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徒步、飛盤出圈后,小紅書又策劃了一個外人節(jié)
2022年,是戶外小眾運動頻頻出圈的一年。后疫情時代,到不了遠方的人們,開始舍遠求近,走到戶外,尋找家門口的消遣。
此前還只是圈地自萌的戶外小眾運動,因此驟然出圈。從徒步到露營,從飛盤到?jīng)_浪,再小眾的戶外運動,都能收獲一大票年輕人的追捧。
戶外運動走俏的背后,離不開小紅書的因勢利導。
如今,小紅書已不滿足順勢和借勢這股風潮。它要造勢,造一個屬于戶外人的戶外運動節(jié)日IP,讓多元化的戶外運動,從小眾走向大眾。
故此,在過去不久的國慶前夕,小紅書就大張旗鼓地,為戶外人策劃了一個專屬節(jié)日——小紅書外人節(jié)。
身處營銷傳播行業(yè),也許很多人會好奇,社交平臺千千萬萬,戶外運動何以率先在小紅書上風靡?這個答案,就藏在小紅書外人節(jié)里。
本文欲通過復盤小紅書外人節(jié)的洞察、玩法,探究小紅書是如何引領(lǐng)2022年戶外運動風潮。
總體來說,小紅書外人節(jié)的策劃可分三步:
第一步:用洞察塑造認同感。
第二步:以活動激發(fā)參與感。
第三步:靠內(nèi)容建立信任感。
一、塑造認同感——小紅書外人節(jié)背后的精準洞察
何為外人節(jié)?
外人是字面意義上的「室外」,可以理解成享受戶外的人,也可以理解成戶外達人。所謂外人節(jié),便是一個外人們盡情享受戶外運動的節(jié)日。
“來戶外,不見外”。
這是小紅書外人節(jié)的slogan,它對戶外運動的樂趣進行了精煉概括:
一方面,它是指人與人的關(guān)系。
戶外運動自帶社交屬性。在戶外,人與人的關(guān)系變得簡單純粹,人人都是自來熟,社恐也會變得大膽。
另一方面,它是指與自己、與自然的關(guān)系。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焦慮如影隨形。而在戶外,我們可以卸下焦慮,忘情享受運動的樂趣,擁抱自然的慷慨。如蘇軾在《赤壁賦》所言,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社會學家詹姆斯·哈金在《小眾行為學:為什么主流的不再受市場喜愛》里有一個觀點,由某種小眾文化構(gòu)建起來的圈層關(guān)系,有很強的歸屬屬性。
小紅書外人節(jié)塑造的認同感,正是基于對這種戶外小眾運動文化的洞察,而構(gòu)建起來的圈層歸屬感。
「外人劉昊然」
「外人張震岳」
「外人郭采潔」
二、構(gòu)建參與感——如何策劃一場用戶與品牌共創(chuàng)的節(jié)日
小米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黎萬強在《參與感:小米口碑營銷內(nèi)部手冊》里說,構(gòu)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chǎn)品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
換言之,參與感的本質(zhì),是讓用戶從被動體驗變成主動創(chuàng)作。小紅書外人節(jié),是一個用戶與品牌共創(chuàng)的節(jié)日。
在線上,小紅書設(shè)立了一個戶外項目投票活動——「戶外上島行動」。
活動設(shè)置15個投票品類,用戶為自己熱愛的項目投票,投票數(shù)最高為年度戶外最佳。
為讓自己喜歡的戶外上榜,戶外達人們紛紛在小紅書分享自己與戶外運動結(jié)緣的故事——在廣闊的戶外天地中,收獲愛與快樂,自由和希望。
這正是小紅書外人節(jié)「戶外上島行動」的用意所在:
以榜單形式,帶動不同戶外運動集體出現(xiàn),在展現(xiàn)戶外運動多元化的同時,也藉由戶外達人們的故事分享,讓人們看到不同戶外運動的魅力。
在線下,小紅書在海島上落地了一場二天一夜的戶外運動party。
這是一次極具沉浸式的戶外體驗。
首先,海島選擇了素有「中國馬爾代夫」美譽之稱的惠州三角洲島。
這里向以「水清,石奇,沙幼」三絕著稱,且沒有冬天,四季皆宜,親近大海,是戶外運動的絕佳場所。
其次,戶外運動項目極其豐富。
這里可能是戶外運動項目最全的地方了。上山下海,無所不有。在「全靠浪海岸」沖浪海釣,在「山系閑中境」徒步露營,在「拿捏沙灘局」飛盤橄欖球……
最后,小紅書一次性邀約了10位明星參與戶外活動:劉昊然、張震岳、雎曉雯、伍嘉成、屈楚蕭、王大陸、徐璐、郭采潔、邢菲、劉令姿。
在遠離城市的海島上,和劉昊然一起練習陸沖,與郭采潔做落日瑜伽,同王大陸體驗沙灘飛盤,與張震岳悠閑海釣……
明星、KOL和素人的「戶外同島競技」,正是小紅書「來戶外,不見外」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和詮釋:
在戶外,人與人之間沒有身份之別,戶外項目與戶外項目之間也沒有高低之分。戶外使人置身在空曠的自然世界里,在親近自然和他人的過程中,也在親近自己。
三、建立信任感——用共情內(nèi)容為戶外群體發(fā)聲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小紅書外人節(jié)上,小紅書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一則「十條外人公約」。
上世紀六十年代,戶外運動在美國興起。大批戶外愛好者進入森林公園野營,對自然和人文資源產(chǎn)生沖擊,「無痕山林」的戶外運動方式開始出現(xiàn)。
「無痕山林」有七大行為準則,最核心的理念是:敬畏環(huán)境。
如今人們戶外運動的范圍,遍布山川湖海、城市內(nèi)外、大街小巷,「無痕山林」的戶外理念,已不能完全適用今天的戶外運動。
由于過去戶外運動尚屬小眾運動,戶外愛好者們長期各自為營,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國內(nèi)戶外文化尚未形成廣泛的共識。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向戶外,亟需建立統(tǒng)一的認識或守則,培養(yǎng)人們積極健康的戶外運動意識。
小紅書外人節(jié)提出的「十條外人公約」,堪稱當代戶外運動的行為規(guī)范。公約包含三個層面的建議:
與自然相處:敬畏自然;無畏戶外。
與他人相處:和而不同;自來熟,不越界。
與自己相處:出來玩,不設(shè)限;告別信息焦慮;丟掉偶像包袱等。
它可以應(yīng)用在所有戶外運動上,既道出了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普遍心聲,也指出了戶外運動精神的實質(zhì):
所謂戶外運動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戶外里,如何與自然、與他人、與自己建立積極的聯(lián)系。
為了讓這「十條外人公約」更深入人心,更有感染力,小紅書還邀請了10位明星出鏡,用惟妙惟肖的創(chuàng)意,演繹了一條有趣、輕松的「外人登島指南」短片。
在短片里,明星們以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身份,呼吁人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盡情享受戶外運動帶來的快樂。
「外人登島指南」
短片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案:大自然會自動清除一切社交障礙。
這句文案以新穎別致的方式,道出了戶外運動在年輕群體快速興起的根本緣由:戶外運動是社交利器。
正是基于對戶外運動的真實共情和精準洞察,小紅書才得以在戶外愛好者中建立廣泛的信任感,吸引他們不遺余力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戶外故事。
在小紅書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到戶外體驗,并同樣在小紅書上書寫自己的故事。故事吸引故事,人吸引人,于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戶外潮流開始了。
四、小紅書外人節(jié),推動戶外文化從小眾到大眾
復盤小紅書外人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小紅書在戶外運動推廣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一方面,輸出精準洞察與共情文案,提煉、詮釋、表現(xiàn)戶外運動的獨特魅力,激發(fā)用戶對戶外運動的向往。
比如「外人」的酷酷昵稱,「來戶外,不見外」的簡練洞察,「十條外人公約」的共情表達。這些內(nèi)容在塑造用戶身份認同感的同時,也在加深用戶對平臺的信任感。
另一方面,依托小紅書生活方式的平臺優(yōu)勢,策劃豐富的線上、線下主題活動和對優(yōu)質(zhì)戶外筆記進行流量傾斜,鼓勵人們參與戶外運動,實際體驗戶外生活的魅力。
譬如此次外人節(jié),除了線上投票活動,線下海島狂歡,小紅書還在全國打造上百個小紅書外人節(jié)分會場,贈送5000多個體驗名額,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戶外的快樂。
「分會場部分地區(qū)圖」
簡言之,這套方法論是情感上予以共情,行動上予以支持。
品牌造節(jié)不是一件新鮮事。
許多品牌造節(jié),既無用戶基礎(chǔ),也無用戶需求。只是為了拉升消費硬生生造一個節(jié)日。這意味著品牌造節(jié)猶如水中撈月,只是白費力氣,徒勞一空。
與一廂情愿造節(jié)的品牌不同,小紅書造節(jié),用戶基礎(chǔ)與用戶需求齊備。
作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分享陣地,小紅書在戶外運動興起之初,就敏銳察覺到疫情之下的年輕人,開始把戶外當成親近自然,維系社交的方式。
于是,為了推廣戶外生活方式,小紅書一直以走心洞察和豐富活動,將戶外運動觸及更廣泛的群體。
戶外愛好者持續(xù)在小紅書上分享熱愛,小紅書持續(xù)發(fā)揚這份熱愛。最終,露營、徒步、飛盤等戶外運動在小紅書上出圈,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如今,在小紅書上搜索“露營”、“飛盤”、“陸沖”等相關(guān)戶外項目,充溢著成千上萬的筆記。無論你想入坑哪個戶外項目,都可以找到專業(yè)的戶外知識干貨和真切體驗。
因此,小紅書打造外人節(jié),用意大概有三:
其一,搶占戶外場景心智。
趁十一國慶長假來臨之際,通過打造一個戶外人專屬的節(jié)日,搶占戶外場景心智,將戶外標簽與小紅書牢牢綁定,吸引更多泛戶外人群加入小紅書。
其二,拓展戶外認識,深化小紅書生活方式的核心認知。
過去,當我們提到戶外運動,往往想到的是登雪山、攀峭壁、潛深海這類極限的戶外運動,對它們望而生畏,不敢輕易嘗試。
小紅書外人節(jié)以集體亮相的方式,帶動不同戶外運動走向,通過展現(xiàn)豐富多元的戶外生活,讓人們驚喜看到,原來戶外運動不僅僅只有少數(shù)極限運動,在馬路上陸沖、在草坪上丟飛盤,周末來個休閑露營,也是戶外運動。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小紅書上分享戶外生活時,也在進一步深化小紅書作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核心認知。
「戶外上島行動」投票結(jié)果
其三,推動戶外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
如今戶外運動雖然熱門,但許多人只是一時嘗鮮和跟風,遠遠談不上喜歡或熱愛。歸根結(jié)底,戶外文化還未真正普及,多元的戶外生活方式還未真正成為日常。
小紅書外人節(jié)站在戶外人群的立場,塑造「外人」的身份認同,輸出「外人公約」的戶外守則,用親切、可感的概念和內(nèi)容,構(gòu)建戶外文化,將戶外文化從小眾推向大眾。
這是一件充滿幸福感和意義感的事業(yè),雖非一朝一夕可為,但接近的過程,也是收獲年輕人的過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眱汕啊墩撜Z》里記載的戶外游,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心旌搖曳。
戶外從古至今都在呼喚我們。
但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是困在996的格子間里,忙著談?wù)摴ぷ?、房子、孩子,而是在飛盤、陸沖里揮灑汗水,在露營、徒步中沉思人生。
轉(zhuǎn)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quán)必究。
本文禁止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授權(quán)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quán),侵權(quán)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