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羅永浩拍過的好廣告片
#羅永浩退出社交平臺#
大多數媒體、網友將目光焦點落在在老羅告別微博短文上;其中債務舊賬、AR創業、“交個朋友直播間”、成立廣告公司等滿滿的信息量,引發大眾熱議,相關新聞也被炒得沸沸揚揚。
但也有不少網友發現,在此之前,羅永浩就于深夜發出告別微博的預告。
相比上述宣言的廣而告之,這條短短幾十字、兩張配圖的微博,更接近一個普通人的真情所感時的狀態:一張2009年的第一條微博的記錄截圖,一張篆刻,仔細辨認會發現,內容出自宋代陳與義的一句詞:“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對于這個第一代網絡紅人來說,在經歷過種種之后,這樣的退場(網)方式,可以說體面,同時也仍透著一股濃濃的羅永浩式理想主義。
在商言商,作者在這里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在經歷過種種之后,羅永浩所沉淀下來的難以復制的現象級個人品牌,在廣告合作中,為品牌方帶來了什么樣的價值?在今后的名人營銷中,品牌又該如何考量代言人人設和品牌理念之間的復雜關系?
品牌:夸克
創造喜劇效果
樂于在對手戲中落在下風、幽默自嘲失敗史
羅永浩親自下場面試合伙人?身為工作狂人、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永浩想要的合伙人,又要具備哪些標準?
《羅永浩招合伙人》
在與夸克合作的這支短片《羅永浩招合伙人》中,老羅在面試開始就給出明示:一個懂年輕人、能解決年輕人問題的年輕合伙人。
聽起來模糊難解、說了等于沒說的「廢話」標準,其實答案也可以很簡單:所有會用夸克的年輕用戶,都可以成為羅永浩的合伙人。因為,夸克致力于做「年輕人都在用的智能搜索」;“有夸克,就有解”。短片中,面試的年輕人用夸克智能搜索,回答并搶答了羅永浩準備的所有問題,不僅如此,他甚至讓一向以口才出圈的羅老師都只能干咽唾沫。
回過頭看這次合作,“羅永浩招合伙人”這種幾乎是純玩文字游戲的創意概念,能自然引發大眾對羅永浩個人的聯想與想象:老羅又要創業了?借名人背景造勢造事,確是溝通大眾的捷徑之一。
而羅永浩作為曾經的智能產品創業者、業內出名的科技控,為智能搜索引擎夸克做廣告代言,合作邏輯上順理成章、專業背書上綽綽有余。另外,羅永浩常年樂于在網絡一線作公眾表達,在網絡用戶構成主體、尤其年輕人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他個人也好與年輕人互動交流;這與夸克在溝通對象、溝通姿態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合作背景自然交融,短片的內容創意也玩出了一些起伏效應:初生牛犢的面試者和久經沙場的羅永浩,角色能量上竟發生了顛倒。在這場你來我往、逼問與反殺的舌戰中,羅永浩作為面試官的主動地位,卻逐漸被手握利器、早有準備的年輕人搶占。
不以名人自居,樂于收起平時的鋒芒,反將上風讓給對方,制造差異感,強化喜劇效果......在廣告片中,羅永浩總會有意向大眾這邊跨近一步,拉近代言人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觀眾也因此看到一個更接近于普通人形象的羅永浩。而這在與他同等知名度的名人中,可謂少見。
品牌:網易嚴選
同樣看到羅永浩幽默特質的品牌是網易嚴選,同時也進一步挖掘到老羅與品牌以往廣告中的相似點——反套路,雙方上演了一出出讓許多創意人都一時語塞的搞笑戲幕。
《啥是好東西》
當觀眾按照常規印象等著短片大秀創意時,《啥是好東西》卻偏偏“不如人愿”,反其道而行,直擊廣告片幕后創作,大肆調侃創意的華而不實。反套路的創意形式,反證出好的產品本身就能為自己作廣告宣傳,而這對于品牌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創意。
從路數上看,這與網易嚴選以往的反套路廣告同工異曲,但羅永浩的加入讓故事走向更具期待感的同時,也使核心產品,得到比以往更高分量的專業背書。羅永浩產品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他強調產品功能、設計,作為廣告代言人,在專業背景上,老羅幾乎具有「牛刀」優勢,自然能為同樣堅持「用戶至上」理念的網易嚴選,帶來高回報率的合作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片的創意形式和理念契合之外,觀眾還能從中看到熟悉的羅永浩式自黑、自嘲。將創業失敗經歷、6億債務、頻頻被大眾提起的理想主義揉進產品文案,這種獨特的帶出產品功能的方式,不僅從創意上很難雷同,就連心理上能通過的代言人都難以找到第二個。
而若真論起羅式自黑,
下面這條廣告片,
才是真的扎心。
品牌:別克
《立下你的旗》
立下的旗一再倒下并不尷尬,尷尬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立旗又失敗了,只因他是羅永浩(名人)。短片中,羅永浩分身數角,盡數過往自己立起又倒下的旗,反問之間,他其實也說出了大眾想說不敢直接說、只能在網上調侃的問題:“收購蘋果什么進展了”。
在名人代言廣告中,羅永浩的風格,很難去復制甚至模仿。歸根究底,是羅永浩本身的真實經歷和人格特質足夠典型;同時他又肯放下名人架子,樂于自我調侃那些失敗的經歷,以及順著網友、輿論,制造有梗又不失意味的羅氏灰色幽默。
品牌:清北網校
失敗過的人:
給高考生做演講、與轉轉開舊機發布會
盡管失敗過、一次次從高處跌落,但不可否認的是,羅永浩確實曾身處高位過,而且認真說起來,如今的他仍然是商業圈、廣告圈中炙手可熱的名人,依舊能于萬人之前,撐得住「大」場面,和品牌一起搞「大」事情。
《人生,不止一次高考》
前有沒拿到學位證書的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做演講;
后有作為高中輟學生的羅永浩,給剛結束高考的畢業生提幾點成年后的人生建議。
名人演講一向是好看有料的傳播話題,而不同尋常的是,相較其他名人、企業家,羅永浩有著更加立體多面的個人故事,也有著更鮮明的人格特征。
多讀書;多實踐;要成熟,不要圓滑世故。這位在創業道路上屢敗屢戰的企業家,充分發展自我個性、同時又是終身學習的樂知者,體驗過彪悍人生的領袖型人物,用親身經歷和感悟,為高考畢業生留下如上的樸素建議。對剛成年、未真正體驗過人生豐富性的年輕人來說,羅永浩這個代表和他的演講,無疑具有更深刻、立體的魅力影響、激勵作用。
另外老羅曾任職新東方、創辦培訓學校的經歷,也能進一步幫助品牌更好的與學生和家長完成對話,并輸出品牌主張——“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平等且優質的教育,和一生的學習能力”。
既然搬出大場面,要利用舞臺(講臺)效果,那讓羅永浩在專業領域論他的本行,自然更能發揮其代言人作用。
如果羅永浩重回手機行業,你們期待嗎?
品牌:轉轉(二手交易平臺)
《轉轉舊機發布會》
真的,終于有品牌正式邀請老羅再次公開「發布」手機了,但這次羅永浩要說的是二手機。2020年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的當天,老羅竟主持起了轉轉的「2020秋季舊機發布會」。而在此前,羅永浩復出的相關話題就已輕松“吵”出破億級的熱度。
眾所周知的是,在羅永浩曾經做錘子科技時,產品發布會就是他主要的營銷戰場之一。而轉轉正借力于此,邀請這位昔日手機行業中的風云人物,甚至偶像級創業者,大玩話題,引爆流量,量身打造了一場品牌事件。這次席卷線上、線下的破圈傳播,不僅成為轉轉的代表性品牌項目,也成為行業內現象級營銷案例。
「羅永浩」這塊活招牌,到底有何流量密碼
回顧以上羅永浩合作過的廣告片,觀眾在其中看到老羅不同人設面的同時,也能側面得出羅永浩作為一個個人品牌的扎實。橫跨不同領域,品牌愿意買單,觀眾喜聞樂見,或許創意代理商也樂于與這樣的名人合作(羅永浩總會不同程度地參與創意的再創作),「羅永浩」這塊活招牌上到底有哪些創意發揮空間?
屢敗屢戰,開過培訓學校;做過曾引發百家爭鳴的牛博網;當然,離成功最近的一次,也是跌落得最狠的一次,就是創辦錘子科技。雖然看起來,創業一茬接一茬,每一次都沒有常規意義上的成功結果,但這并不代表羅永浩在對應領域做得不專業。相反,羅永浩的每次創業幾乎都做出過讓業界矚目的成績、引發大眾討論的出圈效果。或許可以這樣總結,人們討論的是羅永浩創業結果的失敗,而不是他個人的失敗。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追問到下一個問題,失敗的人那么多,為什么偏偏接連“失敗”的羅永浩能始終擁有話題度,同時還保持著一定的個人影響力?
“成功人士中的失敗者”、“理想主義”、“無法安于穩定的的創造型人格”......這些始終與羅永浩深度捆綁的標簽、人設,不斷強化著其經歷的戲劇色彩,使他這個人充滿故事性。既然故事是最好的營銷,那有故事可講的人,或者總被大眾說進故事的人,自然也是更好的代言者。
這些跌宕起伏的真實經歷,不僅對羅永浩自己來說是一筆人生財富,從品牌營銷的角度看,也是一本值得不斷發現的答案之書。品牌在做創意內容時,可選擇性地創作、強化羅永浩相關的「個人故事單元」、「人格切片」,構建更直觀的認知路徑,透傳價值理念、定制品牌事件。
而大家也能看到,老羅以往的廣告片,即使有明著調侃老羅失敗經歷的部分,但觀眾在笑過之后,還是能感受到夢想、堅持、自我價值等精神余味。或許可以這樣說,在對老羅內容創作時,更多品牌將羅永浩在結果上的失敗,當作典型素材,而把復雜又具體的真實經歷,抽象成人格精神;用典型說故事,用精神感染觀眾。再進一步來說,也正因為失敗過,相對于其他名人,羅永浩的形象更接近于普通個體,他的故事也就更能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
總而言之,成功與失敗交織、是名人又是普通人、有鮮明的人格特質,是羅永浩個人品牌最大的特點,也是其作為廣告代言人難以被替代的優勢所在。而對于更多品牌來說,關于「在可多重解釋的個人品牌和明確的品牌定位之間,如何找到名人營銷最優解」這個問題,在羅永浩的相關廣告案例中,或許可以找到更值得參考的溝通策略指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