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絕地求生,全球第一家“2元店”強勢開業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MUJI絕地求生!全球第一家“2元店”強勢開業,網友:義烏小商品店搬日本去了??
MUJI賣瘋了?。?/strong>
簡約大氣的碗碟餐具,24元帶走;舒適耐用的洗護用品,17元隨便選;經濟美味的家用調料,5元一大罐;一口上頭的小零食,4元挑個夠;學生黨夢寐以求的文具,3元買到爽......
講真,要不是MUJI家標志性的「性冷淡風」裝修太深入人心,象君差點以為來到了義烏小商品市場!
這是全球第一家MUJI「2元店」,半個月前,它在日本三鷹市正式開業,182平米的小空間里,3000+種商品大多只要500日元(約RMB25元)就能入手,種類包羅“衣食住行”,讓人一進去就完全不想出來,“不知不覺就買了很多”,“終于實現了無印良品自由”。
向來“高高在上”的MUJI為何再次“自降身價”?MUJI在中國市場,又該如何“絕地求生”?今天,象君就和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從小“磕”到大的品牌。
一、「2元店」開張!這還是我認識的MUJI嗎?
說起MUJI,很多人的反應就一個字:貴!
學生時代,看似普普通通的MUJI水性筆,卻是全班都渴望擁有的對象。
比一般文具貴上4、5倍,包裝看起來也很高大上。
攢了一星期零花錢入手后,別提有多開心!
外網上,同樣有一大批日本博主,手把手教人薅羊毛。
輸入「MUJI 500」的關鍵詞,相關推薦,讓人看著就停不下來。
“花500日元就能買到MUJI的品質商品,也太有性價比了吧。”
新開的MUJI「2元店」,搭上了“流量的快車”。
取名「無印良品 500」,拉近好感的同時,也為自己省下了不少廣告費。
選址定在距離東京市中心21公里的三鷹站站內購物中心四樓。
將主要消費群體,瞄準20w安居在這里的打工人、學生族。
這步「下沉市場」的“騷操作”,一改以往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
店內70%的商品,用隨手掏出來的一個硬幣就能買到。
從商品制造環節開始降低成本,將研發的低價產品,與現有的高性價比產品一起,組成全新的產品矩陣。
家居達人們逛不厭的極簡風家具、廚房擺件、洗護用品......
文青們愛不釋手的文具小商品、零食飲料、衣物飾品......
品種繁多,種類齊全。
繞一圈店鋪下來,絕不會讓人空手而歸。
逛累了,還可以在補水站,免費補充能量。
如此小而美的購物體驗,實在太讓人快樂了。
值得一提的是,從「貴族門店」到「2元小店」,看似180°的大轉變,也并非“無跡可尋”。
早在今年7月,MUJI旗下的MUJI com店鋪,就已經開始“試水”。
打著“爆款集合店”的噱頭,主要銷售MUJI在服飾、飲食和家居類別中最暢銷的商品。
在不換招牌的情況下,對貨品做出了非常大的調整。
停止男女裝的上新,換成種類多達70種的日用品,并將單件商品數量減少到10%。
選品的天平,也偏向了相對低價的產品。
2個月實驗下來,商店的銷售額竟然沒有因此下滑。
MUJI看到了將主力移向低價日用品的希望。
閉店一個月后,整裝待發。
「無印良品 500」,正式問世。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讓過去每月光顧一次的顧客,以后變成每周光顧一次。”
「2元店」的走紅,是MUJI發展規劃中,「新業態模式」的第一步。
據相關新聞報道:今年9月起,無印良品將利用「全球生活方式的智慧」提供低價產品。
對比此前,宜家在臺灣夜市開「2元店」的“降維操作”,MUJI這次戰略上的“效仿”,不僅賺了錢,還強化了品牌“接地氣”的形象,倒是怎么算都不虧。
二、時代的寵兒,跌落神壇
然而,不少00后粉絲可能并不知道。
向來“高冷”的MUJI,在成立初期,可是當地妥妥的「國民品牌」。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房產泡沫破碎,經濟幾近停擺。
大眾的消費需求,不比往昔,卻唯獨對“便宜貨”,不減熱情。
MUJI,嗅到了商機所在。
MUJI1980年海報
以「低價」作為“誘餌”,宣傳售賣「造型簡單且廉價的商品」。
省去一切不必要的設計,只保留產品的功能和實用性。
通過改良工序、簡約包裝,使其價格,比同類競品低了三成。
崇尚自然,回歸理性。
這種新潮的「無品牌化」理念,讓其在日本迅速打開局面。
最火的時候,日本的街道邊、地鐵口,甚至便利店里,都有它的貨架。
其倡導的「極簡」生活方式,更是被一大批年輕人奉為“圣經”。
“不管是哪個國家,一旦經濟水平增長到某一水平,人們就會調轉思路,去尋找那些更簡潔實用的設計?!?/p>
于是,抱著強大的信心,MUJI挺進了中國市場。
2005年,無印良品中國第一家門店在上海南京西路818廣場開業。
無印良品上海悠邁生活廣場
沒有logo,沒有繁復的設計,將原研哉的「空」、「白」思想發揮到極致。
不張揚卻風格鮮明的MUJI,猶如花花世界里的一股清流。
不僅迅速收割了大批文青,也成了中產階級,新興的生活方式。
一起走紅的,還有至今都被譽為“高級審美”的「MUJI風」。
配色以低飽和的黑白灰、卡其、藏青為主,搭配天然質樸的棉麻材料,外觀上顯得低調卻不普通。
受日本的“禪茶一味”思想影響,它希望用平凡事物喚起人們對“空”的思考,回歸事物本身的質樸狀態。
面對細分化的需求,提高商品的適配性,創造出能包容多種需求的設計。
刻意模糊商品的使用邊界,真正將定義其用途的自主權,交還給消費者......
這種「不設限」的生活美學,精準拿捏城市人「回歸本質」的心理,漸漸成了大伙,表達自我的工具。
“無印良品雖然便宜,但能讓你感覺到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奢華?!?/p>
通過找到介于文化和使用價值之間的平衡點,MUJI極大地占用了用戶的心智。
隨著形似的競品越來越多,它在生活美學上的勝利,亦無需多言。
然而,向來以“倨傲”姿態面向中國市場的MUJI,終究還是沒能躲過「高開低走」的尷尬局面。
當年來到中國,MUJI并未在我國建立倉儲中心。
出售的商品,由中國廠家制造,出廠后運回日本,再按原計劃返回銷售。
運輸成本翻倍,再加上增值稅的成本,定價,被抬得極高。
被“欺騙”的消費者,震怒。
有的轉而支持以更低成本,提供相同美學的名創優品、NOME等品牌,有的干脆棄之而去。
曾經被眾人力捧的大明星,開始跌下神壇。
但MUJI,卻毫不自知。
一條適合中國床鋪的床單尺寸,花了整整14年,才調整過來。
國人早就“玩爛了”的線上商城,它直到2018年才開始入局。
再對比優衣庫,將產品做成99元一件的基礎款,MUJI的定價,卻始終居高不下。
更要命的是,以“高品質”起家的MUJI,竟接連曝出了不少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
2018年,北京工商局通報無印良品10批次服裝不合格;2019年無印良品宣布,因部分商品被檢測出含超標的致癌物,對兩種瓶裝水進行下架處理;同年,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無印良品共有6款產品不合格......
未能守住的底線,最終磨滅了很多人對它最后的執念。
三、絕地求生,初代“網紅”未來可期?
唱衰無印良品的聲音,一直存在。
鐵證,便是其“9年降價11次”的事實。
品類涵蓋生活雜貨、服裝、家居品、文具、日用品等。
每輪平均降價幅度大都在20%左右,部分品類更有30%-50%的降幅。
這力度,光聽著就覺得刺激。
然而,盡管產品單價在下降,但占據總業績近三成的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營收卻同比上升了8.9%。
更有意思的是,近兩年,受疫情沖擊,不少快時尚品牌,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
而無印良品,卻在悄然擴張。
2021財年,在中國大陸凈增25家門店;2022上半財年,在中國大陸凈增17家;截至2022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總計有316家門店;計劃從2024財年開始,以目前兩倍的速度,每年在中國開設50家門店......
“反?!钡谋澈?,是MUJI對中國市場的強大信心。
亦或反映出,這個擁有40多年歷史,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品牌,已經掌握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豐富、好用的產品,是MUJI贏回顧客的底氣。
懶人沙發、可移動桌板、香薰機、睫毛夾、咖喱醬、巧克力......
哪一件不是咱當初排著長隊,從瘋狂的粉絲手中搶回家的。
盡管被網友吐槽“古板”,但MUJI玩起跨界來,也6得飛起。
咖啡廳&書店氛圍感十足,一本書一杯茶,完全可以打磨整個午后時光;
便利店環境敞亮,品類豐富,下班后來這里轉轉,一整天的疲勞不復存在;
還有讓人元氣滿滿的生鮮復合店,高大上的酒店「MUJI HOTEL」......
憑借「生活方式倡導者」的形象,近兩年,無印良品可算是在咱們的生活中,狠狠刷了波存在感。
這樣的聯動操作,還有很多。
不久前,MUJI攜手新大洲本田推出「素-MS01電動車」。
摒棄多余裝飾,將極簡理念,貫徹到底。
雖說4980元的價格,有些“大可不必”。
但要是在大街上遇見這標志性的MUJI風,怕還是會忍不住多看一眼。
10月中旬,MUJI上海天安千樹店正式開業。
在這樣一個綠植環繞的標志性建筑里,首度推出「食與農」理念。
將農場運輸來的新鮮有機蔬果,直接上架銷售。
在合作的餐吧中,“良粉”們還能購買到用新鮮蔬果制作的沙拉碗、水果杯等。
這天然、綠色的生活方式,俘獲了不少“城里人”的心。
6月15日,美團閃購宣布與無印良品合作。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61個城市的240家線下門店,陸續上線美團“外賣”服務。
支持包括家居日用、廚具、服飾鞋包、美妝護膚、辦公用品等在內的4000多款商品,配送到家。
不難看出,如今的無印良品,已開始從小眾走向大眾。
隨著其對生活服務功能的加強,與消費者之間,互動更加頻繁,“絕地求生”的MUJI,能否迎來屬于它的第二個春天,
我們,拭目以待。
圖源:網絡
參考資料:互聯網品牌官《無印良品,賣瘋了?》
界面新聞《無印良品在中國“掙扎”》
新周刊《“不愁賣”的無印良品,也開始打折求生》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