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上爆火的“爬行”運動,到底是怎么火起來的?
作者:鄧雨霞,編輯:楊佩汶,設計:晏談夢潔,首發:運營研究社
原標題:靠“爬行”在小紅書獲贊數萬,這屆年輕人發起瘋來也太迷惑了……
近段時間,當代年輕人在小紅書玩一種很新的東西。
不知怎的,網友們似乎感受到了遠古的呼喚,開始了一項「爬行」運動。
月黑風高,一群人在街頭小巷、校園操場里,快速蠕動,仿佛一出都市怪談的大戲?
而且小紅書上關于“爬行”的帖子也已經有 24w+ 篇,著實是火了一把。
爬行到底是什么梗?
爬行是怎么火起來的?
為何大家都愛爬行?
這類爬行帖子折射了哪些內容風向?
下面,運營研究社來一一細說。
一、風靡年輕人的「爬行」運動,到底是怎么火的?
運營社觀察到,爬行是在年輕人的圈子里火起來的。
10 月 31 日,小紅書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在漆黑小巷嘗試爬行嚇到路人的經歷,引得網友們熱烈討論。
有網友覺得爬行的行為十分滑稽,也有網友對此行為感到不解,甚至還有網友還萌生了想嘗試爬一爬的想法。(我絕對不會告訴你編輯部作者也去爬了,確實感受到了遠古的呼喚)
后來,隨著參與爬行的年輕群體越發龐大,各大高校甚至還有模有樣地舉辦了爬行活動。
且看 11 月 9 日,某傳媒大學有同學匿名發了一個有沒有人愿意一起嘗試爬行的帖子。
很快便有同學在操場上行動了起來。
接著,清華、人大等高校也紛紛加入了爬行的行列。
其中,人大甚至還衍生出了正兒八經的“爬行”社團。還有學校為爬行活動制作了海報。可見大學生爬行這股風儼然流行了起來。
然而爬行這股風,可不僅僅刮在校園里。不少網友看到了校園集體爬行的圖片后,也開始自發在家里嘗試。
小紅書上的網友@13小同志 發布了帖子《關于夜里爬行嚇壞我媽》,獲得了 5.8w 的閱讀量和近 1w 的收藏和評論量。還有@你算什么來管我 發布了“夜里爬行嚇壞狗子”系列。
抖音上也有博主科普爬行這個運動,點贊量很高,屬實是抓住了流量密碼。比如說健身區博主@叔貴 ,爬行科普視頻是最近他發的科普類短視頻,視頻獲得了高于平時的 10 倍的 10w+ 點贊。而博主@爬行老杜 關于爬行的視頻為 7000 多點贊,平時視頻數據在幾百左右,也遠超他平時發布的視頻數據。
再往前深扒,運營社還發現,“爬行”一詞早在今年 5 月就已經在小紅書平臺上頻繁出現,不過那時的“爬行”還是像“退、退、退”一樣作為“發瘋文學”的分支而存在。
發瘋文學意指用一些顛倒語句或沒有明顯邏輯的文字來表達強烈情緒。這些文字的編排方式很容易讓人感受到對方的抓狂。
不少人收藏發瘋文學,網友直呼這種文體“又怪又喜歡”。
爬行這股風從 5 月刮到了 11 月底,在家里爬行發帖的網友也獲得了不錯的關注度,可見這股風力度強勁,其中的流量非常可觀。
漸漸地,這一離譜的爬行活動經輿論發酵,便從單人嘗試到群體出動,從室外轉移到了室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一匪夷所思的運動中。
二、一篇帖子上萬人點贊,爬行為何會火起來?
在小紅書上,發一篇普通的爬行帖子就有上萬人點贊,搜索“爬行”關鍵詞就能看到 24w+ 篇筆記,這種很新的流量密碼,到底為什么會火起來呢?
不僅有學生群體參加,還有很多都市麗人參與了這場運動界的文藝復興活動。運營社認為,爬行活動的火爆并非偶然的“人類大型返祖現象”,背后有眾多因素的加持。
1、“劉畊宏”式小白運動,簡單易上手
有網友坦言,就地爬行雖然看起來奇怪,但是非常解壓。
雖然多數人都認為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的第一步是難以邁開的。例如,運動 App 教程步驟繁瑣、運動所需器材多等因素都會阻礙人們開啟運動的第一步。相反,“劉畊宏”式簡易的運動形式則頗受歡迎。
而這項爬行運動與“劉畊宏”式的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形式簡單,只需四肢著地即可操作,運動健身小白都可加入。
若是愿意,還可以隨時隨地爬行。爬行的方式也可隨個人喜好選擇,既可以在黑暗處“陰暗爬行”,也可和眾人一起在操場“陽光而扭曲地爬行”。
這樣一來,爬行這類特立獨行的行為,讓平時不怎么運動的人,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流汗,感受到運動的 Aha moment。
2、從眾心理,觸發模仿“引爆點”
有網友表示,一個人爬行會奇怪,眾人爬行就會安心很多。
這場爬行風潮從網友個人分享,到高校學生集體自發開展,再到各大媒體的下場科普以及平臺流量的爆發,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參與到了這場活動。這其中當然有想真的運動、疏通脛骨的人,但也自然少不了獵奇想一探究竟、從眾跟風的網友。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破窗效應」,指環境當中出現了某種“不良”現象,如果一直被放任存在,那這種行為會誘使人們爭相效仿。
爬行行為本身雖無害,但由于放在當今社會足夠獵奇,一人做顯得尷尬,多人一起就不會奇怪。因而,當一個人開始爬行卻沒人制止時,很快就會有跟風一起爬行。
而破窗效應的發生,往往有一個觸發大眾模仿的「引爆點」。這也就不難解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流量爆發,引爆了這一運動的快速擴散。
3、爬行,可能真有利于身心健康
別看爬行動作簡單易學,但實際上內有乾坤。
古代,人們對爬行并不訝異。古代爬行最典型的莫過于華佗的“五禽戲,即模仿動物爬行如“虎勢”和“鹿勢”來達到健身的目的。這樣看來,如今的爬行也有了些返璞歸真的意味。
其實,爬行這一運動早已經在中年人的圈子里風靡起來。2021 年,網絡上曾流傳出了「香山鱷魚團」的鱷魚爬訓練視頻。大家一個跟著一個戴著手套蜿蜒前行,乍一看確實像條巨大的鱷魚。
而爬行在健身圈里也是見怪不怪。瑜伽中有“貓牛式”“爬行式”等類似爬行的動作,雖然這些動作沒有真的在地上爬動,但也能起到鍛煉脊椎的作用。
據生命時報,爬行是用身體重量來維持肌肉張力,類似于平板支撐等等長運動。等長運動有益于增強身體核心力量。
這一緩解脊柱壓力的健康特質也是吸引網友嘗試爬行的重要因素。
現在,小紅書上也有熱心網友發出了如何科學爬行的教學帖子,這些帖子里既有對爬行的動作分析,也有爬行的式樣如鱷魚爬等等。
還有網友直接表示,這種爬行行為真的能達到解壓的效果。
三、結語
不止爬行,上一學期校園里也出現了一系列整活 (fa feng) 行為。
有同學開始在宿舍里放了自制紙做的狗,甚至還將紙狗遛出門。
有同學則在宿舍養起了石頭,還給石頭買了周邊飾品,天天照顧石頭長大。
還有同學人在學校,心在“巴黎”,在宿舍上演時裝周,觀眾、模特一應俱全。
還有同學干脆佛系,下載各種軟件來模擬木魚敲打的聲音,直接進入賽博修身養性階段。
這些行為看似令人迷惑,實際上也符合了大家想釋放壓抑心理、尋求控制感的心理。當人們不能控制外界環境的時候,便會自覺地調控自己的行為。
如此想來,偶爾“發瘋”未嘗不可。
作者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