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傳統(tǒng)大品牌為何更有機會?
品牌的基礎功能是幫助消費者篩選,經過時間考驗的大品牌,天生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一個現象?疫情過后,大家的消費更趨于理性了,除了煙、酒、娛樂、生活方式等對社交貨幣屬性和體驗審美屬性要求極高的品類外,對于日常的吃穿用度,普通消費者的品牌偏好開始有了變化。以體驗感、審美力著稱的高溢價新消費品牌變得不那么好賣了,反而是歐萊雅、伊利等傳統(tǒng)大品牌在動蕩時期體現出了強勁的抗風險能力。
咱們來看一組數據:歐萊雅今年二季度中國市場收入增幅高達30%;伊利去年營收破千億,成為亞洲首家營收破千億的乳品企業(yè),今年一季度凈利增長24%,遠遠甩出很多新銳品牌幾條街。
為什么疫情后傳統(tǒng)大品牌更有機會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資本端:新消費面臨斷血風險,傳統(tǒng)大品牌有更多收割市場的機會
去年下半年開始,“新消費熱”開始退潮,消費投資逐漸回歸理性,很多跟風投消費的機構開始轉向其他賽道。資本不投了,新消費中有不少面臨著斷血風險,再加上疫情的沖擊,這對原本就相對脆弱的新品牌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未來1-2年,市場會自動清退掉一些基本面、現金流不行的公司,傳統(tǒng)大品牌就會有更多收割市場的機會。
2、消費者端:消費者對未來收入信心下降,消費更追求安全可控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疫情期間我看到過一張圖,是一個網友吐槽自家居委發(fā)的物資不給力,拿了自己家的物資和其他小區(qū)的物資做對比,說:“我們小區(qū)發(fā)的都是什么物資,全都是沒聽過的雜牌,朋友家的小區(qū),發(fā)的都是康師傅、蒙牛、海飛絲之類的大品牌?!碑斎浑s牌和新銳品牌是完全兩個概念,只是這里我更想強調傳統(tǒng)大品牌歷經時間考驗后給到消費者的安全感。新銳消費品牌為什么之前好賣?是因為人都有嘗鮮的欲望,而快消品是相對試錯成本最低的品類。但是,當受到疫情沖擊,消費者對未來收入信心下降時,人們會更傾向于選擇那些知名的、品質有保障的、性價比更高的品牌,而這就是傳統(tǒng)大品牌的優(yōu)勢,因為品牌的基礎功能是幫助消費者篩選,經過時間考驗的大品牌,天生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
3、競爭端:糧草充沛的傳統(tǒng)大品牌可以抓住時間窗口,進行低成本布局
二季度全國各地受到疫情重創(chuàng),很多新銳品牌此時還在修復甚至是裁員階段,這時候更多是開源節(jié)流,是不敢花大錢去做品牌建設、渠道拓展的,但是Q2的各類媒介費、制作費等可以說是歷史新低,因為大家都知道甲方預算緊,乙方為了爭取客戶也愿意給到最優(yōu)惠的價格。所以對那些資金充沛的傳統(tǒng)大品牌來說,這時候抓住時間窗口,進行低成本布局是非常有優(yōu)勢的,不論是拓渠道還是做傳播,你都可以拿到同等條件下更優(yōu)的資源,打出以往同等預算下2-3倍的效果。所以相對而言,傳統(tǒng)大品牌又占據了上風。
當然并不是說傳統(tǒng)大品牌一定比新消費品牌好,還是要看每個品牌自身的戰(zhàn)略布局和基本盤,但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時勢造英雄,只有看清楚當下的勢,品牌才能更好地借勢和造勢。
關注兔老師,一起學習戰(zhàn)略和品牌知識。
關注公眾號:品牌兔子洞 第一時間解鎖更多行業(yè)干貨
個人微信號:jasminegrace 加人請備注姓名-公司-職位-來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