主流。
2014年,偶然接觸到翻糖,看著精美的蛋糕圖片,周毅明白,他終于等到了想要的東西。
它停止接面塑的單子,投入所有精力,一夕之間,從“領頭羊”變成了窮光蛋。
美人魚
白天,在酒店做小工維持生計。
晚上九點下班,一頭扎進翻糖的世界。
凌晨三四點睡下,六點又匆匆起床趕去酒店上班。
有一次,因為太困,倚著房里的水池昏睡過去,醒來后,屋子早已被水淹得透透。
“那個時候,最大的愿望是睡一個好覺。”
2017年,國際翻糖蛋糕大賽上,周毅和團隊,從數十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
所有的默默無聞,終有回響。
他說:
“我跌倒過,也爬起來過,見過的風浪太多。
如果你的生活中又苦的一部分,然后再有甜的一部分,你才會知道甜的東西有多甜。”
成名后,周毅沒有馬不停蹄地為自己增加流量,而是在佛山開了一家甜品店,一樓賣甜品,二樓開翻糖教室。
心有萬物,對外界的喧囂反少了很多渴望,“我想過的生活,是那種鳥語花香的,就好像早上起來打開窗,能夠看到外面有陽光,有綠植。”
在平凡的日子里,尋找心之狂喜,人生匆匆數十載,不枉。
圖源@sk糖王周毅
參考資料:
ole精品超市:《"糖王"周毅:從擺攤小販到世界冠軍》
一條:《讓無數老外拜師的四川帥哥:一門絕技,改變世界對中國的認識》
每日人物:《這一代手藝人,想讓年輕人愛上國潮》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