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干飯的時候真的不能沒有“電子榨菜”!
懸疑、爽文、復仇、反轉.......
將各種上頭的劇情濃縮在大約2分鐘的時間之內,叫人“欲罷不能”。
以前,動漫迷們把此類動畫稱為“泡面番”,因為觀看時長剛好足夠一碗泡面泡好。而現在,短劇作為我們年輕人離不開的“電子榨菜”似乎豐富了年輕朋友們的“下飯”種類。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想要沉下心認真追一部影視劇,即使對它十分感冒,也總是會堅持不到最后一集,這并不能怪用戶定力不夠,而是短小精悍內容有趣的短劇確實“有毒”!仔細觀察,近年來“電子榨菜”的說法橫空出世,各視頻平臺不斷推出精品短劇,一種更加新穎的影視形式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以迅猛之勢噴涌而來。
01
跌宕反轉、追劇上頭、奪人眼球......
那些出道就是巔峰的“電子榨菜”們
2022年可以稱為短劇的爆發之年,出圈作品頻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去年寒假靠自來水送上熱搜的《長公主在上》。還記得#長公主在上能加更嗎#竄上熱搜的那一刻,粉絲們的追劇熱情徹底被點燃。
一集只有兩分鐘左右,情節緊湊,爽點密集。
在最緊張刺激的時候,劇情戛然而止,懸念像鉤子一樣扯著觀眾往下看。這部2022年2月開播的短劇,時隔一年后熱度還在,微博話題#長公主在上開播一周年#登上熱搜,正片累計在快手播放超3.7億次。
再比如:作為大芒短劇精雕細琢的出圈神作,《念念無明》《虛顏》的成就必然也不容忽視。不僅劇集直接關聯內容獲得高討論度,更憑借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發酵強勢吸粉,成為年度破圈爆款。
大芒短劇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觀眾和內容創作者的目光,在今年初推出新作《我遲到了那么多年》。清新自然又有差異性的劇集題材風格、充滿巧思的內容情感細節和與之匹配的人物塑造,成功在互聯網激烈的注意力競爭中,奪取觀眾眼球,刷新此前爆款短劇的熱度記錄。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在廣電總局備案的微短劇有2800多部,而在2021年一整年中,僅有398部,增長量達7倍之多。這意味著短劇行業已然具備一定的成熟度,也為品牌踏入短劇營銷領域,迎來一個最佳時機。
2023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指出,短劇創作傳播日益活躍,發展潛力強勁。這也吸引了更專業的影視劇團隊,《二十九》作為抖音精品推出的都市女性成長短劇,因為有楊蓉這樣咖位的實力演員加持,成為2023年開年的短劇代表作之一。
1、短視頻平臺深度試水,題材類型愈加豐富
除了短劇內容團隊的成熟,短視頻平臺作為短劇呈現和傳播的媒介,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一系列短劇類型的試水,也成為了短劇發展的重要關注點。
比如:抖音平臺在去年推出的虛擬人柳夜熙,以柳夜熙為主角的《地支迷陣》,融合了虛擬人、國潮、賽博朋克題材等眾多要素。在精美、科幻的畫面中,觀眾跟著柳夜熙,見識到形態各異的十二地支妖怪,看她作為一個虛擬美妝博主,一次次完成充滿人情味的抉擇。
此外,在題材種類上,快手也根據平臺用戶的特性,進行了題材多元化的嘗試,職場生活類短劇《辣就是我》《千金的大V生活》、懸疑推理《星座審判》、古裝奇幻《畫魂師》、甜寵短劇《一夜無夢》等等,無論是在題材、場景、風格都發展到極為多樣化的階段,嫻熟的團隊創作和個體達人作品百花齊放,能夠滿足各圈層用戶喜好。
除了類型豐富,短劇質量也逐漸走向精品化也成為了大勢所趨。
去年大火的柳夜熙,傾百人團隊之力進行了制作,單集預算更是高達數十萬,才做出的具有「電影大片質感」的虛擬人短劇;《夜班日記》做到了每集都能讓人潸然淚下,背后離不開對腳本、演員和制作的打磨,更是出自對平臺用戶偏好的長期觀察和實踐。
2、深挖平臺特性,看點前置開拓新思路
相較于大體量的長劇,短劇強劇情、噱頭足、槽點多、節奏快。
短視頻平臺在營銷當中正是抓住了這一特性,在宣傳前期將看點前置。依靠以往的營銷經驗和對觀眾喜好的專業性預判,篩選高光片段和看點。在短視頻平臺釋放,配合內容矩陣打造爆款視頻,向站內引流。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爆款短劇的成功,離不開這種高光時刻的集中混剪,在短期內調動觀眾的感官情緒,吸引他們去看正片。比如年代短劇《千金丫環》前期投放各種甜蜜剪輯片段和吻戲合集,劇集播出后屢次刷新短劇分賬記錄,抖音總播放量達10億,登上熱搜30余次,成為當年的暑假爆款。
切號復仇甜爽劇《獨女君未見》中將冷離重生復仇手撕渣男、連理枝夫婦吻戲等諸如此類看點進行前置,垂直吸引喜愛這些元素的受眾。此劇開播前預約量突破10萬+,開播5天分賬票房破300萬,分賬累計票房已破900萬,在微短劇中脫穎而出。
有了短視頻平臺的爆款引流,《獨女君未見》霸榜站內榜單,小說改編古裝甜寵劇熱度榜、短劇榜、甜寵劇榜均位列第一,《千金丫環》也在播出期登頂站內熱搜TOP1,且持續霸榜312+小時。
02
短劇上頭,商業化空間巨大
隨著爆款短劇們接連躍入大眾討論范圍,播放量和話題熱度不斷攀升。因此吸引到越來越多品牌加入短劇營銷到共創,探索商業化的空間。
1、植入方式自然巧妙,融入劇情引爆記憶點
對品牌來說,短劇比起傳統影視,擁有更靈活的植入方式,且整合營銷的空間更大。又有更高的投放性價比,得以在短時間內撬動大流量、強粘性的影響力。
作為全網首部虛擬人短劇,柳夜熙《地支迷陣》前三集播放量即破1.8億,開播至今橫掃十余次熱搜。團隊在獲得全民焦點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商業化的可行性,并與vivo、小鵬汽車合作。
在《地支迷陣》第三集中,透過春節家人用電話聯系團圓的劇情,vivo手機融入了柳夜熙的故事和世界觀,自然露出產品的攝影優勢,傳遞品牌和柳夜熙一樣的溫暖人情味。該集點贊量破200萬。
以往在短視頻平臺站內,品牌對短視頻的投放邏輯是多個博主單次投放,以鋪量形成聲量的疊加。短劇則不然,品牌可以多級合作,以劇情的深入、反轉等內容魅力去抓住用戶的心。
短劇《夜班日記》播放量破10.6億,刷新行業記錄。其中瑪式箭牌的植入就非常巧妙,一位盲人女孩和男孩在看電影時,男孩嚼著一個益達的口香糖,第一次輕輕吻了坐在旁邊的女孩,女孩沒有驚慌失措,反而笑著說“白桃味”的。通過俏皮的劇情,讓益達產品的賣點被牢牢記住,也讓瑪氏箭牌“嚼出閃亮笑容”的品牌含義被溫情呈現。
2、短視頻+直播雙打雙管齊下,劇內外聯動解鎖營銷新玩法
當一個短劇在聲量、內容等方面達到一定水平后,品牌不止可以共創短劇內容,還能借助短視頻平臺的傳播特性,將劇集人物與直播捆綁,實現劇集觀眾到品牌粉絲的轉化,完成品牌變現,創造商業共贏。
因在《這個男主有點冷》《萬渣朝凰》中的優秀表現而受到關注的短劇演員@一只璐,粉絲一路飆升到785萬+,并連連創下直播帶貨佳績,單場直播帶貨銷售額曾達1000萬+。極強的號召力,讓品牌方看到短劇主創所能激活的粉絲效應和營銷勢能。
數據顯示,今年快手短劇有電商收入人數增加了35%,百萬粉作者短視頻帶貨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加143%。除了直給型的帶貨變現之外,劇內外聯動形成整合營銷閉環,也是品牌與短劇合作營銷的方式之一。
唯品會在這方面算是玩出花來。在劇內,唯品會在快手短劇中撬動流量到轉化的效果極佳。
迄今已經合作了10+部快手合作,植入劇集潛,在人群的有效觸達為5.3億,成為掘金快手短劇商業價值的弄潮兒。其中,唯品會在今年暑假與家庭情感向短劇《再婚》合作,在短劇內容植入品牌心智、實現10億播放量。
除此之外,還在劇集視頻中插入PLC轉化組件,為品牌活動頁面進行導流,高效提升轉化率。
同時在短劇上線期間,聯動主創團隊進行直播,分享幕前幕后的合作故事,將短劇高粘性用戶轉化為品牌粉絲,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379.9萬,總話題量超22億,形成曝光、轉化到心智烙印的閉環。
3、短劇成為新的“廣告牌”,短周期內品牌曝光度拉滿
品牌與短劇的合作方式豐富多樣,不一定非要從頭開始介入內容走向或產品植入。
另一種思路是,品牌瞄定播放榜上熱度攀升的短劇,進行廣告位植入,能以更短周期撬動大面積的曝光。
中國移動在冬奧期間,看準《暗影女保鏢》的上升潛力,借助AR植入核心信息“移起助力中國冰雪”,及時覆蓋用戶心智。捷達選擇與家庭情感向的《胡同兒》合作,在下集預告部分植入貼片廣告,4集合作內容總播放量達到2700萬,快速打開品牌影響力。
03
誰是你最愛的“電子榨菜”?
短劇內容精煉、情節緊湊,融合了短視頻的碎片化、直白化、快捷化與影視劇的故事化、連續性,高度契合當下用戶消費內容多元化、移動化的需求。
如今,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休閑娛樂的時間呈碎片化趨勢,微短劇快速發展并形成規模也是這樣的市場規律使然。相信,在未來各大視頻平臺也將在短劇創作中加大精品化投入,進一步升級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加精彩紛呈的爆款短劇。
哪部短劇是你的最愛最上頭的“電子榨菜”?歡迎評論區討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