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 20周年主題演講,華杉演講實錄全文
來源:華與華
2022年7月8日,
首屆華與華500萬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在華與華知勝廳完美落幕。
廚邦項目組斬獲第一名,獲得500萬元大獎,
奇安信項目組獲得第二名,獎金150萬元,
西貝項目組和莆田餐廳項目組并列第三名,獎金分別為112.5萬元。
在本次500萬大獎賽期間,華板也做了華與華20周年的主題演講。
華杉:
華與華的小伙伴和手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是華與華成立20周年,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也沒辦法舉辦大型活動,就連我們現在在公司舉辦首屆華與華500萬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也就只有工作人員在會場里。這次我們就只能通過直播,給大家分享了。
我這次20周年演講的主題,叫做“定心華與華 成就百年品牌”,這是我們發展20年的總結,也是我最新品牌理論的分享。今天的分享主要從以下5大角度來說:
1)華與華的經營哲學;
2)庖丁解牛說品牌;
3)華與華品牌三大原理:社會監督原理;品牌成本原理;品牌資產原理;
4)華與華的兩大哲學:目的哲學和問題哲學,以及品牌的目的;
5)華與華品牌三大理論:品牌三角形理論;品牌資產理論;品牌文化理論。
來華與華的企業家,很多都有一個心不定的毛病。所以呢,我這次演講的主題是“定心”,定心也是華與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我們辦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也是希望讓客戶看到長期合作所帶來的巨大價值,讓客戶定心。
我們公司要經歷兩個階段,我們用第一個20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現在算是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什么呢?就是進入客戶的選擇序列,進入客戶的供應商系統。剛創業的時候,都沒人知道你啊,只有一些附近的私域流量知道,你并不是大眾情人。所以,華與華是反對目標消費者這個概念的,我們一定是要做大眾情人,要所有人都知道我們。
我們用20年的時間,成為了主要的戰略營銷品牌咨詢供應商之一,有企業要找戰略營銷品牌咨詢,他可能會在兩三家,或者是五六家里面選選一個,那這其中一定有一個選項是我們華與華。
而我對這種狀況,是非常不滿意的,所以我們下一個20年的目標,就是要他請不到華與華的時候,才會去考慮其他的咨詢公司,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態度。
今天要大家定心華與華,說定心首先就需要一個定心的標準。我們每5年舉辦一次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就是在定一個最基本的標準——華與華品牌5年計劃,你至少要和華與華持續合作5年。
我盤點了一下,過去20年我們一共合作過237個客戶,這種客戶量,其實是非常少的。我們不投標不比稿,我們的業務戰略就是守株待兔,來的都是客,給錢就干,不給錢就不干,什么時候給錢,什么時候開始干,什么時候開始拖錢,什么時候停止干。
這5條原則,是我們一直堅決堅持的底線。我們能有一個健康的經營,就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講了,我們要的就是錢。
有些公司為什么會死?就是因為客戶太多,為了得到客戶而損失了錢,有些客戶簽給你的前提就是不給錢或者是可以欠錢,但每一個客戶你都必須配備人才資源給他,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拖死你。
過去20年我們合作了237個客戶,目前留下的還有60多個,也就是說我們20年的客戶留存率大概有25%左右。那么,我們要求下一個20年,我們的客戶留存率能夠到達50%。
按照目前的發展,未來20年,我們至少會簽約合作1000個客戶。1000個客戶,50%的留存率,就是500個客戶,如果客戶平均咨詢費為1000萬,那我們每年的咨詢費收入就能做到50億。
在這237個客戶中,一共有15個客戶的合作時間達到了5年,但是有的中間斷過,還有幾個客戶,像蜜雪冰城、傣妹火鍋、夢百合、愛好文具和奈瑞兒,今年剛好是合作的第5年,但是第5年還沒結束,要進入第6年,項目組才能參加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所以他們都不在我們這次的參賽名單里。
一、華與華的經營哲學
我們把首屆華與華500萬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放在華與華20周年,這也是華與華哲學和價值觀的體現。
華與華的哲學,就是儒家哲學,主要有四點:“志有定向、勿忘勿助、日日不斷、滴水穿石”,這是我希望傳達給我們所有客戶和全體同事的。
志有定向,王陽明說持志如心痛,因為我有這個志向,一旦我偏離了我的志向,我的心就會痛,我就要趕緊回來,因為只有回到我的志向上才是我的舒適區。
勿忘勿助,勿忘就是別忘了每天都要堅持,勿助就是不要拔苗助長。我特別喜歡德魯克,他說過一句話:人們往往高估了一年所能取得的成績,而大大低估了三十年所能取得的成就。
很多企業每年都會定一個銷售目標,而且是往死了定很高。但華與華恰恰相反,我們從來沒有銷售目標,我們的要求就是你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我們的底線是不死就行。當我們的目標是不死就行,我們就能實現戰略自由,就能按照既定方針去做。
就好像我們這個500萬大獎賽,是四年前定的,在今年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依舊順利舉辦了。昨天為了防止突然被封閉,我和所有參賽選手都在公司打地鋪睡了一晚,我們就是始終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日日不斷,滴水穿石。我們每年在虹橋機場都有超過1000萬的廣告投入,疫情期間虹橋機場沒有人,剛好我們的合約也到期了,供應商就問我們還續不續約。我就說:“干嘛不續約?虹橋機場可以沒有旅客,但不能沒有我!”
因為我定了那里,我就要安心地待在那里。這就是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你不能說你滴幾滴就停了,然后再又接著滴幾滴。決定在那,你就要保持一直在那,日日不斷。
二、庖丁解牛說品牌
我用四個成語故事來說下目前品牌咨詢行業的現狀。
第一個,盲人摸象。大家都在反復講營銷理論、品牌理論,但很多人都是在盲人摸象,今天說這個理論,明天又說那個理論。還有就是,現在很多品牌理論也不能完整地去解剖完一個品牌,不管是獨特的銷售主張,還是品牌形象,它們不能像4P理論說營銷那樣,完整地說清楚品牌。
也正是如此,這就給了華與華一個使命,當然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來建立完整的品牌理論。
第二個故事,是小馬過河,這點主要是對我們的客戶講的。經常有人問:“你們咨詢公司,都在講成功案例,那華與華有沒有失敗案例?”我說:“這個問題,你問反了,你應該問有沒有成功案例。因為很多都失敗了,我只能告訴你我成功了。”
為什么?因為企業的成功或者失敗,都是他自己的事。不是說他找哪個咨詢公司,他就能成功。你來找我,我只能保證踏踏實實給你干活,然后你老老實實付錢,至于成功或失敗,那都是你自己的事。
以前老有人問我:“西貝到底是不是你做的?”我的回答只有一個:“不是,西貝是賈國龍做的,華與華是我做的。”
所以呢,我們給客戶分享成功案例,并不是在告訴客戶,你來找我你就一定能成功。做戰略營銷品牌咨詢,就像小馬過河,人各有命,各自為各自負責,別人過得去,不代表你就能過得去。我們只賣苦力,不賣奇跡,不想忽悠任何人。
找我們做咨詢的底線,就是如果咨詢費打了水漂你也認,你就來。找華與華做咨詢,不需要準備其他的,準備好咨詢費和做好失敗的準備就行了。
第三個故事,是熟能生巧。華與華的活其實就是個熟練工種,就像賣油翁“唯手熟爾”。華與華是一個風險偏好極低的公司,我們自己不會隨便下賭注,也絕不會拿客戶的身家去下自己的賭注。
我們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先勝后戰,用的是不敗兵法。而且華與華開的“藥”,基本都是自己先吃過,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吃。
第四個故事,是庖丁解牛。今天我們要講品牌理論,那就要像庖丁解牛一樣,是經過自己反復實踐后,掌握的技巧和理論。
而且這個理論要能完全窮盡品牌的所有事,并且條理之間能相互獨立,了了分明,機關算盡。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理論。
三、華與華品牌三大原理
在發布華與華品牌理論之前,我先給大家科普下品牌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華與華方法》里的品牌三大原理。
品牌第一原理:社會監督原理
華與華的品牌第一原理,是社會監督原理。品牌為什么會存在?經濟學中用博弈論來說品牌,它說:品牌是企業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懲罰自己的機會,而創造的一種重復博弈機制,目的是給顧客懲罰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說,品牌就是一個承諾,如果我違背了我的承諾,如果我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你就可以懲罰我,最低的懲罰就是你下次不買了。
那么在這個理念下的企業,往往還可以通過主動加大對自己的懲罰,來贏得客戶的信任。我們要誠意正心,要有隨時自罰三杯,而且是拎壺干的態度。
西貝承諾“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如果你覺得不好吃,就不要錢,這就是在給顧客懲罰自己的機會。
品牌作為一種存在,它的基礎是在于這個社會的需要,品牌是手段,社會是目的。你只有先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你才能做出一個品牌。這就是哲學上說的“存在者存在之基礎”,你的存在首先要滿足別人,做品牌你首先要滿足社會和顧客,這是品牌存在的基礎。
品牌第二原理:品牌成本原理
華與華品牌的第二原理,是品牌的成本原理。前面說了做品牌首先要滿足社會的目的,那當我們建立起了品牌之后,我們就能降低三個成本:社會監督成本,顧客選擇成本,企業營銷成本。
廚邦醬油的綠格子,建立了品牌超級符號和顧客對產品的信任,當我們把廚邦綠格子印到其他產品上后,就能大大降低顧客的選擇成本和企業的營銷成本。
品牌第三原理:品牌資產原理
華與華品牌的第個三原理,是品牌資產原理。華與華說品牌資產是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消費者品牌認知,是大眾的口語報道。一切品牌營銷活動都以是否形成資產、保護資產、增值資產為標準。
消費者對我的認知,有些是能給我帶來效益的,有些是不能給我帶來效益的。不能給我帶來效益我就不管它,能給我帶來效益的,我就去投資它。投資的,就要形成品牌資產,只有形成品牌資產,才能降低總成本,發揮邊際效益。
四、華與華目的哲學和問題哲學及品牌的目的
說到這里,我必須要講一段華與華的兩大哲學——目的哲學和問題哲學,因為做事情只有先搞清楚目的,我們才能知道應該怎么去做。
目的哲學和問題哲學
目的哲學和問題哲學,主要來源于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簡單來說,目的哲學就是要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始終服務于最終目的。做事之前你要知道你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目的才知道怎么出牌。
為什么華與華的設計一上去就好使?因為我們做事有目的,而且懂得如何達到目的,每一步都服務于最終目的。
問題哲學就是問題即答案,我們孜孜以求答案,但往往是沒找對問題。一旦找對問題,答案就在問題背面。提問即思考,如果沒有經過思考的提問,就像沒有耕耘卻想要收獲。
為什么華與華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創意,總能大獲成功?因為我們已經定義了成功,才會去做事。
什么是品牌?品牌的目的性概念
哲學上講存在是一種目的性的概念,那品牌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用尼采的權力意志論來說,那品牌的權利意志是什么?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可以總結成以下這些:
1)讓人買我們的商品;
2)買的人很多,就要知道的人多;
3)一次買更多;
4)重復購買;
5)重復買的頻次更高;
6)愿意多花一點錢買;
7)不僅自己買,還推薦別人買;
8)不管我出什么,他都買;
9)一直買,終身買;
10)臨終前留下遺囑,囑咐兒女們接著買;
11)品牌偶爾出了點差錯,也能原諒,照買不誤。
這些就是我們做品牌的目的,那到底什么是品牌?要找一個詞的定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查字典。
新華字典里說:品牌就是產品的牌子,特指著名產品的牌子。品牌就是產品的牌子,當一個產品出名了,它就成了品牌。華與華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華與華品牌三角形理論。
五、華與華品牌三角形理論
華與華品牌三角形,是由產品結構、話語體系和符號系統這三條邊組成。
產品結構:不管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品牌,首先得有產品,產品是品牌的本源。不管你是物理意義上的產品還是服務產品,甚至觀念上的產品,總之你一定是有產品才會去建立品牌。
話語體系:有產品就一定會有產品命名、有產品定義,命名、定義和文案等,就是品牌的話語體系,是品牌的文本傳達。
符號系統:每個產品或品牌,它都有一個感官上的體驗。看著像什么樣子、聽上去是什么聲音、摸起來是什么觸感、聞起來是什么氣味、吃進去是什么味道……這些品牌的感官信號就是它的符號系統。
然后,我們從哲學上面來講:產品是物質,話語體系是意識,而符號系統則是潛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在傳播上,超級符號利用的就是人的集體潛意識。
為什么我把華與華品牌三角形稱為理論?因為它做到了完全窮盡和相互獨立。如果我們要解決某個品牌的問題,要么就要解決產品問題,比如產品的開發、產品推出的次序;要么就是調整話語體系,調整我們對外說出來的內容,比如產品文案、廣告話語等;要么就是重新設計符號系統,比如包裝設計,品牌角色等。
西貝開發了兒童餐這個產品,產品叫做西貝兒童餐,話語體系就是“家有寶貝,就吃西貝”,符號系統就是寶貝圍兜。今年我們又開發了一個產品,叫西貝兒童美食節,這是個活動也是個產品,同時這也是一套話語體系,我希望大家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品牌品牌三角形。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從哲學上來理解,大家覺得品牌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邏輯和道路。如果你從物質層面去看意識,你就是唯物的;你從意識去看物質,你就是唯心的。
在我看來,品牌一定是唯心主義的,因為是先有企業家的思想,然后才有的企業。當年我和華楠在廣州到珠海的大巴車上商量,我們要不要創辦一個廣告公司。是先有華杉和華杉的弟,在車上商量“我們創辦一個廣告公司,叫華與華吧?”于是才有了華與華。
海德格爾說:“詞語不僅說事,而且做事!”因為西貝說要做兒童餐,然后才有了西貝兒童餐。
我們要知道在華與華品牌三角形這三條邊里面,哪條邊是第一位?這個很重要啊,這就叫第一性原理。事實上,這三條邊并不是平等的。有人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產品結構是第一位。產品是不是第一位?并不是。
剛我已經說了,是先有思想,才有的行動,話語體系是思想,產品是行動的概念。話語體系這條邊是企業家的思想,產品結構這條邊是企業的行動,那符號系統是什么?符號系統這條邊就是消費者和大眾的感知,消費者和大眾通過是符號系統來感知你的產品。
所以,企業家是“造物主”,企業家用詞語造物,用符號吸引顧客。這樣一講,我們就從哲學的層面把品牌這個問題搞清楚了。
我很喜歡德魯克,他還說過一句話:“成果或資源不是來源于企業內部,它們來源于企業外部。企業內部沒有利潤中心,只有成本中心。”
我再加一句,就是企業內部是經營活動,企業外部全是品牌,企業為大眾所知的所有信息,都是品牌。
由于所有信息都是品牌,那所有信息你都必須交給華與華來管,企業不需要有那么多部門,有部門就有部門墻,企業可以把所有部門都納入品牌管理當中。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話語體系部分,是從事業理論開始的,然后包括產品科學、品牌文化和企業文化。只要是為外界所知的所有信息,都歸品牌來管。
在華與華品牌三角形的兩邊,我們分別拉出了兩條“翅膀”,在話語體系這邊的翅膀,就是品牌諺語;在符號系統這邊的翅膀,就是超級符號。
華與華品牌三角形就是一個品牌的格局,是一個品牌的完整架構。
我們所有服務的客戶,不管是什么行業,不管服務這個客戶多久,其實每年都是在不斷地回到這個品牌三角兩翼中。我們是不斷地在持續改善它的產品結構、話語體系和符號系統,直到這個體系完整了。
六、華與華品牌資產理論
華與華是在2020年開始和浙江傳媒學院合作,成立了超級符號研究所。目前,我們的研究成果《超級符號理論與實例》教材,已經出版了。
研究過程中,老師們研究了關于品牌資產的說法,全球大概有600多種定義。下面這三種,算是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
大家看完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這里,我引用一句華與華的老客戶庚叔(康必得的老板)的話,他說:“有些東西,你要說他沒用,你也不敢說,因為看上去很厲害。但是你要說他有用,反正放哪兒也用不上。”這些品牌資產的說法是不是就是這樣?
品牌的必然性概念:華與華品牌資產理論
什么是品牌資產?華與華認為,所謂品牌資產就是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是大眾的口語報道。
既然是資產,它必須得帶來效益,如果不能帶來效益,那就是不良資產,是負資產。對于品牌來說,我們都需要找顧客要兩個效益:第一買我產品,第二傳我美名。
西貝找顧客要兩個效益:一來我這吃飯,買我產品;二是給朋友說西貝好吃,介紹朋友來我這吃飯。華與華找所有客戶要兩個效益:第一持續跟華與華簽單,購買華與華的服務;第二,逮誰就跟誰說,華與華真的好,你一定要找華與華做策劃。
那么,要讓消費者買我東西,就要有購買理由,要讓消費者把我們介紹給別人,那就需要有推薦的話。這就要求我們有可以供他人識別、記憶、談說的詞語、符號、或故事。
就好像,我們今天舉辦首屆華與華500萬品牌管理5年大獎賽,線上2萬多人看完后,大家都有會有一個認知:華與華頒出500萬,獎勵了和客戶持續合作超過5年的項目組。
這句話雖然很長,但是你至少會記住幾個關鍵詞,比如“華與華發了500萬”、“華與華500萬大獎賽”、“獎勵持續合作5年”等,這些就會成為我們這次500萬大獎賽的品牌資產。
而這些品牌資產,就會指向我們最新封裝的產品——華與華品牌5年計劃。華與華品牌5年計劃,就指向一張5年合同,這就是我們要的效益。
這樣一來,我們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我們品牌資產的定義——品牌資產,就是品牌言說,品牌就是大眾的口語報道。能對外言說的,就是品牌資產,不能言說的,就不是品牌資產,說不出來就不能帶來效益。
這是最深刻的語言哲學,世界是說出來的,能說出來的就存在,說不出來的就不存在。這樣一來,我們所有的動作,也就有了一個判斷標準:一切以是否形成資產,保護資產,增值資產為標準。能形成資產的我就做,不能形成資產,就不做。
一定要記住,品牌不是只活在目標消費者的心里,而是要活在大眾的嘴上,是活在大眾的言說和口語報道里。品牌資產不是消費者心智,而是大眾口語報道。言說是存在的基礎,只有說的出來的才是存在的。所以,我們一切品牌工作,都是為了生產大眾的口語報道。
要想成為大眾的口語報道,所以你的廣告語必須是口語的,你的品牌形象必須是具象的,而且都必須和消費者基于共同的文化契約。必須是口語的,這句非常重要。
懷特海在《思維方式》里說到:“我們必須努力回到心理學,因為心理學造就了語言的文明…書寫語的歷史不過一萬年,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影響的思維的有效工具,頂多五六千年,而口語的歷史和人性本身一樣悠久,是構成人性的基本因素之一…在語言越來越精準的發展中,口語保留了這三個特征,即:情感表達、信號及二者之間的相互結合。”
口語包含情感表達并包含信號,有刺激信號,才能帶來行動反射,如果沒有信號就沒有行動。比如廚邦以前的廣告語,叫做“金品質,味生活。”這句話,首先它不是口語,其次這也不是書面語,你在報紙上、在書上,肯定讀不到這樣的話。
那為什么這種語言特別容易出現在廣告中呢?這也是個心理學問題,這在管理心理學中,被稱為對自我的印象管理。人們用書面語是為了顯示自己是知識分子,但是對于廣告人來說,顯示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還不夠,他還要顯示我是一個專業人士。
為了區隔于其他知識分子,廣告人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我把它稱為廣告新話。“新話”這個詞我是從小說《1984》里借用來的。這些廣告新話,由于它既不是書面語,也不是口語。所以它既不具備口語的溝通的能力,也不具備書面溝通的能力,它就完全沒有溝通力,很多廣告人的創作標準就是消滅溝通能力。
大家一定要警惕這種語言,廣告語一定要用口語,要具備溝通能力,說出來的就存在,說不出來的就不存在。
這本《超級符號理論與實例》就是華與華和浙江傳媒學院合作第一個學術成果,這本書是由浙傳的徐衛華老師、劉佳佳老師等6位老師,加上華與華的3位同事,花費一年多的時間,梳理了整個傳播學的理論脈絡,對超級符號進行了完整的理論研究,所以它是超級符號學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和全新解讀。
在這本書里面,我們重新定義了品牌資產,品牌資產就是大眾的口語報道。我們可以從尋找大眾的口語報道,到規劃大眾的口語報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操作和規劃我們的品牌,并完成品牌資產的積累。華與華方法是消費者行為學,是大眾傳播學。
比如大家是怎么說華與華的?一說到華與華,首先大家都知道是哥倆,所以我們兄弟一生只玩一個梗,這就是華楠為什么從“華楠”變成了“華杉的弟”,別的兄弟會翻臉,我們兩個就不會翻臉,因為我們哥倆跟我們的資產是緊緊相連的。
其次能想到的就是我們在飛機上和在機場的廣告,所以我們的廣告也是不能停的。第三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超級符號方法,或者是那些成功的案例,“拍照大聲喊田七”、“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啦”、“西貝 I?莜”、“廚邦醬油美味鮮 曬足180天”、“愛干凈 住漢庭”、“你愛我 我愛你 蜜雪冰城甜蜜蜜”等等。
找我合作的客戶呢,還有一些是拿到了超級符號就跑了,以為拿到超級符號就可以自己搞了,但其實他并沒有理解這背后的理論和意義。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全新封裝了一個產品,叫華與華品牌5年計劃。我們希望用這5年,來幫助客戶真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品牌。為了表示我們對華與華品牌5年計劃的重視,我們也會每5年就舉辦一次華與華500萬品牌5年管理大獎賽。
七、華與華品牌文化理論
第三個理論是華與華的品牌文化理論。什么叫文化?《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說: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有時特指精神財富。
借助這個說法,我把品牌定義為一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集合,品牌文化特指品牌創造的精神財富。這就把品牌分成了有文化的品牌,和沒有文化的品牌。
那么對于品牌創造的精神財富呢,我把它分為三類:情緒財富、人生財富和知識財富。
首先,情緒財富就是創造愉悅,愉悅是說服的捷徑,我們要努力為顧客創造愉悅的情緒。華與華的案例“西貝,I ? 莜”、“我愛北京天安men正南50公里”、“新東方 老師好”、“愛干凈 住漢庭”、“你愛我我愛你 蜜雪冰城甜蜜蜜”等等,都是為顧客創造了愉悅的情緒財富,傳播就是要愉悅至上。
第二,人生財富。人生財富,是要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人生的一部分。西貝親嘴打折節、足力健重陽節活動、蜜雪冰城520活動,還包括我們華與華的百萬創意大獎賽,都為大家創造了人生財富。
蜜雪冰城520領情侶證的活動視頻中,有兩個人說每年都要來領情侶證,這是不是就成了他的人生財富?
第三,知識財富。我強調所有行業的企業都是咨詢業,企業是經營知識的機構,是為人類創造新知識的前沿,每個企業都要成為這個領域的首席知識官,首席發言人和首席答疑人。
為什么華與華花那么大精力和投入去做學術研究?因為我們經營的就是知識。
誰掌握知識,誰就掌握市場。說一流的企業掌握標準,這并不準確,一流的企業應該掌握知識。亞里士多德在講目的哲學的時候說:“知識是一切的根本。”
7月初,我們剛剛啟動了《華與華方法漢英詞典》的項目,我們要把華與華所有的詞條,比如“超級符號”、“文化母體”、“貨架思維”、“品牌三角形”等,全部翻譯成英文。因為,如果我們要實現全球化,我們首先要在知識上做到全球化。
每個企業都應該真正去理解,你到底為這個世界創造了多少知識,這個才是我們的最終的事業。只有當我們的思想里有這些,我們才能夠真正視錢財如糞土,我希望我們能達到這樣的狀態。
所以,什么品牌文化?情緒財富是感化,人生財富是融化,知識財富是教化。《孟子》里有一句話說:“大而化之謂之圣。”就是說博大而且能教化天下人的就是圣人。
我希望我們的華與華方法,我們超級符號理論,我們的品牌三角形理論,我們的品牌資產理論,我們品牌文化理論,最后能教化全世界,做品牌就按我們這個體系來。那個時候,我們就能參贊天地之化育。
那么,接下來這20年,我們要化育什么呢?
今天的最后,我再宣布一個消息,就是海南華與華產業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這是華與華未來20年成長的第二曲線。我們這個基金管理公司呢,是依托在華與華品牌之后的,所以我們只投華與華的咨詢客戶。
這家基金管理公司,我雖然是老板之一,但董事長不是我,是我的好朋友董志建,因為我不能一邊給人做咨詢,又一邊跟人談投資。具體的,就等我們做出成績了再跟大家匯報。
以上就是我這次演講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內容整理:馮臻
作者公眾號:華與華(ID:huayuhua_201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